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金梁
释义

§ 人物简介

张金梁张金梁,男,1920年阴历5月23日,生于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京剧丑角。祖籍北京。其父张春彦。张金梁天赋极好,10岁就成了程砚秋创办的中华戏校“金”字科的学生,初习大花脸,后改小花脸,工文武丑,先师从郭春山,后拜马富禄,1938年,张金梁以优异成绩毕业,即成了王金璐、李玉茹组建的“校友剧团”中的得力一员。提起“校友剧团”,张老还告诉我给剧团起名的故事:那个时代叫“剧团”稍显“洋气”,大家商议起个合时宜的名字,张金梁提议用李玉茹的名字命名,把“玉茹“二字颠倒为“茹玉”,取相近音“如意”。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赞许,后经金仲荪校长批准。戏曲剧作家翁偶红先生听后夸奖张金梁说:“这孩子脑瓜儿真快……”后来随着中华戏校“校友剧团”——“如意社”在上海走红,丑角张金梁也声名鹊起,他与小生储金鹏、老生郭和涌、老旦李金泉被誉为“四小金刚”。[1]

§ 从业经历

丑角张金梁自画像张金梁祖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张春彦在清末陆华云主办的长春科班坐科学艺。毕业后曾给京剧大师谭鑫培当过配角。张春彦初学老旦,后改为老生。曾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金少山、郝寿臣等京剧大师合作演出多年。张春彦擅演二路老生,功力深厚,名噪一时。当年与丑角马富禄、小生金仲仁、旦角赵桐栅,被称为辅佐荀慧生的“四大金刚”。

生长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张金梁自小就喜欢上了京剧艺术。在他10岁那年,张金梁考入了北平中华高级戏曲专科学校。该欢校是程砚秋、焦菊隐、金钟荪等有识之士创办的。旨在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一代菊坛新秀。那时张金梁白天学习艺术专业课,晚上学习文化课。张金梁天资聪颖,又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又是名角,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学习成绩位居前茅,他在戏校初习大花脸,后改小花脸,工文武丑,师从丑角前辈郭春山,后拜马富禄为师,成为马派的得意弟子。他在剧中饰演方巾丑、昆丑、苏丑、彩丑、丑婆等,在欢校丑行中首屈一指,小有名气。在戏校8年,戏校经常在北平市各剧院演出,校长焦菊隐思想非常开放。他为了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大胆地借鉴了话剧艺术表演形式,请话剧名家唐槐秋、唐若青给学生授课,并指导排练新剧目。张金梁恰恰正是一个善于接受新思想的学生,他不仅是学校戏班的主演,还曾担任过助教工作。

1938年,张金梁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那年,他参加了由王金璐、李玉茹领衔组成的“校友剧团”,赴上海演出,演员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实力不俗。加上节目新颖,一时轰动了大上海,连演两个多月,场场爆满。一时间,中华戏校“校友剧团”走红大上海,成为戏迷街谈巷议的话题之一。丑角张金梁也在那次演出中红了上海滩。他与小生储金鹏、老生郭和涌、老旦李金泉被誉为“四小金刚”。父亲是“四大金刚”之一,儿子是“四小金刚”之一,父子同为“金刚”堪称梨国佳话。

§ 艺术特色

张金梁、侯玉兰、阎德威 《孔雀》剧照张金梁的艺术天赋,得到京剧大师程砚秋的赏识。不久,张金梁进入程砚秋先生创办的秋声社。当时程砚秋先生正在创演《锁麟囊》,让张金梁担当丫环梅香一角,使他成为程派名剧《锁麟囊》饰演梅香第一人。刚走出学校门不久,便搭了程砚秋的戏班子,又担当了角色,顿时在剧社炸开了锅。当时社里有丑角30余名,其中不少角色已经走红,却无缘在《锁麟囊》一剧中担当角色。张金梁初来乍到,就受到重用,不免受到嫉妒,风凉话也少不了。但程砚秋大师慧眼识才,张金梁扮演的梅香很快走红,得到戏迷和程大师的好评。那些说闲话的也闭上了嘴,因为张金梁演出了梅香的灵气和神韵,对角色把握得十分到位。

