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三丰
释义

§ 简单介绍

张三丰——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他就是武当派的创办人、太极的先驱。

生平

张三丰据道教界推测,张三丰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年-1320年)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称,元﹑明著名道士。在各种张三丰的传记或有关他的材料里,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诸多名号。

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自称张天师后裔。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 《张三丰先生全集》 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县志》卷二中有这样记载:南召县太山庙乡口子河里有“张三丰故里石碑”一通,碑后有其草庵遗址。1917年此处立“张三丰初居此地,而道成于天宝观”石碑一通。(一说辽东懿州人)由于张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给他三个赐号。即明英宗赐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史书记载张三丰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来暑往仅一纳衣,雨雪天气蓑衣着身。1258年,宗教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辩论。蒙古大汗蒙哥亲临主持,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张志敬分别率队参加舌战,结果道教遭到惨败。从此,道教日渐衰沉。但一个世纪后,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一个新的道派——三丰派,掀起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波,并成为武当武功的创立者。

§ 弟子传人

张三丰家谱

武当派张三丰的弟子中有20人的资料,其中包括武当七侠等,把武当派张三丰的不分早晚收的20弟子列一下表:

一、“武当四仙”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

二、“二性”李性之、陈性常(公元1435年)

三、“二宗”李玄宗、王道宗(公元1345年-1415年)

四、“二修”张清修、李静修

五、三大弟子

丘玄清(公元1327年-1393年)67岁

孙碧云(公元1345年-1417年)

沈万三(公元1307年-1373年)

这三个是张三丰弟子中最历害的,而且还被朱明皇帝加封过。

六、武当七侠

宋远桥(公元1295年-1380年)

俞莲舟(公元1303年-1387年)

俞岱岩(公元1306年-1379年)

张松溪(公元1310年-1394年)

张翠山(公元1313年-1346年)

殷梨亭(公元1318年-1403年)

莫声谷(公元1323年-1357年)

由太极拳可以知道:当年张三丰创太极拳,传到现在也就是公元2005年,由武当高道朱诚德传承(密传)的“武当太极拳”,由道士吴鑫泉传承的“武当道家太极拳”;由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传承的“原始太极拳”等流派;赵堡太极拳、武当本山派太极拳等分支派系。另有几大派系,但是它们都是家族系的:如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宋氏太极拳。

§ 传说故事

太极

张三丰归隐武当,人称隐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几年道,学得了一丁半点秘术,便借此去巴结权贵,换取荣华富贵。偏偏明朝中期的几个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几乎天天在宫中做醮事,给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书有专门格式,称为“青词”。严嵩等人青词写得好,深得皇上宠爱,高居相位,人称“青词宰相”。至于得宠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为三公。因此,社会上一班阿谀奉承之徒,纷纷混进道士、方士队伍,想走终南捷径,捞取荣华富贵。张三丰对此十分愤慨,常常施术戏弄惩罚这群道门败类。后人搜集这类故事共有七个,称做“七戏方士”。这里只讲其中的两个。

方士郭成显,原是个无赖。学过一种称为五雷法的道术,能役使五方雷霆,斩妖捉怪,呼风唤雨,据说开始时颇有灵验,因此想入京师借术图个进身之阶。张三丰在途中候着他来,自称“赛天师”一见面就对郭说:“你身上藏着五雷正法的秘诀吧?”郭一听,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隐瞒,连声称“是”。赛天师说:“我还有‘六雷法’要赐给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够召来天仙,化为美女,跨上鸾凤,游戏人间。近来李孜省权倾中外,你挟着这法术去投靠他,那显赫高官马上可以获得。”郭一听大喜,急忙叩头请他传法,事讫又叩头辞谢。郭到了京师,先向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术,引为同道。郭趁机得意地笑着自夸:“还不止这些哩,我还有六雷法,传授此法的人说,用它能召来天上美貌的仙女。”李一听便催着郭成显快快演法。郭却趁机搭起架子来,先让搭起法坛,周围布置,务求全套精致行头,挂红灯,围翠幔。一切布置就绪,方择日登坛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属,纷纷或远或近地赶来观看。且说郭成显在坛上作起法来,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骑赤色虬龙降在坛上。其中两位尤其美貌,清啭歌喉,唱起曲来。音节清脆,歌声如怨如慕,似讽似嘲,孜省手下的门客术士都听得呆了。忽然雷雨当空,风刮黄沙,满坛灯火一时吹灭,似乎狐精鼠怪趁机都跑了出来。一阵工夫,这一切又都消失。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从法坛深处传来,点起灯烛一照,却见有四五个李家的侍妾,赤身裸体各跨着个傻大汉——都是李孜省搜罗来的术士——僵在那儿,家奴过去强扶他们进去。再看郭成显,还站在法坛上,满口糊涂话,正得意扬扬在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剑上去将郭斩为两段,抛尸在后花园池塘中,并严令家人不得外传。但这般丑事,哪有瞒得住的,第二天就传遍大街小巷了。

