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搬马灯
释义

§ 简介

多称“搬竹马灯”,以区别用于照明的“马灯”。灯,用竹篾、彩布(多用染好的各色夏布)扎成马头、马尾,装置在人的腰部,像是骑马。与北方人娱乐的“跑驴”相同,习俗各异。每年的年初二至元宵节,城乡普遍有搬马灯的习俗。因为有“骏马驰骋”的舞姿表演与“洗马拆牌”的武术表演,还有“神马进村,平安吉庆”的禳神含义,故千百年来深受群众的欢迎。今刘坑、竹笮、会同、石上、东山财主、洛口、长胜、田埠、湛田等乡镇的一些村庄仍保留了古老的“马灯胜会”群众性的灯会组织。灯会每到一村,家家都以鞭爆迎送。每进一家,先在厅内转一圈,即由喝彩师朗诵祝词,俗称“喝彩”。祝词多为“人寿年丰,吉祥如意”等吉利话。

§ 例如

手端承盘撒米粮,神马进村大吉昌;

田里五谷大丰登,生意兴隆财源广;

百般手艺都兴发,举子科考登金榜;

听我弟子口祝赞,人财两旺福满堂。

各户走完后,即在广场或大厅、祠堂进行表演。开始,锣鼓铿锵,唢呐高奏,黑鬃烈马(俗称“马王”)率领三马绕场数周,以固定表演区,即进行喝彩。祝词举例:

恭请神马下天堂,尽心尽意保地方;

一保国泰民安康,二保门畜大兴旺,

三保五谷齐丰登,四保买卖财源广;

听我弟子口祝赞,村村兴隆万年昌。

喝彩完毕,在鞭爆与锣鼓声中,马童(俗称“洗马师”)翻筋斗上,用模拟的动作进行表演:手持马鞭牵马上,拴马,喂马,洗钯,上马鞍,训马。这一套表演,俗称“洗马”。“走边”的结束身段引来四马灯奔腾起舞,进行各种组合表演。此即俗称“搬马灯”。接着为拳术、棍棒、杂艺表演。最后为全武行,俗称“拆牌”。其中有单枪破盾,四枪破四盾,大刀破盾等。项目繁多,视各马灯会掌握的套路各显身手。

正月十六日下午,还要举行欢送神马返回天庭的仪式。由头手(总管)率领四马灯扮演者用鼓乐送至河边,点燃香烛,叩拜上苍,把事先用纸做好的四色小神马点火焚烧,边烧边喝彩。祝词举例:

灯会弟子喜洋洋,欢送神马返天堂,

来有定向归有路,看好方向莫乱闯。

黑马归东方,红马归南方,

黄马归西方,绿马归北方。

他年新春佳节时,再请神马下凡乡。

听我弟子口祝赞,全村家家永安康。

喝彩完毕,烧完纸马,鸣放鞭爆,把纸马灰撒下河里让水流去。立即停锣息鼓,竹马灯从腰间解下提着回家。

关于宁都的竹马灯,相传于明末从苏州传入,原有36种表演身段,今仅存8种。1953年春,县文化馆派文艺干部邓文钦与李贤琼将刘坑马灯会的《洗马拆牌》加工整理,改名《洗马舞》与《盾牌舞》,被赞选拔参加当年赣南地区与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均获节目奖。

装古史:又称“装故事”。因扮装的内容为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而得名。用木制衙轿式的小轿,只造底座与框架,使用时以彩绸、纸花、金银首饰装点得绚丽别致,内坐儿童装扮成故事人物。旧时,县城、田头、长胜、大布、小源、东山坝等地在新年或庙会时有此习俗。尤以田头最盛行,那里已约定俗成,规定每年正月十二日和十五日举行“古史”游展,俗称“样古史”;额定24台,每时增加一台“船古史”(即“旱船”),其中有5台马古史。每台“古史”四人抬,四人保护,互相换班(马古史与船古史例外),并配一堂西皮锣鼓。*队伍前后各配3把三眼铳,三铳齐响,俗称“打九子炮”。“古史”经过的商店和村庄鞭爆响个不停。方园百里都有人前去参观。这一盛举,耗资颇多(群众乐助建有基金会,还有各行业临时赞助),有数百人无偿地自动参与活动。相传延续近200年,“文革”迄今已中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