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玛莉 |
释义 | § 个人简介 张玛莉 江苏苏州人。1952年出生香港。9岁时,因父母离异,曾一度进孤儿院。苏浙中学毕业后,进入圣心学校攻读商 科。会粤语、国语、英语、日语,曾在尼日利亚领事馆工作。1975年当选“香港小姐”冠军。1976年加盟“佳艺”电视台,担任助理编导工作,拍过电视剧《追云擒龙》、《电影圈》以及许多教育节目。1978年与“丽的”电视台签约,主持过节目,当司仪,主演过《天蚕变》、《沈胜衣》、《大白鲨》、《鳄鱼泪》和单元剧《郎心如铁》等。1980年后到香港理工学院进修工商行政管理,进香港中文大学专修文艺,拜杨善琛、赵少昂为师学画。出版过散文集《美好的回忆》,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在福建参加过联合画展。1987年发起“1988年‘港姐’慈善纪念月历”活动,筹集百多万元,除印刷费用外,余下之款捐给公益事业。1988年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成为历史上唯一获此荣誉的港姐。目前,她是一位较为知名的社会活动家,自当选港姐冠军以来,一直致力公关及公益事业。 § 个人荣誉 1988年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成为历史上唯一获此荣誉的港姐。目前,她是一位较为知名的社会活动家,自当选港姐冠军以来, 一直致力公关及公益事业。多年来积极从事慈善义务工作的张玛莉,为多份报纸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并出版多本个人影集、散文和诗集。张玛莉更担任香港新城财经台“玛莉会客室”主持。张玛莉先后获颁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十大爱心之星、十大杰出女性、二十一世纪女性典范以及二零零二年度成功女性大奖等奖项,更于二零零二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会员。 § 个人介绍 张玛莉 身世坎坷 1975年,“无线”选出了他们主办港姐选美以来的第三位“香港小姐”——张玛莉。张玛莉的一生颇有些传奇色彩,个中原因除了她在成为港姐之前曾经有过流浪街头的经历,以及成为港姐之后她有曾获得过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之外,还在于她是香港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嫂子。这一切都使得有关她的故事显得是那样的神秘。 1975年的“无线”第三次港姐选举,较之前两届略有不同,这一届中增设了“最上镜小姐”和“友谊小姐”的评选。“最上镜小姐”的是由电视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参加决赛的佳丽进行投票选出,“友谊小姐”则是由进入决赛的十位佳丽自己投票在这十人中产生。这次选美大赛中,获得“香港小姐”冠军的是张玛莉,亚军是朱翠娟,季军是关淑芬。观众评选出来的“最上镜小姐”的得主是司徒灵芝,“友谊小姐”的得主则就是当届的港姐亚军朱翠娟。 张玛莉获得港姐冠军时已经二十三岁,与以往的港姐相比算是年龄偏大了,这与她坎坷的身世应该不无关系。祖籍江南水乡苏州的张玛莉,身上有着英国人的血统,因为她的祖母是英国人。1952年,张玛莉于香港出生,但由于家庭的原因,在出生后不久,她便被家庭抛弃,成为香港街头的流浪儿。这段时间,居无定所的她,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悲惨生活。直到九岁时,她才被香港的保良局收养,开始有了安身之处。但是非人的生活遭遇并没有扑灭张玛莉心中那渴望成功的理想之火,在以优异的成绩从苏浙中学毕业之后,她又考进了圣心学校的商科学习。在此毕业后,她得以进入尼日利亚领事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之旅。 在尼日利亚领事馆工作的几年中,张玛莉的美丽和智慧开始得到认可。参加“香港小姐”的评选也是“无心插柳”之事,但没想到在同事纵容下报名的她竟然一举夺冠。 § 事业有成 张玛莉 在成为港姐冠军之后,张玛莉并没有想其他大多数港姐一样直接进入“无线”工作。在获得港姐桂冠的第二年,张玛莉进入了佳艺电视台做起了编导助理,曾经参与过一些电视剧和教育节目的制作。两年之后,她跳槽到了丽的电视台。