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护国寺金刚殿 |
释义 | § 景区介绍 护国寺金刚殿在西城区护国寺大街11号。寺创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託克託故宅,初名崇国寺(北寺)。 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厘,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门额书“大隆善护国寺”。 第二层殿为金刚殿;第三层殿为天王殿;第四层殿为延寿殿。东配殿曰文殊殿,西配殿曰秘密殿;第 五层殿富寿殿,东配殿为曰伽蓝殿,西配殿曰无量殿;第六层殿为千佛殿,东配殿曰大悲殿,西配殿曰地藏殿;垂花门后为第七层殿,是护法殿;第八层殿为功课殿;第九层为后楼菩萨殿。 今仅存金刚殿和寺西北角的廊房以及垂花门后一层殿。寺原有石碑多已无存。过去每月初七、初八,护国寺有庙市。护国寺金刚殿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 护国寺小吃 说起护国寺小吃店,还得从老北京的护国寺庙会说起。 据史料记载,护国寺始建于元代。旧时,每月阴历初八有庙市,汇集了京城有名的绝活小吃摊商。据老辈儿人回忆,护国寺庙会最招人的是拿绕世界的小吃浮摊。摊主们支个布棚,亮出字号,摆上条案、长凳,有的索性把肩挑的担子或手推独轮车找个地儿,庙里一停,边安炉边坐锅,锅旁摆上调料罐、碗筷,这就拉开了“阵势”准备开卖:“豆面糕来,要糖钱!”、“滚糖的驴打滚啦”……庙会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欢迎的食品。年糕、灌肠、煮羊霜肠、扒糕、凉粉、爆肚、茶汤等小吃品种在食摊上应有尽有。护国寺庙会在20世纪30年代十分热闹。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争奇斗艳,各展风姿。 1956年政府部门将庙会上颇具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经营羊霜肠的张大户等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在紧邻护国寺的93号现地址(人民剧场对过儿),开办了护国寺小吃店,聚集了京城小吃之精华,经营艾窝窝、豌豆黄、豆面糕、蜜麻花、豆汁、焦圈、面茶等100多个品种的北京传统小吃。 50年来,护国寺小吃店保留着老店的京味传统品种,但店容店貌随着北京城市改造而应时,就餐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出售的小吃也既保持老北京风味,又要调整适应现代人口味变化的需求。特聘请老技师杨伯儒进店传授技艺,将原有的大、黑、粗、糟的食品改变为小巧玲珑的精美小吃。虽然环境改变了,但经济实惠为百姓服务的宗旨没变。由于就餐环境变化,小吃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食客。2001年,护国寺小吃店进一步装修改造,不仅突出老北京风格特色,还让顾客在品尝老北京小吃的同时,领略老北京风情。将店内房顶四周装饰了绿瓦房檐,墙壁挂上护国寺庙会画框,屋内四柱挂有小吃典故和名人影迹,专设了老北京面人张的面塑展框。 另外,华天饮食集团也对旗下小吃店给予了特殊政策,包括斥资对小吃店门脸、环境进行统一装修、统一标志等,并不断挖掘、改良传统品种:豌豆黄过箩加细、驴打滚加层儿,螺丝转、萨琪马、蛤蟆吐蜜规范工序,精工准料不走味。小吃讲究应时入季,于是春季的豌豆黄儿、艾窝窝,夏季的“冰碗”扒糕、漏鱼儿,秋天的牛筋儿窝窝、脆麻花儿,冬季的盆糕、碗糕、果料年糕、元宵等都应季入市。同时根据顾客口味变化让小吃也赶“时兴”,黄油口儿的糯米糕、什锦炒疙瘩儿、麻辣鸡丝面、牛眼包、奶油炸糕、姜汁排叉儿、鸳鸯酥、蝴蝶卷、牛肉烧饼、兰花盏等干稀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目前,经过挖掘、引进和创新,护国寺小吃的品种已经达到100个,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 交通提示 公交车22、105、111、47路护国寺下车路东护国寺街内护国寺东巷。 § 相临景点 中国科技馆 北京动物园 景山公园 北海公园 庆亲王府 北京展览馆 中国古动物馆 宣武门天主堂 西什库教堂 徐悲鸿纪念馆 双秀公园 大高玄殿 利马窦墓 北京音乐厅 梅兰芳纪念馆 国家图书馆分馆 汇通祠 阜景文化旅游街 会贤堂 白云观 妙应寺白塔 人民大会堂 恭王府花园 团城 中南海 醇亲王府 龚自珍故居 郑王府 鲁迅博物馆 北京图书馆 程砚秋故居 德胜门箭楼 关岳庙 护国寺金刚殿 火德真君庙 克勤郡王府 礼亲王府 李大钊故居 历代帝王庙 隆长寺 吕祖阁 宋庆龄故居 民族文化宫 南堂 升平署旧址 什刹海 顺承郡王府 涛贝勒府 万松老人塔 贤良祠 月坛公园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 祖大寿祠 北京古钱币博物馆 北京天文馆 都城隍庙大殿 广济寺 郭沫若故居 郭守敬纪念馆 庄亲王府 齐白石故居 郑亲王府 蔡锷故居 定亲王府 棍贝子府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 金融街 普济寺 清真永寿寺 清真普寿寺 清真法源寺 天寿庵 天主教西堂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人定湖公园 中国钱币博物馆 双塔庆寿寺原址 西便门明北京城墙遗迹 文津街 西单文化广场 西单商业街 首都时代广场 双寺 中国银行 张之洞旧宅 怡亲王府 拈花寺 端郡王府 洵贝勒府 国际金融大厦 福佑寺 法藏寺遗址 学部 【护国寺金刚殿】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护国寺大院11号。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初名崇国寺。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对应。寺规模宏大,是京都名刹。现存金刚殿是寺中主要建筑,面阔5间24.7米,进深11.3米,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其余尚存后寝殿、藏经楼、西殿及东西配房。护国寺庙会也是老北京著名庙会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