有个道士邓常恩,侥幸做到太常卿这一高官,他为人极为阴险狠毒,曾经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阴魂不散,化为厉鬼,常在邓府作怪。邓在做道士时,就听说太行山西有位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们去求他,真是万试万灵。于是派徒弟陈歪儿去求马仙翁的箭术。陈歪儿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见个道人,神态轩昂,手执长弓,腰插七箭(长弓寓“张”,七箭,寓“三丰”二字笔画七划),自称能射鬼,百发百中。陈对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着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庙中过夜。这儿林深月黑,篁竹古木中传来啾啾鬼叫,陈歪儿十分惊怕,道人却说:“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听到那鬼哀号着逃去,陈这下大为钦服。次日早晨,叩头恳请道人传他法术。道人倒也慷慨,立即传给他神箭之术。这天夜间月色朦朦,府中花园鬼声又起,急忙让陈显一显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则转过回廊,在对面楼上监视。陈戒备不懈,忽然见一鬼飞入对面楼上,陈便挽起强弓,一箭射去。箭声响处,只听大叫一声,有什么东西应弦而倒。忙点起烛火照看,却是邓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伤了左臂。回头再找陈歪儿,早已逃之夭夭了。

§ 崂山道教

崂山

张三丰龟背鹤形,仪表神异。而他云游的去处也多是具有悠久仙道传统的名山大川。据其所著《云水集》中《东游》一诗所述:“此身长放水云间,齐鲁遨游兴自闲。欲访方壶圆侨客,神仙万古住三山。”在东游齐鲁仙境的过程中,素为海上仙山的崂山自然成为张三丰寻访的一个重要目标。

1277年,张三丰第一次来到崂山。他在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了十多年,之后便开始西行和南游继续寻师。他浪迹天涯,历尽艰辛,为的就是能遇到真正的道门明师给他以指点。尤其在宋元以来道教内丹学兴盛的趋势下,得承内丹养生的秘诀大道更是当时张三丰所尤为冀望的。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1314年张三丰六十七岁时在全真道祖庭所在地——陕西终南山,得拜“希夷高弟子”火龙真人为师,蒙其授修真要道。终南学道四载后,三丰复奉师命出山隐世修行。在这期间,他精研勤修内丹养生之学及武学技击之法,并能将此两门绝学融会贯通,自成体系,从而使其道家内外双修功夫达到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特别是他在武当山面壁九年,开创了丹武合一的崭新的道教派别,为中国道教史和武学史写下了光耀千古的篇章。

伴随着一身的仙风道骨,已经成为一代宗师的张三丰于1334年第二次来到崂山。他先后在太清宫前的驱虎庵、玄武峰下的明霞洞等处修行多年。在这段时间中,他的道学修为更加超俗,甚至可以达到“散则为气,聚则成形”的境界。而这时的张三丰也开始留心著述,我们看到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中不少论著都是在崂山的庵、洞中完成的。以《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玄要篇》、《无根树词》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道学著作对后来的道教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永乐二年(1404年),张三丰第三次回到崂山。初时住在山民苏现家中,后入深山埋名隐居。这一时期张三丰通过移栽花木对崂山道教宫观的园林建筑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他移植了“耐冬”山茶。据明代崇祯年间御史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永乐年间张三丰者,尝自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邑中初无耐冬花,三丰自海岛携出一本,植于庭前,虽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艳可爱,龄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这株植于太清宫三官殿的耐冬山茶,至今犹存。它高近7米,合围近1.8米,专家估算树龄约600余年,与史志记载张三丰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所植,在时间上完全吻合。国内植物学界的学者对这株山茶树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即使在四季如春的山茶之乡云南,像这样的树龄和长势也是非常罕见的,更不要说在冬季冰封千里的北方了。可以想见,内丹养生功深的张三丰真人当年植下这傲寒长生的“耐冬”山茶,很大程度上正是象征了道教哲学及修炼中所主张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以及“道在养生”、“仙道贵生”的深刻思想。而此山茶怒放之时,又似落了一层厚厚的红色的雪,其美景又给文人墨客以灵感。