在丽的的几年中,张玛莉做过多种工作,包括节目主持、司仪和演戏。在这段时间她所参演的电视剧中,较为出名有《郎心如铁》、《大白鲨》、《天蚕变》等。 在工作的同时,天性好学上进的她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学习。在成为丽的电视台的签约艺员之后,张玛莉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在香港理工学院进修了两年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张玛莉开始逐渐退出了娱乐圈,但她的事业却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她利用生活中的空闲时间,除了帮香港电台电视部主持《绳之以法》、《医生与你》等教育性节目外,还开始学习绘画、摄影,并为一些报纸撰写专栏文章。 做为港姐,自然少不了会有人邀其参加电影演出,但张玛莉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不见到好的剧本她绝对不会轻易答应出演。直到1987年,香港星辉影业公司才得到张玛莉的恩赐,答应出演该公司制作的《朝花夕拾》一片。这部由胡珊任编导,方中信、夏文汐主演的影片,改编自著名女作家亦舒的科幻小说,影片的故事时空交错,集爱情、伦理于一体,颇具特色。张玛莉在片中与著名影星乔宏饰演一对教授夫妇,前后跨越几十年的时空。张玛莉在其中的表演很得业内人士好评,但遗憾的是她却没有再在银幕上有更多的作品带给我们。1988年,她和黎筱娉合办了迷你影艺公司,开展录影带直销业务,也算是在影视圈继续耕耘吧。 § 热爱公益 1980年2月2日,张玛莉嫁给了香港天文台的李忠琛博士。做学问出身的李忠琛在他的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张玛莉 度,但与他的弟弟、功夫巨星李小龙相比,他的名气却要小很多。嫁给李忠琛不久,张玛莉便慢慢淡出娱乐圈,在家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除了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营造家庭的幸福上之外,曾经接受社会福利救助的张玛莉还特别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1988年,她参与策划了出售“1988年港姐慈善月历”进行公益筹款的活动。同年十月,张玛莉被评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成为港姐历史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香港小姐。 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的张玛莉,是一个不可多得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八十年代中,她还曾经应大陆方面的邀请在福建开办过画展。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张玛莉把自己的一生以及自己对人生和爱情的看法,写进了她的散文集《美丽的回忆》,透过这本书,我们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位港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1989年4月,她在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举办了自己的首次摄影展。之后她又赴深圳和广州举办了个人摄影展,淡出影视圈的张玛莉却开始在另一个术的舞台上渐入佳镜。 情真意诚造就美的照片 怎样才能拍出美的照片?张玛莉的答案是:“情真意诚。”她没有上过摄影课,也没有什么特别装备,一部菲林 张玛莉 相机、一个镜头,就这样一个人跑到以色列。看到地面积水的树木倒影,她拿着相机在不同角度拍出不同形态的倒影,更有感而发:“人生中事情的好与坏,在乎以哪一种观点演绎。” 每个人都是艺术品 另一幅相片,她拍下一部生锈却依旧色彩斑斓的花车,令她深信即使女人年华老去,只要谈吐得体、有内涵修养,风采永远不会离她而去。 张玛莉最爱到第三世界国家,拍摄当地儿童如何在贫穷中也能活出尊严。