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师树简 |
释义 | § 个人简历 化学教育 1921年12月15日 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 1940-1945年 在燕京大学医疗系、后转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 1946-1948年 在燕京大学化学研究所作研究生兼任助教,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9-1952年 燕京大学化学系讲师。 1952-1957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讲师。 1957-1984年 内蒙古大学化学系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 1959-1990年 1959-1963年任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1963-1990 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1959-1962年任内蒙古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1962-1984年任内蒙古化学会理事长。 1978-1986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与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生平介绍 中国化学会 师树简,1921年12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后迁居山东济南。其父在一外商公司任职员,深有寄人篱下的感触,决意将来让儿子学成做有名望的医生,遂促使师树简自幼年即勤奋好学。加之在他读书的年代,国家贫困落后,内忧外患,使他萌发了强烈的读书救国的思想。“七七事变”济南沦陷,他转到天津学习,1940 年高中毕业,参加了燕京大学的特别入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进入了燕大医疗系。入学后,学习竞争异常激烈,使他更加努力学习。这期间他学了张子高教授的无机化学课,开始对化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促使他后来由医疗系转到化学系。 1941年冬,太平洋事变燕京大学被关闭,他出于强烈的爱国心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不愿在日伪办的医学院就学,于1943 年辗转奔赴后方成都燕京大学转入化学系。当时的成都,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他的生活非常拮据,但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条件,即成都5所私立大学的学生可互到其他学校选课。于是他选了各大学著名教授的有关课程,受到很好的教益和熏陶,在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较坚实的基础。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荣获裴托菲会员荣誉称号和金钥匙奖并留校工作。 1946年随校迁回北京,他一面作助教一面攻读有机化学研究生。1948年完成硕士论文,1949年在《中国化学会会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他升任讲师并开了有机分析的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他被调到北京大学任讲师,仍担任有机分析方面的课程,按照高教部新的教学大纲编写了《有机分析讲义》,为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所采用。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一些社会工作,如化学系的工会主席,并参加了北京市的先进工作者大会,还参加了化学系新化学楼的设计。这些工作使他在教学科研之外,对系的工作有了一些接触。1957年师树简接受高教部的聘请,到内蒙古大学创建和领导化学系工作近30年;1984年调回北京,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授,1991年退休。 § 创建化学系 内蒙古大学 1957年师树简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一天,高教部的有关领导和筹建内蒙古大学的校领导亲临他家,动员他到内蒙古大学创办和领导化学系。这事突如其来,使他一时不知所措,后经过对情况的了解,经过思想斗争,克服了个人的种种顾虑,在家庭中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决定服从国家需要,离开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的北京大学,举家迁到陌生的内蒙古,投身于这一新的事业中去。 为了帮助内蒙古大学和该校化学系的筹建,在领导的安排下,师树简在北大化学系和生物系都做了情况介绍和动员报告,还被请到天津南开大学作报告,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时掀起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潮,不少骨干教师表示愿意支援,一大批应届毕业生要求分配到这个学校。在北京大学和其他几所院校的大力支援下,一批精干的教师队伍基本组成了。 师树简进一步抓图书资料。他在严冬奔波于呼和浩特和北京之间,不幸途中受了风寒,患了严重的坐骨神经根炎,疼痛难忍,卧床数月,为了工作他忍痛继续全力以赴。在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大学化学系资料室几乎全部配齐了有关化学的主要刊物和图书,使这个系的资料室,在全国高校和化研单位中是藏有化学图书刊物较完整的一个。建系之始,他还购置贮备了很齐全的玻璃仪器和试剂。这些都为开展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仅本系而且其他有关的系,以至校外单位也都经常利用。 § 科学生涯 化学反应 师树简对科学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不论在他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之时,还是在他教学任务极为繁重的情况下,他都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挤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结合有机分析课,开展对切林齐夫法用格氏试剂测活泼氢的研究。他改进了这个方法,使之既能测定活泼氢又能同时测定与CH3MgI试剂加成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又完成了微量操作方法。这一工作的意义在于它较文献中Kohler machine在仪器装置和操作上大为简化,测定结果也更加精确。 他后来到了内蒙古大学,行政和教学任务都很繁重,一切从头起始,条件十分困难。