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彭真与作家萧军
释义

彭真与作家萧军

.   贺金祥

“彭真同志是一位受人尊崇的老革命!”

文革伊始,当林彪、江青一伙欲置彭真同志于死地而后快时,鲁迅先生的学生、著名作家萧军全然不顾日益逼近的危险,如是说。

萧军先生与彭真同志之间的友谊,始于抗日时期的延安,大约是在1941年的冬天或者1942年的春天,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经毛泽东介绍而相识。自那时起,无论发生什么政治风浪,也无论自己历经如何险恶的遭遇,萧军都从来没有动摇过对毛泽东、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敬崇的信念。而萧军同彭真同志之间的交往则要更为密切更为长远,直至他于1988年6月22日逝世为止。

萧军为之择友并交往的标准甚是奇特、忠贞而坦诚,谓之曰:鲁迅关系。

他于逝世前一年的1987年6月20日,在自知余生无几时,与家人的一次重要谈话中作了如下阐述:

--我之所以和彭真同志、毛主席相交,首先,他们不是按一般的作家来看待我的,我也不是按一般的政治领袖来看待他们的。其次,我不是他们的下级,我尊重他们,但也并没有忘记我自己。我们是同志、朋友、知交,是半宾半友的形式相处的。

--“共信不立,互信不生;互信不生,团结不固”。正因为他们二位对鲁迅先生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十分尊重;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也有着充分的认识的。我们的友情,是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才可能有这样的理解和久远。

--人们往往对于在上的人容易有礼而难于得体,而对于在下的人又容易得体而难以有礼!自己究竟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是个很应当考虑的为人态度问题。……我也不特殊骄傲,也没什么特殊谦卑,任其自然!

--他们都以为我是“李逵”,手持两把大板斧到处乱锤乱砍!……我有我的思想和理想,我不是只凭感情用事的,我也不是计较个人恩怨和区区琐事的……

--一个人为自己而生、而生活会苦恼,处处会碰到死角!一个人为社会而活,前赴后继是自然规律,就会乐观,如同鲁迅先生,仍活在人们心中!

萧军从刘庄回到延安后,第一次郑重其事地向彭真同志提出了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1944年3月,萧军偕夫人在延安县刘庄山沟沟里度过了一段自食其力然而却其乐融融的山野村民生活后,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回到了延安。一回到延安,他即特意前往拜访了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彭真同志。针对毛泽东在两年前力劝他“入党”的提议,首次郑重其事地向组织上提出了自己愿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这个重要问题,他还把自己在刘庄乡下写的那段有关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的日记给彭真看了。对此,彭真同志十分理解。他知道,萧军能够克服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散漫等缺点,有了入党的要求,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彭真同志听后非常的高兴,因而对萧军的行动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一天的谈话,他们谈得极为融洽、透彻。最后,彭真同志强调指出:

“党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领导你的人工作能力不一定比你强,你能够做到具体服从吗?”

“不能!”萧军毫不掩饰地说道。“我认为不对我就要反对!更不能服从、照办!谁要是命令我、支使我,我立刻会产生一种生理上的反感,这是我的弱点!难以克服的弱点!看来,我还是留在党外吧,省得给党找麻烦。”

就这样,萧军自己又撤消了入党的要求。

“等你什么时候彻底想通了再来找我。”

彭真同志殷殷地说道,他期待着萧军更大的进步。“等等再说吧,我还管不住我自己的感情,我在党外再跑几年吧!”

经过考虑,萧军结束了他与彭真同志的谈话,回到自己所在的党校三部去了。这是历史上萧军与彭真同志之间的第一次较长时间的推心置腹的谈话。萧军格外的坦率,他一向这样认为,在值得自己信赖和敬重的人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而彭真对于萧军的态度,同毛泽东同志一样,除给以必要的关怀、爱护外,还需施以严格的要求。谈话中,他既充分肯定了萧军的长处和优点,尊重他的人格,也极为坦诚地指出了他的缺点和不足,时不时加以督促,帮助他改进。

在东北,萧军被莫须有地扣上了三顶帽子,遭到批判。萧军晚年慨叹道,如果彭真同志仍在哈尔滨主持东北局工作,是不可能产生这种结局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9月,毛主席、党中央作出决定,委派彭真同志等去东北地区建立东北局和民主政权。9月中旬,彭真同志临离开延安时,萧军提出要求,让他也去东北工作。彭真同志当即表示同意,欢迎他回东北工作。

是年11月中旬,萧军随同周扬、沙可夫率领的“鲁艺文艺大队”踏上了赴东北的旅程。临离开延安前,萧军特地到毛主席住处去辞行。毛主席亲切地嘱告道:希望他回到东北以后,能与彭真同志密切配合,协助彭真同志开展好东北解放区的文化工作。最后,毛泽东又一次亲切地对萧军说道:

“听彭真同志说你有过入党的要求,我们欢迎你!到了东北,如果考虑成熟了,可以向东北局提出来!”

