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城天皇
释义

§ 简介

平城天皇,日本第51代天皇,桓武天皇第一皇子,母亲是藤原良继之女藤原乙牟漏。原本名叫小殿,783年改名安殿,也被称为奈良帝。785年被立为太子,806年时因桓武天皇驾崩而继位。在他任内废除了冗官,改善行政与经济问题,设置观察使来监督地方官,使律令全面重建。但是在809年时,他因为身体病弱,怎么疗养都不见好转,於是让位给异母弟神野亲王,也就是嵯峨天皇,自己则隐居在平城京。

§ 生平史实

延历4年11月25日(785年12月31日),安殿亲王取代叔父早良亲王,被立为太子。皇太子身体病弱,而且与父亲桓武天皇的关系微妙。据《日本后纪》的记载,延历12年(793年)的春宫坊(译者注:执掌太子的家政)带刀舍人被杀害的事件的背后是皇太子的传闻。延历24年(805年)重病的桓武天皇暂时性的回复时,命令皇太子进宫晋谒,皇太子也没有进宫晋谒,在藤原绪嗣(藤原式家)的催促下才渐渐进宫进谒。还有,因皇太子时代宠幸岳母藤原药子的不伦丑闻,导致桓武天皇命令放逐藤原药子。因此,安殿亲王在即位后更改了桓武天皇时的政策。

延历25年3月17日(806年4月9日),桓武天皇去世,同日安殿亲王践祚。大同元年5月18日(806年6月8日),正式即位。从此以后,日本的天皇在正式即位之前,开始有了先行践祚的仪式,“践祚”和“即位”开始有了区别。

平城天皇在即位之初积极的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废除了冗官,停止了朝廷每年定例的活动,改善了中、下级官僚的待遇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变动,使民力休养生息。另一面,也招回了被放逐的藤原药子,委任其为尚侍,掌握宫廷内部的大权。《续日本纪》里删除的藤原种继被暗杀事件的记录又再次重现。这是因为藤原药子是藤原种继之女,目的是为了显示早良亲王被废除太子及平城天皇皇位继承的正当性(译者注:后来由嵯峨天皇再次删除了这个事件的记录,藤原种继并非早良亲王所暗杀,桓武天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默认了藤原式家等政治势力对早良亲王的政治迫害,判处早良亲王流放之刑,早良亲王一时激愤,在流放途中,绝食抗议而死。桓武天皇之后有了愧疚之心,命令在《续日本纪》中删除了关于藤原种继暗杀事件的记录,并追尊早良亲王为崇道天皇)。大同4年4月1日(809年5月18日),因为生病的缘故,平城天皇在位仅3年后,就让位于同母弟神野亲王(嵯峨天皇),成为太上天皇。嵯峨天皇册立平城天皇之子高岳亲王为皇太子。同年12月,平城上皇移居旧都平城京(译者注:平城京即现在的奈良,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自恒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后,在明治维新迁都东京之前一直是日本的法定首都)。

在藤原药子及其兄藤原仲成的介入下,大同5年9月6日(810年10月7日),平城上皇违背其父桓武天皇的遗志,下诏迁都平城京,让平安京的贵族们都迁回平城京,以图掌握政权。但是,嵯峨天皇一方先发制人,于9月10日(10月11日)剥夺藤原药子的官位,并相应的在9月11日(10月12日)举兵,平城上皇随即想与藤原药子一起逃往东国,却受到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的阻挡,9月11日平城上皇与藤原药子回到平城京。不久平城上皇剃发入佛门,藤原药子服毒自杀。高岳亲王的皇太子之位被废,大伴亲王(后来的淳和天皇,平城天皇、嵯峨天皇的异母弟)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历史上的药子之变。

药子之变后,平城上皇仍然作为“太上天皇”(当时还没有法皇的称号)滞留在平城京,仍然接受嵯峨天皇的朝拜。另外,迁为大宰权帅的阿保亲王、废太子高岳亲王的两个皇子仍然被允许拥有四品亲王的身份,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保障。后为,嵯峨天皇也想退位之时,被藤原冬嗣(藤原北家)提出了反对谏议:如果嵯峨天皇退位后和平城上皇享受同等待遇的话,高额的费用将使财政陷入危机,由此也可以得到验证,平城上皇仍然受到胜利者嵯峨天皇的优待。

因为药子之变的关系,原本被立为嵯峨天皇皇太子、即平城天皇第三皇子高岳亲王被废太子,改由桓武天皇第三皇子大伴皇子为太子。平城天皇的两位皇妃朝原内亲王与大宅内亲王,也在812年时辞去皇妃的位子。平城天皇於824年过世,由於他住在平城京,故被称为平城天皇。他的日式谥号为「日本根子天推国高彦尊」,葬於杨梅陵。[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