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城镇建设
释义

§ 小城镇建设基本概念

为充分发挥小城镇带动、辐射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优崐先建设小城镇,通过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崐建设规模,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崐镇企业、第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城市化进程。

§ 小城镇建设理论体系

小城镇的各种要素的创立或组合以及一定区域内小城镇体系的设置、改造和发展的过程。小城镇建设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微观建设

指小城镇的各种社会要素的创立、兴建、组合和发展工作。大体上可归纳为物质文明方面的建设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物质文明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市(镇)政设施建设等内容。经济建设涉及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建设,以及与小城镇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建设。经济建设在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的地位。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围绕消除或控制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噪声污染而进行的排烟、防尘、绿化、美化、供水、排水、垃圾和粪便处理,以及隔声、消声等方面的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极大地制约着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镇)政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居民住宅的建设,以及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市(镇)政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体现。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建设主要是用科学的理论和世界观、现代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风貌等来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社会公民。此外,还有社会制度和组织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家庭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或设施的建设。

宏观建设

指一定区域内小城镇体系的建立、改造和发展工作。它侧重于解决一定区域内小城镇的密度、规模、功能和空间布局的问题,以及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具体的方法、步骤等问题。一般地说,每一个区域内的小城镇,要尽可能做到密度适当、规模合理、功能互补、布局均衡。

小城镇建设要求从本地区、本城镇的实际情况及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客观地位出发,做好总体规划。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规划的内容要全面,既要突出经济建设的重点,又要配合做好教育、科学、文化、人口、劳动力、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市(镇)政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规划。

1979年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与70年代相比,80年代小城镇不仅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市(镇)政建设也有较快的发展,社会功能趋于完善,对周围社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已有显著提高。在宏观布局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有的地区已经形成比较合理的小城镇体系,特别是有一批明星城镇脱颖而出,为小城镇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中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然具有某种自然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小城镇的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致使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多数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功能不够完善,许多地区小城镇的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等。此外,资金不足,人才奇缺,土地浪费,环境污染,体制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等,都严重地阻碍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 小城镇建设思路:推进城镇化进程,运营城镇,理念先行

城镇化定义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必然过程。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目前我们说说的城镇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是针对那些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弱的城镇(以县城,中心城镇为主),他们资源要素相对独立,个性相对明显,有自身发展差异化特点,但开发明显滞后,城镇化即对这些城镇的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的合理的整合。

构成城镇空间的载体和构成城镇的资源是个宽泛的概念,即是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水体、动植物以及相关延伸的各类社会人文资源等,其中就涉及当地政府、政策、企业、民众;涉及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涉及内、外部环境等等。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其相关延伸的各类资源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具有资本性质、呈现最大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即城镇化的过程。

城镇形象定义

城镇形象是城镇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镇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镇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城镇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城镇品牌是将城镇整体的精神与风貌等特质予以提炼、升华,塑造独特的城镇文化形象,是一个城镇具有的独特个性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改变目前城镇建设雷同化、一般化的倾向的重要手段。城镇的推广过程其实就是城镇品牌文化的推广过程。广义的城镇品牌文化是一个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城镇形象的外在表现。

城镇运营定义

“城镇运营”是以城镇为开发对象,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为经营主体,利用市场化手段,对城镇空间及城镇的资源进行重组、集聚、运营,从而实现资本的动态发展过程。城镇运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城镇定位、运营发展、人文理念、招商引资、品牌、土地运营、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力--城镇动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城镇运营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城镇首先要从战略上定位,然后从战略角度建立品牌与营销策略,最后予以推进经营和管理。

城镇运营有三个主要要求: 一、城镇运作市场化。二、城镇发展增值化。城市的内涵和价值必须历久弥新,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珍贵。三、城镇形象个性化。个性化具有排它性,能够产生核心竞争力。城镇运营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城镇的战略定位研究。第二步是城镇发展的策略设计。第三步是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第四步才到城镇形象包装与推广。

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需要通过综合运营实现城镇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目标,也是城镇运营的行动思路。

中国城镇投资发展网运营城镇

城镇运营开发主要是在宏观导向准则下,对局部微观进行运营开发。城镇建设是项规模宏大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投资商、开发商、发展商、建筑商等多个经济实体的参与,在城镇建设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通常来讲,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土地资源的最大掌控者,但政府却不是市场的主体,对市场信息、产业实体、建设资金等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相对较弱,中国城镇投资发展网作为资源的组合与整合者,它熟悉了解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能与政府建设有效的沟通机制,且它立足于市场经济规律,凭着多年参与城镇开发建设的经验,发挥着与政府对接,与投资企业对接,对产业发展进行定位与并实施导入,与金融市场对接等作用。中国城镇投资发展网通过市场化运作,靠资源整合及资本运作,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社会、行政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有效配置,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为城镇化建设构建合理的发展平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