在她的镜头下,小朋友在肮脏的垃圾堆中把玩着纸皮及汽水罐,自得其乐;也有骨瘦如柴的青年,在浩瀚的沙漠里傲视世界,“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美”。 善良心自信“我有魅力” 张玛莉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件艺术品,要让精品发出光芒,必须细心包装;外在的穿衣、餐桌礼仪、家居布置等,都反映一个人的品味,“但最重要还是内在的修养、学识、积极的人生观”。 53岁的张玛莉,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自信地表示:“我有魅力。”她说,女性的魅力,不单在于出众的外貌,更重要是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心社会、关怀别人,切忌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对于男性往往看重女性的美貌,张玛莉说:“那么便要找一个有深度、懂得欣赏你内涵的男人了。” “这个世界只有丑的心,没有丑的人。”她说,一个人只要本性善良,外在的打扮可经后天改造变得更具品味。她记得,曾替一个男性银行经理改变形象,发型西装要变得更入时,咬字不能有懒音,在餐桌上亦要和太太学懂如何用刀叉。半年后,经理的自信心回来了。 张玛莉的丈夫是前天文台助理台长、李小龙胞兄李忠琛,他目前和一对已升读大学的子女定居澳洲墨尔本,张玛莉目前的生活,就是“飞来飞去”探望家人。她的摄影展在尖沙嘴海运大厦举行,丈夫特地从澳洲返港,是送给她的最佳圣诞礼物。 张玛莉的一生颇有些传奇色彩,个中原因除了她在成为港姐之前曾经有过流浪街头的经历,以及成为港姐之后她有曾获得过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之外,还在于她是香港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嫂子。这一切都使得有关她的故事显得是那样的神秘。 § 人生的成败得失 张玛莉 张玛莉从不掩饰她的身世和传奇的人生际遇﹔她知道自己的得失成败,乃是设计她一生的造物主之精心杰作,目的是要在她身上得着荣耀。今天,她愿意为神所用,因而乐于踏足贫穷的国家,用双手去环抱那失去爱的生命…… 传奇的人生际遇 张玛莉从不掩饰她的身世和传奇的人生际遇。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张玛莉是个「在保良局长大的孤儿」、「一九七五年香港小姐」、「香港杰青」和「事业成功的女强人」……然而,这些不同身份的背后,却道出了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难怪有人用「多才多艺的奇女子」来形容她。在未认识神的人眼中,如此这般的人生,确实是「奇」。 有机会面对面听张玛莉细诉她的人生故事后,只能对这位导演我们一生的神降服,低头敬拜,原来神为每个人度身订造的人生经历,都有特定的目的——要以生命影响生命。正如张玛莉说的﹕「未尝过失去的人,很难明白拥有的珍贵。没有经历的人,很难理解人生的精妙」。现在就让张玛莉带我们走进她那段「失、得、败、成」的丰盛人生﹗ 失去双亲 从怨恨到代祷 关心张玛莉的朋友,都为她终能与分开多年的生母重聚而感到高兴。对任何人来说,失去母爱是莫大的遗憾。「从六岁起,就失去了双亲的照顾﹔在街头流连两年后,我,这个孤儿才获保良局收容。多年来,跟一大群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虽然偶尔也会恼恨遗弃自己的父母,但从没有自怜自悲。」真不知从何而来的教导,年纪轻轻的张玛莉,总爱借着祈祷将自己的喜乐忧愁交付给神,她带笑说﹕「那时的祈祷很单纯,也不晓得以『奉主名求』作结。」但慈爱的主耶稣,又怎会不收纳这孩子的祷告呢﹖玛莉为了能够在保良局的严谨管教中成长而感恩,她不讳言,这也成了她日后律己的生活模楷。 摘下香港小姐后冠的张玛莉,一夜成名,惹来了别人艳羡的目光,「我不否认,这名衔使我跨进了人生的另一阶段,生活环境也渐入佳境﹔对父母离弃自己的感受,已渗入了『阿Q』的想法——遗弃一个这么好的女儿,是他们的不智。恼恨似乎是少了,内心也好像好过一点,可是那份失落仍如千丝万缕。及后,自己婚后有了孩子,加上与神的相遇,我开始认识耶稣基督,并被主完全牺牲的爱,大大的感动。」神的爱带领玛莉去体谅自己的父母——从怨恨他们到装作不在意,及至不断的为他们祷告,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安好,同时也盼望他们不要为当年所作的决定而难过﹗除了神,相信无人能平伏这颗曾受重创的心。