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阳中学 |
释义 | 平阳中学 平阳中学(原平阳一中)创办于1938年,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 概况 平阳中学 从初创时期只有4个班级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有52个班级,2600名学生办学规模的享誉浙南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其间贯穿着几代平中人不懈的追求与奋斗。七十年来,我校积淀了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各行各业的志士才俊,谱写了教育教学的光辉诗篇。 平阳中学师资优良,学校现有专职教师二百多名,含特级教师1人,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1人,在职高级教师55人,荣获全国、省市县级劳动模范、名教师、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100多人次。历届高考和竞赛成绩斐然。2005年高考重点上线率居温州市第三名,三次荣获浙江省化学竞赛团体优胜奖。 但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的加快,作为平阳县窗口学校平阳中学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平阳一中原占地面积仅72亩(其中山地30亩),办学规模只有24个班,按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现在平阳县教育的需要,距跻身全国1000所重点中学的要求就更远,。为了办好重点中学,使更多的平阳儿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200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平阳一中实行异地新建,征地217亩,投资1.38亿。 1996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的主要荣誉有: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省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市先进党支部、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被授于浙江省先进基层党支部,2001年、2005年两次被授于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了激励全体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学校先后设立了梅旭华奖学金、苏步青数学奖、吴景荣奖学金与章立成奖学金。 § 介绍 平阳中学 新校园占地面积217亩,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总投资1.38亿元。东迎旭日,西看斜阳,一沙三区,是一所规划合理,设施齐全,又携带着平中悠久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园林式校园(现高一段在新校,共有14个班级800名学生)。 步入校园,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四季绿树三季花,藉山枕流,云光水影共绯徊,又有远山如带,绵延不绝。夕阳西下,一抹余晖撒落在楼宇间,熠熠生辉。教学楼轩敝而素雅,窗明而几净;教学设施现代而齐全,彩星背投、实物投影仪、抗反光弧型黑板不一而足。学生公寓温馨而舒适,组合式家具、独立卫生间、电热水器,应有尽有。 登楼望远,老校园绰约可见,当她逐渐成为人们缅怀过去时光的地方的时候;新平中正以新的英姿,秉承传统,追求卓越,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学校沿革 平阳中学 1938—1947 平阳县立初级中学 1947—1954 平阳县立中学 1955—1970 平阳县第一中学 1970—1972 平阳县化工厂“五七”中学 1972—1973 平阳县氮肥厂“五七”中学 1973—1977 平阳县中学 1978—2005 平阳县第一中学 2005— 平阳中学 [1] § 校训 尊师 重道 敬业 乐群 § 校歌 下载http://www.pyyz.com/uploadfile/20064492316775.wma 《平阳中学校歌》产生于平中初创时期。1988年《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册》末页,与1998年《校友回忆录》扉页,都曾录入校歌。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差异。除了音调节拍、歌词稍有变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词曲作者。 音调节拍:88年版为1=F2/4,行进地;98年版为1=G4/4拍,无标明歌唱情绪。我不通音律,对此无法细究。 歌词:88年版“郁郁蓬蓬”、“精干”两处,98年订正为“棫朴芃芃”、“桢干”。 作者:88年版为周彧甫词、吴大浪曲,而98年版为陈八孚词、刘百展曲。 凤山之麓,弦溪之东。抗战时期,诞生我平中。艰难缔造,告厥成功。巍巍学舍,依傍黉宫。萃多士于一堂,非惟科学之是攻。三育并重,中西汇通。行将人文蔚起,棫朴芃芃。为国家之桢干,为社会之先锋。 《纪念册》中,将‘棫朴芃芃’误为‘郁郁蓬蓬’。‘桢干’误为‘精干’。 棫朴芃芃,语出《诗·大雅》的《棫朴》篇的首句:‘芃芃棫朴’,因押韵,改为上句。棫,朴都是乔木,都是优木材。芃,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芃芃棫朴本来是人才众多之意,在这里引申为:平中培育了许许多多有用的人才。再联系‘人文蔚起’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是‘郁郁蓬蓬’,则没有什么意思。 桢干,亦作贞干。筑墙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引申为支柱。《论衡》一书的《语增》篇中:‘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桢干也。’鲁迅《坟》的《文化偏至论》中有:‘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桢干。’歌词这句说:平中培育出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而‘精干’一句就难以解释了。” 新平中教学楼有“凤山楼”、“弦溪楼”、“桢干楼”、“蔚起楼”、“先锋楼”,命名皆来自校歌,年代久远的校歌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 § 校友 平阳一中建校70年来,毕业生近16000人,校友遍及海内外。校友中正高级职称的有数百人,如著名书法家谢云、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陈立,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刘际潘少将,西南第十三集团军第一政委肖怀枢少将,旅荷华侨总会会长梅旭华爵士,获五个部级、二个省级科研成果奖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殷为宏,国家科技发明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项一非,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昭同,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负责人邮电通信女专家林善希,海军政治部一级作家黄传会,等等刘际潘刘际潘,1956年由平阳县中学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1959年考入海军第四学校暨海军潜艇学院学习,取得大学文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后曾先后担任潜水艇航海长、副艇长、艇长、潜艇部队参谋长。