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在崂山居住时即受此山茶花树之启发,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名篇《香玉》。文章中身着红衣,令人见而忘俗的花神“绛雪”,其实就是蒲老先生对张三丰手植的这株山茶花树所进行的艺术塑造。而随着《聊斋志异》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崂山山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崂山及青岛各处都有“耐冬”山茶,实在是张三丰真人的一大功劳。而自张三丰以后,崂山各道教宫观也开始大兴栽植名贵花卉之风:太清宫除山茶外陆续从南方引栽了桂花、梅花、灯台花、银薇、小叶黄杨等;上清宫则引植牡丹、玉兰、紫薇、芍药等;其他玉清宫、华楼宫、明霞洞等亦均各有名花引植入院。所以,张三丰当年在崂山移栽树木花卉,为中国道教宫观园林增添了意韵深远的哲学底蕴和美学内涵,对明朝以后的道教建筑文化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当时全国各地较著名的道教宫观,都非常重视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卉树木的栽培,而且不同派系的道观长期栽种象征本派特色的花卉。例如全真道华山派的道观中多栽植紫薇以象征门派,这是为了纪念五代时华山道教中杰出的养生和数术大师——陈抟老祖。据传他著有奇书《紫薇斗数》,乃是与奇门、六壬相比肩的数术绝学。这种以花卉象征道派传统的方式,其实也正符合了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思想。

当然,作为以养生武学扬名天下的道教宗师,张三丰三住崂山更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将所创的道法在崂山发扬光大。张三丰出家入道的因缘乃是由于幼年的眼疾,其双眼得云庵道长的妙手治疗痊愈,而张三丰自此亦深得道教医学真传,精通医理。在他第三次返崂山后,便将道教医学和内丹养生结合起来研究,再加上他驰名天下的道家武学功夫,一并传授给崂山道士。这样,直接和间接地培养出了一批发展崂山道教、光大全真门派的中坚力量。

§ 三教同一

张三丰像张三丰年幼时教他学习道教经书的启蒙老师是碧落宫的白云禅老张云庵。中年时与他论玄谈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时终南山传播秘诀,使他得道的是火龙真人。这样,不仅自己出自低微,而且所跟随的这三位道士也皆不见于经传,在社会上影响很小,收不到惊世骇俗的效果。于是,张三丰在自称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的后裔的同时,还自称师承华山睡仙陈抟老祖。他在《蛰龙吟》最后几句道:“天将睡法传图南,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半仙。”他又在《太极炼丹秘诀》中称陈抟为“希夷老祖”,称火龙先生为“吾师”,并宣称,火龙之所以没有名气,是因为他轻视浮名,所以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仅仅给后人遗留一首绝句便离开了人间。其绝句云:“道号偶同郑火龙,姓名隐在太虚中。自从度得三丰后,归到蓬莱弱水东。”后来,崇奉张三丰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将三丰派归为以陈抟为代表的隐仙派,并排列其师承统序为:“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事实上,陈抟是否有火龙这个弟子,还大有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张三丰确实继承了陈抟以来道教宗师的三教同一学说和内丹炼养思想。诚然,自唐以来三教合流已是一股强大的潮流,但三教的彼此攻伐却从未停止过。元朝时有儒士论及三教,说佛是黄金,仙是白玉,儒是粮食,指出金玉虽贵,但有它无多,无它不少,而社会不可一日无粮。这个视佛、道如金玉的比喻背后隐藏着对佛、道的贬斥。张三丰倡三教同一之说,实际上是为道教辩护,替“邪道”开脱。他只承认有正邪之别,否认有三教之分,所谓三教不过是创始人不同而已。他说,儒、佛、道都讲道,它们的社会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同孔子一样,老子所传的也是“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儒家修养人道,仙家修炼仙道。张三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强调无论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牵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这些说法较之于先前的道教宗师可谓别具一格。

张三丰还别出心裁地给儒家倡导的仁义与道家炼丹的铅汞画等号,称“仙家铅汞即仁义的种子”。在他那里,阴阳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和人体五经的肝肺心脾肾是一一对应的。他在《五德篇》中说:“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所以说“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这种观点的奇妙是空前的,其比附也是绝后的,没有多少科学价值和社会作用。

§ 内丹炼养

张三丰大殿

张三丰著述丰富,诸如《大道论》、《玄机直讲》 、《玄要篇》,被后代收积成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称他的《大道论》穷尽性命归真之道,发微圣贤仙佛之理。不过,张三丰的杰作当称《无根树》丹词。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道教的深入传播。张三丰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只要细细领悟他的《无根树》,就会打开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门,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现择其中几首以窥探张三丰的修炼主张。

