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
释义 | § 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 正文 1938年8月下旬,八路军第120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以第358旅第715团、独立第4支队和骑兵营一部组成大青山支队,由原第358旅政委李井泉和旅参谋长姚喆率领,从晋西北之平鲁等地出发,向绥远省(今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挺进。9月1日夜,支队主力跨过平绥铁路(今京包铁路)进入大青山地区,与当地蒙、汉两族人民游击队会合,随即积极展开创建根据地的活动。9月3日,支队首先袭击陶林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部),歼敌一部,尔后挥师西进,攻取大滩。9月10日,袭占四子王府地区的贸易中心乌兰花(今四子王旗),打开了大青山地区的抗日局面,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9月下旬,支队主力在后窑子击退了日军的阻拦,进入归绥(今呼和浩特)至武川公路以西地区,袭击了平绥路上的陶思浩、苏安盖等车站,并攻占毕克齐镇。11月上旬,支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萨拉齐以北山区粉碎日军骑兵2000余人的围攻。在此期间,支队另一部在平绥路以南,以蛮汙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并保障大青山与晋西北的联系。至同年冬,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成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绥远和山西的抗日游击战争紧密配合起来。12月,大青山支队主力奉命随第120师师部开赴冀中抗日根据地,留500余人,依靠根据地的蒙、汉两族群众坚持斗争。到1939年上半年,这支部队扩大到1700余人,改编为大青山骑兵支队,李井泉继任支队长,后由姚喆任骑兵支队司令员。1940年夏,在乡、区、县各级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的基础上,成立了绥察行政办事处,姚喆任主任,下辖绥西、绥中、绥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4月,绥察行政办事处改组为绥察行政公署,杨植霖任主任,辖绥西、绥中、绥南、绥东4个专员公署。此后,根据地军民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斗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 配图 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开辟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给八路军120师的电报 党中央毛主席给120师的电报 § 相关连接 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部分人员1944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合影。一群热血青年,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投笔从戎,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武装抗日的正确道路。-------1987年12月5日内蒙古日报第4版文章《成成中学及“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作者:田硕 云小青) 山西太原成成中学,1924年由当时的北平师范大学山西籍毕业生创建,因遵循“成己成人”的古训,取校名为“成成”。 早在大革命时期,成成中学就是我地下党的秘密活动中心。“9,18事变”以后,以武新宇,刘庸如,杜心源,焦国乃为首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先后在该校任教,并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领导学生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投降势力的斗争,“七七事变”以后,中共北方局和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以及八路军驻晋办事处迁入成成中学。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陈毅,薄一波等一大批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曾先后在成成中学校园内工作和居住。 1937年,由周恩来副主席批准,成成中学建立了师生抗日武装,命名为:“成成中学抗日义勇队”后改称为:“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经上级党组织决定,成成中学抗日师生游击队集体参加“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编为第4支队。 1938年8月,根据党中央毛主席进军绥远大青山的命令,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随同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及师部直属骑兵营一部共2000余人组成了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简称李支队)由358旅副参谋长姚柘率领,从山西五寨出发,突破敌人层层防线,一路上经右玉,出杀虎口,跃蛮汉山,过平绥路,直插大青山。直接参加了开辟,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1941年,4支队正式编入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200多名成成中学的师生游击队的同学中,绝大部分为了蒙汉人民的翻身解放,将热血洒在了塞外草原,把忠骨埋在了大青山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