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罗河[河流] |
释义 | § 简介 尼罗河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Nile),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南部的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干流自卡盖拉(Kagara)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立方米。所跨纬度从南纬4,至北纬31,达35。之多。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 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罗河最下游分成许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积约240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6700多公里尼罗河创造了金字塔,创造了古埃及,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1] § 起源 古老的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约在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发生多次变迁,但它总是向北流。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间曾是一个大湖,湖水由当时已经存在的青、白尼罗河补给。后来,湖水高出盆地边缘,通过喀土穆以北的峡谷,沿着古尼罗河流入地中海,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尼罗河水系。 尼罗河源自布隆迪的鲁武武(Ruvuvu)河,与尼亚瓦龙古(Nyawarungu)河汇流后称卡盖拉河,流经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边界地区,注入维多利亚湖。自维多利亚湖北端流出后称维多利亚尼罗河,入尼罗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闸、坝乌干达境内,不久流入基奥加湖。又向西经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出艾伯特湖后向北流称艾伯特尼罗河,接纳由右岸汇入的阿帕盖尔河,过尼穆莱峡谷后即进入苏丹平原。自尼穆莱起河流名为白尼罗河,尼穆莱至马拉卡勒河段又称杰贝勒河。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经的地区是苏德沼泽区。出沼泽区后自右岸接纳索巴特河,河流径流量倍增。此后直至喀土穆河流两岸多为半荒漠地区。从尼穆莱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在喀土穆有青尼罗河汇入,此后的河段称尼罗河。喀土穆至阿斯旺流程约1850km,落差约290m,两岸为沙漠地区,其间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由阿斯旺至开罗流程约900km,落差很小。从开罗下游20km处开始,尼罗河进入三角洲地带,面积约2.2~2.4万km2,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汉河是杜姆亚特河及赖希德河,每条河长均在200km左右。 § 历史 卡盖拉河和Rurubu河汇流处 从石器时代开始尼罗河就已经是古埃及文明的命脉。埃及大多数居民和所有城市位于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前八千年以前由于气候变化或者由于对干燥草原的过分畜牧利用导致尼罗河沿岸沙漠化,迫使人类越来越集中在河谷两岸生活,导致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农业经济社会的形成。在有史纪录中,尼罗河曾于829年和1010年两次封冻。 古埃及 增长在古希腊文明中起了一个关键作用,而尼罗河则是不停增长的源泉。每年的大水使得尼罗河沿岸非常富饶,而且这个富饶绵绵不绝。埃及人在尼罗河畔种植小麦、棉花、水稻、椰枣和谷物,为其居民提供食物。尼罗河畔还有许多野生动物,比如水牛。前7世纪波斯人引入了骆驼。这些动物提供了肉,也可以被驯服,用来耕地,骆驼则可以运输货物。尼罗河水对于人和畜一样是生命的基础。尼罗河本身也是一条方便和有效的水道。 埃及在历史上有非常长的时间非常稳定。这个稳定的保障之一是尼罗河的富饶。埃及生产的小麦是经常爆发饥荒的中东的关键食品。除此之外亚麻也是埃及的重要贸易产品。这些贸易保障了埃及与其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埃及本身的经济稳定。尼罗河畔的贸易可能很早就产生了,在今天的尼罗河源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爱德华湖附近发现的伊珊郭骨可能是最早的埃及乘法的证明,其碳14定时获得的结果为前两万年。尼罗河所提供的食物和财富也保障了埃及可以快速和有效地征募进攻和防御用的军队。 尼罗河在埃及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法老使得尼罗河涨水,作为这生命水和谷物的代价农民将在沃土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交给法老。而法老则用这些财富来建设埃及社会。 在埃及尼罗河也拥有精神意义。在古埃及神话中有话专门有一位对尼罗河年度洪水负责的神哈比。他和法老均控制尼罗河的洪水。同时尼罗河也被看作是生命、死亡和死后生命的一条通道。东方被看作是出生和生长的地方,西方则是死亡的地方,每天太阳神拉都经历出生、死亡和再生。因为埃及人相信要获得死后再生,他们必须被埋葬在代表死亡的一方,因此所有的坟墓均位于尼罗河西岸。 希腊历史学家希羅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没有尼罗河水的灌溉埃及文明可能只会昙花一现。尼罗河为一个旺盛的文明和它三千多年不衰的历史提供了一切条件。 寻找源头 希腊人和罗马人均试图寻找尼罗河的源头,但都没有成功。因此在古典希腊和罗马的图像中尼罗河总是被显示为一名将头和面用枝叶蒙盖起来的男神。阿加塔尔齐德斯报道说托勒密二世派遣了一支远征军,这支军队至少能够确定青尼罗河夏季的洪水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雨季导致的,可以确定的是这支远征军最远到达了麦罗埃,但是在古代没有任何欧洲人到达了塔纳湖。 尼罗河畔 直到15、16世纪欧洲人对于尼罗河河源所知甚少。15、16世纪里欧洲人来到了埃塞俄比亚,见到了塔纳湖,并且找到了湖南山里青尼罗河的源头。詹姆斯·布鲁斯自称是第一个到达青尼罗河源头的人,但是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耶稣会教士佩德罗·波埃兹(Pedro Páez)是第一名找到青尼罗河源的人。