毛泽东说这番话的时候,朱德和刘少奇同志也在场。随后,毛泽东邀萧军同去朱德总司令家共进午餐。饭毕,毛泽东和朱总司令一起将萧军送到大路旁才挥手告别。

萧军一家抵达张家口之后本想接着回东北,因前行路上有战争,便在邓拓同志任社长的晋察冀日报社暂时驻足。

1946年8月,中共东北局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任命非党人士的鲁迅学生、东北人民熟知的《跋涉》和《八月的乡村》作者萧军为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随后,东北局书记彭真即派专人前往张家口迎接萧军赴东北工作。经过月余旅程,萧军一家乘坐着一辆敞蓬卡车抵达黑龙江。途中经停内蒙古张北时,还受到了云泽(乌兰夫)同志的隆重款待。

受彭真同志的委托,萧军为哈尔滨各单位、机关、学校等作了60多场的专题演讲,听众达七、八万人之多。他热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阐明民主政府的主张,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到了晚上,萧军都要及时向彭真同志汇报白天演讲的情况,然后加以研究、分析……

后来,萧军将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经过概括、归纳后,形成了4大集书面材料,交给了彭真同志,作为党和民主政府进行解放区各项工作的参考。

1947年初,在彭真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萧军多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他辞去了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之职,亲手创办了鲁迅文化出版社和文化报,并担任主要负责人。

1948年7月25日,在老一代共产党人舒同的反复开导下,萧军决心放弃个人的“小我”,收敛起个人的自由主义,书信一封给东北局宣传部部长凯丰同志。

信中这样写道:

凯丰同志: 多少年来,我留在党外,这决非从任何个人动机出发,而是从革命客观需要出发--这是我个人的认识--几次和彭真、毛泽东以及其他同志谈到入党问题,我在坚持这看法的同时也觉得自己思想、感情还未成熟,因此拖到如今。

在我个人感到现在已是我走入共产党的时期了--主观和客观条件已经到了应该解决的时期了,因此我今天郑重提出,请求加入共产党,请你转达东北局,如何考虑给以回答。此信由舒群同志转达并托他口述一切。此致敬礼!

萧军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很快,萧军要求入党一事,由已经调到中央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彭真同志,向毛泽东同志作了专门汇报。8月,经中共中央、毛泽东同意,批准接受萧军为中共党员,并由东北局正式通知了他:可以参加所在党小组生活了。然而,世有不测风云,几天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仇者快、亲者痛的突发性事件:在林彪、高岗等人的授意下,萧军竟被莫须有地冠之以“反苏、反共、反人民”的三项弥天大罪,并在全东北解放区内遭受到旷日持久的点名批判。紧接着,鲁迅文化出版社和文化报被停办了,而他本人也被撤消了一切职务,下放抚顺矿山“体验生活”。自然,参加党生活一事也就成了泡影。

直到晚年,一提及当年令他罹难的“文化报”事件,以及头上那顶戴了三十年之久的“三反”帽子,萧军的心境就难以平静下来。他说,如果彭真同志仍在哈尔滨主持东北局工作,是不可能产生这种结局的,至少,问题远不会如此这般“严重”,更何况他是一个党外人士。

往后数十年的事实充分表明,彭真同志始终如一地实事求是地对待萧军,而且不断地给予他真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具体的帮助。

建国后,萧军在北京数度沦入困境,甚至想弃文从医。彭真说,共产党是不能饿死人的,总得给出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后,东北疏散人口,经组织同意,萧军夫人领着儿女回到北京与离别12年的父亲团聚。

1951年1月16日,萧军也来到了北京,与妻儿同住岳父母处。由于东北局个别人百般刁难,拒转组织关系,到北京后,萧军既无生活费可领取,也没有哪家单位给予接收。在这重重困境下,萧军只得一面向亲友借贷度日,一面积极从事写作。及至次年春夏之交,为生活所迫,萧军提笔给担任北京市长的彭真同志写去了一封请求安排工作的信。彭真同志收到后给予了特别通融,分配萧军去设在北海公园内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文物组任考古研究员,月发生活费120元,另月发房租补贴20元,这才能使萧军解决了燃眉之急。

后来,在1955年和1958年,萧军两度受到批判,再度陷入困境。在此期间,萧军历经多年潜心攻研,掌握了正骨、针炙、按摩等医疗技术,决定弃文从医。至1959年5月,萧军致函彭真,请求市政府给予他行医和考试机会。不日,市政府派来了市卫生局的两位局长,了解了有关情况。5月20日,三位中医专家对萧军进行了面试。之后,萧军又两度致函彭真,请求给以正式的考试机会。然而,其结果却是戏剧性的:9月1日,萧军接到了去北京市文化局谈话的通知。自10月1日起,萧军被安排到北京市戏曲研究所任研究员。因东北局一直没转工作关系,因此,无法定工资级别,每月发给生活费110元。 大约是在1984年的春天,萧军与曹禺同志应邀在彭真同志家作客。席间,萧军女儿萧耘问道:

“彭老,父亲从东北到了北京之后,决心弃文从医,而且还考取了中医‘正骨、按摩’的开业文凭,马上就要挂牌营业了,传说是北京市委下了指示,说萧军行医,影响太坏,于是,市里就把他安排到……这才有了固定的生活费,养活了我们这一帮儿女……确曾有过这样的事吗?

