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江源
释义

§ 概要

地域范围

三江源

三江源地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1]

流域划分

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左右,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据科学家初步计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K㎡,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K㎡,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K㎡,占10%。[1]

§ 气候特点

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冷季为青藏冷高压控制,长达7个月,热量低,降水少,风沙大;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产生热气压,水气丰富,降水量多。由于海拔高,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植物生长期短。[1][2]

全年平均气温为-5.6~3.8℃。其中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6.4~13.2℃,极端最高气温28℃;最冷月1月为-6.6~-13.8℃,极端最低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262.2~772.8mm,其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夜雨量比例则达55%~66%。年蒸发量在730~1700mm之间。日照百分率为50~65%,年日照时数2300~2900小时,年辐射量5500~6800兆焦耳/平方米。沙暴日数一般19天左右,最多达40天。

§ 地质地貌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m,最低海拔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金沙江江面,平均海拔4400m左右。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主要山脉为东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脉。由于受第四纪冰期作用和现代冰川的影响,海拔5000m以上的山峰可见古冰川地貌。

保护区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状,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因地势平缓、冰期较长、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沼泽。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带,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多在1000m以上,地形陡峭,坡度多在30°以上。

§ 人口及民族

保护区内总人口为约76000人,占三江源地区总人口的13.7%。在保护区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它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保护区平均人口密度只有0.5人/km2。

§ 湿地与水文

三江源地区河流众多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

河流

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约180多条,河流面积0.16 km2.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上游称扎曲)三大水系,支流有雅砻江、当曲、卡日曲、孜曲、结曲等大小河川并列组成。流域总面积为237957 km2,多年平均总流量为1022.3 m3/s,年总径流量324.17亿m3,理论水电蕴藏量为542.7万kw.。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冬雪山,三江源区内长1217km,占干流全长6300km的19%。除正源沱沱河外,区内主要支流还有楚玛尔河、布曲、当曲、聂恰曲等,年平均径流量为177亿m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省内全长1959km,占干流全长5464km的36%,主要支流有多曲、热曲等,年平均径流量232亿m3,占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9%,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42%;澜沧江发源于果宗木查雪山,三江源区内长448km,占干流全长4600km的10%,占国境内干流全长2130km的21%,年平均径流量107亿立方米m3,占境内整个流域水资源总量的15%,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22%。

湖泊

三江源区是一个多湖泊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和长江、黄河的源头段,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湖水面积在0.5 km2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个,总面积0.51万km2.其中,矿化度1~3g/l以下的淡水湖和微咸水湖148个,总面积2623 km2.盐湖共计28个,总面积1480 km2,矿化度大于35g/l.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等。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

沼泽

黄河正源星宿海对比:左图(1972年):茹遂初, 右图(2009年):曲向东。

长江源区有沼泽面积约1.43万km2,占江源区面积的13.9%。沼泽大多集中于江源区潮湿的东部和南部,而干旱的西部和北部分布甚少。从地势方面看,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滨湖周一带的低洼地区,尤以河流中上游分布为多,当曲水系中上游和通天河上段以南各支流的中上游一带沼泽连片广布。以当曲流域沼泽发育最广,沱沱河次之,楚马尔河则较少,显示长江源区的沼泽东部远多于西部地区。

在唐古拉山北侧,沼泽最高发育到海拔5350m,达到青海高原的上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沼泽。黄河河源区沼泽发育受到半干旱特征限制,主要分布于河源约古嵩到曲、两湖周围及星宿海地区。澜沧江源区大小沼泽总面积为325 km2,占江源区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干流扎那曲段和支流扎阿曲、阿曲(阿涌)上游。其中,较大的沼泽群有扎阿曲、扎尕曲间沼泽、阿曲、干流扎那曲段流域内沼泽。

雪山冰川

三江源内雪山、冰川约2400km2,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m3,现代冰川均属大陆性山地冰川。长江源区以当曲流域冰川覆盖面积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玛尔河流域最小,冰川总面积1247 km2,冰川年消融量约9.89 m3.雪山冰川规模以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岗及祖尔肯乌拉山的岗钦3座雪山群为大,尤以各拉丹冬雪山群最为宏伟。黄河流域在巴颜喀拉山中段多曲支流托洛曲源头的托洛岗(海拔5041m),有残存冰川约4 km2,冰川储量0.8亿m3,域内的卡里恩卡着玛、玛尼特、日吉、勒那冬则等14座海拨5000 m以上终年积雪的多年固态水储量,约有1.4亿m3。澜沦江源头北部多雪峰,平均海拔5700米,最高达5876米,终年积雪,雪峰之间是第四纪山岳冰川,东西延续34km长、南北12km宽的地带。面积在1 km2以上的冰川20多个。澜沧江源区雪线以下到多年冻土地带的下界,海拔4500m~5000m,呈冰缘地貌,下部因热量增加,冰丘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类型发育。山北坡较南坡冰舌长1倍以上,冰舌从海拔5800m雪线沿山谷向下至末端海拔5000m左右,最长的冰舌长4.3km。源区最大的冰川是色的日冰川,面积为17.05 km2,是查日曲两条小支流穷日弄、查日弄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

