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恩施红军桥
释义

§ 简介

恩施红军桥 恩施红军桥

很多人可能都看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4年拍摄的美术片《红军桥》。其中生动的画面让人至今记忆犹新。片中的故事是发生在湖南浏阳河地区的。而就在和湖南相邻的湖北省恩施市,也有这样一座有着传奇经历的红军桥。这座桥就静静的伫立在恩施市宣恩县李家河乡利福田村的一条小溪上。

这座桥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当时并不叫“红军桥”,只是当地一座普通的风雨桥。“红军桥”这个名字是因为后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斗才出现的。

§ 历史

1935年6月至7月,红军二、六军团围攻湖南龙山县城40余天后,国民党被困部队弹尽粮绝,国民党驻恩施“剿匪”总司令徐源泉从利川急调八十五师救援龙山。贺龙得知后,率红二、六军团连夜赶往恩施板栗园,设伏于利福田的两面山上。8月3日上午10点左右,敌八十五师3000余人进入伏击圈。经过数小时激战,歼敌一个师部、两个团及一个特务营,缴获长短枪980支、迫击炮6门、弹药600余箱、银元6万元,敌师长谢彬被俘,后被红军将领贺炳炎击毙。谢彬死后,国民党部分部队仍负隅顽抗。红军首长采取了攻心战:“国军兄弟们,别再抵抗了!你们看看这是谁的脑袋?”然后将谢彬的首级从山坡上扔了下去。擒贼先擒王,见谢彬已死,国民党士兵纷纷缴械投降。红军把迫击炮、枪支的撞针卸了下来,用箩筐装着。俘虏们挑着箩筐、背着下了撞针的枪、抬着迫击炮,被红军押回了宿营地。红军还成立了俘虏师:清除了85师少数反动军官,一大批穷人出身的士兵参加了红军。

板栗园大捷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而这座风雨桥,自此就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红军桥”。

这座风雨桥是当时红军作战时的要道,桥柱上至今仍残留有许多弹孔。为纪念这次伏击战的胜利,1983年,宣恩县人民政府将此桥正式命名为“红军桥”,并进行了保护和修缮。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风雨的侵蚀,桥身仍然是多处破损。为纪念板栗园大捷70周年,2004年12月,经宣恩县政府同意,由宣恩县民宗局筹措资金,宣恩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红军桥进行全面维修。在这次修复中,对原部分桥面、桥柱、檩子等进行了更换,添制了新的瓦片,并在桥头重新立碑,详细记载了整个“板栗园大捷”的全过程,还在桥身两头做了保坎,并对在原来的桥柱上留下的弹孔做了标记。

如今的“红军桥”已经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了游客们钟爱的红色旅游景点。告别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在和平的日子里,“红军桥”已经成为了当地群众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只是残留在桥上不同方位的一个个弹孔,让生活在板栗园的老人们时常还会想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的那场漂亮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