“嗯,有这回事。”彭真同志笑着点点头说道。不过,当时我是这么讲的:萧军在东北有什么错误,我不过问。有一条--共产党是不能饿死人的,总得给出路。而且,他又是《八月的乡村》的作者,影响面很大……那时候,由我来主持北京市的工作,说话还算数吧!

他的话,引起了在座人的一阵欢笑。

事实也如此,彭真同志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萧军的关怀、帮助,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真诚的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萧军身患绝症后,彭真同志对萧军的关怀、帮助尤为可贵、及时。

萧军晚年身患绝症,又多次得到彭真同志的关怀。萧军临终之际致信彭真:“我平生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我是尽了一个中华子孙应尽的力”,“只是朋友们的情谊,确时时使我感到关情切切,难以自己”。

1987年5月,萧军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港澳归来后,在一次便血后,被确诊为“贲门癌”。6月19日下午3时许,正在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彭真委员长闻讯后,即委托自己的秘书赶往海军总医院探望了萧军。与此同时,彭真同志还亲自给医院负责人打了电话,关切地询问了病情,并请他们多多关心萧军的治疗……

在此次探望中,彭真秘书还详细地听取了萧军提出的关于寻找当年东北演讲材料、关于鲁迅著作版权、关于请求提前安排煤、卫、暖设施齐全住宅等问题的意见和请求。

距这半年后,1987年的12月11日,在彭真同志的亲切关怀下,萧军一家从居住了几十年的后海边一处危楼搬入了新落成的京西木樨地茂林居有单独走廊、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一个高层大套。然而,由于病情的急剧变化,萧军只住了一个月,便又再度住进了海军总医院,直至逝世。但是,他从心底里深深感激彭真同志,使他在临终前圆了一个夙愿,也使他得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礼贤下士、真诚与伟大。

在萧军再度入院不多日--1988年2月3日晚8时许,即将卸任的彭真委员长偕夫人张洁清前往海军总医院探望了病重中的萧军。一见面,这两位在延安结识的老人紧紧地握着手,半天也不松开……

彭真同志亲切地对萧军说道:早就想来了,事情太多,总是脱不开身。他希望萧军安心养病,医院已经做好了准备,会全力以赴治疗的。彭真同志还勉励说:“你是一个坚强的人,会坚持住的……”

萧军听了十分激动,他说自己对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怎么样都行,医生、护士都照顾得很好。末了,他请彭真同志放心,并希望彭真同志及夫人多加保重。

临别时,彭真同志又一次嘱托海军总医院的曹院长:尽最大努力救治萧军。

1988年3月1日晨7时许,彭真同志遣专人送达一信。信中这样写道:萧军同志:

闻医院已和你商定明日动手术,不禁一则以喜,二则以惧。像我们这样高龄的人动这类手术,怎能不令人多少有点担心,但想到手术的结果会切除疾病,又感到高兴。

不用说你会知道医院既决定动手术当然要竭力采取万全措施,同时,你是饱经战斗,刚强成性,而又胸襟豁达的人,必能和医生紧密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等候佳音,并祝早日健复。

彭真

二月二十九日夜

3月2日,为龙年元宵节,在接受开腔手术前,萧军在子女们的搀扶下,挣扎着从床上坐起,郑重无比地在给彭真同志的复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盖上印章。复信写道:

彭真同志:

收到您2月29日夜写给我的信,很为感谢。

对自己的生死,我早已置之度外,特别是对这疾病,如今是非除祛不可!“改良主义”是不行的。

我平生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无论是用口,还是用笔,以至用手,我是尽了一个中华子孙应尽的力……只是朋友们的情谊,确时时使我感到关情切切,难以自己。

您,年纪比我长,国事又如此地繁忙,万望您能有劳有逸永葆康健。海军医院的同志们和我本人都有信心闯过这一“关”。请放心。

洁清同志及孩子们同此问候。

好!

萧军上

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

于海军医院5022室

虽然由于癌细胞全身扩散,手术回天无力,但是,在其后三个来月的救治中,彭真同志不止一次地过问他的治疗情况,即使是在卸任后,以及在外地,彭真同bsp;4月15日,北京春回大地,彭真及夫人张洁清委托秘书给送来了自己院子里开放的丁香、海棠等鲜花以示慰问。萧军见了顿时精神振奋,高高兴兴地给鲜花摄影留念。随后,他又兴致勃勃地取过笔和纸,给医生们写了起来:

赵大夫、徐主任:

这是我们尊敬的朋友送来他们院中的鲜花,我愿这光荣归于您们,谨此奉上。  此致敬礼!

萧军

1988年4月15日

6月22日凌晨零时50分,萧军逝世。当天正在外地的彭真及夫人张洁清致电萧军夫人王德芬,以示沉痛的哀悼,并慰问家属。

7月8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萧军遗体告别仪式上,彭真同志敬挽的花圈安放在十分醒目的位置上。

1990年,在萧军离开人世两周年之际,彭真同志欣然提笔,为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即将付梓的《萧军纪念集》题写了苍遒挺拔的书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