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郭镇 |
释义 | § 乡镇介绍 回郭镇人民政府回郭镇地势南高北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效灌溉面积达3.3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300万公斤左右。回郭镇种植牧草、花卉、林果等经济作物以及养殖牛、猪、鸭、甲鱼、蜗牛等种养专业户达337户,其中初具规模180户,2001年回郭镇农业总产值达5053万元。 回郭镇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70年代在中国率先大办乡镇企业,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配套完善了水、电、路、通讯、煤制气等各种基础设施,大力优化经济环境,使民营企业走出庭院,走向联合,成为回郭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08年,回郭镇民营企业总数达3267家,占回郭镇企业总数98.8%,其中工业企业1115家,固定资产达14亿元,2001年产值 35亿元,占回郭镇工业总产值的83.9%,年上交税金占回郭镇总额的84%,从业人员2.2 万人,占回郭镇劳动力总数的60%。 § 经济发展 回郭镇回郭镇自古以来就是区域物资集散地,有经商的传统和浓厚的商品意识,2008年回郭镇第三产业共1689家,从业人数6402人,其中,交通运输企业478家,批零贸易企业892家,餐饮企业196家,旅游服务企业130家。2001年完成增加值2.2亿元,占回郭镇国内生产总值的15.5%。 依靠经济的强力支持,回郭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有大型高标准文化馆一个,中小学校28所,一级甲等卫生院一所,回郭镇村村都有自己的剧场、门球场,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体育活动异常活跃,每年都要邀请省内外高水平蓝球队竞技表演。有“篮球之乡”美誉。回郭镇有117支门球队,队员1000多人,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是河南省义务教育示范镇、中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面对新的形势,回郭镇确定的发展思路是: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主题,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为主线,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争五年内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把回郭镇建设成为中国性的电线电缆和铝加工基地。具体设想: 一是扶“优”扶“强”,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出年产值超20亿企业1个,超5亿的2个,并引导企业向二板市场冲刺; 二是拉大城市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区域中心镇的标准,对镇区20平方公里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好五项工程:1、完成310国道回郭镇段改造工程;2、架设伊洛河大桥,连接南北通道;3、建设体育馆及文体中心;4、完成回郭镇煤气管道铺设工程;5、建设一个住宅小区。 三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档次和比重。 § 工业发展 回郭镇工业情况回郭镇的经验做法影响了中国现代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现代流行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都深深地打上了回郭镇烙印。 在郑州遇到不少温州商人,他们在谈到回郭镇的时候,都认为回郭镇人当年的做法的确是“敢为天下先”,并为他们冲开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道路。 中国实力百强县之冠--江苏无锡市在他们撰写的《走在中国的前列》一书中,这样描述:“无锡的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第一的成就,是因为早在20世纪70年代曾到回郭镇参观学习过,受到那里的社队企业的启迪,而后又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这种社队企业。” 不仅如此,回郭镇的经验做法,对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上海地方工业志》中,这样描述:“关于河南巩县回郭镇公社发展社队企业的调查报告,对崇明的社队企业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 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赵怀让认为,回郭镇是中国在农村发展工业化道路上一个活生生的样本,它在国内有着很大的普遍性。在人民公社化十分明显的20世纪70年代,他们就能以敏锐的嗅觉把握市场脉搏,能以非凡的胆略顶着社会和政策的压力,能以独特的思路在农村大办社队工业,的确有着独到的、超前的创新意识,值得现代民营企业学习和借鉴。 河南省银监局副局长陈益民认为,回郭镇的做法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一是在30年前,回郭镇人就能以人为本,以工促农,发展社队企业,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二是回郭镇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偷偷在山沟里办工业,说明他们敢于冒市场风险,勇于承担政治责任;三是回郭镇人当时在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摸索出社办企业的发展路子,是一种创新精神;四是回郭镇人能在30年前办企业,说明回郭镇人当时就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这为中国以后的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最初的萌芽。 § 发展趋势 回郭镇回郭镇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一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回郭镇民营企业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3家,超千万元的有43家,超500万元的有57家。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近3亿元,2002年10月底可达8.7亿元,正在建设的热连轧生产线完工后可使产值提高到30亿元。二是产品结构趋于合理。2008年,回郭镇已形成以电线电缆、铝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行业,其中电线电缆企业733家,产值19亿元,占回郭镇工业总产值的45.5%;有色金属加工企业35家,年产值16亿元,占回郭镇工业总产值的38.4%。两大行业铝的年加工转化能力已超过10万吨。巩义三大铝厂的电解铝基本上不出巩义即可就地加工转化。此外,以中州化纤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企业有15家,年产值1.5亿元;以郑州白云制动器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企业36家,年产值1.2亿元;以河南精工木器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家俱制造企业达到2家;以东方精铸厂为代表的精蜜铸造企业发展到33家。三是企业科技水平、运行质量明显提高。90%的企业都有技术依托单位或建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企业聘请的高级顾问、专家已达87人,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08人。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5条,拥有国际先进设备15台,国内先进设备36台;有25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级生产许可证。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回郭镇投资400万元率先在全省乡镇中建设了煤制气门站后,多家企业开始使用煤制气替代煤作燃料,使企业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仅明泰、顺源、万达三家企业日用气量就达5万立方左右,约占全省日用气量的70%。 § 乡镇影响 回郭镇1974年岁末,一位刚调到河南省委的领导在路过回郭镇时发现,在河南看了那么多地方,惟有这个地方呈现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他马上问这是什么地方?随后指示让《河南日报》派记者下去调查一下。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光明灿烂的希望》为题,详尽地报道了回郭镇社队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河南日报》报道回郭镇的报纸辗转到了浙江省永康县一银行职工--周长庚的手中,这位长期从事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的普通基层干部认为,社队工业大有可为。1975年9月5日,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周长庚居然把河南日报的样报和自己写的建议信一并寄给了毛主席,并建议党和政府切实加强对社队企业的领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兴办各类企业,增加经济收入,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城乡经济。 回郭镇副书记王少辉回忆,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为标题转发了《河南日报》报道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报告,并配发了署名郭大江的评论《满腔热情地支持社队企业》,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经理的吴桂贤曾亲自到回郭镇视察指导。 从此,回郭镇名声陡增,在1975-1977年之间,来回郭镇参观社办工业的国内外团体络绎不绝,每天接待人数少则三、四百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曾经接待3000人。据当事人介绍,当时,除了西藏和台湾,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来过人,甚至朝鲜、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国际友人也都到此取经。 历经了30年的风雨沧桑,2008年,回郭镇人因势利导,依托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采用股份合作形式,大力吸收民间资本,一方面花费巨资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在原来手工作坊的基础上,建起了大型现代化厂房,其中,单个面积在1万平米的车间比比皆是。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4热连轧生产线,使一个小小的内陆小镇电缆箔占中国70%的市场,空调箔占中国40%的市场,其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