他排除主客观的困难和阻力,确定以二茂铁化学作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这是因为他认定结合国内当时的情况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条件以及内蒙古大学有机教研室的师资力量,确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他组成了研究小组,从研究二茂铁的基本化学反应——二茂铁的芳基化入手,于1964~1965年发表了两篇对二茂铁有意义的论文:一篇是《二元芳胺垂氮盐与二茂铁的芳基化反应》,另一篇是《对—甲酰苯基二茂铁的合成及其某些反应》。后一篇于1964年参加了在武汉大学召开的高等学校元素有机化学讨论会,曾得到曾昭抡教授和与会学者的称赞。师树简在内蒙古大学20余年间,除了政治运动被迫停止工作外,利用一切时间和条件,坚持这个方向开展工作,做出了大批科研成果,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的研究组于1975年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研制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运载火箭燃料催化剂的二茂铁衍生物。研究组利用其对二茂铁化学所积累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发挥创造和苦干精神,通力协作,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于次年又动员全系一部分力量将催化剂投入批量生产,为中国第一次卫星上天作出了一份贡献。他于1978年代表催化剂研制和生产组的同志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内蒙古科技大会,会上受到国家的表扬和奖励。1980 年他与南开大学合作,用薄层色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一大批二茂铁衍生物的分析和分离,发表了多篇论文,他们的合作一直延续至今。自1982年起,他对二茂铁衍生物的氰乙基化反应作了系统的研究,将这个反应广泛地应用到二茂铁化学领域,为合成新的二茂铁衍生物开拓广阔的道路。 1984年他到北京化工学院任教后,科学研究工作又是从头开始。他带领研究生创造科研条件,对二茂铁偶姻衍生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工作,合成了上百种新的二茂铁偶姻衍生物和它们的中间体,研究了它们的波谱性质,这项研究扩大了Corey及Secbach的《羰基反应性能逆转》原理在二茂铁化学中的应用范围,例如他利用这一原理找到合成二茂铁基α-二酮的一条新途径。自1989年起,他把研究重点放到含其他金属及类金属二茂铁衍生物上,目的是企图获得具有除二茂铁固有性能之外的其他性能的化合物。他的研究小组在数年内合成了50余种含有硒、锡、硅、磷及砷以及含有两种上述元素具有特殊结构的二茂铁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波谱性质。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二茂铁化学领域,共发表论文60余篇。师树简现虽已退休,仍老骥伏枥,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 人物评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师树简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从不浪费。这是他受家庭影响自幼养成的习惯。他一生讲求实际,不求外表,不论是对人,对事还是对物都是如此。他不仅自己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还反对一切浪费现象。他对学生更是如此要求,培养他们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的严格的科学作风。 他待人接物总是以诚相见,绝不搞表里不一。他在内蒙古大学化学系工作时,大部分教师来自北大,也有一些是其他高校支援来的。他作为系主任非常注意对所有教工都一视同仁,反对搞小宗派,因此大家都紧密团结,使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他还注意发挥民主,例如他经常在系务会议前,向各教研室主任对讨论的议题进行酝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还时常到他们家中去交换意见,会议上一经作了决定的事就坚决执行。 在教学中他讲有机化学课,虽已讲过多遍,但每讲一次都有内容增删,每次上课他都认真准备,对每一细节都反复推敲,以使学生最易接受并感兴趣。他对一堂课的内容要先在脑子里过一次“电影”,记的很熟,一般在讲授时不看讲稿。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他非常注意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对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循循善诱,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几十年来师树简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他是《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经常收到要审阅的论文,一次一篇论文,报道作者合成一新的二茂铁衍生物,在审阅中他对元素分析值有些怀疑,便亲自做了演算,果然发现作者未把铁的原子量算入分子量,暴露了其实验值纯属伪造。另有一次,一篇论文报道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他根据经验,这个化合物似不应当是新的。为了弄清事实,他不吝时间,亲自从头去查CA,果然在早年文献中查到这个化合物,而且其合成方法也基本与文献所阐述的相同。这样的例子还有,说明他为了一个问题,不惜花费大量精力,直到彻底解决为止,绝不敷衍了事。 § 主要论著 1 杜洪光,石新需,师树简等.某些有机硅及2-三丁基锡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10):1642 2 师树简.活泼氢及CH3MgI试剂加成的测定.北京大学学报,1956,2∶247 3 师树简,宋学梓,李逢泽.对—甲酰苯基二茂铁的合成及其某些反应.科学通报,1965,(1):78 4 杨学谨,谢珍珍,师树简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析(Ⅰ),二茂铁衍生物的薄层色谱分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0,1(2):18 5 孙利军,师树简.二茂铁偶姻衍生物前体——2-二茂铁基-2-(芳基羟甲基)1.3-二噻烷的合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10(10):1017 7 师树简,安蓉,袁汉成.二茂铁基α-二酮合成的新途径.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11(12):1367 8 李朴,师树简.1,1’-二硒取代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3(6):770 9 杜洪光,师树简.某些含有机砷二茂铁基胺衍生物的合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8):108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