[1] § 被弃之迷解开 张玛莉 数十年如光飞逝,自在保良局的时候开始,玛莉一直与一位在美国的亚姨保持通信,几经转折才得悉母亲身在海外,并辗转地再联络上她﹔好不容易终于与母亲重逢了﹗仿如隔世的惊喜,叫玛莉难以形容﹕「自己也年过五十了,竟有机会再见到快将八十五岁高龄的母亲﹔她仍然思路清晰,母女俩能相认相聚,完全是神格外的恩典﹔否则,我可能仍会带着一袭疑团回到天家,与天父对质。」 今天玛莉从母亲口中,重拾到一点自己遗缺了的家庭背景——原来父亲很早已经离世了﹗记得多年前,她奇妙地从绘画老师手中,获得一张出自父亲手笔的画,唯独至今仍未悉父亲尊容,这使她感到有点无奈,但亦只有将之交托天父。最教玛莉安慰的是﹕母亲年前已在台湾信耶稣,而自己当年被遗弃之迷亦已经解开,母女可以一同祷告,这是何等的美事﹗追问玛莉,可有将对母亲的宽恕宣之于口,她温柔地回答﹕「专门从事社交礼仪的我,当然明白,最精髓之处就是要体谅对方,更何况我凭甚么去论断谁是谁非呢﹖」她坦言不敢代神作判官。 千金难买 珍惜一切济遇 玛莉把当年在街上流连的日子、在保良局的生活,以至今天事业成功作个前后对比,她说了一句发人心省的话﹕「千金难买少年贫」。她不否认,在现今的社会,普遍较富裕的家庭多以物质去满足子女﹔她觉得真正的贫穷,并不取决于拥有金钱的数目、物质享受的多寡,而是在心灵上和亲情中的富足。尤其在她踏足过「第三世界」,以及正在急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城镇后,使她在这方面有更深的体会。「在一次扶贫探访中见过一个小朋友,虽然她极渴望取一个探访队送出的汽球﹔但她却没有因而放下手抱的弟妹,只是待汽球飘落面前时,伸手轻拍一下已感满足。正如当年在孤儿院的日子,我已学会生活祗是一种模式,金钱祗是一种工具﹔生命中的济遇,是金钱不能买的。」因此,她很珍惜自己一切的济遇。 得回亲情 恩临上下两代 在众人以为张玛莉是失去了的时候,她心里却是万般的得着,满怀的感恩。与母亲重逢,是她不住要感恩的事。在分开的日子中,母亲已另组家庭,今天母亲也有她的女儿照顾,大家也互视为弟妹﹔玛莉正为他们能认识耶稣而努力祷告和传福音。当描述儿子与外祖母见面时的温馨场面,玛莉露出莫大的喜乐和安慰﹕「想不到儿子会如此细心侍奉老人家,妈妈和我都开心不已。」另外说起快将于研究院毕业的儿子,以及女儿在年底出阁,嫁与一位十分爱主的弟兄时,连身旁的人也受她那阳光似的笑容所感染。玛莉承认﹕看见上下两代都在神的保守中,她只能赞叹,神赐给她的全是恩典,而且更是恩上加恩。张玛莉 参与慈善 施比受更有福 那不寻常的成长背景,让玛莉打从心底相信「施比受更为有福」的圣经教导。早在保良局的年代,她已不断参与各式各样的筹款活动,今天她亦筹划和亲身参与好些慈善项目﹔不论在慈善工作上、教学的工作中、企业的运作方面等等,都抱着为神而作的心去干。对传福音工作更是从不间断,也绝不放过每一个去为神作见证的机会。过去十多年来,在不同的范畴上,玛莉获奖无数﹔而每个奖项,都直接或间接代表着,对她信念的接受和认同,这些也成了她继续下去的推动力。 败在轻信 不愿太过设防 在大家眼中,张玛莉是一位成功的女强人﹔但当问到她自觉最失败的是甚么时,她顿了一顿,回说﹕「我的弱点可能跟很多基督徒相同——很容易相信别人。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商业社会中,当然会是吃过亏,但我不感遗憾,亦不愿因而对人太过设防。反之,更感他们对神的需要」。好一伙不为俗世洪流侵蚀的赤子之心﹗ 成功事业 首要为神作工 经过不幸的童年、透过不凡的遭遇,张玛莉深知认识耶稣是救恩的开端,接着下来,是神更大的赋予和祝福——丰富的艺术恩赐,让她无论在写作、绘画、摄影等等的创作上,都有神来之笔。她不单将自己的作品捐赠与很多 张玛莉 慈善机构,作筹募善款用途﹔同时,她还在刊载其摄影作品时,配上合适的圣经金句,为的是要将神赐给人们的「和谐」,重新带到受众心中。 玛莉承诺﹕「但愿我的事业,就是为神作工,永远将衪放在首位。」可见她已是一位带职事奉的工人。前些时,她远道来到温哥华,马不停蹄在教会作见证布道、为远东广播的中国事工分享她对中国同胞心灵饥渴的异象、接受传媒的访问。她坦言自己的心,正在等候神对她明确的呼召,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会看见张玛莉成为一位牧师。 这位在各方面都令人艳羡不已的张玛莉,尽可优哉悠哉地,享受她所拥有的一切﹔然而,她的足迹却从未吝啬地,踏在贫穷国家的泥泞路上,她的双手尽是热切的环抱那失去爱的生命,因为她要神在她身上得荣耀。 § 个人奖项 张玛莉 • 1975年度香港小姐冠军 • 198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香港十大杰出女性 • 十大爱心之星奖项 个人著作 • 门内摄影集 • 花的宣言 • 情牵笔墨 • 人间世外纽西兰 • 美丽的回忆 • 女人心 • 情儿的故事 § 职业生涯 雅芳香港区总经理 张玛莉 做总经理的时候,她坚持上了两年夜校。“很忙。”她说,“不过,我喜欢的。” 当了港姐冠军,Mary并没有像大部分人预想的那样,一步踏入了演艺圈的幕前。她甚至没有和选美比赛主办方“无线”签约。她觉得演电视似乎不是自己的心里最想,最后干脆做起了编导助理。虽然干得忙碌且辛苦,可她就喜欢心里所收获的快乐。 在Mary当选港姐之前,知名化妆品企业雅芳公司的一个上层领导其实就看中了Mary的商业才能,想请她到雅芳做事。谁料还未开口,Mary却当上了港姐,这让领导更加犹豫,担心Mary即使愿意,也干不长久。一次聊天,领导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Mary说了想请她做事的想法,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犹豫。Mary当即哈哈大笑,我喜欢的,她说。 于是从事了几年幕后工作的港姐,摇身变成了雅芳香港区的总经理,一上任就被派往美国接受培训。 “我所有的化妆技巧都是在那段时期系统学来的。后来,我自己出席再大的活动,也总是自己化妆,自己弄发型,有时还给别人化妆呢。”Mary用了一种很得意的神情告诉我。“其实掌握了化妆技巧,用很少的眼影也能化 张玛莉出很漂亮的眼妆,化妆真的不是件麻烦的事情。” 我仔细看了看Mary那天的妆容,底妆打得很好,棕色调的眼影很适合她欧式的眼窝,而橙色调的腮红亦打得自然而优雅,一个典型的优雅丽人妆。尤其对她自己弄出来的发型佩服得五体投地,整齐的大波浪,适合她的年纪,却又散发着极致的女人味。 那时的Mary,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块海绵,拼命地吸取着各种知识,管理、营销、谈判等等。美国回来后,Mary又报名去了香港理工大学念商科夜校继续充实自己。 我可以想像那时的Mary,白天她是忙碌的总经理,出席各种会议,侃侃而谈;到了六七点钟,她收拾背囊,匆匆赶到教室,做一名勤学好问的学生,认真听讲,勤于做笔记,然后在下课时背着一个很大的书包幸福地离开教室。这样的夜校时间,Mary坚持了两年,直到把课程全部读完。 问Mary累不累,她说:“很忙,不过,我喜欢的。” 她说“我喜欢的”这句话时,两眼亮晶晶的,带着很无邪的笑容,“的”字的尾音上扬。那一刻,我几乎忘了她是一个已过半百的女人。后来,我们聊到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这个话题时,聊到她现今的忙,她也还是用同样的表情,同样的语气,这样对我说。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和黄家驹去非洲,和刘德华去印尼,和林忆莲去广西,和张学友到华东水灾的灾区…… Mary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一直喜欢圣经里“施比受更有福”这句话,加上小时候的经历,她渴望帮助那些穷苦的、受难的、需要帮助的人。 在孩子上学之后,Mary就开始从事一些慈善活动了。她跟随国际救援机构到穷困的地方去扶贫,新几内亚、孟加拉国、缅甸、印度、贵州……到处留下了她流泪的倩影。 她甚至邀一些明星一起前往那些地方,因为明星的知名度更具号召力,有助于筹到善款。“他们都是很善良的 张玛莉人,根本不像别人想像的那般高高在上。我们都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1988年,从非洲回来,她当选了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二位港姐获得过此殊荣。 到这些地方,Mary总是随身带着她的照相机。在那些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总有着令人窒息的美让Mary感动,也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Mary心痛,当他们得到一点点帮助时,那发自内心的笑容也让Mary感到幸福。Mary用镜头记录了这些瞬间的美。 起初,Mary用相机记录这些画面,为的是回去以后,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慢慢地将它们画出来。