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微子启
释义

§ 概述

微子启墓关于微子启其人,《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得非常详细: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不务国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等到祖伊因周西伯姬昌修行德政,国势强盛,微子担忧灾祸降临殷朝,便又来奉告纣王。纣王却说:“我生有命,决定于天,周西伯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微子估计纣王最终也不能接受劝谏,想要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少师:“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而纣王现在却一味沉湎于酒色,听信妇人之言,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殷朝上下都热衷于草野盗窃、犯法作乱,卿士们也互相效仿,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谐和的局面。现在,殷朝的国典丧失了!这就如同想要渡河而找不到渡口、看不到边际一样,找不到出路。殷朝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微子又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殷朝还能保住吗?现在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将陷于不义,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太师、少师说:“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纣王竟然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现在殷人竟然违背和诬秽神癨的意旨。今天,假如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牺牲,也终不悔恨。但假如自己死了,国家还是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离去。”于是,微子离开了殷朝。

微子启纣王荒淫无度,微子启数次劝谏,纣王不听,微子转而与太师、少师讨论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太师、少师从殷民族的未来出发,劝其逃亡。 《尚书·微子》的记载与此大致类似,但关于三人的谈话更详细、更清楚:微子说:“父师、少师呀,我们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天下正在大乱。过去,我们的祖先成汤建立了国家,而现在我们作为子孙,却沉溺于酒色,败坏祖先的大德。现在,殷国上下没有一个不盗窃犯科的,就连卿士们也互相效仿,违法乱纪。做坏事的人,竟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平民百姓自然就会起来反抗,互为仇敌。现在的殷国就要灭亡了,就如同要渡过大河,却找不到渡口、看不到边际一样,找不到出路。殷朝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又说:“父师、少师呀,我就要走了,我要率领一家老小逃到外边去了。现在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将陷于不义,那么我又该怎么办呢?”父师、少师说:“王子啊,上天将降灾祸,要灭亡殷朝。而纣王竟然还沉湎于酒色,上不畏天、下不畏民。他为所欲为,不听长者老者的劝告。现在殷人竟公然盗食祭祀用的牺牲,也受不到惩罚。上天已经看到了殷人用杀人和树敌的手段聚敛财富,已经看到所有的罪行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了,但我们却没有一个人能明确告诉他。上天将要降灾祸于殷了,我们将与国家一起接受失败。商朝将要灭亡了,我们做臣子的也是没有办法呀。您快离开这里吧,王子,您本来是应该立为王的,您要是不离开这里,殷国将来就没有人祭祀了。各人找各人的出路吧,每人都应该选择一条对得起先王的路。我们是不愿意离开这里的。”

最终的结果是,父师、少师选择了留下,与殷共存亡。微子启则选择了离开。与之相关的另两个人物是,箕子仍然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箕子乃佯装疯狂,被贬为家奴;而比干冒死直谏,结果被纣王剖心而死。

微子离开纣王之后,投奔了西伯姬昌。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来到军门,袒胸露肉,两手绑在背后,让人牵着羊(犒劳周师),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武王死后,成王继位,之后发生了管叔、蔡叔之乱。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大封诸侯,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以代殷后,并作《微子之命》来告诫他。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只告诉我们,微子启本来就仁义贤能,代替武庚后,殷的遗民百姓十分爱戴他。但并没有记下《微子之命》的内容。倒是若干年后,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周成王说:“你是殷王的长子,考察古代,只有能尊崇有德之人,向贤者学习,完全继承先王,修先王之礼法,为国家做事,才能与国家一样美好,永世无穷。你的祖先成汤,能和圣人一样伟大,上天保佑他,让他做了天子。他对人民宽厚,把有害于人民的事情都除去了,在当时,他的功劳很大,他的德行一直传到他的后裔。你应当按照你的祖先的办法去做。你过去也有好的名声,做事谨慎,孝顺父母,对神与人都十分尊敬。我表扬你做的好事,希望永远不会忘记你做的好事。上天按时享受你的祭祀,下民也很和好。因此,让你居上公之位,到东方去作国君。你要谨慎啊!到那里去宣布你的教化,对于你所担任的职务,要十分谨慎。一切按照过去的规定去办,保卫周王室。发扬你祖宗的事业,把下民管理好。永远保持君位,辅助我一人。你的后世,代代受你的保护,万国以你为榜样。使我周朝永远不厌恶你。高兴地去吧,不要违背我的命令!”

