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度一中 |
释义 | § 平度一中 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的历史可上溯到1902年创建的“知务中学”,百年名校,人才辈出,其中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革命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军事家、企业家。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刘谦初,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辞海》常务副主编、《汉语大词典》主编罗竹风,被誉为全国四小名旦之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许翰英,著名画家姜宝林,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李炳安,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位梦华,著名作家辛显令,女子竞走世界冠军李素杰等。今天的平度一中,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青岛市德育特色学校、青岛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子课题《平度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的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教育现代化》、《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国家级报刊对该校实施素质教育均作了长篇报道。目前,占地近四百亩、投资一个亿、设施建设与配备均按全国示范高中标准的新校于2001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平度”,青岛市的一个县级市,原本无名,但随着平度第一中学的崛起,这个小城已蜚声全国。在山东大省,这个小小的县城中学连续四年创造了高考神话!2002年以来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参观交流者多达11200余人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广东人大代表在中央电视台的“三八”访谈节目中说,她北上千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青岛郊区的一所中学读书,学校冬天连暖气都没有,那里的教育模式与众不同!“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是流着泪走的……” 记者带着好奇和疑问,赶往青岛采访。抵青岛所到之处得到的结果惊人的相似:这样的学校很多,大多在青岛的郊县,我们青岛人称此为“农村包围城市”,我们都努力把孩子送到那里的学校去上学呢。听说那里的学校条件艰苦,管理严格,学生们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跑步;有的让学生坐在长板上上课;还有的吃饭时没有椅子只能站着……其中数平度一中最典型。 记者决定采访这个被青岛人称作“魔鬼学校”的平度一中。 当记者顾不得7个小时的舟车疲劳又一次驱车百公里赶到平度市,终于见到了这所传说中的学校,这所建于1902年县城中学,如今占地460余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整个校区为现代化的红色建筑。 作息严格每天五点半起床 这是一所寄宿学校,共有学生5000多人,他们来自平度本地及青岛市以及北京、上海、东北三省、宁夏、新疆、云南等省市。 这个学校最大的不同是,所有学生包括高三临近高考的学生,每天21:50全部熄灯就寝。而每天5:35必须起床跑步,铃响至跑操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跑操以班为单位,每天2000米,365天风雨无阻,每到冬天学校还要把上午的课间操时间也作为跑步时间;5:55开始早自习;6:40,早饭;7:35开始第一堂正课,上午四节课后即11:25,所有学生进入食堂以班级为单位共进午餐,学生需自己打饭、自己清洗餐具(学校再统一消毒清理),12:05回到宿舍进行1小时35分钟的午睡:13:40起床铃响,13:55开始下午课的学习;两节课后是所有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共40分钟;此后的16:20至17:50是学生一天中相对自由的以个人为单位活动的时间,可以处理自己的内务:洗衣服、打电话,甚至进入校园网吧了解新闻信息或给父母发邮件,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17:50晚餐,18:45至21:25晚自习;21:50全校熄灯休息。 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学生无一例外只有执行。3月15日12:30记者从学校最前沿的办公区贯穿整个校园至学生公寓,果然见不到一个学生,整个校园静悄悄,学生们在午睡。 学生宿舍由统一人员管理,学生如在规定的非休息时间进入宿舍,必须有老师的假条。 学校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因离校近或家庭困难等原因不能住校,但必须在早自习前到校,21:25晚自习结束后回家。 