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惠政大桥 |
释义 | § 介绍 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时称善胜桥。宋大观年间重修,改名为惠政大桥,初系木桥,上覆桥屋经商。后一次大修于清同治八年(1969年),桥墩依旧,改为二洞石桥,长五十二米,阔九米。1936年修建为水泥桥面。现仍修为双层廊式桥,可行人,又可经商。 § 相关连接 地理 建筑 § 历史典故 奉化人喜欢叫城区为大桥,这是因为市中心的县江上有座惠政大桥的缘故。 惠政大桥始建九六四年(宋乾德二年),当时称善胜桥、通剡桥;大观年间重建,改名为惠政大桥。一八六九年又重建,相传当时架木为梁,覆以廊屋,为木结构两层木板桥,上层行人,下层商铺。据说当时的大桥有个龙头,每当奉化江要发大水,龙头里就会往外喷水,非常神奇。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大桥下层其中一家面料店着火,结果烧毁了整座大桥。 一九三六年人们又在原址复建惠政大桥为石砌墩台钢筋混凝土桥。本世纪初,奉化的大桥成了危桥,大桥身上写着道道创伤。不久,一座新桥替代了她,人们习惯称她为廊桥,而不再是大桥。一种莫名的失落从此烙在了心口。后来,大桥镇分成了锦屏和岳林两个街道,连大桥这个名字也“隐身”。听说在拆桥的时候,有人曾想买下那块镌有于右任写的“惠政大桥”字样的护栏…… 很难说清对大桥的感觉。还记得小时候,必须站在护栏内侧的自来水管上,才能把头探出,看到河面上的竹排和小船;还记得小时候,触摸粗糙的水泥护栏那种厚实的感觉,尤其是冬天,护栏被太阳晒得暖暖的。那个时候,觉得大桥很高,桥面很陡。我长大了,桥面似乎慢慢地平坦了,大桥也在无奈地变老了,每次有大型的车辆通过,都能感觉到大桥在苍老中颤抖。 “大桥”的消失一直是一种遗憾,她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就像祖辈思念着大桥栏杆外面会喷水的那个龙头。 大桥一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