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拉巴特
释义

§ 地理

地理位置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位于该国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是摩洛哥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区房屋整齐洁净,街道宽阔笔直,市南大西洋岸,海滩平坦细软,是夏季旅游胜地。

气候特点

拉巴特王宫

拉巴特属非洲西北部亚热带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潮湿。但北部沿海受地中海影响,基本为地中海式气候,四季温和,西和西北部沿海受大西洋影响。一月份平均气温12°C,四月平均气温20°C,七月平均气温22-28°C。阿特拉斯山地区多雨雪,南部系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少雨。从北部到中部年均降雨量为800-200毫米。

市区组成

城市分新城、旧城两部分。旧城沿河分布,有穆斯林古镇和犹太人居住区,多阿拉伯式建筑,有城墙围绕,街道狭窄,居民密集,手工业众多,传统民族市场繁盛。新城位于旧城以北以东,为政府机关、金融、商业、科学研究等机构所在地,多现代建筑,街道宽广。

§ 历史

拉巴特郊外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并于8世纪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现在的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60年,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是该王朝的第23位君主。从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1912年3月30日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摩北部地带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56年3月2日获得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苏丹改称国王。1961年2月穆罕默德五世国王逝世。3月,哈桑二世国王登基。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国王因病逝世,王储西迪•穆罕默德于同日即位,7月30日正式登基,称穆罕默德六世。[1]

§ 经济

拉巴特街景

港口和城市周围为富庶农业区,腹地广阔,但河口泥沙逐年淤积,港口在地中海区的航运作用已减当年。全国陆路运输和纺织工业中心。铁路和公路南通达尔贝达(有高速公路)、马拉喀什、萨菲;北通丹吉尔;东通非斯、乌季达和邻国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城南设有国际机场。纺织工业和手工业以产毛毯、地毯和皮革制品著称,有水果、鱼类加工等食品工业和制砖、石棉、陶瓷、木材与软木加工等多种手工、半手工小型企业。全国文化中心。市内多文物古迹。有拉巴特王宫、卡斯巴乌达亚城堡、摩洛哥艺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古物博物馆和众多清真寺;最古老的清真寺为城东南的哈桑清真寺,建于1195年。拉巴特大学为摩洛哥最高学府。气候终年温和,海滨风光旖丽,文物古迹诱人,吸引大量外国观光游客,为摩洛哥沿海主要旅游中心。

§ 旅游

旅游景点

拉巴特海边拉巴特王宫

拉巴特王宫,位于拉巴特市中心,始建于1785年,占地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宫殿式样各异,其中里雅德宫最为宏伟壮丽。

穆罕默德五世墓

位于拉巴特市中心。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逝世于1961年。其墓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墓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墓正面是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据说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哈桑塔保存较好,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传统艺术特色。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乌达雅堡乌达雅堡

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现存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二是博物馆,分两个展室,一是展出历代珠宝乐器,另一个展出历代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以及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三是高空平台,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萨累市全景。乌达雅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别具风格。堡旁靠海外的一组平房,原为葡萄牙军事监狱,法国占领后改为饭馆,至今一直开放。

舍拉废墟遗址

舍拉废墟遗址

位于拉巴特王宫外。舍拉废墟为舍拉古城和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时期皇家陵寝遗址,1980年被列为摩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舍拉古城原为腓尼基、迦太基和古罗马帝国时代北非重要港口城市,与摩境内的沃吕比利斯古城和伯纳萨古城齐名,公元五世纪荒废。公元十二世纪,梅里尼德王朝君主“黑苏丹”阿布•哈桑定都拉巴特城,修筑城墙在古城遗址基础上圈定皇陵。据考其爱妃以及他本人死后均葬于陵内。舍拉在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中被夷为废墟,如今已成为树木丛生和大量鹳类的栖息处。舍拉废墟遗址上古罗马时期的台地园、凯旋门、元老院、论坛、法院、公共浴池等建筑群落依稀可见,梅里尼德王朝时期修筑的外围城墙、清真寺宣礼塔、王妃墓碑和放生池等基本保持了原貌。站在台地园可鸟瞰布雷格雷格河谷和舍拉古城遗址全貌,外围城墙的正门上用古阿拉伯语记录了当年修陵的情况,从王妃墓碑上游人可以读到王圮的生平概志,放生池偏居古遗址一隅,供养着被视若神明的银鳗,游人可向池中抛掷钱币以乞福祗。

