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仁愿
释义

张仁愿

§ [宋]

太祖(九六o至九七六)时待诏。工书,宋修唐宪宗庙碑为其所书。 《石墨镌华》

§ [唐]

张仁愿(?-714) 唐朝大臣。本名仁亶,改仁愿,华州下(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人。唐代名将,曾任殿中侍御史、检校幽州督都、朔方军总管等职,拜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张仁愿少有文武之才。武则天时期任殿中侍御史、检校幽州督都。当时,东北营州的东突厥逐渐强盛,尤其是长寿三年(694)默啜自立可汗之后,便成为威胁唐朝北疆的大患。突厥常常入寇骚扰,攻城掠地,搅得边疆百姓几无宁日,无法正常生活、生产。武周圣历元年(698),突厥默啜率兵攻打妫、檀等州,扬言欲取河北,进陷定州、赵州。朝廷派狄仁杰知帅事击突厥,默啜掠大量财物北归。路过幽州时,张仁愿率兵截击,与默啜大战。仁愿身士卒骁勇无比,撕杀时手上中箭,血流不止。他的毫不退却,坚持指挥,突厥大败。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十二月,默啜入寇鸣沙(黄河青铜峡南),进掠原州、会州等地,夺走牧马余匹,情况十分危急。707年,中宗命张仁愿为朔方军总管,统帅大军御敌。仁愿临危受命,跟踪默啜掩杀,大破突厥,夺回被掠去的牧马和财物。张仁愿击溃突厥后,立即部署北疆防务。中宗景龙二年(708),张仁愿乘默啜悉率其众西击突骑施、营州一带空虚之机,奏请朝廷夺取漠南并沿黄河北岸筑“受降城”,加强防御,首尾相应,断绝突厥南寇之路。当时人多认为把城筑于突厥地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后还要被突厥夺走。张仁愿力排众议,陈明利害,经获中宗同意,他仅用两月时间,筑好三城。中城在拂云祠,这里是黄河北岸(今包头西南)原来突厥向南出兵,都要在拂云祠举行祷告仪式,然后点齐兵马,渡河南下。张仁愿正好把中受降城筑于他们誓师之地。东城建于今内蒙托克托。西城筑于五原西北。三城各相距四百余里,占据黄河北岸险要之地,遥相呼应,构成一道坚强的防御屏障。仁愿又向北拓地三百余里,在牛头朝那山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自此,挡住突厥南犯之路,“突厥不敢渡山畋牧,朔方无复寇掠。”唐朝减裁镇兵数万,每年节省军费数亿计。仁愿筑城一反常例,无壅城、曲敌、战格等城防御建筑,但人们仍然敬重张仁愿御敌于千里之外的英雄气慨。张仁愿善于用人,号令严明,以功论赏罚,将士无不诚服。他戌边多年,为大唐北疆百姓带来和平和安乐,边疆人民爱戴他。张仁愿死后,人民在受降城立祠,对他表示深切的怀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