三江源区不但水资源蕴藏量多、地表径流大,而且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据估算,仅玉树州的地下水贮量就约达115亿m3。地下水属山丘区地下水,分布特征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的垂直补给和冰雪融水。

§ 土壤与植被

三江源草原上的牧民

三江源区地域辽阔,受地质运动的影响,海拔差异很大,并且高山山地多,相对海拔较高,形成了明显的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随着海拔由高到低,土壤类型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和山地森林土,其中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沼泽化草甸土也较普遍,冻土层极为发育。沼泽土、潮土、泥炭土、风沙土等为隐域性土壤。

高山寒漠土:分布于4700m以上、雪线以下分水岭脊的陡坡地段,三江源区内面积约194.23万hm2,主要集中分布于玉树、果洛州。植物种类单调、盖度不超过15%,但分布有雪莲、贝母等高山特有珍贵药材。

高山草甸土:分布于4000~4700m山地阳坡,是区内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之一,总面积达1445.61万hm2.植物以莎草科的蒿草、禾本科为主,有少量的豆科植物,是适宜的牧草资源。 风景如画的三江源

高山草原土:是森林郁闭线以上和无林山原高山带较干旱区域发育的土壤,分布于海拔4000m以上的宽谷、湖盘阶地和缓坡,面积约为648.28万hm2.主要植被为紫花针茅、异针茅等疏丛禾草建群种类,盖度达60~80%,鲜草产量约500~1200kg/hm2,是良好的天然牧草资源。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3400~4300m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浑圆山顶、河谷阶地以及较高海拔的山前滩地,降水量较高,达387~650mm.主要植被为蒿草、垂穗披肩草、早熟禾等,阴坡、半阴坡还长有杜鹃、金露梅、锦鸡儿、小蘖等灌丛。盖度75~80%,鲜草产量达2600kg/hm2以上。宜作牲畜四季草场。

高山灌丛草甸土:分布于林区乔木线以上、海拔3400~4200m的阴坡半阴坡的冷湿地带,植被类型为密集高寒灌丛,主要建群种类为百里香杜鹃、头花杜鹃、山生柳、金露梅、鬼箭锦鸡儿等,草本有蒿草属(Kobresia)、苔草属(Carex)等。草本根系较多,腐殖质厚约5cm,有机质含量多在10%以下。

灰褐土:分布于三江源区的东南部、海拔4300m以下的中低山谷地,植被有云杉、青海云杉、川西云杉、祁连圆柏、大果圆柏等,是亚热带和温带山地垂直带向高原沿河谷指状延伸的地带,有腐殖质累积、钙化和淋溶过程。

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分布于玉树、果洛各林区海拔3300~4100m的阴坡,乔木树种主要有紫果云杉、川西云杉、鳞皮云杉、红杉、白桦和红桦等。土壤剖面为暗棕色或棕色,有腐殖质积累、粘化和棕壤化过程,土壤层次过渡不明显其它如栗钙土主要分布于河谷阳坡、半阳坡、阶地、中小河流下游的阶地、洪积扇上。沼泽土分布于河流两侧的河漫滩、河流交会处低洼地带、高海拔滩地和河流上源。泥炭土分布于河源地区缓坡下部、宽谷洼地及大滩的低洼地段,地表长期积水、多热融坑和冻胀丘或塔头草墩,以高山带、亚高山带的多年冻土或岛状冻土区较多。其最显着的特征是泥炭层发育深厚。植被生长茂密,盖度达90%,种类以藏蒿草为主,产草量1500~2000kg/hm2.

§ 野生动物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区野生动物区系属古北界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可分为寒温带动物区系和高原高寒动物区系。动物分布型属“高地型”,以青藏类为主,并有少量中亚型以及广布种分布。

动物种类

据调查,区内有兽类8目20科85种,鸟类16目41科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7目13科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羚、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53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

--兽类:三江源区85种兽类,占青海省兽类的82.5%;占全国兽类的16.8%.在85种兽类的地理分布中,古北界有62种,占总兽类种数的73%;东洋界16种,占19%;广布种4种,占5%;另有待确定3种,占3%.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有29种,占保护区兽类总数的34%;占青海省国家兽类保护种数的49%;占全国兽类保护总数的27%.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为9种,占保护区保护种类的31%;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为20种,占69%.

