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自强
释义

§ 简介

徐自强,男,1963年11月生,湖南耒阳人,汉族,中共党员,主任医师。1988年7月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系。

§ 事迹

危难时刻 勇往直前

徐自强

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在郴州发生的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总可以看到徐自强同志冲锋上阵的身影。

2008年初,郴州发生了50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交通堵塞,通讯中断,全城断水停电,整个郴城成了一座冰冷的孤城。我院由于备有自备发电机,整个郴州的急危重病人大量涌入我院。平时我院急诊科门诊量约200人左右,在冰灾期间,每天平均达三百多人,有时高达四、五百人,收治危重病人数量是平素的两倍。由于住院部病人爆满,急诊科滞留了大量的留观病人。为了妥善安置和疏散病人,徐自强同志积极联系当时病人较少的眼科,将一部分急诊病人转移到眼科住院留观。每天从急诊科查完房后还要去眼科查看病人。医院虽然能自己发电,但用电负荷量大必有间断性停电。停电了就点蜡烛照明继续接诊病人,呼吸机内置电源没电了就与科室同志一起为上呼吸机的病人捏皮球维持呼吸。同时,科里还要收治大量滞留在京珠高速的外地病人。在那段非常时期,尽管家里有患病的妻子需要他去照顾,但徐自强同志以科室为家,每天工作十三、十四个小时,饿了啃几口方便面,渴了喝几口矿泉水,困了在办公室打个盹,几天下来,眼圈都黑了。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冰灾期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1365例留观病人,没有发生一例医疗纠纷或事故。

2003年春夏的“非典”时期,徐自强同志作为郴州市医疗专家小组成员,负责承担全市区“发热病人”的转运工作。在那个非常时期,哪里有“发热病人”的疫情报告,哪里就有他身穿防护服在作排查和转运工作的身影。有时一个晚上就要转运4、5趟,同时还要坚持急诊科的正常工作。在整个抗击“非典”期间,徐自强亲自出车转运“发热病人”达200多次。由于工作突出,他被郴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三等功。

郴州地处罗霄山脉,时常有成批毒蕈中毒事件发生。在抢救急性中毒方面,徐自强同志日积月累,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旦出现了集体中毒事件,领导点将首先就是他。2005年,临武武水镇出现群体毒蕈中毒事件。得知疫情后,徐自强与科室同事一道赶往当地察看中毒病人的病情。为了及时取回毒蕈送长沙作毒性分析,他们打着手电筒赶往中毒的山区取毒蘑菇标本。2007年8月份,徐自强积劳成疾,因患房颤和大叶型肺炎而住院。就在住院后的第三天,桂阳县出现两个乡的村民群体毒蕈中毒,中毒人数达400多人。医院及时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徐自强同志虽为医院的抢救专家组成员之一,但考虑到他的病情未愈,医院没有通知他参加病人抢救工作。可是,当徐自强同志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前往桂阳参加中毒病人的抢救工作,并且住在桂阳协助当地医生抢救病人,甄别排查,转运病人。桂阳疫情缓解后又回到郴州抢救转到医院来治疗的危重病人。四天后,与郴州市毗邻的永州市蓝山县又发生集体毒蕈事件,受当地卫生部门邀请,徐自强同志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蓝山县协助抢救转运病人。就在同一段时间里,郴州瑶岗仙钨矿发生13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患者生命垂危,需要安全转运病人,还未完全康复的他又被派往现场抢救,并随车转运病人。

救死扶伤 全力以赴

急诊科的主要功能就是抢救生命,稳定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为以后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徐自强在心里始终牢记着“病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这个急救理念。

1998年的一天,一位42岁的中年男子突发心肌梗死求助“120”。徐自强同志亲自随“120”急救车来到患者家里接诊病人,当病人到达医院还未下车时就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危急之时,徐自强指挥其他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自己则亲自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心肺复苏成功,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在当时还认为复苏后溶栓是禁忌症的情况下,徐自强同志大胆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获得了成功。患者和家属非常感激,特意在郴州电视台点播歌曲表示感谢。同时,徐自强同志总结此例病案写成的论文后来于2002年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发表。

2002年5月,永州市新田县一位年轻女病人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骤停,要求转院到我院治疗。医院派另一名专家和徐自强前往会诊,患者无自主呼吸,靠一台麻醉机在维持呼吸。会诊后,徐自强认为病情十分危重,抢救成功的希望渺茫,如果转院治疗,转运途中存在巨大风险。当时我院的救护车上没有配备呼吸机,只有靠人工捏皮球的办法维持病人的呼吸。为了给这位年轻的患者获得一线生的希望,只有冒着风险用呼吸气囊转运。在转运病人途中,徐自强同志捏皮球双手疲劳发酸了,就让护士或其年轻的家属换一下手后又继续捏。历时近3个小时,路途130多公里,最终将病人安全转入到我院急诊科。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双手捏出了一个个水泡泡。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周星的精心治疗,这位患者康复出院。

2007年4月,永州市蓝山县一名被木棒穿通胸腹腔的外伤病人,在凌晨三点多钟时往我院转,救护车还在途中时当地医院就给徐自强打电话请求帮忙组织抢救。这本来是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外科病人,但徐自强考虑到外地来的病人不熟悉医院的环境,怕耽误时间丧失抢救机会。于是他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后急忙打的赶到医院门口等待病人,病人到医院后,检查发现患者被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棒从前胸刺进胸腔于后背穿出仍然留置体内不敢随意拔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徐自强亲自护送病人到手术室并组织相关专业的医生进行抢救。待忙碌完以后,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他顾不上休息又投入了新的一天的战斗。

爱岗敬业 事业为重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科室。徐自强同志自1996年到急诊科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室为家,一心扑在急诊急救事业上,他把急诊工作当作一种神圣的事业,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

急诊科的病人大多是病情危重、情况复杂的危急重病人,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及时明确地诊断病情,迅速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徐自强同志的妻子多年前就患有胃癌,妻子、儿女都需要他照顾,但他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为了掌握病人的情况,徐自强同志总是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达科室,在晨会交班前先察看一遍病人的病情,以便在交班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查房意见;每天下午推迟1小时下班,习惯性地巡视一遍病房,如有重症监护病人,晚上他还要打电话询问,或亲自再来医院一趟,察看病情,与值班医生一起研究诊治方案,并对有关问题及时作出处理,不论周末或节假日,只要不出差,天天都是如此。出差一回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到科室看看病人,然后才会回家。为了便于及时见诊病人,他中午很少回家,大多数时间是吃食堂,科室一旦有事,他往往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10多年来,他从未休过一次假,在每个节假日里,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对医生而言,病情就是命令。急诊会诊是急诊科的家常便饭。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雪月寒冬,无论是周末假日,还是三更半夜,一旦有科室会诊电话,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赶到科室会诊和抢救病人。他会诊不仅仅是作指导性意见,而是会仔细询问病史、检查病人,有时甚至护送病人做相关的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提出诊治意见,观察一段时间治疗效果,待病情稳定后他才会离去,这样往往一次会诊就得耗几个小时。不但科内的事情是这样,对科外的事情他也是如此。消化内科开展无痛胃镜检查,需要有专科医生给病人进行气道管理。徐自强同志欣然接受这份份外的差事,每次做无痛胃镜时,他认真为病人作监护,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许多同事称他为工作狂,而他认为急诊急救是他的事业,为自己事业奋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正如他写在自己名片上的一句话:“不在急诊科,就在去急诊科的路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急诊事业的热爱和追求。[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