不过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人就已经居住在埃塞俄比亚了,因此很可能他们中有人在波埃兹之前就已经到达了青尼罗河河源,但是无法将这个消息传出埃塞俄比亚。 对白尼罗河的知识就更少了。古代错将尼日尔河当作是白尼罗河的上游。比如老普林尼称尼罗河源于“下毛里塔尼亚的山里”,在地面上流过“许多天”的距离,然后转入地下,然后又出现到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此后又沉到沙漠下,流过“20天距离,直到埃塞俄比亚附近”。 1858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在随同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探查中非时到达了维多利亚湖的南岸。他是第一个看到维多利亚湖的欧洲人。斯皮克在第一次看到这个大湖时就相信他发现了尼罗河的源头。他以维多利亚女王命名这个湖。伯顿这个时候正在坦噶尼喀湖边养病,他对斯皮克称发现了尼罗河的河源非常生气。伯顿认为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两人的公开争吵很快就普及到了当时整个科学界,而且还引起了许多其他探险家的兴趣。他们当中有声称证实,也有声称否定了斯皮克的发现的人。英国著名探险家和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未能证实斯皮克的发现,他向西跑得太远了,进入了刚果河的流域。最后美国探险家亨利·莫頓·史丹利环绕了维多利亚湖,在其北岸发现了瑞本瀑布,从而证实了斯皮克的发现。 2004年1月17日南非人亨德利·柯慈带领的白尼罗河探险队从乌干达的尼罗河河源出发。他们利用了四个月又两星期沿尼罗河一直到达埃及罗塞塔尼罗河注入地中海处。國家地理學會于2005年末发行了一部题为《最长之河》的关于这次探险的纪录片。 2004年4月28日地质学家Pasquale Scaturro和纪录片制片人戈登·布朗一起从埃塞俄比亚的塔纳湖一直到达地中海畔亚历山大港海滨,成为第一次沿青尼罗河全程的人。虽然还有其他人参加了这次探险,但是他们两人是唯一走过全程的人。他们使用了一台IMAX和两台手提摄影机,将他们的探险拍成了名为《神秘的尼罗河》的IMAX电影。同时他们还出版了一本同名的书。他们在大多数路上使用机动的船。2005年1月29日加拿大人莱斯·吉克林和新西兰人马克·田纳成为第一个完全使用人力划桨走过尼罗河全程的人。 2005年4月30日一支由南非人彼得·梅瑞蒂特和亨德利·柯慈带领的探险队首次行过了尼罗河最远的支流,从卢旺达纽恩威森林发源的卡盖拉河。 2006年3月31日,一支由三名英国及纽西兰人所組成探險隊在麦克格里格的带领下宣布,他们从维多利亚湖再向上溯源,最後發現一个位于乌干达纽恩威森林的源头南纬2度16分55.92秒,东经29度19分52.32秒-2.2822;29.3312,长度约增加100多公里。 § 文化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这一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尼罗河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座落在东非干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尼罗河沿岸古迹 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遗产,人们首先会想到尼罗河畔耸立的金字塔、尼罗河盛产的纸草、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测的木乃伊。它们标志着古埃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同时记载并发扬着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纸草是种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茎呈三角形,高约五米,近根部直径六至八厘米。使用时先将纸草茎的外皮剥去,用小刀顺生长方向切割成长条,并横竖互放,用木槌击打,使草汁渗出,干燥后,这些长条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后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由于纸草不适宜折叠,不能做成书本,因此须将许多纸草片粘成长条,并于写字后卷成一卷,就成了卷轴。 埃及出土的一艘约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长近50米,设备完好,可见当初航海技术与规模。而较轻型的船则用芦苇捆绑而成。别小看这种芦苇船,现代人复制的芦苇船已经证明,这种船可以横渡大西洋。这些无疑为古埃及的社会繁荣与文明走向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还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座落在东非干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相传,女神伊兹斯与丈夫相亲相爱,一日,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泪水落入尼罗河水中,致使河水猛涨,造成泛滥。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为此举行盛大欢庆活动,称为“落泪夜”。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尼罗河深深的感情。 § 流域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源于东非高原布隆迪境内,下游注入维多利亚湖。湖水经欧文瀑布流入基奥加湖,出湖后名维多利亚尼罗河,又经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罗河。另一条源出中央埃塞俄比亚高地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然后在达迈尔以北接纳最后一条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称尼罗河。尼罗河由此向西北绕了一个S形,经过三个瀑布后注入纳塞尔水库。河水出水库经埃及首都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后,分成若干支流,最后注入地中海东端。 § 水文 尼罗河 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在苏丹北部通常5月即开始涨水,8月达到最高水位,以后水位逐渐下降,1至5月为低水位。虽然洪水是有规律发生的,但是水量及涨潮的时间变化很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这两条河的水源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来,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棉田连绵、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埃及丹达拉附近的尼罗河。 