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性别比 |
释义 | 中国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 性别比(或称性比例)是人口学上关於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 基本简介 婴儿男女性别比高达121.2 性别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第一性别比」指怀孕时的性别比;「第二性别比」指刚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第三性别比」指所有成熟个体(此指出生后至死亡)的性别比[1]。 人口学上对人类社会或国家中的男女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的人类二级性别比大约是105位男性对100位女性。而生物学上的性别比,则是以族群中雄性所占比例来做定义。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2005年中国出生性别比为118.88,与正常值104—107有严重的偏离。江西、广东、海南、安徽、河南五省的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130。“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刻不容缓!”7月5日在京举行的“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与制度创新研讨会”上,与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发出呼吁。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出席了研讨会。 § 自然比例 妇产科检查性别比 人类生男生女并非纯然1比1的机率,人口学家认为新生儿正常的人口比约为105,在人口统计学上,一般正常范围则在102至107之间。 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字,背后则可能隐藏了环境、社会、医疗等因素。 但由于女婴较男婴存活率为高,且女性比男人长寿,加上男人比较容易因为工作、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死亡,所以整体人口的性别比多在100以下,越高龄、生活环境愈好的国家。 因为高龄女性人口愈来愈多,所以性别比也愈低,例如日本在2002年只有95.5。 § 计算方法 性别比持续攀升 其中根据统计对象不同,人口性别比又可分为以下各种。 1.总人口性别比;统计对象为总人口。计算方法是: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2.出生性别比:统计对象为出生时的婴儿。计算方法是:出生性别比=某年出生的男婴数÷该年出生的女婴数×100%。出生性别比又叫第二性别比。第一性别比是胚胎形成时的性别比。 3.婴儿性别比:统计对象为1周岁内存活的婴儿。计算方法是:婴儿性别比=某时点1周岁以内的男婴÷该时点1周岁以内的女婴数×100%; 4.结婚年龄人口性别比:统计对象为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人口。中国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人口。结婚年龄性别比又叫第三性别比; 5.死亡人口性别比:统计对象为某年或某一时期内死亡的全部人口; 6.分年龄组人口性别比:统计对象为各岁人口或各年龄组人口。 § 比例失衡 在儒家社会中,由於「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性别比都较西方国家为高。以2002年为例,中国大陆的人口性别比为106.1、台湾104.1、韩国110。 而这些亚洲国家的新生儿性别比更高,大陆高达120以上,台湾2004年也将突破111。 台湾尚未针对逐渐恶化的性别比有任何政策,而大陆则於2004年开始,推行「关爱女孩行动」。 § 为何失衡 中国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85 国家计划与家庭计划矛盾乡村生育观渗入城市滥用B超使流产女婴大增,媒体上纷纷议论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近20年持续攀升,蕴含社会风险。从事此项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翼研究员。他说,这种性别比的失衡是累积性的,它不仅存在于乡村,存在于农民中,也同样存在于城镇,存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 张翼说,人口出生性别比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是否均衡的标志。国际上一般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生育史说明,在不进行人为控制的情况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在102~107之间。这是由人类生殖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对这个数值的任何人为控制和改变,都会对人口的两性结构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婴幼儿人口的性别比就迅速攀升。据统计,第3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1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08.47;第4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9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11.92;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婴儿出生性别比高达116,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以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情况为基准,中国0岁~15岁之间的男性总人口与同年龄段的女性总人口相比,大约多出1883万人。2010年后,这些人群开始逐渐进入婚龄,那时,男女婚龄人口的比例失衡问题将会凸显:农村成年男性中的某些困难人群会遭遇严重的“娶妻难”;买卖婚姻现象会加剧;婚外性行为会增多;家庭稳定性也会受冲击;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会增加。 以往,人们一提起生育性别的偏好总会谈到受文化习俗或“封建余毒”的影响,谈到农活对重体力劳动者的客观需要。但张翼认为,刺激中国普遍出现男性偏好的不仅有上述传统因素,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等省,私营企业的家族化特征,也对男性偏好形成生育刺激。