她没有上过摄影课,也没有什么特别装备,一部菲林相机、一个镜头,就这样开始了拍摄生涯。可是,她学过画画,所以她拍出来的照片的画面都非常唯美,颜色像油画一般漂亮。 Mary独特的气质与內在美完全散发在那些画面里,扭结顽强的树纹、浩瀚磅礴的原野、路边的一个水中倒影,一切都是真情流露。在她的镜头下,小朋友在肮脏的垃圾堆中把玩着纸皮及汽水罐,自得其乐;也有骨瘦如柴的青年,在浩瀚的沙漠里傲视世界。“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美。” 她曾应邀在法国、香港、澳门、广州和上海等地开过摄影展。我问她,“怎样才能拍出一张美丽的照片?”Mary的回答是:“情真意诚。” 礼仪培训专家 保持自己的美丽亦是她认真经营的事业之一,绝不马虎,“连晚上洗脸都不能马虎。” 张玛莉 Mary说她最早受到的礼仪启蒙,正是在保良局。那时有一对美国的夫妇十分喜欢她,经常带她出去玩,吃好吃的。有一天,他们带着Mary去了一家西餐厅,玩了一天的Mary随随便便地就整个人七仰八叉地躺在了椅子上。美国“妈妈”看见以后,严厉地阻止了Mary的行为:“如果你不这样做,谁都看不出你是保良局里的孩子,可你偏偏坐得这么没礼貌!” 那一刻,Mary震惊了。在那之前,没有人告诉过她,应该怎么坐,怎么吃东西,她根本意识不到什么是礼貌什么是没礼貌。自此以后,她开始悄悄留意,那些看上去很高贵很好看的人的言行举止。 “现在想起来,她(美国‘妈妈’)其实是很疼我的,她想我好才会那么严格地要求我。” 后来长大了,竞选港姐时的礼仪培训,在美国的礼仪培训,Mary肯学,进步也就很快,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渐入佳境。在某些场合中,Mary也会遇到一些不懂基本礼仪的人。某次出席西餐宴会,她旁边的人不知道西餐中的面包都是摆在自己的左边位置上的,伸手就拿了右手边的面包。Mary看见,却什么表示也没有,因为她觉得,如果自己一旦开口纠错,就会让那个人很尴尬。后来那人发现自己拿错了面包,满脸不好意思地把自己左边位上的面包递给Mary。Mary想,他应该会一辈子记住西餐里面包放置的位置了。 因为Mary的举止优雅和识大体,总被不同的朋友邀请去给其公司的职员做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培训。结果效果出奇 慧芝湖花园张玛莉商务礼仪培训地好,于是朋友的朋友慕名来邀请,到后来,邀请太多了,Mary完全无暇分身,于是就想,既然这方面的需求这么大,开一个这样的公司也挺好嘛,可以让更多人更自信更漂亮也更容易成功。 于是Mary在她的公司业务中加多了一项形象培训的内容。她为大型的公司员工做过培训,面对几百人,亲身示范;她也为达官贵人做过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培训,为高官与其夫人做贴身的礼仪指导,如何握手,如何递交名片,如何用刀叉,如何穿得彼此呼应等等。 Mary上课有个特点,就是辅助工具特别多。讲衣服搭配时,她可能会带一个流动的衣橱过来,上面挂满了各种款式各种颜色衣服和配件;讲西餐礼仪时,她的课桌上必定摆放着刀叉、盘子甚至牛扒。所以她讲课通常很受欢迎。 她的忙碌,在采访那天我是见识到了。在她带我去公司取资料的路上,我听见她和助手通电话,询问接下去几天的安排,先去上海讲课,两天;晚上最晚班飞机回香港,次日早晨在香港为某一公司讲课,录节目;第二天要来广州,过夜;次晨再回香港…… 可是再忙,她居然也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这是一个纪律,人一定要有一些美丽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也许这就是她为什么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的秘密。这么多年,她一直坚持以素食为主,从不吃得十分饱。她晚上12点睡觉,若是在香港,第二天早上8点起床去爬山,40分钟的运动后才会回家换装。她抽空还会去游泳、打太极,保持自己的美丽亦是她认真经营的事业之一,绝不马虎,“连晚上洗脸都不能马虎。”她说。 “还有一点,就是心态要好。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在香港马会的咖啡厅里,Mary小声地对我说。[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