1943年,他应华北燕京影片公司邀请,与吴素秋等菊坛新秀合拍了舞台戏曲片《孔雀东南飞》、《御碑亭》和《十三妹》,张金梁不仅在片中担任角色,还兼任副导演。

1946年,张金梁南下上海,又搭上了京剧大师周信芳的班子。那时李玉茹是旦角头牌,是她向周信芳推荐了张金梁。周信芳对张金梁也十分赏识,张金梁有机会与大师同台演出,收获颇丰。后来菲律宾华侨公会老票友投资,办了一个戏班,叫平津京剧团,邀请张金梁参加,月薪480美元。张金梁随团赴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演出,大受欢迎。后来张金梁从菲律宾回到香港,曾一度在这里教唱京剧。1948年初,张金梁由香港回到上海。当时旦角名家顾正秋动员张金梁去台湾,并答应给月薪700块银元,但张金梁拒绝了。后来又增加100块银元,张金梁仍然不为所动。1948年夏,张金梁参加了武汉市民众乐园大京班。1949年5月16日,张金梁亲眼目暗了解放军进城。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民的军队。他说,解放军进城后,军容严正,纪律严明,晚上就睡在马路上。当时他想,有这么好的军队怎能打不下天下。武汉解放后,组成了中南京剧团,张金梁先后随团演出了《闯王进京》、《逼上梁山》,还排演了《白毛女》、《兄妹开荒》等现代戏。1953年,张金梁被借调到山东省京剧团。当时张君秋在青岛演出,他对尚小云之子尚长麟说,你们把张金梁借来吧!那是一个好角。从此。张金梁就留在了山东。

§ 大师同台

张金梁、侯玉兰《刺汤》剧照

在张金梁的艺术生涯中,他有幸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八大坤旦同台演出,这在梨园恐怕是较为罕见。他分别在梅兰芳出演的《霸王别姬》、《金山寺》、《西施》、《花木兰》等剧中扮演角色。他与尚小云同台演出《昭君出塞》,他饰演王昭君的弟弟王龙。他与荀慧生同台演出《红娘》,他饰演小和尚。他与马连良同台演出《甘露寺》,与奚啸伯同台演出《法门寺》。在杨宝森出演的《问樵闹府》和谭富英出演的《甘露寺》中,张金梁均扮演了角色。

1950年,周信芳与云燕铭合作到武汉演出,张金梁陪同演出了《打渔杀家》、《追韩信》。他在《打渔杀家》一剧中饰演教师爷,他在演这出戏时还闹了个笑话,吊毛时由于兴奋过度,用力过猛,头上碰了一个血印子,把周信芳先生都逗乐了。他与四小名旦也有过合作,与张君秋同演《孔雀东南飞》,与李世芳合演《苏三起解》,与宋德珠同演了《小放牛》,在《红娘》一剧中,他与毛世来也有过合作。至于他与八大坤旦的合作就更多了。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能与这么多大师、名家同台演出,是值得张金梁引以为荣的了。他说,在与这些大师、名家同台演出中,零距离地去感受这些大师的艺术才华,无形中使自己的艺术才华得以提升。张金梁对与程砚秋大师同台演出《锁麟囊》一剧记忆犹新。有一天,张金梁不解地问程砚秋,四叔,你为何总练太极拳和太极剑?程砚秋笑答:我个子太高,通过练太极拳来调整自己的步伐。在北京长安戏院首演《锁麟囊》时,程砚秋拎着张金梁的胳膊上场,嘱咐他要放开不要紧张,我怎么走,你也怎么走,顺着我走,使张金梁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张金梁说,老艺术家都有自己拿手的绝活和自己的艺术特色。他和周信芳同台演戏时,在周先生上场前,他总是在边幕观看周信芳的运气方法和如何调整情绪,这就是他的带戏上台。为什么周信芳一上台就特有精气神,就会赢得满堂好,因为他在上台前已经酝酿好情绪,已经带戏上台,一上台就镇住场,赢得了观众,着实令人佩服。 张金梁与这么多大师、名家一起演戏,不仅在艺术上收获颇丰。而且学习了他们高尚的艺德。有一次梅兰芳先生在武汉演出《金山寺》,在演武打戏时,两个武生在翻跟斗时"顶牛"了,其中一人当场休克,送进了医院。梅兰芳先生派人送去了1千元,令伤者一家感激涕零。1951年,程砚秋失生到武汉考察中南京剧艺术,顺便在那里演了几场戏。当大师听到武汉京剧团工会副主席说起团里有不少演员生活无着落,难以为继时,程砚秋特地进行了慰问演出,将演出所得费用全部捐给了这些困难户。说到这里,张金梁动情地说,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不仅演艺水平高超,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可以说是德艺双馨的典范。