--鸟类:三江源区237种鸟类,占青海省鸟类的77%;占全国鸟类的19%。在237种鸟类的地理分布中,古北界有178种,占总鸟类种数的75%;东洋界14种,占6%;广布种45种,占19%。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9种,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16%,占全国鸟类保护总数的16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为7种,占保护区保护种类的18%;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为32种,占82%.

--两栖爬行类:两栖爬行类15种,占全国两栖爬行类的2%。其中两栖类7种,占47%;爬行类8种,占53%.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1种。

--昆虫: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

动物组成

牦牛群现身三江源

动物组成是以山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等为主的生态地理动物群,种群比例上兽类、鸟类数量巨大,而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组成简单,种群数量相对较小。

--山地森林草原动物群

该动物群主要分布于玉树州的囊谦、玉树、杂多和称多的部分地区和果洛州的斑马、达日、久治三县的部分地区的亚高山针叶林内,是三江源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集中分布区在江西、白扎、东仲、麦秀和多可河林区。兽类的代表动物有白唇鹿、马鹿、马麝、岩羊、猕猴、毛冠鹿、豹、小熊猫、野猪、豺、狼、黄鼬等,在东仲和江西林区有鬣羚的分布,也是弥猴分布的海拔和经度的上限,有一个约300只的弥猴种群。另有灌丛草甸及向高原过渡的类群如黑熊、棕熊、雪豹等动物。鸟类的珍稀、优势种为白马鸡、蓝马鸡、血雉、雉鹑、斑尾臻鸡、绿尾虹雉、高原山鹑、环颈雉、藏雪鸡、岩鸽、红隼、鸳、胡兀鹫、大嘴乌鸦、黑枕啄木鸟、斑啄木鸟等,以林区鸟类为主兼有高山灌丛鸟类。两栖类相对是保护区内分布最丰富的地区,有西藏蟾蜍、大蟾蜍、花背蟾蜍,中国林蛙、西藏山溪鲵等。爬行类有青海沙蜥、秦岭滑蜥、枕纹锦蛇和蝮蛇等。

--山地草原及草甸草原动物群

该动物群主要分布于玉树州的称多、玉树和果洛州的玛沁、甘德,海南州的兴海、同德,黄南州的泽库、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集中分布在通天河两岸和年保玉则山一带的山地草原和草甸草原或杜鹃、绣线菊等灌丛。兽类主要有赤狐、藏狐、棕熊、石貂、香鼬、艾虎、藏原羚、藏羚、藏野驴、白唇鹿、岩羊、喜马拉雅旱獭,为典型的高原兽类群落。鸟类以猛禽为代表有大鵟、普通鵟、金雕、高山兀鹫、猎隼、藏雪鸡、石鸡、褐背拟地鸦、角百灵、棕背黑头鸫、白腰雪雀和百灵科、伯劳科鸟类,部分湿地宽谷地带有灰鹤、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鱼鸥、红脚鹬、反嘴鹬等。两栖类的优势种为中国林蛙、倭蛙、花背蟾蜍。爬行类的优势种为青海沙蜥和蝮蛇、高原蝮。

--高山荒漠及湿地动物群

该动物群主要分布于长江和澜沧江水系的源头地区,保护区的西部地区,是有蹄动物和珍稀动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三江源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类群。兽类有野牦牛、藏羚、藏原羚、藏野驴、白唇鹿、岩羊、盘羊、雪豹等优势动物,其次还有猞猁、香鼬、荒漠猫、高原兔、喜马拉雅旱獭等。同时由于这一地区湿地大、湖泊星罗棋布,许多珍稀水鸟也主要分布于此,主要有黑颈鹤、灰鹤、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玉带海雕、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特别是当曲湿地已成为我国高原珍禽黑颈鹤的又一重要夏季繁殖地,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鲜为人知的黑颈鹤种群。雉类有荒漠类型的西藏毛腿沙鸡、雪鸡,主要的猛禽为大鵟、金雕、高山兀鹫、胡兀鹫、猎隼,雀形目主要有角百灵、长嘴百灵、棕背伯劳、棕背雪雀、白腰雪雀、麻雀等。两栖类主要是沼泽、湖泊等湿地内的倭蛙、中国林蛙。爬行类的优势种为青海沙蜥和高原蝮。[3]

§ 环境保护

三江源

现状

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惊醒。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1][4]

保护

2000年5月青海省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1年11月1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