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洛陀经诗 |
释义 | § 书籍 《布洛陀经诗》是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之一。 § 简介 “黼洛陀”,汉译为布洛陀。壮语之意,“黼”是对德高望重老者的尊称;“洛”是知晓、懂得;“陀”含普遍、全面之意,合起来通译为无所不知的智慧老人。黼洛陀是壮族的智慧祖神。《布洛陀经诗》是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 《布洛陀经诗》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 壮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内容包括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信仰等特征,在《布洛陀经诗》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壮族民间认为,万物有灵,灵有所附。神灵寄附的地方应立社以供经常敬奉。所以《布洛陀经诗》提到的神祗有一百多位。 同时,《布洛陀经诗》还是研究壮族古代哲学思想以及伦理观念的重要资料。对于民族史学研究也是一块可贵的“璧玉”。经诗没有迁徙的叙述,也没有他地地名,这决非偶然,它是壮族是土著民族又一个佐证。 《布洛陀经诗》产生流传的年代已经久远。从它的内容分析,它可能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时代,尚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随后又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传至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