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多雨区,水量丰富而又稳定。但在流出高原,进入盆地后,由于地势极其平坦,水流异常缓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滞了水流前进,在低纬干燥地区的阳光照射下蒸发强烈,从而损耗了巨额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罗河在与青尼罗河会合处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890立方米,大约是青尼罗河的一半。尼罗河下游 水量主要来自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罗河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罗河支流,它于5月开始涨水,最高水位出现在11月,此时索巴特河水位高于白尼罗河,顶托后者而使其倒灌,从而加强了白尼罗河上游水量的蒸发。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上游处于热带山地多雨区,水源丰富。由于降水有强烈鲜明的季节性,河水流量的年内变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开始涨水,接着即迅猛持续上涨,至9月初达到高峰。在此期间,它也会使白尼罗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后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约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位置偏北,雨量更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积小,所以流量变化更大。冬季断流,河床成为一连串小湖泊。 尼罗河有很长的河段流经沙漠,河水水量在那里只有损失而无补给。由于河流的上源为热带多雨区域,那里有巨大的流量,虽然在沙漠沿途因蒸发、渗漏而失去大量径流,尼罗河仍然能维持一条长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罗河这种不是由当地的径流汇聚而成,只是单纯流过的河,称为客河。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这些“客河”的形成没有积极的作用,只有消极的影响。 尼罗河干流的洪水于6月到喀士穆,9月达到最高水位。开罗于10月出现最大洪峰。尼罗河的全部水量中,60%来自青尼罗河,32%由白尼罗河供给,剩下8%来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变化。在洪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河占68%,白尼罗河山l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柯下降为17%,白尼罗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时断流,无径流汇入。上述几条河流在尼罗河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变化,与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节分配特点有密切关系。 § 水系组成 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约在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发生多次变迁,但它总是向北流。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间曾是一个大湖,湖水由当时已经存在的青、白尼罗河补给。后来,湖水高出盆地边缘,通过喀土穆以北的峡谷,向南沿着古尼罗河流入地中海,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尼罗河水系。 上游段 穿行在沙漠中的尼罗河 苏丹的尼穆莱(Nimule)以上为上游河段,长1730km,自上而下分别称为卡盖拉河、维多利亚尼罗(Victoria Nile)河和艾伯特尼罗(Albert Nile)河。 尼罗河有两个源头,一个发源于2621米的热带中非山区,叫白尼罗河。白尼罗河流经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庞大的湖区,穿过乌干达的丛林,经苏丹北上。尼罗河的另一个源头在海拔20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地。叫青尼罗河。青尼罗河全长680公里,它穿过塔纳湖,然后急转直下,形成一泻千里的水流,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呼啸的青尼罗河冲入苏丹平原后与平静的白尼罗河相会,才称为尼罗河。 尼罗河源自布隆迪的鲁武武(Ruvuvu)河,与尼亚瓦龙古(Nyawarungu)河汇流后称卡盖拉河,流经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边界地区,注入维多利亚湖。自维多利亚湖北端流出后称维多利亚尼罗河,入尼罗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闸、坝示意图乌干达境内,不久流入基奥加湖。又向西经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出艾伯特湖后向北流称艾伯特尼罗河,接纳由右岸汇入的阿帕盖尔河,过尼穆莱峡谷后即进入苏丹平原。自尼穆莱起河流名为白尼罗河, 中游段 从尼穆莱至喀土穆(Khartoum)为尼罗河中游,长1930km,称为白尼罗(White Nile)河,其中马拉卡勒(Malakal)以上又称杰贝勒(Bahr El Jebel)河,最大的支流青尼罗(B1uc Nile)河在喀土穆下游汇入。尼穆莱至马拉卡勒河段又称杰贝勒河。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经的地区是苏德沼泽区。出沼泽区后自右岸接纳索巴特河,河流径流量倍增。此后直至喀土穆河流两岸多为半荒漠地区。从尼穆莱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 下游段 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后称为尼罗河,属下游河段,长约3000km。尼罗河穿过撒哈拉沙漠,在开罗以北进入河口三角洲,在三角洲上分成东、西两支注入地中海。 在喀土穆有青尼罗河汇入,此后的河段称尼罗河。喀土穆至阿斯旺流程约1850km,落差约290m,两岸为沙漠地区,其间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由阿斯旺至开罗流程约900km,落差很小。从开罗下游20km处开始,尼罗河进入三角洲地带,面积约2.2~2.4万km2,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汉河是杜姆亚特河及赖希德河,每条河长均在200km左右。 