张金梁具有丰厚的艺术底蕴,他总是紧跟时代节拍,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在现代戏中,张金梁也能根据剧情去塑造人物,他在《红嫂》中饰演刁鬼,在《审椅子》中饰演老地主,均有自己的心得,颇受观众好评。在《奇袭白虎团》中,张金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国顾问,成为各地演这出戏的一个样板。当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奇袭白虎团》剧组时,曾风趣地对他说:“美国顾问先生,您好!”张金梁在塑造人物方面,的确不同凡响,他塑造的丑角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使人物生动传神。他饰演的角色看不出表演的痕迹,演出了人物的神韵,使人物“活”在了舞台上。

在十年动乱期间,张金梁这位老艺术家饱受折磨和摧残。粉碎“四人帮”以后,张君秋、史若虚在山东为中国戏曲学院招生,见到了潦倒的张金梁,便动员他到中国戏曲学院教学,他那时所授的学生中有于魁智、王蓉蓉、杜镇杰、李军等优秀学员,如今已成为当今菊苑名家。在山东省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张金梁于1980年得到了平反。他十分珍惜教学的机会,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张金梁教学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学生都愿意听。中国京剧院一度想调张金梁到院里教学,但山东方面不放。后来他还是由北京回到了山东,在山东省戏曲学校和山东大学进行传艺讲座。

在北京教学期间,张金梁与相声大师侯宝林来往密切,侯宝林经常让张金梁去家中唠嗑,两人天南海北,三教九流,无所不谈,但谈的最多的还是京剧和相声艺术。侯宝林对京剧的见地给了张金梁很大的启发。他说,与侯宝林一起拉呱,那是很快乐的事儿。侯老爷子时常妙语这珠,令人捧腹。

§ 倾心脸谱

男丑(张金梁绘)

张金梁不仅在京剧表演艺术和戏曲教学中颇有才华,而且在京剧脸谱方面卓有建树,是著名的脸谱画家。当年在中华戏校时,他便爱好画脸谱,时常用牛皮纸勾画脸谱。著名戏剧作家翁偶虹对张金梁的才艺十分欣赏,曾赠给他大量的脸谱资科。张金梁在中国戏曲学院时,脸谱课没人教,他曾给学生讲过脸谱课。几十年来,脸谱艺术已成为张金梁的业余爱好。有空他就潜心钻研脸谱,绘画脸谱,撰写有关脸谱的文章。张金梁还善于把传统画法与国画技法融为一体。借鉴了西方的用色方法,使脸谱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和生动传神。在张老家的客厅里,四壁挂满了脸谱,这都是张老的杰作。他绘制的不少脸谱被京剧爱好者和海内外的一些博物馆收藏。京剧大家袁世海在看了张金梁的脸谱作品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画出了脸谱的神韵,是脸谱艺术中的精品。

