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教育重演 |
释义 | § 简介 教育重演理论(Recapitulation theoryeducation)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一个人的教育发展是一个过程。进入高一级的教育阶段一定以通过了低一级的教育阶段为前提,阶段不可跳跃或颠倒。第二,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Cognitive)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恰似生物学上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重演祖先的进化过程。根据对儿童语言发展及其语言文化发展的研究成果,伊根将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划分为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四个阶段:神话(敏感)阶段(4、5岁—9、10岁),浪漫(敏感)阶段(9、10岁—14、15岁),哲学思辨(敏感)阶段(14、15岁—19、20岁)和隐喻批评(敏感)阶段(大于19、20岁)。 § 内容 处于神话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与历史上使用神话阶段的人类相似。他们的智力工具和知识成份不是理性的和逻辑的,而是情感上和道德上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开始注意现实中的二元对立物与神话中的二元对立物的差异。这标志着他们已进入了“浪漫阶段”。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孩子们又开始懂得,界于二元对主体之间还存着一个连续体,他们开始注意事物的规律性。这已是进入“哲学思辨”阶段的标志,在此基础上,他们会发现某些既定的定律不能完美地解释所有相关的现象,因此他们要发明自己新的模式去解释世界,这就是隐喻批判阶段。 教育重演论还进一步指出,为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内容应该放在一定形式的文化背景之中,根据教育重演论,将与原始的文化形式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先,作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与现代化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后,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相对应。因此,既然年幼的孩子们的认知工具是情感的和道德上的,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动情的和有明确是非概念的故事。一般来讲,教育目标涉及四个方面:知识、思维、技能与价值观。如果安排得当,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可以一举四得。 此外,教育重演论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是一种理论模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阐述如下:第一如前所述,后一阶段是以前一阶段为前提,阶段不可以跳跃。第二,相邻的两个阶段可以同时发生。换句话说,相邻两个阶段的界线是模糊的。第三,对不同的人,各个阶段发展的速度不一样。因此,某些“天才”儿童往往给人以跳跃阶段的错觉。这也是施行针对个别学生制定不同课程和教学法的理论根据。第四,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达到终极阶段。这正是高中阶段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分流的理论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