主要支流 尼罗河主要支流有阿丘瓦(Achwa)河、加扎勒(Gazelle)河、索巴特(Sobat)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Atbara)河等。 白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源出东非高原的布隆迪。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发源于布隆迪境内,下游注入维多利亚湖。湖水经欧文瀑布流入基奥加湖,出湖后名维多利亚尼罗河,又经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罗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罗河。 尼罗河的支流中,最为人所知的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一条婉约,一条奔放,常被人们用“情人”来形容。白尼罗河顺东非高原侧坡北流,河谷深狭,多急滩瀑布。自博尔向北,白尼罗河流入平浅的沼泽盆地,水流缓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纸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罗河向北流出盆地后,先后会合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无支流。英国探险家约翰·亨宁·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发现了尼罗河在维多利亚湖的“源头”,当时计算河流全长为5588公里,后发现最远的源头是布隆迪东非湖区中的卡盖拉河的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分布图 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最大支流,全长约1700km,流域面积为32.5万km2。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戈贾姆高地,向北注入塔纳湖,这一河段称为小阿巴依柯。青尼罗河从塔纳湖南端流出后至苏丹边界称阿巴依河,由于熔岩梗阻,向南绕过比尔汉峰(海拔4154m),折而向西北进入苏丹境内。在860km的流程内,河床下降1320m,比降达1:650。沿途多瀑布急流,其中最著名的是提斯埃萨特瀑布。它位于塔纳湖南岸巴哈尔达尔下游约30km处,跌水高差达45.8m。该瀑布以上约3km处还有阿腊法米瀑布,落差约6m。阿巴依河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辗转迂回,沿途接纳许多支流。这些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有巴希罗河、贾马河、穆格尔河、迪德萨河和达布斯河等,均为常年有水的河流。右岸河流既少又小,唯一常年有水的支流是伯莱斯河,坡陡流急。这一河段由于流势湍急,散失水量不大。由于青尼罗河源白干湿季分明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水量丰沛,沿途损耗又较小,所以水文特征与白尼罗河截然相反。这些特征表现为:①径流量大;②落差大;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 卡盖拉河,非洲东部河流。源出布隆迪西南部,由鲁武武河和尼亚瓦龙古河汇流而成。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注入维多利亚湖,长400公里。上游流经山地,有鲁苏莫瀑布;下游水流平稳,水量丰富,可通航。是流入维多利亚湖诸河中最长者,通常被认作是尼罗河的上源。 加扎勒河,由发源于苏丹西南部高原的耶伊河、朱尔河、洛尔河等“条河湖(多数为季节性河湖)组成帅时L勒水系从左岸汇入杰贝勒河。加扎勒河湖域沼泽面积达4万km2,除朱尔河之外,其它所有支湖均消失于大沼泽中,每年注入尼罗河的水量很少。 索巴特河,该河流向西北,在马拉卡勒以南汇入白尼罗河。是白尼罗河右岸支流,由巴罗河与皮博尔河汇流而成,从巴罗河源头计起全长730km,流域面积25万km2,每年6—12月为雨季,河水很大,最大流量发生在11月。河口平均流量412m3/s。雨季从河口至纳绥尔城300km河段可通航。 阿特巴拉河是尼罗河最后—条支流,源自塔纳湖以北的贡德尔地区,河长1120km。主要支流有特克泽河.特克泽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东北部北纬12。,东经39。30'附近.至苏丹境内舒沃克流入阿特巴拉河,流程约864km,河床比降1:800。阿特巴拉河接纳特克泽河后进入苏丹粘土平原,经500km左右的流程在阿特巴拉汇入尼罗河于流,比降为1:4000。 虽然阿特巴拉河与青尼罗河一样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但缺乏像塔纳湖那样的天然水库,因此水文特征较之青尼罗河,又不尽相同:①年平均径流量为120亿m3,是尼罗河重要支流之一。②为季节性河流,每年1—5月河床干涸,讯期集中在7~9月,8月份流量最大,达2037m3/s。河水暴涨暴落,流量季节变化之大比青尼罗河更甚。③河流泥沙较多。 尼罗河的全部水量中,60%来自青尼罗河,32%由白尼罗河供给,剩下8%来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变化。在洪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河占68%,白尼罗河山l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柯下降为17%,白尼罗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时断流,无径流汇入。上述几条河流在尼罗河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变化,与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节分配特点有密切关系。 § 地貌 尼罗河流域南起东非高原,北抵地中海岸,东倚埃塞俄比亚高原,并沿红海向西北延伸,西邻刚果盆地、乍得盆地并沿马腊山脉、大吉勒夫高原和利比亚沙漠向北延伸。 流域地貌可简单归结为:主要由结晶岩组成的东非高原和由熔岩构成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分别踞于流域的南侧和东南侧;整个苏丹基本上是一个由南往北微缓倾斜的巨大构造盆地,尼罗河纵贯其间;喀土穆以下尼罗河东西两侧则为广阔的沙漠台地。 埃塞俄比亚青尼罗河上游巴希尔达附近的青尼罗河瀑布。 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源于东非高原布隆迪境内,下游注入维多利亚湖。湖水经欧文瀑布流入基奥加湖,出湖后名维多利亚尼罗河,又经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罗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罗河。