无根树,花王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

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丹词开宗指出人生贪恋荣华富贵,犹如在苦海里漂泊,时常处在危险之中,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及时修炼,“莫待风波坏了舟”。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大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这诗针对年老体衰者提出,如果老年不自暴自弃,炼好精气神三宝,以性接命,仍然可以返老还童。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烟花寨,酒肉林,不断荤腥不犯淫。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后代对这首词的理解很不一致。一些人抓住末句“无花无酒道不成”,说张三丰为酒色神仙;而张三丰的崇拜者则把“花酒”解释为人身元气,并非实指烟花酒肉。其中“不断荤腥不犯淫”和“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倒似主张戒淫不戒酒。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雄鸡卵,难抢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为旷夫。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张三丰以雌雄、夫妻的浅显道理说明阴阳相抢的深奥理论,从而指出不能孤修性或命,而必须性(心理)命(生理)双修。无根树,花正圆,结果收成滋味全。如朱橘,似弹丸,护守提防莫放闲。学些草木收头法,复命归根还本原。选灵地,结道庵,会合先天了大还。描绘还丹的景象,点明只要毫不懈怠地修炼,即可把精气神融合在一起,结成貌似朱橘、弹丸的纯阳之物,就能返璞归真了。无根树,花正双,龙虎登坛战一场。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上天堂,极乐方,免得轮回见阎王。此言阴阳相配、三宝合炼之法。如果性情持聚,精神凝结,阴阳相配,一气混合,就完全可以达到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修炼目的。

无根树,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时。挚云手,步云梯,采取先天第一枝。

饮酒戴花神气爽,笑煞仙翁醉似泥。托心知,谨护持,惟恐炉中火候飞。

这一首则主张采取口诀在乎性定情忘,回光返照,进而真气自生,渐入佳境,就好像戴仙花、饮仙酒,其乐无穷。但是,得药入炉又需要便宜温养,神明默运,谨守护持,一意不散,否则就会火候差失,炉毁丹飞。

张三丰在内丹修持的各个环节,诸如戒欲、采药、炼药等各有一首词加以阐述。就其内容而言,可以说没有超乎前人的独到之处。但是,他却突破了长期以来道学文字艰深玄奥的规束,把魏伯阳《参同契》、陈转《无极图》、张伯端《悟真篇》的炼形、保精、调神、运气、归真还原等修真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张三丰在促进道教思想传播方面的贡献。后世道众因此对他的《无根树》推崇备至,说它“吐老庄之秘密,续钟吕之心传”,不少道教宗师不厌其烦地对《无根树》进行注释阐发,其中以清代龙门派传人刘一明和内丹西派始祖李西月的注释最为详实和精到。对张三丰本人道教也极为崇拜。明清时出现的道教派别几乎都同张三丰有联系,宝鸡三丰派、武当三丰派、王屋山三丰派、三丰自然派、三丰蓬莱派、三丰日新派等相继出现。据统计,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达17个之多。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派别,如道光年间李西月自称遇张三丰亲授秘诀,讲道纳徒,活跃于四川乐山一带,创立了当时最大的道派之一。

§ 武当绝技

《少年张三丰》剧照

武当绝技、少林功夫,集中华武术之大成,是民族历史遗产宝库中两颗灿烂的明珠。人们根据武当与少林武术的不同特点,分中国武术为南派北派、内家外家,素有“南尊武当,北重少林”之说。少林拳奉达摩为始祖,武当拳则以张三丰为开山。张三丰是怎样创造出内家拳的呢?这是明清以来武术界、学术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迄今为止,流行三种说法:

一是真武神授。 《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载,张三丰北赴汴京途中的一个夜晚,梦见真武神君降临,向他传授拳法。次日黎明,张三丰被一群拦路抢劫的强盗围住,便运用神授拳技打败了这群强盗。从此,张三丰以拳技闻名于世。

二是鸟蛇斗的启示。在武当山至今流传着张三丰观“鸟蛇斗”的故事,说张三丰在“邋遢崖”看见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每当鸟上下飞击长蛇时,蛇就蜿蜒轻身,摇着闪避,不曾被击中。相持时久,鸟已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地飞走了。长蛇也自由自在地钻进了草丛。张三丰由鸟蛇斗得到启发:以柔可以克刚,以静可以制动。于是,模仿长蛇的动作创造出了内家拳。

三是脱胎少林拳。拳师王征南的弟子黄百家在他所著的《内家拳法》中,说张三丰早先精熟少林拳法,后来对少林拳进行加工改造,遂自成一派,名内家拳。金一明所著《武当拳术秘诀》说得更为具体。他说,少林拳以五拳为精髓,以十八式为骨骼。张三丰始习少林拳,既得其精微奥旨,复从而翻之,变十八式为十八字,纳五拳法入段锦。内家拳就这样诞生了。