出入手续

首都广场入境

拉巴特虽较其他回教国家开发,但民风仍保守,,若入境时服装不整,状似嬉皮,可能遭挡驾,入境时必须填具入境申请表,填明职业、停留地点,及停留时间。在海关,携带的行李一律都要打开接受检查,但几乎仅是形式,并不认真,但若携行货样,仍应置于旅行箱,切勿用纸盒包装,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若持有新的高价物品,按使用的目的,也有要求课税的情形,携入限制为照像机2台,软片10卷,烈酒1瓶,葡萄酒1公斤,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但稍多带些也可允许入境。

出境

仅填写出境卡,没有特别的规定,免出境税、机场税(AirportTax)为10迪拉姆。

§ 文化

饮食风情

拉巴特美食

饭后高潮 交流点心

在摩洛哥,每个妇女都会做几样自己的拿手点心,这些点心一般都在餐后上,会是整餐饭的高潮戏所在。因为在摩洛哥家庭观念很重,也很重视亲情,在每餐之后妇女们都要拿出自己做的小点心互相交流,而每当此时,正是交流亲情的最好时候。“摩洛哥大馅饼”,把野核桃仁和鸡肉碎包裹在薄饼之内叠成三角形煎熟的,皮很酥脆,里面的馅料有一点点甜味,是餐桌上比较受欢迎的菜。此外还有一盘花样很多的小点心,咬在嘴里嘎蹦嘎蹦的很脆。

薄荷茶 讲究仪式

摩洛哥用的餐具十分有特点,除了色彩鲜艳、造型奇特的锅碗瓢盘,刀叉调羹都是手柄末端卷曲起来的厚重银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同样的,摩洛哥的茶具也一样的精美讲究。摩洛哥喝的是薄荷和绿茶搭配出来的一种茶。在摩洛哥,喝茶通常都在白色的屋舍中进行。一群人席地而坐,专注地看着摩洛哥长者泡上一壶香香的薄荷茶,烧水、斟酌茶叶的多寡,通常在倒水时要把银制摩洛哥壶举得很高,边看边听水以优美的弧度与旋律落入杯中,之后再加上大量的糖,整个泡薄荷茶的专注过程讲究得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饮食习惯

拉巴特烤全羊摩洛哥人喜欢吃用小麦粉加上清水、橄榄油、肉汤、牛羊肉、蔬菜等做成的家乡风味“古斯古斯”和鲜美郁的“烤全羊”、“烤鱼”、“烤虾”等,这些也都是他们迎待客的佳肴。他们习惯用盐腌渍橄榄果,认为腌渍出来的橄榄果别有风味。他们酷爱饮茶,一般他们都喜欢在绿茶中加些白糖和新鲜的薄荷叶,每天要饮4至5次,每次的饮量还都挺大。他们对中国菜肴很喜欢;他们除在公共场合有时使用刀叉为餐具外,一般都习惯于用手抓饭吃。摩洛哥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讲究菜肴的香、脆,注重菜肴的丰盛。

2、口味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辣味道。

3、主食以面食为主,喜食摩洛哥式面包。

4、副食喜欢牛肉、羊肉、鱼、虾等;蔬菜喜欢黄瓜、西红柿、洋葱、土豆等;调料爱用橄榄油等。

5、制法对烤、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6、中餐喜爱中国的鲁菜、川菜、粤菜。

7、菜谱很欣赏冷拼盘、番茄牛肉、烤鸭、烤羊肉串、煎牛肉扒、炒里脊丁、糖醋鱼、炒什锦、香酥鸡、烤全关等风味菜肴。

8、水酒不饮酒,喜喝酸牛奶、咖啡、桔子汁等,尤为爱喝茶,最爱喝中国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建瓯水仙”、“碧螺春”等。

