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津战役纪念馆 |
释义 | 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聂荣臻元帅生前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平津战役纪念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和多维演示馆组成。陈列内容比较丰富,有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平津战役陈列内容通过2500余件文物和多媒体、电动沙盘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历史过程。 § 景点概述 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 多维演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逼真再现了平津战役的宏大场面。纪念广场中央竖立着高60多米的胜利纪念碑;胜利门两侧的浮雕,反映了军民欢庆战争胜利的场景;广场东西两侧陈列有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序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集中刻画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领袖风采。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以各种手段表现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以及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大力支援。英烈业绩厅则介绍了在平津战役中英勇捐躯的烈士们的姓名和事迹。 § 馆内设置 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是1994年8月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天津修建的。聂荣臻元帅生前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平津战役纪念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和多维演示馆组成。陈列内容比较丰富,有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多维演示馆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艺术手段,再现了平津战役的历史画面。平津战役陈列内容通过2500余件文物和多媒体、电动沙盘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历史过程。 平津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平津战役纪念馆序厅———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 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战役决策厅———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全国与华北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等诸多重大历史事实的再追溯,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英明决策的过程。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的地表现出来。 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该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平津战役纪念馆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及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多维演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的技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屏幕环球电影、背景画、战场缩微景观结合起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战役多维空间历史画面。 平津战役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广场总体环境艺术以胜利为主旋律,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两壁反映军民团结奋战、欢庆胜利的花岗岩浮雕墙分列胜利门两旁;广场中央竖立着高60多米的胜利纪念碑,“不锈钢刺刀”直插云霄;广场东西两侧的大型锻铜群雕,烘托出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 兵器布列———广场东西两厢布列着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渲染出军事纪念馆的浓重色彩。 § 历史相关 平津战役是 平津战役纪念馆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之道路。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动,向平、津、塘、唐地区挺进。25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向张家口地区守军发起攻击,相继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形成对张家口包围之势。傅作义急令在北平的第35军(欠1个师)及怀来(今怀来镇)的第104军第258师乘汽车连夜驰援张家口;又令昌平的第104军主力移至怀来,涿县的第16军移至南口、昌平间,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 人民解放军逐次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国民党军。人民解放军在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之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法,逐次歼灭被围的傅作义集团。平津战役纪念馆 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天津解放后,北平国民党守军25万人,陷入了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中共中央军委为保护这一文化古城,决定继续进行谈判,争取以和平方式进行接管;同时,亦训令部队作好强攻的准备。 自1948年12月中旬起,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已就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与傅作义派出的代表进行过多次谈判。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任何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在天津解放的第2天即1月16日,平津前线司令部致函傅作义,敦促其当机立断,站到人民方面。同时,中共地下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及傅部之开明人士亦作了有力的工作,傅作义接受了人民解放军提出的条件,并派副总司令邓宝珊到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谈判,于21日达成了和平解决北平的协议。22日,北平守军开始撤出城外听候改编为人民解放军。31日,古都北平宣告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成为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以“八项条件”解决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榜样。 § 游客须知 平津战役纪念馆 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性纪念馆。1997年7月23日落成开馆,聂荣臻元帅生前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纪念馆题词。 票价:25元/人(通票)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平津道8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公交:37,47,637,638,616,647,837,838,642,657,860路公交平津战役纪念馆下车即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