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怀化学院 |
释义 | 怀化学院怀化学院是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初创于1958年,前身是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学校概况 地理位置怀化学院坐落于古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现有湘黔、枝柳、渝怀三条铁路及209、320国道、上瑞高速交汇的交通枢纽城市——怀化市。毗邻海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和旅游胜地湘西凤凰。 学校占地面积1010亩,建筑面积近400000平方米,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园依山涵湖,钟灵毓秀,楼群林立,满园苍翠。 沧桑半世纪,辉煌五十年。承袭湘西多彩而丰厚的人文底蕴,绵延多个民族不息的奋斗和探索精神,迈上新高度的怀化学院厚积薄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拥有文、理、工、经、法、教、管、农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型、应用性、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在校本、专科学生13400人,成人教育、函授、自考学生5000人。 学校突出办学特色,注重积累与创新。设有19个教学系、部,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物理学、化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公共事业管理、通信工程、制药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小学教育、广播电视工程、生物科学、园林、法学、学前教育、物流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音乐表演、工业设计等33个本科专业以及12个专科专业,不少专业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920人,其中专任教师600多人,含教授60人,副教授183人,博士、硕士361人(含在读),被外校聘为硕、博士生导师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0人。教师中15人获得过曾宪梓教育基金奖,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学校学习和研究设施齐备,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馆藏书近100万册,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建有数字信息、模拟信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运动技术分析、视听欣赏与制作等专业教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6000万元。 学校坚持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并重,科研能力较强。设有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所、数学研究所、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十个科研机构。2000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百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1项;主持省部级(含教育厅)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林业部科研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6项,教育厅重点项目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4项,其他各类奖100余项。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面向未来,怀化学院正昂首阔步,朝着建设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 历史沿革 怀化学院由1958年创建的黔阳师范专科学校演进而来。期间,学校曾因故两次停办,五度更名。 筹备创建阶段(1958.8-1962.8) 1958年3月,黔阳专署制定《黔阳专区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教育事业规划草案》,明确提出了创办黔阳师范专科学校的设想。 6月,湖南省委和省教育厅报教育部同意,新设包括黔阳专区所属的黔阳师范专科学校在内的七所专科学校。黔阳师范专科学校设校于黔阳县(今洪江市)安江城郊清香坪。最初仅设中文、数学两科,1960年增设俄语专科,学制二年。 黔阳地委指派专人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并从沅陵、溆浦、黔阳各中学(师范)及湖南师院应届毕业生抽调教师任教。学校党支部和行政办事机构亦同时组建,黔阳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李升级、王永玲先后任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办学初期,学校以建立教学秩序为中心,先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运动,发动学术思想批判,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道路。 当年11月,学校更名为黔阳专区师范学院,次年7月,学校恢复黔阳师范专科学校名。 1962年6月,为响应中共中央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调整的号召,省教育厅明确黔阳师专停办。仅留函授部改设为高师函授教学辅导站,作为湖南师范学院的派出机构;当年所招新生和和部分教师并入邵阳师专,大部分教师、干部及校产移交黔阳师范。 调整恢复阶段(1962.9-1978.12) 这是学校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被保留下来的黔阳师范合并了辰溪师范,担负起全区师资培养的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正常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直到1969年,为解决全地区中小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黔阳地革委开始筹办中小学师资短训班。次年,黔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向省革命委员会呈交了《关于要求“创办一所师范专科”的报告》,并因湘黔铁路的着手修建,提出将校址定在怀化。 1972年起,师资训练班开设两年制专科,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五个专科连续数年对外招生。期间,又增设了政教、艺术两个专业。到1977年,师资训练班毕业和结业人数近2000名,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中小学教员青黄不接的局面,深得社会赞许。 1976年9月,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同意筹办“湖南师范学院黔阳分院”,标志着全地区高等教育建制进一步完善。 1977年4月,在原师训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湖南师范学院黔阳分院”正式成立,周世华等6人成为学校新一任领导。 分院建立之后,着手在新址怀化营建新校舍;同时提高专科修业年限,将原两年制专科改为三年制专科;筹建了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校按国家计划和标准录取了300多名新生,内部管理和教学工作均按师范专科学校办学模式运作。这表明,师专实际已经恢复。 1978年冬,教育部发出了[78]教计字1427号文件《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黔阳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恢复。当时,学校内设办公室、政治处、教务处、总务处和学生工作处等机构,设政教、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等8个科。 建设发展阶段(1979.1-1988.12) 1979年,校党委开始拨乱反正,重新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1980年前后,怀化校址迎来了从安江迁来的中文、外语两科共300余名师生,开始两地办学;四年后,艺术、体育科最终迁至怀化,学校两地办学局面宣告结束。 1983年,根据学校迁至怀化的实际情况,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易名为“怀化师范专科学校”,10月8日,更名后的学校印章正式启用。 复校之初,黔阳地委任命龙仁申为校党委书记,彭康位为党委副书记、校长。在1982年学校举行的第一次党代会上,经选举并报地委批准,钟明星任校党委书记。大会总结了复校四年来学校工作重点转移的成绩,提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目标。