当被问到如此严格的作息制度能不能令学生适应的时候,一位学生告诉我们:“刚入校的时候,确实有些不习惯,但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平度一中的制度严格而且只有执行,因此时间不长也就习惯了。 入学教育种下规范的种子 学校在每年秋季招收新生后将对新生进行7天的入学教育。前三天是单纯的军事化训练,帮助新生建立组织性和纪律性,军训对于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要求到位横平竖直,用青岛市民的话说“那腿踢得得用尺子量啊”;第四天一整天,由生活老师详细为学生讲解和教给独立生活的技能,如怎样洗衣服,从上衣到裤子等一一讲解,甚至还要教给怎样打饭、怎样洗碗,怎样购买校园“一卡通”消费等所有生活细节;最后三天,学校对所有新生进行规章制度的讲解和告知,让所有学生清楚这些被告知的规章制度就是纪律,只有丝毫不差地执行,不可能有半点的侥幸和逾越。比如:学生公寓由学校统一聘用的专门服务人员看守,任何学生在非规定时间内进入公寓必须出示所在班级老师的文字假条,否则绝不放行;规定的用餐时间很短,因此打铃后所有学生必须快速有序按班级坐好打饭用餐、清洗餐具放回原处,从而有充裕的时间进入下一个环节。 学生每月回家一次;每生每月在校一日三餐伙食费共需120元;宿舍没有电视、电脑,学生们只有在教室内收看由学校统一播放的电影、电视及各种宣传片。校园有网吧,但所有网站都已经过学校技术处理,学生上网只能浏览新闻,查找资料或者给家人写信。 令人称奇的是面对平度一中如此严格的作息时间和严明的校风校纪,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够顺利地适应,而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出现不适应,但经过老师的再培训也不超过一个月就能够完全适应。听说,现高三男生邴某某,当年新生入校后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只要一听到校园响起铃声他就立刻出现腹部痉挛,疼痛难忍,后经医生检查,该生的“病症”实际是对严格的生活折射出的一种心理恐惧。 不用手机与不穿校服 在所有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感到担忧、指责学生使用手机耽误时间干扰学习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入校,但事实是这一规定大多是一纸空文,学生课上课下互发短信,课余时间电话聊天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平度一中却做到了“禁止”,原来学校曾针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问题在师生中开展过大型讨论,充分征求意见的结果是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手机对学习弊大于利,没有手机其实不会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于是学校又多了一条纪律:学生不能在校内使用手机。一旦违规,第一次发现,由老师收回,学生回家交给家长;第二次发现,由学校教务处收回直至交给家长;第三次发现,由学校保管直至学生毕业离校。如今不带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习惯。同时每个学生宿舍楼下都配有IC电话,每位老师也都配备手机以保证学生任何时间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及时与家长联系。 在平度一中采访还发现:学生不穿校服。原来这个学校从来没有自己的校服。这也是学校征集学生意见的结果:农村的学生不愿意穿校服是因为家庭生活贫苦,城市学生不愿意穿校服是想追求美和个性化。于是,学校尊重同学们的意见。在学校的纪律中,只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许穿奇装异服,却从没有统一定制和穿着校服的规定。用平度一中师生的话说:“在我们学校只有比素质、比学习,摆阔比富是没有市场的。” 严格中鼓励个性 一位学生写给母校的诗: 有这样一扇门,似乎它本身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门外是匆匆擦肩而过的人群,门内是相互关爱共同进步的师生。 门外更多的是交易,门内更多的是互助。 门外有份自由,自由中却感到拘束;门内有份拘束,拘束中却有它的自由! 平度一中的军事化管理是让学生科学地使用时间,让制度约束行为让行为变成习惯。向24小时要效率,绝不代表学校埋没学生个性。学校上上下下有一个共识:社会竞争是残酷的,社会需要的是精英,而精英一定是高素质且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学校因材施教,绝不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学习机器。学校为学生配备了4个钢琴室、古筝室等,实验室24小时开放,在这个学校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师值班服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都能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学校组织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如:各学科的奥赛兴趣小组;《红楼梦》研究性阅读小组;时事政治研究小组等等。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能够实现个性的发展。 