张金梁在一次患病住院期间,利用半年时光画出了《百丑图》,该图书已出版发行。相声大师侯宝林为该画册题写了“丑魁”二字。张金梁在退休之后,主要潜心脸谱艺术,他综合各类脸谱艺术,进行有机地融合和提炼,画出了全部《水浒传》、《施公案》、《封神榜》、《白蛇传》、《西游记》和一些传统戏人物的谱式,还有兄弟剧种的谱式,如川剧、昆曲、汉剧、晋剧、湘剧等,共计有两千余幅。张老所画的脸谱均是有出处、有考究的,是脸谱艺术中的精品。张老将自己的部分杰作拿给笔者观看。这些脸谱作工细腻,栩栩如生,脸谱旁还写有对人物的点评,十分有趣。 张老说,脸谱艺术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些角色如不会画脸谱,戏就设法演。这些年。不少演员遇到不会画的脸谱,都去找张老请教。张老期待自己画的脸谱能尽快出版,留传后世。否则,一旦丢失,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今已是耄耊之年的张金梁,仍然坚持研究和绘制脸谱,脸谱艺术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六丑斋”,顾名思义,就是爱丑、学丑、画丑、讲丑、演丑、教丑。张老阐述了他对脸谱艺术的精到见解。他说,戏曲发展到明末清初,脸谱化妆才逐渐系统起来。并且形成了各种流派。各流派根据自己的脸型、骨骼、肌肉、胖瘦等特点,扬长避短,去粗存精,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颖谱式,脸谱既定谱式,与棋谱、菜谱一样,有严格的章法,十分考究,不可任意胡画,张冠李戴。脸谱勾画要讲究笔锋犀利、笔意流畅。往纸上画与往脸上画略有不同。往脸上画,首先要注意五宫形状、骨骼胖瘦、纹理筋络以及剧中人物特定性格特征等等。只有圆润秀丽、美观大方、干净利索、有神有相,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张金梁绘制的脸谱,功法和着色方法与众不同;脸谱在绘画上属于工笔重彩范畴。但张老不墨守成规,他有根有据地突破前人的窠臼。他把西方绘画用色的技法与国画设色技法融为一体,讲究笔锋犀利流畅,线条清晰,设色准确。根据剧中人物特征,善恶忠奸、喜怒哀乐以及面部特征、以图绘神,活灵活现,给人一种立体感,成为独具风格的脸谱流派。张老说,我现在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我并不觉得有多老,投身脸谱艺术使我变得年轻,能为国粹艺术做点贡献使我有了人生的追求。我将在有生之年,进一步对脸诺艺术进行探索,为弘扬京剧艺术尽绵薄之力。

京剧界有个顺口溜:“天津有个‘泥人张,’北京脸谱有个张金梁。”张金梁不仅是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更是著名的脸谱画家。张老先生今年83岁了,在京剧艺术界奋斗了70多个春秋。

张金梁出身梨园世家,祖居北京,其父张春彦曾与梅兰芳、程砚秋等前辈名家合作演出多年。张金梁幼时耳濡目染,逐渐喜爱上了京剧艺术。1930年,张金梁考入北平中华高级戏曲专科学校,初习花脸,后攻丑角,因悟性好,学艺快,很快成为戏校高才生。张金梁以擅演方巾丑、昆丑、苏丑等名震北平戏剧界,被誉为中华戏校“四小金刚”之一,曾获北平童伶投标评选丑角第一名。

毕业后,张金梁留校助教,白天教课晚上演出。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戏校解散,张金梁四处搭班(参加剧团演戏),几乎跑遍了祖国各省,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场死里逃生的经历使他至今难以忘却,抗日战争时期,张金梁乘船南下演出,没想到他登上的是日本侵略者用来偷运弹药的客船,当船行至武汉即将靠岸时,几架国民党战机突然呼啸而来,并扔下了多枚炸弹,因炸弹未击中船只,张金梁侥幸生还。女丑(张金梁绘)

1947年张金梁随平津京剧团赴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尼等地演出,后来成了中国戏曲学院的第一批演员,1953年借调到山东省京剧团工作。文革期间,张金梁受尽磨难,他的身份由艺术家变成了“文化汉奸、”“大特务,”整天脖子上挂着牌子被人揪着游街、批斗。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住了,夜里跑到千佛山上,在一棵歪脖树下用麻绳套住了自己的脖子,欲还自己一个清静。后来张金梁放弃了这一打算,因为他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继承下来的国粹艺术无声无息地带进坟墓。1978年,他北京的老友来山东看望张金梁,并邀请他回京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1982年,张老又被重新请回山东,在省戏曲学校教学。近年来,张老先生先后受山东大学、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做“京剧丑角表演艺术讲座”。

