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
释义 | § 学院简介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学校坐落于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山东省泰安市,北倚泉城济南,南临圣城曲阜,“山(泰山)水(泉城)圣人(孔子)”荟萃于此,文化底蕴丰厚;京沪铁路、京福、京沪高速公路及104国道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学校规划占地800亩,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400亩,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教学楼等教学行政用房近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近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达20万册,并建有功能、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学生公寓、太阳能浴池、学生餐厅以及全塑胶标准操场等现代化教学、生活和文体设施。 学校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设有财政金融系、国际商务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信息管理系、人文艺术系和基础教学部7个教学系部,开设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学、保险、统计学、艺术设计、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16个本科专业和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会计6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文学四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贯彻“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中国和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优秀财经人才。 学校在与校本部“高位嫁接,承包办学”的基础上,坚持与母体错位发展。根据“建设教学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全面推行特色教育教学工程,实施“一体两翼战略”,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董事会的决策,学校确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保证质量上规模”,“十二五”期间“稳定规模上层次”;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3年时间里把东方学院打造成校风严谨、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在校生规模达7000人的示范性独立学院,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 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东方学院按照“人才兴校”的理念走“人才强校、专家治校”之路,依托学校母体逐步建立起一支以首席主讲教授和专业责任教授为核心,以讲师为教学骨干,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配备上,根据独立学院办学的有关要求,按照专任教师35%,学校特聘教师40%,社会聘任教师25%的比例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发展规划,2010年在校生人数将达到6000人,根据国家规定的18:1的生师比,届时教师总量将达到335人。师资队伍的壮大及合理的配备比例将使广大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服务。 § 办学理念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运行机制 东方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由院长或常务副院长主持的院务会、院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等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学院的发展规划、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等重大决策,并负责评估、监察学院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与山东财政学院`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有机结合,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保证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管理体系 东方学院坚持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团队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山东财政学院、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协议书》、《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章程》等合作办学的纲领性文件,依法自主管理经营学校并对办学双方及学校负责。 管理理念 东方学院倡导“三种境界,四个走向,五大创新,六项能力”的管理理念,创新现代大学运行模式,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力争做到让股东满意、教职工满意、学生及家长满意、教育主管部门满意、国家满意。 办学目标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山东财政学院、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双方领导高瞻远瞩、精诚合作,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教育、利国利民的美好愿景。校董事会审时度势,确定了学校“两步走”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保证质量上规模;“十二五”期间稳定规模上层次,把东方学院打造成校风严谨、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示范性独立学院,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办学定位 在“高位嫁接,承包办学”的基础上,坚持与母体错位发展。按照”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管理出效益”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一体两翼战略”,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建设教学型本科院校的过程中,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就业质量好”以财经类为主的应用型合格人才。 “三四五六”管理理念 三种管理境界:全员参与,全员决策,全员执行的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顺人性,重人格,激发主动精神;全力追求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校园环境;四个管理走向:观念从“服从”走向“服务”;工作从“单一”走向“综合”;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制度从“静态”走向“动态”;五大管理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结构创新、业绩创新;六项管理能力:无私奉献的创业能力,宽容民主的工作能力,宽厚广博的知识能力,敢为人先的创新能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协调能力,乐观向上的心理平衡能力。 专业建设目标 东方学院本着“面向市场、发展优势、办出特色、稳中求新”的指导思想,以财经类专业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前提,以培养质量为根本,在强调文理交叉、专业与人文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专业特色和职业岗位群覆盖面的前提下,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调整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对接的建设目标。 “一体两翼”战略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创品牌;以继续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为两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学院通过寻求与国内办学实体之间的合作,尝试发展继续教育;学院通过与国外大学合作创办以学分互认为媒介的办学机制,探索实施“2+2”、“3+1”等模式的办学途径,拉动并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一二三四五”培养目标 学好一门专业,夯实两个基础(计算机、外语),发展三个特长(勤于思考、善于演讲、长于写作),塑造四项品质(厚德、明志、博学、笃行),实现五个成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人生成功)。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人才培养体系 东方学院借鉴企业服务用户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终端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善引导、严管理、讲科学、重素质”的培养教育思路,坚持“吸引与养成相结合、疏导与约束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将引导教育具体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文化建设系统化,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柔性培养,纵向注重系统性、横向注重渗透性,构建起立体、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计模式 东方学院实行以通识课、泛学科选修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和素质能力任选课为核心,“两优、两重、一适应”的“1321”课程模式。“两优、两重、一适应”就是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育资源利用,重视基础知识训练,重视实践能力培养。“1321”模式就是每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从总体上分成三个教学时间段,二个教学时间段用于理论教学,一个教学时间段用于实践教学。 毕业生就业体系 东方学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开拓就业市场。对学生实施“三全”(全员参与服务、全过程就业指导、全方位经费支持)就业服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依托财税、金融行业和黄金企业优势,实施校企联合的委培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培养方向上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贴近企业,形成以就业促招生,以就业促发展的毕业生就业特色。 特色教学工程 特色教学工程,是以学校在与校本部“高位嫁接,承包办学”的基础上,坚持与母体错位发展。根据“建设教学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大胆搞个,锐意创新,通过开展“两优两重一适应”及“1321”课程设计模式改革一系列改革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 学好一门专业,夯实两个基础(计算机、外语),发展三个特长(勤于思考、善于演讲、长于写作),塑造四项(厚德、明志、博学、笃行),实现五个成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人生成功)。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科三批学生的特点,东方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柔性培养”的培养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质量的原则,纵向注重系统性、横向注重渗透性,构建立体、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和推行具有高自主性、高弹性的完全学分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合理的基础课程平台,实施模块式课程组合,进行复合式能力培养;实施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设立奖励学分,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突出强调实践性教学,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两优 两重 一适应 “两优,两重,一适应”就是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育资源利用,重视基础知识训练,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需要。 “1321”课程设计模式 “1321”模式就是每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从总体上分成三个教学时间段,两个教学时间段用于理论教学,一个教学时间段用于实践教学。通过以上模式,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学好专业、发展特长、顺利就业。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