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廷·巴特尔
释义

§ 简介

廷·巴特尔

廷·巴特尔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他1974年从呼和浩特来到萨如拉图亚嘎查插队,在草原上一干就是30多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多次有回城的机会。他所在的萨如拉图亚嘎查由于过度放牧、连年干旱,草场严重退化,牧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1993年他当选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决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首先在自家牧场实行围场轮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牧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全嘎查牧民都实行了“围栏轮牧”和“减羊增牛”,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改善了牧民生活。如今的萨如拉图亚水草丰美,是当地生态条件最好的嘎查,现在又修了路、通了电、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他带领牧民群众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力开发建设高产饲料基地,建成了全盟第一个沙地保护区,注册成立萨如拉牛业公司,投资230万元大力发展沙地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养畜的成功之路。萨如拉图亚嘎查人均纯收入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元达到2008年的8736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 事迹

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声势浩大的运动。 廷·巴特尔参加了这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走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进了苍凉、偏远、闭塞的萨茹拉图亚草原,时为1974年。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必须从头学起,首先是蒙语,不会蒙语,就没法儿和牧民进行交流与沟通;然后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骑马、放牧、打草....廷·巴特尔用心去贴近草原,用心去贴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给他以丰厚的回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凡是牧区生产、生活中所需得知识和技能,廷·巴特尔基本掌握了。

1976年,复出后的廷懋将军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与此同时,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萨茹拉图亚知青点,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尔,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他的父亲是自治区的高层领导,而是事实却让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结论。廷·巴特尔不仅不是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扎根在萨茹拉图亚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给予廷·巴特尔以极大信任,让他去经营和管理乳品厂,一年干下来,廷·巴特尔楞是让这个濒临倒闭的乳品厂盈利5万元。廷·巴特尔在熟悉草原的过程中找到了有所作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支点。他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廷·巴特尔”4个字。老将军廷懋给儿子的礼物是一本《党章》,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好好学,千万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1981年秋,廷·巴特尔在美丽的高格斯台河畔与美丽的蒙族姑娘额尔登其其格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经出任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又面临一次考验。北京军区按政策规定要在北京为廷懋将军修建一座小楼,并安排一名子女随同进京。对巴·特尔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但他已经把生命融进萨如拉图亚的廷·巴特尔,舍不得已经围封的草原,舍不得他亲手绘制的草原建设蓝图。他对父母说:“我的事业在萨如拉图亚,我深情地热爱着这片草原!”萨如拉图亚位于浑善克沙地西北边缘,面积437.5 平方公里。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草原,108眼泉水汇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这里流过。

20世纪80年代,牧区开始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养畜积极性,但却缺少对牧民的科学引导,导致牧民在追求养畜头数时无视对草原的破坏,使草原变成黄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尔大声疾呼:不能这样下去了,否则,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将不复存在!廷·巴特尔从这户牧民家里出来,又进那户牧民家里,苦口婆心和每一个牧民商量、探讨围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们还是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

廷·巴特尔想,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率先垂范,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是因为这种观点和理论还没有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

1986年,廷·巴特尔在萨如拉图亚草原上做出惊人之举,把他和妻子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60多只羊全部卖掉,用卖羊钱买回网护栏,圈起300多亩草场,一年后的实际效果更是让牧民感到震惊。廷·巴特尔围封的300亩草场打下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廷·巴特尔家出栏一头牛收入1200元,别人家两头牛才卖1000元,这鲜明的对比使牧民们悟出一个道理:跟着廷·巴特尔干,没错。

在廷·巴特尔的悉心指导下,牧民们实实在在地落实着保护和建设草原,出现了轮牧区、休牧区。廷·巴特尔把自己的草场细化为8个区,两个禁牧区,一个种植青贮区,一个种树种草区,另外4个是春、夏、秋、冬轮牧区。

2001年7月,锡盟盟委、行署在全盟范围内提出“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围封转移战略时,萨如拉图亚嘎查100%的草场都进行了封育和划区轮牧,牧民建网围栏的面积达30万亩,建畜圈4820平方米,打井49眼,在建设养畜中,牧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500元飚升到现在的3600元。 “围封轮牧”对恢复草原植被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草畜不平衡的问题。

廷·巴特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蹄腿理论”再次给牧民以启发:养一头牛只有4条腿,5只羊却有20只蹄子。很显然,5只羊对草原的破坏远远大于超过一头牛,养一头牛所付出的辛苦要比养5只羊付出的辛苦少的多,既保护了草原,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何乐而不为呢?

廷·巴特尔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装在心里,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2001年锡林郭勒草原历史上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雪灾。身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牵挂着雪灾中的每一家牧民,他用铁锹和双手开出一条通往牧民家的“雪路”。走访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牧民。萨如拉图亚嘎查有83户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个角落,从一家到另一家,最远距离达80多公里。廷·巴特尔每年不止一次挨家挨户地问寒问暖,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户牧民家里,送到每一个牧民心中。

廷·巴特尔给嘎查的干部立下几条牢不可破的规矩:不能以任何理由公款吃喝、请客送礼;不能动用集体畜群;不出钱为干部购买交通工具;不支付油费。

2001年,阿巴嘎旗经营管理站对嘎查账目进行清查核资时发现,2000年萨如拉图亚嘎查没有一笔招待费,也没有一笔汽油条子下账,怀着好奇心一年一年地往前查,8年的账目没查出一笔招待费。事实告诉我们,廷·巴特尔是一个廉洁的党支部书记,身体立行、严以律已,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带出一支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

萨如拉图亚译成汉语是月光,廷·巴特尔带领83户牧民通过28年的努力和奋斗,使萨如拉图亚嘎查的天蓝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使生活在这“月光”里的人们富裕了,文明了。

§ 评价

廷·巴特尔是内蒙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茹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高干子女,廷·巴特尔高中毕业后,插队来到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萨如拉图亚嘎查,一干就是28年。28年来,他怀着对草原人民的深厚感情,多次主动放弃返城的机会,带领当地牧民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向愚昧落后的观念挑战,为改变牧区的落后面貌奉献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汗水,被誉为牧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巴特尔是蒙语,译成汉语就是英雄的意思。廷·巴特尔,是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廷懋之子。将门虎子,用他的真诚、用他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正“创作”这一首英雄史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