2004届的毕业生王君亦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能用古筝熟练地弹奏《渔舟唱晚》等古典名曲,在奥林匹克竞赛中一举夺得五项大奖。但她怎么也无法适应早上5点多起床早操,甚至早起的结果会影响她全天的学习。学校在全面分析了解她的特点和学习成绩后,不仅对她进行特批,免掉早操和早自习的要求,甚至也不要求她交作业……王君亦因为学校的理解而更加努力,高一开始,她自学了大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进入高三后,原本拥有国家八级钢琴水平的她又练起琴来,每天一个课间操加上一节课外活动课,顺利通过了全国钢琴十级考试,而两天后的全市统考中,又漂漂亮亮地拿了个全市第一名。2004年,她以出众的成绩,全面的素质,在高考之前叩开了北大的校门,成为青岛市2004年唯一一名保送北大的学生。不仅如此,在进入北大不久,她又凭借出色的才华竞争成为北京大学多个校级晚会的主持人。 从不搞说服教育 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学习好未必优秀,真正的优秀是人格的完美。如果说一中为高等学府输送了大批人才令人佩服,那么他们为竞争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就更令人尊敬。“为社会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是它的办学理念,严谨、高效、规范是它的办学特色。 教育不等于说教,自主不等于放任。平度一中面对高中生这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它采用国际最先进的“体验式”方法进行德育教育。著名的“一中论坛”即是一个创新。该论坛平均每半月举办一次,由学生自己将自己发现的共性和最感兴趣的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上报学校,学校依据学生提出的名单邀请相关的社会人士、校友以及校领导、老师和家长作为嘉宾,利用学校现代化的多媒体演播室和互联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现场直播,各班凡自愿报名参加的学生将被安排在主会场直接与嘉宾交流,其余学生在各自的教室收看。所有嘉宾被要求只能采取现身说法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他们遇到类似问题的亲身经历而非说教,让学生们从成年人的经历中学习方法。如《中日关系解析》、《青少年上网利弊谈》等。一名高一新生网瘾很厉害,无论吃饭拿餐具还是上课拿书本的样子,都似在按键盘鼠标,自己十分苦恼,就把感受写到了网上论坛。一石激起千层浪,跟帖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把帖子总结起来,邀请了老师、家长和心理专家。一位老师讲述他帮助一名同学戒除网瘾的经历:了解中发现了那个学生的英语天赋,鼓励他参加英语的兴趣活动,经过努力这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渐渐地,那个学生的兴趣出现转移,对网络虚拟世界的兴趣开始变淡,那个发起论坛的同学明白了注意力转移问题,重拾往日的兴趣,变网络大侠为现实生活的大侠! 曾几何时“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为众多家长无条件为孩子做一切事情的信念。久之,孩子们面对家长的付出开始麻木甚至认为理所当然,没了感恩,忘了回报。对此平度一中精心邀请家长来校讲“故事”:一对贫困学生的家长是农民,起初很不愿意来,感觉下地种田的生活没的可讲,老师耐心劝说,他们走进了校演播室,讲述2003年因为严重洪涝,辛苦播种的花生全部被洪水埋在泥浆里难以收获,为了他们唯一的生活指望,夫妻二人整日泡在泥浆中硬是把所有花生全都抠了出来,结果夫妻二人双手的十个指甲全都抠掉了……多媒体电视下的全校师生被深深震撼,自己的孩子泣不成声“从不知道爸爸妈妈这么不容易!”城里的“大款家长”讲述他们当年创业时的艰辛,同样令他们的孩子第一次知道大款爸妈的背后也是眼泪和汗水。一位父亲欣喜地告诉老师:“我的孩子长大了!寒假回家时,我们带他到青岛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吃饭,过去每次都是欣然前往而且不以为然,这次却拒绝了‘太奢侈了,这样一桌饭够我农村同学全家过好几个月。’” 平度一中现象发人深思 不同的信念、不同的管理模式令平度一中产生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高考上线率,连续四年蝉联青岛市第一,青岛市的高考状元,也连续三年产生于这所学校。 无论是老校长于元宝,还是现任校长刘晟,他们所领导的平度一中始终在向社会昭示着一中精神,那就是:规范、严谨、责任。如今平度一中已经从有争议被质疑演变成焦点、热门学校。 面对发达国家“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我们国家“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响亮口号,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面对平度一中现象,不知能否获得一点点启发,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弄明白富孩子与穷教育的关系? 欢迎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来信来电表达心声。 § 相关条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