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扁头哈那鲨 |
释义 | 基本信息扁头哈那鲨 学名:油夷鲛 (Notorynchus cepedianus) 地方名:哈那鲨、花七鳃鲨、六鳃鲨。 食物:非常广泛,包括鲨鱼、鹞鱼和其它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海豹、章鱼和腐肉。 繁殖方式:卵生。据记载一次可产多达80尾。 经济价值:肉可食用;皮可制革;肝含油量达65-70%,是提取鱼肝油的好原料。 生活环境: 海洋 中国产于东海和黄海。每年夏、秋两季出现于山东石岛外海。 § 形态特征 六鳃鲨目、六鳃鲨科、哈那鲨属的1种。成鱼体长达2~3米。鳃孔7个,头宽扁,吻广圆。眼侧位,无瞬膜(见图)。喷水孔细小。口宽大,弧形。下颌隅角具一唇褶,隅角后方有一深沟;上颌无正中牙,每侧6牙,细长外斜,外缘具 1~3小齿头;下颌具一正中牙,每侧 6牙,宽扁梳状,具5~6齿头,第三齿头最大,其余较小。背鳍 1个,后位,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尾鳍长,尾椎轴低平,下叶前部突出,后部有一缺刻;臀鳍小,起点稍前于背鳍基底后端;腹鳍约与背鳍等大;胸鳍较大,后缘微凹,外角钝尖。体灰褐色,具不规则暗色斑点。 § 生态习性 扁头哈那鲨 栖息近海底层,游泳缓慢,性凶猛,主食中、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卵胎生,每产10余尾,胎儿的卵黄囊颇大,全长约 150毫米。在黄海产量较大,为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皮可制革,肉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较粗大,后部细狭,一般体长2至3米。头宽扁,尾狭长。口大,上颌长于下颌,下颌每侧有6个牙,牙扁并呈梳状。鳃孔7个,最后一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故又称"七鳃鲨"。体背灰褐色,腹面灰白色,体表散布不规则之黑色斑点。背鳍1个,位于体后方:尾鳍很长,后部有1缺刻。最大体型:3米。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带海域。 § 分布 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各海区。[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