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延河
释义

§ 概述

主办单位:陕西省作家协会

协办单位:杨凌思强生物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辑:延河编辑部

版:延河文学月刊社

国际刊号:ISSN 1001-6104

国内刊号:CN61-1037/I

邮发代号:52-6

国外代号:M-246

§ 相关名词

《延河》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合诗歌,散文,随笔,小小说于一体的纯文学刊物。“名家走廊”,展示名家新作;“百姓故事”,讲述平凡人的生活;“文化视点”,谈论新的文学观点;“新诗栖居地”,是现代诗的艺苑。蜿蜒的《延河》,流动的文学。

§ 地理位置

1. 原延河镇位于黑龙江省延寿县城西17.5公里蚂蜒河北岸。东至八里桥与延寿镇相连,南靠蚂蜒河与延安、平安隔河相望,西至八里岗与尚志为邻,北与青川乡接壤。镇政府驻地柳河屯,东经128°08′,北纬45°23′。全镇总面积133.47平方公里,辖14个村、43个自然屯。3 672户、17 277人,其中朝鲜族1 548人、满族448人、黎族1人,余为汉族。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屯,叫常家油坊,因一姓常的开油坊得名。伪大同元年(1932年)因靠近柳树河改名柳河屯。是年设柳河乡。伪康德元年(1934年)为柳河甲,属平安保管辖。伪康德5年(1938年)为柳河村,下辖6个区。1946年3月改为柳河区。1949年9月与平安合并为第九区。1955年8月又改为柳河区。1956年1月又并入平安区。1958年3月成立柳河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木兰县柳河公社重名而改为延河公社。1984年改为延河镇。

2001年区划调整后,原平安乡合并到延河镇,辖区管辖17个行政村,79个自然屯,人口2.5万。

现任延河镇党委书记:寇 伟 镇长:狄昌治 副书记:李 宁 副镇长:谢世义 王泰琪 崔宝君 人大常务副主席:黄海勇

2、延河属入黄的一级支流,为延安市第二大河。黄河右岸、中游区上段的河口镇至龙门段的一级支流,位于东经108°45′—110°28′,北纬36°23′—37°17′之间。

发源于陕西省榆林地区靖边县经志丹,安塞镰刀湾乡,南下入延安,流贯延安城,转向东流入延长县,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全长286.9km,市内河长248.5km,平均比降为3.3‰。

延河的主要支流有杏子河、平桥川、西川河、南川河、蟠龙川等,全河集水面积7725km2,流域面积7725 km2,平均坡度为4.3‰,河网密度约为4.7km/ km2。

根据河谷发育形态将延河化分为:河源至化子坪为上游段,河谷狭窄多呈V形,河床最窄处宽度近10m,最宽处不过80m,河道平均比降 6.7‰。

河道弯曲度较大,大沟村至镰刀湾村13.5km长的河道,就有弯道72处,平均每公里有弯道5.4个,化子坪至甘谷驿为中游段,长 114.8km, 集水面积 4490km2,为延河的主要河段,河谷明显展宽,平均宽度达到600m。甘谷驿至河口为下游段,长110.4km,流域面积1520km2,甘谷驿至火焰山河谷平均宽度1500m左右,河道平均比降在3.0‰以下,但在火焰山至河口的20km内,河谷陡然狭窄,宽仅30~100m,形成典型的陡壁峡谷河段。

延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流、泥沙、地形条件复杂。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5.6mm,年平均气温9℃,主要灾害类型为旱灾、霜冻、冰雹及暴雨。流域内黄土丘陵沟壑面积占全流域的90%,其中延长以上为黄土梁峁状丘陵沟谷区,安塞至延长之间沿河一带为河阶地,延长以下为黄土宽梁残塬沟谷区,流域出口处为黄土覆盖石质丘陵沟谷区。

在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中三次提到延河:“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凡是看过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人应该知道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啊——革命的圣地延安。