白尼罗河顺东非高原侧坡北流,河谷深狭,多急滩瀑布。自博尔向北,白尼罗河流入平浅的沼泽盆地,水流缓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纸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罗河向北流出盆地后,先后会合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无支流。白尼罗河两岸平坦,偶有基岩出露。白、青两尼罗河合流处的周围是吉齐拉平原。合流点以下的河段名尼罗河。尼罗河在喀士穆以北流经沉积岩区。河谷是平底的浅峡谷。瓦迪哈勒法附近的谷地宽仅201米,由此至阿斯旺一段的河谷都很狭窄。阿斯旺以下,河谷展宽,至纳贾哈马迪一带约16公里。河道傍近东岸,河谷平原多在河西。喀士穆至阿斯旺之间有6处瀑布,它们都是由于组成河谷东侧高原的基底结晶岩西延至谷中而造成的。两岸谷壁不对称,东壁高陡,西壁低缓。 河源至维多利亚湖出口的河源段具有明显的山地河流特征,维多利亚湖出口至尼穆莱,河床比降达1:1200,沿途有卡巴雷加瀑布。该河段流经地区除了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裂谷间的高原浅水湖泊,还有沿西支裂谷发育的蒙博托湖、爱德华湖和乔治湖等断层湖泊。 尼罗河流经广阔的苏丹粘土平原,地势平坦,比降极缓,马拉卡勒以上比降只有1:13900,沿途沼泽密布,河道分汊漫流。从马拉卡勒至喀土穆,河床比降更趋平缓,仅1:100000。 尼罗河下游河段可细分为, ①喀土穆至阿斯旺的峡谷段,尼罗河切穿广袤的沙漠谷地,奔流而下,比降1:6000。由于结晶岩广泛出露,河床基岩软硬相间,形成著名的六大瀑布群; ②阿斯旺至开罗段,穿越东、西部沙漠之间,河谷宽展而平坦,沿岸有狭长的河漫滩,比降为1;13000; ③开罗以下的河口段,大致从开罗以下20km处开始,河流分汊注入地中海,形成巨大的尼罗河三角洲,面积达2.4万km2,冲积土层平均厚度在18m以上,地表平坦,河网纵横,渠道密布,沿海多泻湖和沙洲。 § 气候 尼罗河流域跨纬度35,南北气候迥然不同,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同时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是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带的分布。 白尼罗河 位于流域东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地形隆起,气候出现垂直带谱,并具有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夏季,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空属低压带,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冬季,高原盛行来自西南亚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形成l0月至翌年2月的干季。3~4月,苏丹位于低压中心,从印度洋面吸引一股湿润气流,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形成“大雨期”前的“小雨期”。高原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mm,是尼罗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 流域南部,东非高原西北部不仅受来自几内亚湾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且由于地处赤道湖区,太阳辐射强烈,对流旺盛,因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mm,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不超过180~200mm,最少不低于50~60mm,没有明显的干季,相对湿度约为70%,这是尼罗河流域的另一个降雨中心。 由尼穆莱往北,雨季缩短,雨量递减,等雨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苏丹南部雨季出现在4~10月,中北部则限于7~8月。喀土穆年雨量不足200mm,而栋古拉—开罗之间年雨量更在25mm以下,阿西尤特以南经常终年无雨。由于受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自开罗起北至沿海,年雨量从25mm渐增至200mm,降雨多在冬季。 § 水资源 尼罗河在阿斯旺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40亿m3,即尼罗河的总水量。由于尼罗河流经不同的自然带,水资源的分布亦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流域径流资源总的趋势是由南往北递减。同时,由于非地带性因素(地形)的影响,对水资源的纬向分布产生干扰,在流域内形成最主要的水源区一埃塞俄比亚高原和最大的耗水区一苏丹南部广大沼泽,从而改变了尼罗河流域水量平衡状况。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尼罗河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地域差异十分明显。 索巴特河 见尼罗河水系各流域径流资源表,表中列有7个径流区,其中4个是产水区,3个是失水区。 由于尼罗河干支流各流域自然水文特性和水资源状况互有异同,故根据水资源特征,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将整个尼罗河流域大致分为4个区域: 东非高原全年丰水区 范围自河源至蒙加拉,面积46.6万km2,地处热带雨林、稀树草原,降雨比较丰富,是流域两大降雨中心之一。由于降雨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加上有众多湖泊调节,径流变化较小,这一地区河床比降大,沿途多瀑布急流,有鲁苏木、欧文、卡巴雷加和富拉瀑布等。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仅卡巴雷加瀑布潜在水能资源就达50亿kW·h。 埃塞俄比亚高原季节丰水区 除了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流域外,本区还包括索巴特河上游地区,面积约46.9万km2。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带谱、降雨丰沛,但季节分配很不均匀,绝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干湿季节分明,河水陡涨陡落,形成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这一地区提供的水量占尼罗河干流年径流量的89%,是尼罗河流域的主要水源。 由于落差大、水量多,水能资源最为丰富。仅埃塞俄比亚境内青尼罗河流域水能蕴藏量就达1720亿kW·h,经济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80亿kW·h。 