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神授拳法说固然是操道家借神道以施教的故伎,但从梦中得到启迪,如同世界著名创造家、发明家从梦中得到灵感一样,还是符合情理的。把长蛇的蜿蜒轻柔与内家拳的以柔克刚牵合在一起,虽然显得生硬,但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拳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华佗创造的“五禽戏”不就是先例吗!武术中的猴拳、鹰爪功之类不正是模仿动作而来的吗!脱胎少林之说将少林的五拳十八式同武当的十段锦十八字对应虽然有些附会,但人所共知,拳家只有在精通多门功夫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所创建。

张三丰云游数十年,足迹遍布江湖,据《道教派别宗谱》,他在嵩山崇福宫住过,学些少林拳脚功夫是可能的。当他精熟少林拳法后发现这些功夫奔腾跳跃,容易为人所乘,就对它加以改造,使其变为以静制动的新拳法,这也是合乎情理的。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或多或少地与梦中的灵感、动物的启示和少林拳的先导相关,同道家理论和道教修炼更是紧密相连。内家拳的定名、路数、打法和特征处处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张三丰精贯道教经书,史称他“论三教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他创立的内家拳技,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数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演绎引申而来的。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体现在具体的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宝”修炼相吻合。实际上,学术界和武术界都已看到内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修仙方法,诸如导引、吐纳、气功等融合提炼而成的。

行家们说,内家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有人还具体地指出,内家拳的“十段锦”是张三丰加工改造宋元道士的修炼方法“八段锦”而来的。由于内家拳在明代采取身教口授,我们已无法确知张三丰所创拳法究竟是什么样儿了,也就只好根据清代以来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练法和打法。练法分练步和练手。练步以马步为主,凡18种步法;练手本为36字,历代拳家又精简为残、推、援、夺、牵、捺、逼、吸、贴、蹿、圈、插、抛、托、擦、撒、吞、吐18字,每字有四句口诀解释其寓意,如“夺”字诀云“夺字猛如虎,迎风招架中。回身势莫夺,分推气更雄”。张家拳的打法本有一首长长的歌诀,然非习武者难于领会其意,正如内家拳师所自诩的那样“铁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张家妙术工”。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则。打法着眼于劲、打二字。劲有蓄劲、乘劲之别,打有等打、赶打之分。未打之先,蓄劲为主;已打之后,乘劲为佳。开手之始,等打为优;发手之后,赶打为上。内家拳的精妙之处集中体现在“六路拳”和“十段锦”中。行家们说,六路拳和十段锦多相同处,主在练骨,但作用有所不同,六路使骨骼紧缩,十段则使之开放。六路因攻防中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位,且每个方位都有一趟拳路而得名,武术著作称这种拳法极为神妙,“一缩形周身无缝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犹如铺天盖地,使小式则为仙人变形”。足见其招法之怪异,攻守之神威。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实践证明,习练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强体质,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炼意志的功效,同时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御外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有益于人类,是遗泽后世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他将永远受到后人的仰慕。

§ 演员扮演

《太极张三丰》(1993年)

电视剧TVB1978版《倚天屠龙记》关海山饰

电视剧1980《游侠张三丰》万梓良饰

电视剧1980《太极张三丰》万梓良饰

电视剧TVB1986版《倚天屠龙记》鲍方饰

电视剧1989《少年张三丰》叶静饰(童年张三丰)

电视剧1991台湾华视《少年张三丰》何家劲饰

电影1993《太极张三丰》李连杰饰(张君宝)

电视剧1993台视版《倚天屠龙记》常枫饰

电影1993《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洪金宝饰

电视剧TVB2001版《倚天屠龙记》周聪饰

电视剧2002《少年张三丰》张卫健饰(张君宝)

电视剧2004《武当1》焦恩俊饰

电视剧2006《武当2》焦恩俊饰

电视剧2003台湾华视《倚天屠龙记》于文仲饰

§ 个人经历

张三丰年幼时教他学习道教经书的启蒙老师是碧落宫的白云禅老张云庵。中年时与他论玄谈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时终南山传播秘诀,使他得道的是火龙真人。这样,不仅自己出自低微,而且所跟随的这三位道士也皆不见于经传,在社会上影响很小,收不到惊世骇俗的效果。于是,张三丰在自称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的后裔的同时,还自称师承华山睡仙陈抟老祖。他在《蛰龙吟》最后几句道:“天将睡法传图南,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半仙。”他又在《太极炼丹秘诀》中称陈抟为“希夷老祖”,称火龙先生为“吾师”,并宣称,火龙之所以没有名气,是因为他轻视浮名,所以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仅仅给后人遗留一首绝句便离开了人间。其绝句云:“道号偶同郑火龙,姓名隐在太虚中。自从度得三丰后,归到蓬莱弱水东。”后来,崇奉张三丰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将三丰派归为以陈抟为代表的隐仙派,并排列其师承统序为:“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事实上,陈抟是否有火龙这个弟子,还大有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张三丰确实继承了陈抟以来道教宗师的三教同一学说和内丹炼养思想。