几十年来虽几经坎坷,张金梁始终没有停止对京剧艺术的追求。他先后与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小名旦(张君秋、宋德珠、毛世来、李世芳)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八大坤旦(李玉茹、言慧珠、吴素秋、赵燕侠、童芷苓、王玉蓉、云燕铭、杜近芳)等合作演出。他成功塑造过上百个丑角人物形象,他演过的许多场戏现在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20世纪30年代,他在天津春合大戏院演过一场婆婆虐待儿媳的戏,戏到高潮时台下一名观众把张金梁当成了狠心的婆婆,愤怒地将手中的茶壶扔到张金梁身上。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在北京长安戏院演全本《玉堂春》,当戏演到一半时,一名曲解了戏词的国民党军官从腰间拔出手枪要爬上台去与张金梁拼命,他赶紧躲进了后台。20世纪60年代张金梁饰演的《奇袭白虎团》里的美国顾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周总理接见他时曾风趣地对他说:“美国顾问先生,你好。”

张金梁小时候经常跟父亲去看戏,老先生们在后台自己勾大花脸的样子很让他着迷。他在十几岁时开始学习、揣摩脸谱艺术,得到马富禄等前辈的真传,他潜心研究,60年不辍。张金梁绘制的脸谱,功法和着色与众不同,既尊重了前辈艺人传下来的传统谱式又突破了前人的窠臼,把西方的绘画用色技法与国画设色技法融为一体,以图绘神,活灵活现,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脸谱流派。

为抢救脸谱这一传统艺术,已是耄耋之年的张金梁整理了他多年来精心绘制的2000多种脸谱,包括全套《西游记》脸谱数百种,全套《水浒传》、《白蛇传》、《封神榜》、《施公案》、百丑图以及各种失传的古典脸谱谱式,还有川剧、昆曲、汉剧、晋剧、湘剧等兄弟剧种的谱式。目前他正在撰写《中国戏曲丑角表演艺术概论》,现在已写了十几万字。

张金梁认为现在年轻的京剧演员由于未受过正统严格的脸谱化妆训练,对脸谱知识知之不多,这是一大憾事。张老先生最大的夙愿就是在他有生之年将他多年来创作珍藏的脸谱全部整理出书,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遗憾的是目前凭借他自己的能力还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出版这套书,如不及时抢救,这些极具价值的脸谱将面临失传。

§ 丑艺卓然

张金梁(右)与刘连伦(左)合作

电视短剧《傻三看家》张金梁毕业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金字科学生。张金梁天赋聪慧,后天博学,文武兼备,演艺超群。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曾成功塑造过上百个丑角人物,可以说丑彩出尽。张金梁是幸运的,他赶上了大师辈出的京剧鼎盛时期,与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小名旦(李世芳、宋德珠、毛世来、张君秋)和八大坤旦(王玉蓉、云燕铭、言慧珠、李玉茹、吴素秋、杜近芳、赵燕侠、童芷苓)都曾同台献艺。上个世纪30年代,一次奚啸伯演出《法门寺》时,演贾桂的茹富惠病了,奚啸伯点名让张金梁来替演贾桂; 50年代,张金梁分别在梅兰芳主演的《霸王别姬》《花木兰》中与萧长华同演子弟兵和投军,在《金山寺》里饰小和尚,《西施》里饰东施;与尚小云同台演的《昭君出塞》里,饰王龙;与荀慧生同台演《红娘》,饰书童和小和尚;在武汉中南区联谊京剧团,马连良演出《甘露寺》,点名要张金梁演乔福,此后张金梁跟马连良随团各地巡回演出多场;在杨宝森出演的《问樵闹府》里饰老樵夫、《乌盆记》《盗宗卷》里饰老家院;在周信芳演的《打渔杀家》里饰教师爷,并且还和谭富英多次合作;在和李玉茹、李金泉合演《琥珀珠》中饰演赵芳……张金梁与大师、名家多次同台演出,虽然演的是丑行配角,但是他却以自己的精湛艺术赢得大师、名家的信赖。提起与大师屡次同台献艺,张老总是谦虚地说,自己的艺术进步和艺术自信是靠大师提携而取得的,在与相声大师侯宝林、剧作家曹禺等艺术名流的多次交往中也学习借鉴了许多东西。