苏丹中南部沼泽失水区 范围自蒙加拉至喀土穆,包括杰贝勒河、加扎勒河、索巴特中、下游以及白尼罗河等流域,面积达89.4万km2。自然景观从南往北由热带稀树草原过渡为半荒漠。年平均降雨量从946mm(蒙加拉)减至167mm(喀土穆),本区比降极缓,沼泽广泛分布。蒸发消耗大,沼泽失水严重。 尼罗河干流沙漠失水区 范围自喀土穆至河口(除阿特巴拉河流域外),面积达105.1万km2,自然景观为热带沙漠,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这是一个径流上完全依赖上游补给的沙漠失水区。 在喀土穆至阿斯旺河段,河流下切很深,有六处瀑布,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 开发利用 尼罗河流域就全流域平均而言,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限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水资源的利用仍以农田灌溉为主,而且除埃及以外,水资源短缺问题尚不突出,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入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源将严重不足,需要流域内各国加强合作,合理、充分开发尼罗河水资源。为了动态地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范围扩大的全过程,下面按时间顺序,以利用河水的主要途径为标志划分5个阶段加以叙述。 公元前三四千年至19世纪20年代 青尼罗河瀑布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主要发展引洪漫灌,也开始修建蓄水水库,采用自流引水和提水灌溉。 尼罗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沙漠失水区。在埃及,水文测量和河水开发利用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就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沿尼罗河谷地引洪漫灌,发展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灌溉方法一圩垸灌溉(Basin lrrigation)。每年汛期通过水渠将洪水引入面积不等的圩垸,水深1~2m,停留40~60天,淤积的泥沙成为一年一度的宝贵肥源。当河水位下降时,潴水流回尼罗河,即行播种小麦、豆类等作物。除引洪漫灌的方式,也修建过灌溉水库和采用提水灌溉的。据说,在公元前2700~2600年间,埃及曾在开罗东面30km的一条称为瓦迪加拉瓦的河上修建了一座叫埃尔发拉的坝,以拦蓄山区的洪水。很早以前,埃及就出现了吊桶汲水灌溉,但是灌溉面积不大,而且冲积物含量很低,因而不能肥田。除埃及外,苏丹北部尼罗河沿岸也发展了类似的传统灌溉农业。 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继续引洪漫灌的同时,建闸壅水,引枯水灌溉,提高农田复种指数。 初具规模的常年灌溉始于1 9世纪20年代,1826年进行了尼罗河岸改善丁程并开挖了深渠系统,从而增加了灌溉面积。1843年埃及决定在尼罗河上建闸,以控制、抬高枯水位进行常年灌溉井宜泄洪水。1861年舀先在开罗以北23km罗塞塔和杜姆亚特支流上建成2座水闸,即三角洲(Delta)闸。这是尼罗河最早出现的大型壅水工程.标志着埃及的灌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至20世纪初又陆续兴建了齐夫塔(Zi{ta)、阿西尤特(Assyut)、伊斯纳(1sna)等水闸,壅水工程的建成和使用,使埃及在枯水期获得灌溉用水,从此传统的圩垸灌溉开始向常年灌溉过渡。埃及的灌溉面积从1820年的126万hm2增至1907年的227万hm2,相应的复种指数也由1提高到1.43。 20世纪初至60年代 亚斯文大水坝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修建年调节水库,调节年内径流,提高年径流利用程度,并开始河流的综合利用。 随着常年灌溉的扩大,复种指数的提高,复种作物需水量的不断增加,自然径流已不敷灌溉需要,于是进一步在亚斯文的尼罗河景观开发利用的目标就转向主要来自季节丰水区的大量汛期洪水。为了蓄洪济枯,1902年埃及在阿斯旺建成尼罗河上的第一座水坝一阿斯旺老坝,库容l0亿m3,灌溉面积16.8万hm2,这是尼罗河最早出现的现代化蓄水工程。老坝先后两次加高,1912年加高6m,库容增至25亿m3,新增灌溉面积8万hm2,1932~1933年第二次加高8m,库容达到50亿m3,坝高达到83m,增加灌溉面积。万hm2,目前灌溉面积有32.8hm2,左岸有一座水电站,该坝还设有通航船闸。1937年埃及又在苏丹境内喀土穆以南48km的白尼罗河上建成杰贝勒奥利亚(JebelAulia)水坝,库容35亿m3,枯水季节向埃及放水,灌溉面积33.7万hm2。 为充分开发利用尼罗河水资源,埃及和苏丹于1959年11月签定了新的尼罗河水协议。该协议承认埃及、苏丹的既得利益;同意在埃及兴建阿斯旺高坝,高坝每年净效益为220亿m3,埃及享有75亿m3,苏丹则获得145亿m3,这样埃及、苏丹两国的份额分别增至555亿m3和185亿m3;此外,两国还同意在苏丹兴建招泽分水工程从而增加尼罗河水量,费用和利益均由两国平分,并成立常设联合技术委员会监督执行。新的协议体现了开发利用尼罗河水资源所出现的国际协作。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修建阿斯旺高坝为标志,开始径流的多年调节,提高枯水年的用水保证率,河流的综合利用已初具规模。 前已述及,尼罗河水资源年际变化很大,有丰水年和枯水年之分,年径流量最多曾达1510亿m3,最少却只有420亿m3,相差悬殊,有的年份大量河水未经利用白白泄流入海,有的年份又远远不敷灌溉需要,解决上述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在尼罗河兴建多年调节水库,容蓄丰水年的多余水量以备枯水年所需。 尼罗河流域各国曾研究过“世纪蓄水计划”,计划在尼罗河上游干支流上修建一系列蓄水工程。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程:①修建蒙博托湖多年调节水库,与维多利亚湖水库共同调节径流;②修建绕过苏德招泽地的琼莱渠以减少蒸发损失;③修建塔纳湖多年调节水库;④在阿特巴拉至瓦迪哈勒法之间的尼罗河干流上修建一座年调节水库(第四瀑布坝)。该计划与修建阿斯旺高坝方案进行过比较。由于前者规模太大,实现的时间长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采纳,而决定先修建阿斯旺高坝。 到目前为止,尼罗河流域已有大型水闸7座,大坝10座,水电装机容量290.1万kW,全流域灌溉面积454.8万hm2,其中尼罗河水所灌溉的耕地面积达446.8万hm2。 阿斯旺高坝 20世纪80年代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继续修建多年调节水库的同时,采取增水、保水、省水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进行河流的综合利用。 (1)供需矛盾。随着尼罗河流域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尼罗河水的需求在逐步增加,水源不足的矛盾日趋严重。 埃及地处沙漠失水区,尼罗河水对于埃及经济乃命脉所系。一个多世纪以来,埃及的耕地面积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仍赶不上入口增长速度,以致入均耕地面积及种植面积反而逐年减少,并且这种趋势仍将继续。耕地缺乏、粮食不足是埃及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开发水源、扩大耕地一向是埃及的既定国策。目前,阿斯旺高坝为埃及提供的尼罗河水份额已不能满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紧张程度日益加深。因此,保护和开发尼罗河水资源已成为埃及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苏丹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丰富。尼罗河流经苏丹国境约3300km,几乎为全长之半,差不多所有重要支流均在苏丹境内汇集,土地辽阔,可耕地面积达8400万hm2,已耕地不到1000万hm2,农业生产潜力很大。苏丹经济一向以农业为基础,重点是发展灌溉,增耕地。灌溉用水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渐趋尖锐。扩大水源、增加尼罗河水份额亦大有必要。 埃塞俄比亚位于季节丰水区上游,本身却季节性缺水,按照气候条件,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作物,高原上普遍可以一年两熟,农业甚至可以一年三熟,但由于灌溉不发达,因此极少复种。有限的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阿瓦什河流域和厄立特里亚(现已独立),尼罗河流域几乎空白。1978年埃塞俄比亚决定在阿特巴拉河、特克泽河和青尼罗河支流丁德尔河、伯莱斯河筑坝拦水,发展灌溉,以改变目前水土流失、旱季缺水的状况。过去未参加签订尼罗河水协议的埃塞俄比亚迫切要求分享尼罗河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此外,位于东非高原全年丰水区的一些国家也纷纷拟订了开垦沼泽、发展灌溉的计划。如乌干达准备开垦基奥加湖南部沼泽种植水稻;肯尼亚打算开垦维多利亚湖附近的亚拉河沼泽;坦桑尼亚拟在维多利亚湖岸发展提水灌溉,扩大棉花、水稻种植面积,同时还与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合作开发卡盖拉河沼泽,发展农业。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尼罗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趋尖锐,当初签订尼罗河水协议时仅涉及埃及、苏丹两国之间的用水分配问题,而现在尼罗河水资源不仅为多数流域国家所关注,甚至还为流域以外的国家所瞩目,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2)开源节流的主要措施。挖掘尼罗河水资源潜力的关键在于减少河水的蒸发损失,包括湖面、河面、水库面和沼泽的蒸发。比较可行的是减少沼泽的蒸发损耗,尤其是减少苏丹境内大面积沼泽的蒸发损失。 旨在减少杰贝勒河在苏德沼泽失水的琼莱(JongLei)运河计划几经修改后已开始付诸实施。该工程于1976年7月由法国国际建筑公司承包,采用巨型斗轮式挖掘机施工。以琼莱以南70km的博尔作为起点,运河全长350km,底宽46~52m,深4.5m,边坡l:2,总共挖掘土方8700万m3,引水能力830m3/s,相当于杰贝勒河在蒙加拉平均流量的四分之一。运河于1978年6月破土动工。除了开挖运河外,还在运河首尾分别建节制闸以控制进出水量。分水运河竣工后由于沼泽:地区蒸发失水减少,尼罗河在马拉卡勒的年径流量将啬47亿m3,相当于在阿斯旺每年净增水量38亿m3,由埃及、苏丹平分。 上述沼泽引水计划一旦实现,每年总共可增水 200亿m3,开发潜力较大。 “世纪蓄水计划”虽因让位于阿斯旺高坝工程而推迟实施,现在沼泽地区分水工程的实现实际上是“世纪蓄水计划”的启动,是进一步充分利用尼罗河水资源所必要的重大措施。 世纪蓄水工程由于能控制东非高原丰水区全年水量并进行多年调节,竣工后将为下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自然径流,从而保证沼泽分水运河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利用沼泽分水运河,世纪蓄水工程才具有实际意义。 除沼泽之外,每年水库、湖泊的蒸发耗水量非常可观。一旦招泽地区潜力开发殆尽,可以预见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设法减少水库、湖泊的蒸发损耗以增加尼罗河水量。 除了上述措施外,其他措施还包括提高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增加水的重复使用串等。例如,埃及迫于入口增长的巨大压力,必须继续扩大耕地,以使粮食增产。然而埃及本国境内的尼罗河水资源潜力几于已开发殆尽。对于如何解决国内用水问题已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积极扩大尼罗河水以外其它水资源的利用;二是提高灌水技术,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效利用耕地,走精耕细作道路。在这方面已采取的措施有:改善排水系统,将露天排水改为暗管排水;提高河水重复使用率;发展提水灌溉、喷灌和滴灌。 (3)重视环境生态问题。随着入口增长、经济发展,流域各国对尼罗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冲击愈来愈大,由此引起的牛态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这一点在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程度最深的埃及表现尤为突出。 一个多世纪以来,埃及常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渠道长期输水,灌水下渗,地下水位显著上升,从而导致三角洲地区上壤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肥力下降,影响作物产量。这是开发利用尼罗河水资源引起农业牛态环境退化的事例,为此埃及采取了相应的整治措施: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田间排水,推广提水灌溉,控制农业用水。这些措施既节约了宝贵的灌溉用水,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展,使农业牛态环境得到保护。 