诚然,自唐以来三教合流已是一股强大的潮流,但三教的彼此攻伐却从未停止过。元朝时有儒士论及三教,说佛是黄金,仙是白玉,儒是粮食,指出金玉虽贵,但有它无多,无它不少,而社会不可一日无粮。这个视佛、道如金玉的比喻背后隐藏着对佛、道的贬斥。张三丰倡三教同一之说,实际上是为道教辩护,替“邪道”开脱。他只承认有正邪之别,否认有三教之分,所谓三教不过是创始人不同而已。他说,儒、佛、道都讲道,它们的社会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同孔子一样,老子所传的也是“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儒家修养人道,仙家修炼仙道。张三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强调无论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张三丰把儒家倡导的仁义与道家炼丹的铅汞画等号,称“仙家铅汞即仁义的种子”。在他那里,阴阳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和人体五经的肝肺心脾肾是一一对应的。他在《五德篇》中说:“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所以说“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

§ 成就

张三丰著述丰富,诸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被后代收积成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称他的《大道论》穷尽性命归真之道,发微圣贤仙佛之理。不过,张三丰的杰作当称《无根树》丹词。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道教的深入传播。张三丰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只要细细领悟他的《无根树》,就会打开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门,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

§ 修炼主张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

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丹词开宗指出人生贪恋荣华富贵,犹如在苦海里漂泊,时常处在危险之中,规劝世人要超脱名利,及时修炼,“莫待风波坏了舟”。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大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这诗针对年老体衰者提出,如果老年不自暴自弃,炼好精气神三宝,以性接命,仍然可以返老还童。

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烟花寨,酒肉林,不断荤腥不犯淫。

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

后代对这首词的理解很不一致。一些人抓住末句“无花无酒道不成”,说张三丰为酒色神仙;而张三丰的崇拜者则把“花酒”解释为人身元气,并非实指烟花酒肉。其中“不断荤腥不犯淫”和“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倒似主张戒淫不戒酒。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雄鸡卵,难抢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为旷夫。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张三丰以雌雄、夫妻的浅显道理说明阴阳相抢的深奥理论,从而指出不能孤修性或命,而必须性(心理)命(生理)双修。

无根树,花正圆,结果收成滋味全。如朱橘,似弹丸,护守提防莫放闲。

学些草木收头法,复命归根还本原。选灵地,结道庵,会合先天了大还。

描绘还丹的景象,点明只要毫不懈怠地修炼,即可把精气神融合在一起,结成貌似朱橘、弹丸的纯阳之物,就能返璞归真了。无根树,花正双,龙虎登坛战一场。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上天堂,极乐方,免得轮回见阎王。此言阴阳相配、三宝合炼之法。如果性情持聚,精神凝结,阴阳相配,一气混合,就完全可以达到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修炼目的。

无根树,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时。挚云手,步云梯,采取先天第一枝。

饮酒戴花神气爽,笑煞仙翁醉似泥。托心知,谨护持,惟恐炉中火候飞。

这一首则主张采取口诀在乎性定情忘,回光返照,进而真气自生,渐入佳境,就好像戴仙花、饮仙酒,其乐无穷。但是,得药入炉又需要便宜温养,神明默运,谨守护持,一意不散,否则就会火候差失,炉毁丹飞。张三丰

张三丰在内丹修持的各个环节,诸如戒欲、采药、炼药等各有一首词加以阐述。就其内容而言,可以说没有超乎前人的独到之处。但是,他却突破了长期以来道学文字艰深玄奥的规束,把魏伯阳《参同契》、陈转《无极图》、张伯端《悟真篇》的炼形、保精、调神、运气、归真还原等修真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张三丰在促进道教思想传播方面的贡献。后世道众因此对他的《无根树》推崇备至,说它“吐老庄之秘密,续钟吕之心传”,不少道教宗师不厌无根树其烦地对《无根树》进行注释阐发,其中以清代龙门派传人刘一明和内丹西派始祖李西月的注释最为详实和精到。对张三丰本人道教也极为崇拜。明清时出现的道教派别几乎都同张三丰有联系,宝鸡三丰派、武当三丰派、王屋山三丰派、三丰自然派、三丰蓬莱派、三丰日新派等相继出现。据统计,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达17个之多。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派别,如道光年间李西月自称遇张三丰亲授秘诀,讲道纳徒,活跃于四川乐山一带,创立了当时最大的道派之一。