张先生的艺术是多元化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电视剧《傻三看家》《戏迷劫道》中饰演老财主和老农,其表演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张先生的表演艺术是很值得记录保存下来传与后学的一笔宝贵财富。目前,89岁高龄的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张金梁先生,正顽强地与年老体弱抗争,执著撰写着当年曹禺先生曾鼓励他写的《中国戏曲丑角表演艺术概论》。

§ 活动年表

1979年2月8日,农历己未年正月十二日:北京人民剧场演出

本日中国戏曲学院组织教授级的老师在北京人民剧场,联合演出名剧《龙凤呈祥》。

当时参加演出的教授级名家有:张君秋饰孙尚香,高盛麟、何金海分饰赵云,李甫春饰刘备,马最良饰乔玄,李盛藻的鲁肃,王泉奎饰孙权,王玉敏饰吴国太,马名群饰张飞,张金梁饰家院,及陈增坤等。

演出现场观众气氛热烈,掌声不绝。张君秋先生的《洞房》一折,一句一个好;而高盛麟先生的后赵云,出场起霸,抖靠边式帅美,观众掌声如雷。其余参加演出艺术家,整体带劲,堪称当时的经典演出版。

1980年12月3日,农历庚申年十月廿六日:《北京晚报》主办文革后首场京剧《四郎探母》演出

1980年11月30日,复刊不久的《北京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轰动性的消息:《应广大读者和观众的要求〈四郎探母〉即将公演由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和实验京剧团联合演出一批新秀登台献艺》,宣布“京剧《四郎探母》将于12月3日至9日在天桥剧场连演七场。”

本次演出先由大专班和实验京剧团分别各演两场,然后选部分演员组成最佳阵容连演3场,共7场。

除此以外,11月30日的《北京晚报》第4版还刊登了一个通栏广告,详细介绍7天中每一天演出的演员,什么时间、在哪儿售票等。12月1日、2日两天,北京晚报除了在第4版继续刊登《四郎探母》的广告,还连续两天在《京剧舞台群星灿烂》的总标题下,用整版的篇幅文图并茂地介绍15名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及实验京剧团的年轻演员。

在12月3日至12月9日正式演出的7天里,《北京晚报》不仅报道了演出的盛况,并且在第一版先后发表了《百花盛开凭春风》、《京剧有危机吗?》、《让京剧舞台绚丽多彩》、《京剧需要八十年代的新星》、《如何对待掌声》等五篇署名“本报编辑部”的评论文章,多为当时编委所撰;还刊登了记者过士行所采写的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史若虚的专访《从事戏曲四十春》等。

这次演出,轰动京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一万多张戏票被抢购一空,很多人为买不到票而遗憾。

《四郎探母》演职员名单(坐宫、盗令、别宫、过关、被擒、见弟、哭堂、回令)(陈俊、翟建东、范永亮、李文林、郭玉林分饰杨延辉,王蓉蓉、徐美玲、张静琳、陈淑芳分饰铁镜公主,杨瑞青、刘国英分饰萧太后,徐红、郑子茹、李丽萍分饰佘太君,李宏图、吴许正分饰杨宗保;舞台监督李金鸿、何金海、李甫春,王汶璋、李朝阳、金正明司鼓,教师王世续、程玉菁、杨韵青、蔡英莲、王玉敏、李甫春、张金梁、钮骠、李文才、杨明华、胡根萍,杜奎三、孙鸿生、刘震国、郑重华、费玉明、杜凤元操琴)

《四郎探母》的上演也受到了一些非难,说这场戏宣扬的是“叛徒哲学”,《北京晚报》不应该搞这样的演出。事后也有人称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的一个典型事例。[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