由于《古文尚书》被后来的学者们判定为梅氏伪作,所以这段话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事实上,这段话也没有谈到具体的史实,只是把《孔子世家》和《尚书》的史实加以发挥罢了。因而,我们不妨可以把这段话看作是晋代人的一种观点、一种态度,即在晋代人看来,周王对微子启的要求和期望就是这样。结合上述的史实看,这倒是很合乎情理的。

微子启身为人臣,在国家即将灭亡时,虽然没有像父(太)师、少师那样选择与国家共存亡,也没有像箕子、比干那样犯颜直谏,但由于纣王暴虐无道,后人对微子启的评价也还是很高的。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微子又投降了商朝的敌人,按一般常情来说,这是不对的。但是纣王从来都是被当作暴虐之君,而周文、武王却是仁义之师,所以微子的降周也被称作是仁者之举。孔子从来不以“仁”字轻易许人,但孔子说“殷有三仁”,说的就是微子启、箕子和比干。在孔子看来,他们三人的做法尽管不同,但都是符合“仁”的要求的。

§ 文献记载

微子启《史记·宋世家》 ,微子启本来是商王帝乙首子(大儿子),纣的庶兄。周成王时周公奉命平三监之乱,“乃命微子开(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开(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同书《三代世表》也说仲衍是“启弟”。

《世家》的记载可与几种古籍对照。《吕氏春秋·当务》说:“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仲衍系启之弟,同《史记》一致。

《礼记·檀弓》记鲁国子服伯子语,说到“微子舍其孙裌而立衍也”,郑玄注:“微子适(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孔子家语·本姓》也说微子启“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嗣微子后,故号微仲。”都是讲微子启之子先死,由弟衍继位,这与殷礼兄终弟及相合。

《汉书·古今人表》说法则有一点不同,在“宋微中(仲)”下注为“启子”,这个异说曾为少数学者,如宋代的苏辙、明代的包尔庚所采用,清初阎若璩还力辩仲衍是微子启次子,但《人表》只是孤证,恐难信据。

§ 主要经历

关于微子启其人,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得非常详细: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 微子启、叔绣 始封于微(今山东梁山县西北,济宁市微山县一带),又称微子启,原为太子,是殷纣王帝辛的哥哥,本应继承帝位,但帝乙却废他而立辛嗣。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看到商纣王荒淫暴虐,多行不义。微子启曾多次劝谏,无济于事。这时西方的周族由于西伯昌(周文王)勤修德政而强大起来,微子启很为商朝担忧,就把这个消息告诉商纣王。商纣王却狂妄地说:“我做天子是上承天命,西伯又能把我怎么样?”微子启见商纣王实在无可理喻,便出走了。周武王灭商以后,微子启带着让族人商朝宗庙祭器,抬着棺木,捆绑起自己的双手,表示是罪人,跪着去见周武王,要求保全商族的香火。周武王答应了,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虚(今河南安阳小屯),又命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帮助武庚监管商族遗民。可是武庚一直梦想恢复商朝的统治,所以等周武王一死,周武王子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少,由武王弟周公旦掌管政事,武庚乘机和管叔、蔡叔串通起来,起兵反叛。周公调动大军,经过三年的持续战斗,取得彻底胜利,杀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周公平息了叛乱之后,见微子启忠心顺从周朝,就把商朝旧都商丘一带封给他建立宋国,让他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微子启仁慈贤明,一向得到商民的拥护。在他的治理下,商民渐渐习惯了周人的统治,没有再出过什么乱子。宋国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为公爵。微子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共传36代,历时700多年。公元前286年,齐湣王联合魏、楚两国,灭掉宋国,三分其地。亡国后的宋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因商朝王族为子姓,所以,郑樵《通志·氏族略》说:  “宋氏,子姓,商之裔也。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以绍商。武庚与管、蔡作乱,成王诛之,立纣庶兄微子启为宋公,以备三恪,都商丘……微子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至宋君偃,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乃与齐、魏为敌……于是诸侯目之为桀宋,齐湣王与魏、楚灭之而三分其地。”

宋国灭亡后,其遗民除在故地生息繁衍外,有一部分人因任官、游学、经商、战乱等原因,不断向四面八方播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一些著名的人物。

§ 宋姓始祖

宋氏始于微子启

微子名启,微是封地(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一带),子是姓,故称之为微子启。他是先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王———殷纣王的兄长。据说,微子贤明仁德,颇具王者风范。帝乙曾有将王朝传于他之意,但太史不允,因为当时有规: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而微子启出生时其母尚未被立为正妃。帝乙死后,按规立三子辛为王,史称商纣王。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启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屡次进谏,不被采纳。后来,微子启出走,箕子装疯被殷纣王囚禁,比干因再三直谏而被剖腹挖心。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商。微子启赤身携带祭器到武王营门前,请求武王保留商族的后裔。武王应允。武王死后,他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及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被周公旦所灭。微子启没有参与叛乱。平叛后,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封微子启到商族的发祥地商丘,封国号为宋,爵位为公,成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微子启仁爱贤良,深受殷商遗民的爱戴。微子启死后,埋葬在宋城外(今商丘古城西南约12公里处青岗寺),陵墓前立有一块明代万历四十年的石碑,正面刻有“殷微子之墓”5个大字。宋国历传26世32君,在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所灭。