延河也是红军抗战时的一据点。

§ 历史介绍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华民族的地理版图上,没有哪一条河能与延河媲美,巍巍宝塔山下,滚滚延河水伴随着一个政权的辉煌,成就了陕北黄土高原上最为壮美、最令人神往的政治图景。1936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辉煌十三年”的延安时代从此开始。延安的巍巍宝塔山和滚滚延河水作为时代的象征,成为上个世纪前期最令人神往的地方。

海伦·斯诺在《一个女记者传奇》中写到:“延安像嵌在城墙和山峦里的一颗珍珠。这个城市有杰出人物的自豪感,有横跨狭窄街道刻画华丽的大理石牌楼,有双层城墙里的砖房。延安挺立在那里守卫着文明。”

山西青年王云风在《奔向光明》诗中赞叹:“万重山,艰又险,仰望圣地上青天。延安路上人如潮,青年男女浪涛涛。” 至上世纪40年代,延安是中国的“民主圣地”的说法已经传遍全国。一时间,宝塔山下,延河之滨响彻“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的嘹亮歌声。多少热血青年男女怀抱理想,跋涉千里,朝圣般来到延安,以延河之水荡涤旧尘埃,跪至宝塔山下,泪流满面,倾吐心声。诗人何其芳说:“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在青年们的嘴里,耳里,想象里,回忆里,延安像一支崇高的名曲的开端,响着洪亮的动人的音调。”

延安因“延水安宁”而得名。如果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母亲城,那么,延河水与宝塔山就是她的“城徽”,是镶嵌在中国革命航程上永远不老的灯塔。“身长翅膀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1970年,邓颖超重回延安,一下飞机就来到延河岸边,当她抬头看见宝塔山时,激动的满眶热泪。秀美的延河水牵系着多少从此踏上革命征程的伟大儿女的魂魄。

而作为延安的化身,延河及其两岸的每一寸土地都封存着革命者的荣光,至今保留着革命纪念地130处168个点。延河横贯延安城,宋时镇守古肤施府(今延安)的范仲淹曾赋诗“金明阻西岭,清凉峙其东,延水正中出,一郡两城雄”。但温情的延河并非一如既往的温柔,历史上,延河水患频仍,城垣屡屺,延河之上,历朝历代都造桥,但每逢大水便落花流水。

1959年,人民政府修建了延河大桥,飞架延河,壮美如虹。董必武兴奋地为之题诗道:“秋水盈川没涨痕,步头无渡阻行人,一桥架合乐两岸,宝塔山前不问津”。

延河大桥同宝塔山、延河水相辉映,构成了圣地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也成就了一个单纯年代里青年男女心目中最为亮丽的生命底色。但凡来延安上山下乡、学习考察者,必有一延河大桥上的留影:垂柳袅袅、宝塔巍巍、延河粼粼,照片的右上角,少不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字。

1977年,延河洪灾,延安城遭遇百年不遇之特大洪水袭击,城市里满目疮痍,但延河大桥岿然未动。如今的延河上,已架起了数座现代化的桥梁,林立的高楼,如织的车流,五光十色的广告橱窗,琳琅满目的名优商品,花团锦簇的街心花园,南腔北调的旅客游人,招摇过市的红男绿女,大呼小叫的坐贾游商,现代文明一丝不漏地渗透进延安这个被斯诺称为“穴居的首都”的昔日的窑洞城市。

走进这座延河之滨的城市,你会发现,“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的男子已然杳如黄鹤,红袄绿裤绣花鞋的女子也是明日黄花,只有在民间的镜框里才能见到他们的历史身影。缘水而居,延河之滨的男子多英武高大,棱角分明,一派阳刚之气;女子多窈窕秀美,婀娜多姿,但又不失淳朴之风,“干妹子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来像水上漂”。延河给单调而枯焦的黄土地上滋生出了一道道鲜活水灵的生命风光。

没有哪条河,能够像延河一样,如此偶然而又必然地际会了一段风云岁月,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镌刻上她彪炳千秋的名字,听那高亢激扬的《延安颂》:“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荡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