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区、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执行得严格的省份,出生性别比上扬的状况就越明显。那些土地辽阔、人口比较稀疏、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西北内陆和西藏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才低于107的警戒线。在中国,只有新疆、贵州、青海和西藏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在正常之列。 张翼分析,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生育的有计划性与国家生育控制的有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国家在控制人口总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但一些人在安排家庭生育计划时受到潜在的男性偏好影响,如广东省,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竟然高达137.76!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另一个主因是私人诊所B超机的使用和某些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对B超机的滥用,这使得流产的女婴数量大大多于男婴。 张翼的研究表明,中国第4次人口普查时,农村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而城市人口出生性别比还算均衡。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不仅加大了计生部门监控的难度,也把在乡村中普遍存在的男性偏好生育观带入城市生活。 张翼提出,控制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要手段有:党和政府部门加大对生育选择的监控;对B超等能够予以性别选择的医检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非法经营的机构和个人追究经济责任及刑事责任;消除女童辍学现象;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 § 控制方式 有基础、有动机、有技术保证,共同促成了中国的高出生性别比 学者对於性别比异常有许多解释,而一个社会中可能各种影响性别比的方式都同时存在。 生殖科技:生殖科技是最快、最有效,而且较不伤感情的性别控制技术,其中又可约略分为三种: 堕胎 在怀孕初期利用超音波、羊膜穿刺、绒毛筛检等方式,知道胚胎性别之後,再将胚胎取出。虽然台湾、中国大陆都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但医生「体谅」妇女在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压力,有部分还是愿意协助堕胎。 精虫分离:精虫分离是将精虫分成X及Y两群後,再注入妇女体内,但不确保100%生男,不过伤害最小。 试管婴儿:在体外培育受精卵後,检查性别,确定是男孩之後在植入子宫。这种方式100%可以生男,但所抛弃的女性胚胎是否为生命,医界尚有争辩。 偏方 中国社会中一直传说各种能够生男的方法,例如控制饮食酸硷性,依照日期、时辰行房等等。 胎次 大陆明文规定实施「一胎化」,台湾虽然未限制妇女生育数目,但在经济压力之下,许多夫妻决定只生一胎,也成为「假性一胎化」。学者发现,在这种社会中,头一胎的性别比虽然已经偏高,但是第2、3胎後,更为异常,有时候可以达到130,明显有人为因素介入,主要是妇女可能第一胎生女後,第二胎无法再将命运交给上天决定,只好求助生殖科技。 环境 也有学者认为,环境贺尔蒙可能改变夫妻双方的体质,所以男婴的比率会愈来愈高。由於华人社会性别比异常的区域,也是B型肝炎盛行区域,也有学者提出假说,认为B型肝炎(乙型肝炎)可能影响性别比,但未获进一步学术上的证实。 § 影响后果 计划生育性别比失重 婚姻与社会安定 性别比失衡之后,成为人口规画学上很重要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冲击就是婚姻;一些研究显示,当大量年轻男性无法找到另一半时,社会治安会显著变差、甚至可能是造成战争的因素。 清朝统治时代的台湾是一个例子,由于清朝政府早期禁止人民全家移民来台,因此当时台湾社会明显男多余于女,造成了许多「罗汉脚」,增加台湾社会动乱的频率。 在台湾、以处于适婚年龄的男女来看,虽然出生时性别比位于只是略高的106,但由于女性结婚意愿低,许多男人必须娶东南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籍女性。而性别比失衡的一代,未来更难由台湾女性中找到适合的伴侣。 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在人口数较多的地区,很难以「娶外籍新娘」来解决婚姻问题;中国是最明显的例子,其未来更令人担忧。 教育 在亚洲社会,高性别比通常伴随低生育率而来,也就是说,社会中将会多出许多男性的小皇帝,这些人不论在家中、在学校,都是十分麻烦的一群。 社会问题开始凸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到了2000年变为116.9。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到2000年11月1日,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出生性别比,除西藏和新疆等个别自治区外,都高出正常范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00∶116.9,有的省份高达100∶138。,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700万,其中,0岁—15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1800万。 国家计生委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些出生性别比失衡地区已经成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重灾区。在个别出生性别比不平衡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跨境非法婚姻、跨境强行拐卖和强迫卖淫等社会问题。 §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0%A7%E5%88%A5%E6%AF%94 [2]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4-08/31/content_1928548.htm [3] 杭州网 http://www.hangzhou.com.cn/20070622/ca1335244.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