9、果品爱吃西瓜、香蕉、桃等水果;干果爱吃花生米等。

礼节礼仪

拉巴特舍拉废墟遗址

摩洛哥人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一般都惯施拥抱礼,握手礼也较为普及。摩洛哥女人与宾客见面时往往施屈膝礼。

1、一般礼仪:在进入摩洛哥人家里前,你应主动提出脱鞋,在进入清真寺时则秘须脱鞋。

2、称谓与问候:握手是习惯,不过朋友之间通常以亲吻相迎。约会与准时事先约会是可取的,虽然摩洛哥人很少遵守时间。

3、款待与馈赠:摩洛哥商人会邀请你去他们家中作客,大摆筵席,持续吃上好几个小时,但你很少会见到他们的妻子。最好不要对主人的某件所有物大加赞美,他可能会感到按社交惯例不得不把它奉赠给你。

信仰禁忌

拉巴特摩洛哥全国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人信奉摩洛哥和犹太教。摩洛哥人受宗教的约束,一般都不饮酒;也很少有人吸烟;进屋有脱鞋之俗,未经主人许可,不脱鞋是不是进入其宅屋的;进清真寺必须脱鞋。他们宴请宾客前后要上茶三次,以示礼貌。客人到这里则应“入乡随俗”,否则,便会被认为不礼貌。他们对“13”有反感,认为“13”是个消极的数字。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贫穷,白色衣服最令人厌弃。摩洛哥的妇女只能偷偷地吃鸡蛋。如果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会被认为干了一件败坏风俗的丑事而遭到谴责。摩洛哥人禁食猪肉,也忌讳使用猪制品。他们一般不爱吃红烩和带汁的菜肴。

商业禁忌

拉巴特街景

摩洛哥商人谈生意的作风为阿拉伯及欧洲式的混合型,极重视个人的接触及待客之道,拜会公私单位均事先约定安排.当地商人中有不少是外国人。由于摩洛哥外汇管制颇严格,与摩洛哥籍商人交易,一开始最好用现金,如用L/C,则需注意不可有瑕疵。法文为主要的商用语文,通晓英文者仍极有限,谈生意态度宜保守、正式,不可操之过急,表现不耐烦的态度,将会被认为失礼,商业招待甚为殷勤,外籍商人多在饭店、夜总会与你聚餐,本国籍商人则喜欢邀你至家中宴饮,不过,无论在家或在外,多半极为丰盛,在家中宴客时,家眷多半回避,用餐后,喝完第三杯薄荷热茶,就应该起身告退,入屋舍内应脱鞋,登门造访亦应准备礼品赠予主人。

§ 其他

名称由来

首都广场

拉巴特这个名称源于阿拉伯语,含义不一,说法众多。一种说法认为“拉巴特”是“捆绑”的意思。乍一听,简直让人吃惊,一个国家的首都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名称呢?追根溯源,原来是这样的:很早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畔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国王将逮捕的犯人和掳来的战犯,用绳子捆绑起来,命令士兵将他们押送到这里从事繁重的苦役,随着被送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逐渐扩大,以致形成城市,从而得到一个奇怪的名称——拉巴特。另一种说法是:1150年,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渡海远征西班牙,在沿海的古罗马城市萨累的废墟附近建立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法特赫”。这座军事要塞便是乌达亚城堡,也称乌达亚要塞,至今依然保存着。在阿拉伯语里,“里巴特•法特赫”意为“胜利的营垒”,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年阿拉伯军队在阿拉科萨战役中打败西班牙人的胜利。后来,时代变迁,几经沧桑,“里巴特•法特赫”这个军事要塞逐渐扩展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仍沿用旧的名称,简称“里巴特”,久而久之,“里巴特”演变成“拉巴特”,并作为城市名称沿用到今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