对于宋氏起源,很多史书有记载, 《元和姓纂》中说:“宋,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于宋……子孙以国为氏。”而宋氏族谱记述得更加详细,据《古宋族谱》记载:“自周朝定鼎,封微子于宋,以祀商殷,以公为爵,建立宋国,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由此可见,宋开国国君微子启乃宋氏始祖。宋氏传续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对于微子启的封地宋国即商丘之说,有很多佐证。《春秋释地》记载:“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是也。”《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记载:“(周)封微子启于阏伯之墟,今商丘,故宋都也。”

民间有“宋戴一家,宋孔同祖”一说。据《史记·孔子世家》索引《孔子家语》云:“孔子,宋微子之后。”据中国宋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宋氏商丘慈善理事会会长宋孝祥说,据考证,孔子是微子启的二弟微仲衍的第十五世孙。我市夏邑县即是孔子祖籍地。东周时期,孔子为宣扬他的儒家思想,周游列国,途经宋国时都要祭祀其祖先。正因如此,在商丘附近才保留了那么多与孔子有关的遗迹,如商丘县的文雅台,永城市芒山镇夫子山南麓的孔夫子避雨处、晒书台、夫子庙,夏邑县孔子还乡祠等。

§ 孔子远祖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开篇即说:“(孔子)其先宋人也。”宋国的始祖是微子启。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代最后一个王纣王的庶兄,子姓。孔子自然也就是商人的后裔了。商代的开创者是商汤,为古之圣人,孔子自然也就是圣人的后裔了。

微子启既然是孔子的远祖,写孔子家族的历史,首先就要从微子启谈起。

据《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的母亲为妾时生微子启,后来其母被扶正,生帝纣。帝乙立纣为王,封微子启为卿士。《史记集解》引孔安国的话说:“微,畿内国名;子,爵也。”由此我们知道,微是启所封国名,子是爵名,启是其本名。《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微子开,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之讳。

微子启被封的微国,到底在何处?有人认为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十五里的微子镇,有人说在河南商丘一带,也有人认为在原山东寿张县西北的故微乡,说法不一。因皆无确凿的史料根据,故不好肯定。

宋国立国700多年,公元前286年被齐国灭掉。微子启的后人以国为姓,称宋氏。据考,宋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县),一说居京兆郡(今陕西长安以东)。

§ 微子墓

微子启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此山海拔91.6米,山虽不高,却是全岛的最高点,这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

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孔子及宋襄公之祖。因反对纣王的暴政而出走,周成王时受封于宋,死后葬于宋国留邑(留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现在,该墓为山东省重点保护单位。

主建筑有正殿,偏殿,碑亭等,已形成了仿古建筑群。拜台上方砖铺地,上置供案宝鼎;正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高 3.5 米的微子塑像栩栩如生给人以扑面古风。 微子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墓上翠柏丛丛,滴翠凝绿。

§ 微子祠

微子启微子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古城西南十二公里的青岗寺村。宋氏祠祀源出于商殷王朝的大庙。周建宋国后,其祠庙在都城之外的皇林中,以沿袭商殷祭祀的各项制度。唐代文人贾至,来到宋州居官,在他的《微子庙碑颂》中写道:“皇帝(唐玄宗)二十有一载,予作吏于宋,思其先圣遗事,求于故老与人,则得君庙存焉。盛衰纷纶,年纪超忽,乔木老矣,灵异俨然……”明代倪岳《重修微子庙碑》云:“旧归德儒学东偏,故有祠一所,自宋、元以来,祀殷上公微子,岁久祠坏,祀亦废缺。盖自赵宋,以王业所基建诸墓侧,后徙城内西南隅。国朝景泰间,知州席贵移植学东,后圯于水。天顺间知州蒋魁重建于学内之东偏,即今祠所在……”据族谱记载:微子墓周有古柏四株,墓前有碑与石器,碑前有拜殿三楹,内设牌位和祭器。拜殿东有微子庙,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有庙门三间,殿内有微子塑像与三十二公的牌位,并有全套祭奠设备。四周有高大的围墙与宽敞的庭院。庙东侧是寺院,其僧人是管理庙院和负责祭祀微子的事宜,并有庙田八十余亩。宋、元以后祠庙迁移至城中,明嘉靖六年,提学副使肖鸣凤,改祠庙于今城西北隅。清康熙二十年,知府胡国佐重修,有记,石碑尚存,祠庙毁于20世纪50年代初。

2002年,微子后裔爱国华侨、慈善家宋良浩先生捐资四百万元人民币重修微子祠。新建大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祠堂庙门三间,殿内有微子塑像。东院建有先贤堂三间,堂前有东、西碑廊各七间,后又展厅五间,东西会客厅各三间。西院是微子墓陵园,微子墓前有明万历四十年归德知府郑三俊书丹的“殷微子之墓”碑亭,两边神道有石像生。如今的微子祠为睢阳区政府和商丘宋氏文化研究会共同管理,并且免费对外开放。

§ 参考资料

http://www.gncn.net/kejia/20061226/734.htm

http://www.8mhh.com/wenhuayichun/2007/0711/picture_33.html

http://lianzai.china.com/books/html/61/175/946.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