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拉贝,W. |
释义 | § 拉贝,W. § 正文 德国小说家。1831年9月8日生于埃舍斯豪森,父亲是法院文书。曾当过书店学徒,1854年在柏林一大学旁听。1856年以笔名雅科布·科尔维诺斯发表长篇小说《麻雀巷的编年史》而成名。1857年起专事创作,先后在沃尔芬比特尔、斯图加特、不伦瑞克居住。1911年11月15日逝世。 拉贝是德国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1848年革命失败后德国的社会以及坚持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拉贝向往民主、自由和人道主义,但现实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他又看不到改变这种局面的可能。他同情被压迫的群众,而又把正在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看作“灾难”。他不去揭露丑恶的现实,而只是以幽默的笔调抒发自己的不满。他笔下的正面人物不愿与现实同流合污,或逃避现实,或远去国外,或因苦闷而性格怪僻,作品中流露出悲观、忧郁的情调。 《麻雀巷的编年史》是一个古怪的老人所写日记的摘抄,描写这条小巷的居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1848年以后的德国社会。在《我们上帝的办事处》(1862)和《来自森林的人们》(1863)中,作者把对历史的回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贫穷结合起来描写。短篇小说《黑色的奴隶船》(1865)、《枞树中的埃尔赛》(1865)和《比措的蠢女人》(1869),对市侩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饥饿牧师》(1864)、《阿布·台尔凡或月山还乡记》(1867)和《运尸车》(1870)三部曲中,《饥饿牧师》描写两个性格相反的人的不同遭遇,作者认为只有逃到偏僻的小乡村才能真正找到所追求的东西。《阿布·台尔凡》描写久住国外的莱奥纳特·哈格布赫回到祖国后,发现故乡几乎毫无变化,居民仍旧愚昧自负,格格不入。拉贝在作品中谴责了德国封建君主小邦国的鄙俗和小市民的心胸狭窄。《运尸车》写穷苦人家的女儿唐妮被外祖父卖给一个伯爵,自杀身死,而外祖父却心安理得,借以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变得更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长篇小说《福格桑档案》(1896)描写一个青年鄙弃资本主义社会的庸俗、鄙陋,追求个人自由,遭到失败,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批判。 拉贝的作品有不少生动的描写和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有时过于铺陈,显得冗长烦琐,情节不够紧凑。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