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树声 |
释义 | § 经历 1853年倡练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1861年参与筹建淮军。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地主阶级开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1879年任两广总督,整军理财禁赌。加强边防,为防法军入侵,他派兵在越南谅山、高平等省择要住守。主张公开支持刘永福的黑旗军和越南军民抗法。他也镇压过人民反侵略斗争。但在对外交涉时,能坚持民族立场,据理力争。1882年在暂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派丁汝昌、吴长庆分率兵、舰赴朝鲜平叛,使日本企图借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东北的阴谋破产。1884年他因病辞去两广总督,专治军事,亲住黄埔行营,勘察地形,训练部伍。不久病逝于广州。谥靖达。 人物生平 1853年倡练团练与父张荫谷及弟树珊、树屏、树槐等在周公山下殷家畈筑堡寨(后扩建为张老圩),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先受道员李元华指挥,在本县及六安、霍山、无为等地作战,又多次配合李文安、李鸿章父子所率团练,在合肥一带围攻太平军,授知府衔。大潜山周围的刘铭传、董凤高和紫蓬山下的周盛波、周盛传等部团练与张家团练互相呼应,号为“三山”团练,声势较大。1862年(同治元年),曾国藩命李鸿章组建“淮军”。李鸿章令张树声招集刘铭传、周盛波、周盛传、潘鼎新、吴长庆等团练首领,到安庆见曾国藩。经曾国藩认可后,回乡集合团练,3个月成军,编为“树字”等营。由安庆乘轮船开赴上海,攻打李秀成部太平军。1864年(同治三年),攻占常州、湖州,以按察使记名。1865年,授直隶按察使,随曾国藩镇压捻军。次年仍归李鸿章。将捻军东、西两部先后镇压下去。1870年调补山西按察使、布政使,不久护理山西巡抚,1872年后升漕运总督、江苏巡抚曾大力治理太湖、兴修水利;不久因母死归乡。1877年(光绪三年),起授贵州巡抚。适逢广东总兵李杨才割据灵山,并袭扰越南,张树声调任广西巡抚,将其镇压下去。1879年,张树声升两广总督,先后镇压苗民起义多起。1882年,因李鸿章丧母归葬,张树声代理直隶总督。时值朝鲜内乱,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率兵500名侵朝。朝鲜王室请求中国出兵帮助平乱。张树声迅速调淮军吴长庆部自山东入朝鲜,迫使日本签约撤兵,使日本企图借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东北的阴谋破产。清延嘉奖张树声能干,加太子少保衔。次年还督两广。1884年(光绪十年)法军侵略越南,张树声派军入越南抗击法军,为防法军入侵,他派兵在越南谅山、高平等省择要住守。主张公开支持刘永福的黑旗军和越南军民抗法。但朝廷战和不定,淮军在北宁战败后,张树声自请解除总督职务,专门治军。不久受革职留任处分,仍办理广东防务,期间亲住黄埔行营,勘察地形,训练部伍。当年11月病逝于广州,谥靖达。著有《张靖达公奏议》8卷,《庐阳三贤集》16卷。 § 评价 1884年,张树声在自己的《遗折》:“......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这已把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为救国的根本上达朝廷了。敢于把“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等有关“废科举”、“兴民权”等要害问题尖锐地摆到清最高统治者面前,并要其正视现实,改变“数百年不变之法”,以图王朝之兴,以求民族富强,确实胆识过人。[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