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庙堂文学
释义

庙堂文学

拼音:miào tán?? wén xué

解释:1.指古代专用于朝会?p祭祀?p宴飨的颂诗乐歌。亦泛指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

庙堂文学(miào tánɡ wén xué )指古代专用于朝会﹑祭祀﹑宴飨的颂诗乐歌。亦泛指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所谓“庙堂文学”由于它的题材和写作目的,总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过,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则对这些作品仍有重视的必要。

拆分解释

庙堂 :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文学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对庙堂文学的评论

“庙堂文学”由于它的题材和写作目的,总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过,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则对这些作品仍有重视的必要。因为诗歌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一定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古今中外的任何语种,就其性质而论都具有全民性,否则就不能成为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手段。古代的帝王和贵族所操的语言,其基本的语法和辞汇与老百姓们不会有太大差别。因此“庙堂文学”的文体事实上不致于和民间作品及优秀的文人创作之间存在有不一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来说,各种文体大抵都起源于民间,庙堂之作的文体也不例外。例如晋代到六朝,在庙堂中使用的一些诗歌尚多有四言体,而在民歌及多数文人创作中已盛行五七言诗。但那些四言诗仍是承袭《诗经》的文体,而在周代则不论民歌或文人创作,本来就基本上都是四言体。比较地说,历来的庙堂文学中,只有南朝宋、齐二代的《明堂歌》中《歌白帝》的一首,据说是宋孝武帝刘骏叫谢庄依据“五行数”(认为“金数用九”)作了九言诗。这在民歌或一般文人创作中均极罕见。但这种“九言诗”实际.上不过是一句四言加一句五言所组成的。如:“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如果从文义而论在“镜”、“举”二字下加个逗号,是完全可以的。至于四言和五言则起源于民歌为大家公认的事实。即以音乐而论,历来虽有 “雅”、“俗”之分,其实二者的关系也是辩证地发展的。往往前代的俗乐,到后代却成了雅乐。如汉魏的“相和歌辞”,在当时本属“俗乐”,到了南朝,王僧虔就把它视为“雅乐”而把“子夜歌”之类看作“俗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