1984年初,学校完成了校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彭康位任党委书记,彭中陶任校长。 1986年,在学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确立了“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自己特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做准备、打基础”的奋斗纲领。张子仲任新一届党委书记。当年12月,又成功召开了怀化师范专科学校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这一时期,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办学规模显著扩大。1986年二年制生物科开办后,学校拥有9个科10个专业,成为全省师专中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学校之一。 1984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与怀化师专合并,负责全区中学教师进修和培训,促进了本地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 管理机构和专业设置基本定型后,学校加强了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筹备主持召开了全国师专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讨论会等全国性会议,曾岳生、邹中柱获得了省高校“六五”期间首批科研成果奖励,创办一年的《教学研究》在1983年正名更为《怀化师专学报》。 在人才培养上,实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环节并重,完善了教育实习组织管理形式,提出由省、地、校共建实习基地,并明确了第一批5个建点学校,举办了多种加强师范生基本功的活动和比赛,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此时,校园社团达40多个,学术讲座空前活跃,一大批青年俊才脱颖而出,曾获首届总理奖励基金的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席南华是其中的优秀学生代表。 1988年9月,学校于第四个教师节之际隆重庆祝建校30周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首道、书法家启功为学校题字或书写校名。 改革开拓阶段(1989.1-2002.4) 198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分别任命张子仲、黄秋富为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次年又任命李迪信为党委副书记,罗运生、曾岳生、黄云为副校长。此后,校级领导经过多次调整:1993年,邹中柱被省政府任命为校长;1996年至1998年间,胡建任校党委书记,夏立发任校长,罗运生任党委副书记,贺安宁、徐华平、谭伟平先后就任副校长,校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年轻化,平均年龄仅45岁。 这一时期,学校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1990年12月,全国加速师范院校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学校举行总结大会,对学校基本建设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果丰厚:数学系“数学分析”课程被列为全省普通高校第二批省级重点课程并被评为省优秀课程,生物系的《动物学》、中文系的《师专中文教育专业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体育系的《师专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亦被列为省级课程改革项目。1993年开办了“应用电子技术、工艺美术、应用英语”三个专业,使学校专业设置突破了单一的师范教育。1995年,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三年制教学方案》试点单位。1997年,学校试办“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和“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科研水平进步显著:1995年,在校生参加全省高校普通系大学英语三级过关考试,一次过关率89.6%,居全省专科学校之首;199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始面向全省招收本科生;政史系教师专著获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优秀图书一等奖。 师资队伍建设跃上了新台阶:以数学系经验为基础的《师专数学系师资队伍建设的框架与实践》获省普通高校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到1997年,有7人获“曾宪梓教育奖励基金”奖,6人晋升为教授,数学系曾岳生、邹中柱教授成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人员。 人才培养取得突出成绩:数学系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学生支部;外语系学生何晓文荣膺“全国百佳大学生”荣誉称号,中文系学生马凯参加首届“希望怀”全国校园文学大赛以诗歌、散文、小说各一篇获奖,成为大赛唯一的“三项全能”作者;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面向21世纪合格大学生良好形象为宗旨的“大学生形象工程”,在1998年与首都大学生开展的大学生形象讨论一同被国家教委思政司列入年度工作重点。 2000年,黔阳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学校。 充实提高阶段(2002年5月至今) 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专业方向的不断拓展,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昭示着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已跃升到新的层次。2002年5月,国家教育部79号文件明确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怀化学院。 2003年5月至6月,怀化学院首届党代会、教代会先后召开,在回顾了建校以来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怀化,面向全省,服务地方,辐射周边,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深受社会欢迎的开放性、应用性、综合性的教学型大学”这一新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学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围绕本科合格评估一个目标,实现由专科向本科、单一师范性向综合性两个转变,深化教学、人事分配制度和后勤社会化三项改革,培养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团结凝聚、艰苦奋斗四种精神,突出抓好学科和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科研和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和办学效益、党建和思想政治五项重点工作,为加快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升本以后,学校的各项事业实现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01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5000多万元,图书资料达70万册;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在职教职员工854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人,有教授50人(含外聘14人),副教授200人,博士及博士生41人,硕士及硕士生204人,王文明、宋克慧两位教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学科专业进一步拓宽,有17个教学系(部),设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2个,另有成人教育专业23个;招生范围面向26个省,学生人数由5900人增至12000人;2004年,学校通过了湖南省学位办的评估检查,提前两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学校被中宣部等部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48载辛勤耕耘,48年春华秋实,如今的怀化学院光彩夺目; 奋发向上,众志成城,继往开来的怀化学院一定会更好! § 校园风景 § 相关词条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商学院湘南学院 § 参考资料 怀化学院主页:http://www.hhtc.edu.cn/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