1980年被选送海军学院深造,1982年毕业后,任潜艇支队支队长。1985年以后,担任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海军上海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职务。1988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3年1月,调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96年8月退休,定居上海。 刘际潘将军十分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广博知识和超前意识得益于其精于思考的习惯。他关心部下,举止儒雅,在军队和地方干部群众中素有“儒将”之称。其有关调研论文,分别发表在《国防交通研究》和《军事统筹学》等杂志上。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统筹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民防协会顾问、上海温州商会名誉会长。 钟少异 钟少异,1975-1979年就读于平阳中学,1979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3年大学毕业后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第四研究室副主任,大校,职称: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军事史和历代战略研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兵器图集》、《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研究》、《龙泉霜雪:古剑的历史和传说》、《金戈铁戟——中国古兵器的历史与传统》、《五千年的征战:插图本中国军事史》、《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安邦大略——中国历代国家安全战略论析》、、《孙子兵法军官读本》、《孙子兵法与现代战略——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孙子的战争智慧》等。还主持翻译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军事技术》分卷。 钟锡华,60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系北京大学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任党支部书记、光学专家组组长。出版了多部著作,累计达160多万字。其中著述《光学》,1988年获全国首届国家级教材优秀奖;专著《光波衍射与变换光学》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优秀书目;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撰写条目达两万字之多;2000年12月出版了新作《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力学》,约30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钟锡华教授同时为这套通用教程主编,目前这套教程已用于北京大学理科各院系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师生很高的评价。钟锡华教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多篇,科学研究论文10篇,开创了国内“分维光学研究”、“定量相衬法研究”方向。其中,《基础光学的格调与风采》、《相因子判断法的论述与应用》分别在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报告。为全国高校基础物理课程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周超凡周超凡,1957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6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方剂研究,致力于把传统的中药方剂理论与现代生药、药理、药化、制剂等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作到知古通今,融汇贯通。1985年秋,奉命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筹建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室并任主任,从事中医治则治法的学科建设和古今中医治则治法的文献、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其间共培养研究生、进修生20名,发起并主持召开了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中医治则治法研讨会,主编>,参加了>(此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等20部书的编写;发表了>等近百篇学术论文。临床上擅长治疗血管性头痛、糖尿病、老年性痴呆、支气管炎。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国家科委秘密技术审查专家组专家,>编委,中国中医药学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洪振杰,1980年-1982年在平阳中学求学,在校期间曾任校学生会主席,1982年考入浙江 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开始在温州大学(原温州师院)工作; 2005年获上海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期间在中科院上海天文 台做博士后研究。目前为温州大学数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温州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研究所所长,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吴一亨,高级工程师。60年平阳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分配洪都机械厂设计所,从事歼击机、强击机设计。文革期间受极左路线影响,由军工厂下放地方厂当工人,后任技术科科长、主管设计CY-19型磁座自动钻,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市级科技大会奖。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专业归队,在昌河飞机制造厂设计所工作,在“直八工程”设计中获设计二等功,直八型直升机通过国家级鉴定服役部队。气体压差式作动筒设计获航空科技三等奖。 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在大气动力理论方面作出了系统而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特别对边界层动力学与锋生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气波动动力学中,弄清了大地形对波动移动与不稳定的作用,从理论上解释了气象观测中的某些实际现象。在非线性波动共振的研究中,最早提出共振周期与大气中的中期天气过程有相应关系。在边界层动力学研究中,建立了四力平衡条件下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提出了Ekman动量近似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形、摩擦与锋生等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地转适应与锋生理论,该研究结果已被实际工作和数值模拟试验所证实。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