阿斯旺高坝的建成运行给埃及带来厂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工程对埃及的环境、社会也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这充分说明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经济效果,同时还必须兼顾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事先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权衡利弊、防患未然,对于今后进一步开发尼罗河水资源来说至关重要。 苏丹琼莱运河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工程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产生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工程兴建后,使沼泽地区原来的水文情况发生了变化,对渔业、水生生物等具有长期影响,改变了沼泽地带的相对比例和面积,影响了当地部落的游牧生活。因此,规模宏大的运河工程在全部竣工前仍需对其环境、社会影响作出相应的评价,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使运河兼具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质量效果。 埃塞俄比亚林地面积小.森林覆盖率不高,降雨强度和河床比降都很大,加上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今后在开发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时必须重视水七保持,开发和整治都不可偏废。 (4)加强国际合作、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合理分配水资源。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随着流域各国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的分配已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因此,流域各国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合理地开发水资源。另外,尼罗河流域是一个涉及许多国家的地理单元,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尽管矛盾和困难很多,但是流域各国已有经过协商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先例,今后只要进一步加强协商合作,存在的矛盾可望得到解决。 § 资源之争 随着尼罗河流域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各国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分配尼罗河水的依据仍然是几十年前的协议。1929年,在当时英国殖民者的提议下,9个尼罗河流域国家达成一项赋予埃及和苏丹对尼罗河水拥有优先使用权的协议,埃塞俄比亚没有加入这项协议。1959年,尼罗河流域国家对协议进行了部分修改,埃及每年享有555亿立方米的尼罗河水,而苏丹的份额为185亿立方米,其他国家认为协议不公。 曾被称为非洲“水塔”的埃塞俄比亚扼守着青尼罗河的源头,每年从埃塞境内注入尼罗河的水量占尼罗河总水量的86%,因此埃塞要求每年至少分得120亿立方米的河水。而埃及和苏丹不同意埃塞从上游截留河水,认为这将影响下游的生存。由于严重缺水,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曾经说过:“埃及将对任何可能危及青尼罗河水流的行动作出强硬反应,哪怕诉诸战争。” § 今日状况 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尼罗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每年夏季尼罗河会发大水,在其河谷平原上沉积下肥沃的淤泥。尼罗河上有数个瀑布,它们主要是由小岛、浅滩和礁石组成,组成阻碍航行的障碍。苏丹境内的沼泽地对航行也造成障碍,以至于埃及曾经试图挖运河来促进积水的流动。 尼罗河位置地圖 今天尼罗河依然在大多数流程中被用来运输货物。尤其在冬季风逆流吹,因此帆船可以借助风力逆流而上,再借助水力行向下游。阿斯旺以北是传统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既有游艇也有传统的木帆船。此外还有许多旅馆式的游船,这些游船在乐蜀和阿斯旺之间航行,一般在埃德夫和康翁波停靠。过去这些游船从开罗一直开到这里,但是出于安全起见多年来只在北部航行了。 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一座110米的阿斯旺水坝,坝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纳赛尔水库,得到发电、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利益。大坝的建成虽然防止了下游的洪水泛滥,但是尼罗河携带至下游和入海的泥沙大大减少,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受海浪侵蚀不断向后退缩。埃及政府已采取措施,防止三角洲被地中海吞没。 尼罗河畔的城市有喀土穆、阿斯旺、乐蜀、开罗等。首都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的顶端,人口1500万(1998年),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港口,也是非洲最大的港口。 1980年代里干旱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但是埃及通过纳赛尔水库的存水防止了干旱的袭击。 § 古尼罗河 今天的尼罗河是历史上第五条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向北流的河流。使用卫星图像可以在沙漠里看到今天尼罗河以西的干枯了的河道。一条在中新世晚期古尼罗河的河道今天已经被辰砂填没。古尼罗河将碎屑岩沉淀带入地中海,今天在这些岩层中发现了数个天然气矿。 中新世晚期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隔绝,蒸发导致整个地中海几乎干枯时,尼罗河一直流到地中海的海底,到海拔数百米以下。今天这条河谷已经被后来的沉淀堆满。 在維龍加山脈的火山将河道截断之前坦噶尼喀湖的水注入尼罗河,当时尼罗河最远的河源位于今天赞比亚的境内。 § 最长河流的争议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有争议。尼罗河长度为6695公里,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长河,但最近,由巴西,秘鲁两国组成的科考队经过长途跋涉,发现亚马孙河新源头,这个源头使得亚马孙河长度达到了6800公里,成为第一长河,但引起了专家们的争议。 § 尼罗河视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