§ 武当绝技

武当绝技、少林功夫,集中华武术之大成,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两颗灿烂的明珠。人们根据武当与少 林武术的不同特点,分中国武术为南派北派、内家外家,素有“北尊少林,南崇武当”之说。少林拳奉达摩为始祖,武当拳则以张三丰为开山。张三丰是怎样创造出内家拳的呢? 这是明清以来武术界、学术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 流行四种说法

一:真武神授

张三丰修道处

《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载,张三丰北赴汴京途中的一个夜晚,梦见真武神君降临,向他传授拳法。次日黎明,张三丰被一群拦路抢劫的强盗围住,便运用神授拳技打败了这群强盗。从此,张三丰以拳技闻名于世。

二:鸟蛇斗的启示

在武当山至今流传着张三丰观“鸟蛇斗”的故事,说张三丰在“邋遢崖”看见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每当鸟上下飞击长蛇时,蛇就蜿蜒轻身,摇着闪避,不曾被击中。相持时久,鸟已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地飞走了。长蛇也自由自在地钻进了草丛。张三丰由鸟蛇斗得到启发:以柔可以克刚,以静可以制动。于是,模仿长蛇的动作创造出了内家拳。

三:脱胎少林拳

拳师王征南的弟子黄百家在他所著的《内家拳法》中,说张三丰早先精熟少林拳法,后来对少林拳进行加工改造,遂自成一派,名内家拳。金一明所著《武当拳术秘诀》说得更为具体。他说,少林拳以五拳为精髓,以十八式为骨骼。张三丰始习少林拳,既得其精微奥旨,复从而翻之,变十八式为十八字,纳五拳法入段锦。内家拳就这样诞生了。

四:自道家修炼

张三丰祖师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集大成者,在修炼过程中,人静坐久了,就需要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这就是动功和静功。而内家拳正是发源于与内家修炼息息相关的导引、吐纳之术。

笔者以为四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神授拳法说固然是操道家借神道以施教的故伎,但从梦中得到启迪,如同世界著名创造家、发明家从梦中得到灵感一样,还是符合情理的。把长蛇的蜿蜒轻柔与内家拳的以柔克刚牵合在一起,虽然显得生硬,但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拳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华佗创造的“五禽戏”不就是先例吗!武术中的猴拳、鹰爪功之类不正是模仿动作而来的吗!脱胎少林之说将少林的五拳十八式同武当的十段锦十八字对应虽然有些附会,但人所共知,拳家只有在精通多门功夫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所创建。

编辑本段云游

张三丰修道处

张三丰云游数十年,足迹遍布江湖,据《道教派别宗谱》,他在嵩山崇福宫住过,学些少林拳脚功夫是可能的。当他精熟少林拳法后发现这些功夫奔腾跳跃,容易为人所乘,就对它加以改造,使其变为以静制动的新拳法,这也是合乎情理的。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或多或少地与梦中的灵感、动物的启示和少林拳的先导相关,同道家理论和道教修炼更是紧密相连。内家拳的定名、路数、打法和特征处处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张三丰精贯道教经书,史称他“论三教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他创立的内家拳技,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数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演绎引申而来的。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体现在具体的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宝”修炼相吻合。实际上,学术界和武术界都已看到内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修仙方法,诸如导引、吐纳、气功等融合提炼而成的。

编辑本段内家拳

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有人还具体地指出,内家拳的“十段锦”是张三丰加工改造宋元道士的修炼方法“八段锦”而来的。由于内家拳在明代采取身教口授,我们已无法确知张三丰所创拳法究竟是什么样儿了,也就只好根据清代以来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练法和打法。练法分练步和练手。练步以马步为主,凡18种步法;练手本为36字,历代拳家又精简为:

残、推、援、夺、牵、捺、逼、吸、贴、蹿、圈、插、抛、托、擦、撒、吞、吐

此18字,每字有四句口诀解释其寓意,如“夺”字诀云“夺字猛如虎,迎风招架中。回身势莫夺,分推气更雄”。张家拳的打法本有一首长长的歌诀,然非习武者难于领会其意,正如内家拳师所自诩的那样“铁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张家妙术工”。我们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则。打法着眼于劲、打二字。劲有蓄劲、乘劲之别,打有等打、赶打之分。未打之先,蓄劲为主;已打之后,乘劲为佳。开手之始,等打为优;发手之后,赶打为上。内家拳的精妙之处集中体现在“六路拳”和“十段锦”中。行家们说,六路拳和十段锦多相同处,主在练骨,但作用有所不同,六路使骨骼紧缩,十段则使之开放。六路因攻防中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位,且每个方位都有一趟拳路而得名,武术著作称这种拳法极为神妙,“一缩形周身无缝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犹如铺天盖地,使小式则为仙人变形”。足见其招法之怪异,攻守之神威。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实践证明,习练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强体质,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炼意志的功效,同时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御外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有益于人类,是遗泽后世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他将永远受到后人的仰慕。

编辑本段人物关系

张三丰的师傅、弟子、徒孙

师父:觉远大师

弟子: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即殷梨亭],莫声谷 (武当七侠)

徒孙:宋青书,张无忌,上李玄宗(道号"铁蟾子"),王道宗(道号"金蟾子"),张清修,李静修,邱元靖等人。由王道宗传陈洲同,以下与内家拳源流交叉(见《王征南墓志名》),至王征南断代,后为王宗岳、甘凤池、张凤仪、乔三秀等人。征南以上,太极拳与内家拳是一体的,而征南以后则从内家拳里分离出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拳种。传至清朝康熙、乾隆间,是太极拳的中兴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太极拳家。王宗岳一支,由弟子蒋发广为传播,在河南温州一带兴起,清代称之为"河南派"或"温州蒋派";甘凤池、张凤仪等人将太极拳传播于江南部分地区,清代称为"江南派",也称"武当嫡传金蟾派太极功",钓蟾功是该派的绝技。清朝光绪年间,一百零八岁的甘淡然,字霈霖,为甘凤池之曾孙,将"金蟾派"完整地传给了李瑞东先生,并且沿袭到今天。

鲍方版张三丰(6张)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的七个徒弟从大到小顺序分别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张三丰有七个比较有名的徒弟,从宋远桥到莫声谷,都是张三丰所起。只是六侠殷梨亭原型为殷利亨,金庸认为这个名字“与其余六人意境不合,故取其型近字改成梨亭”。故事情节都是伪造的,而且这七人都是有道之士,以休养生息,参悟道法为主,就连太极拳也不是真正用来打架的。说太极拳不是打架的,也是没真正练过武术的。张三丰的武术确有流传,而且声名素著。其弟子张松溪创松溪内家拳一系。松溪内家拳明朝盛行于浙江宁波四明山一带,时有技击家张松溪为最著,故亦有以名立派,称之为松溪内家拳者。又有南太极之称。秘传于宁波鄞县、温州一带,有《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为证。该系弟子闻名于世者有王征南,乃明末著名武术家、剑术家,武当真武松溪派传人,与黄宗羲为明朝近代文武代表,有「文有黄宗羲,武有王征南」之说。王征南弟子黄百家即黄宗羲之子,著有《内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传》等著作。

§ 传说故事

丰归隐武当,人称隐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几年道,学得了一丁半点秘术,便借此去巴结权贵,换取荣华富贵。偏偏明朝中期的几个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几乎天天在宫中做醮事,给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书有专门格式,称为“青词”。严嵩等人青词写得好,深得皇上宠爱,高居相位,人称“青词宰相”。至于得宠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为三公。因此,社会上一班阿谀奉承之徒,纷纷混进道士、方士队伍,想走终南捷径,捞取荣华富贵。张三丰对此十分愤慨,常常施术戏弄惩罚这群道门败类。后人搜集这类故事共有七个,称做“七戏方士”。这里只讲其中的两个。

常枫版张三丰(10张)

郭成显,原是个无赖。学过一种称为五雷法的道术,能役使五方雷霆,斩妖捉怪,呼风唤雨,据说开始时颇有灵验,因此想入京师借术图个进身之阶。张三丰在途中候着他来,自称“赛天师”一见面就对郭说:“你身上藏着五雷正法的秘诀吧?”郭一听,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隐瞒,连声称“是”。赛天师说:“我还有‘六雷法’要赐给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够召来天仙,化为美女,跨上鸾凤,游戏人间。近来李孜省权倾中外,你挟着这法术去投靠他,那显赫高官马上可以获得。”郭一听大喜,急忙叩头请他传法,事讫又叩头辞谢。郭到了京师,先向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术,引为同道。郭趁机得意地笑着自夸:“还不止这些哩,我还有六雷法,传授此法 的人说,用它能召来天上美貌的仙女。”李一听便催着郭成显快快演法。郭却趁机搭起架子来,先让搭起法坛,周围布置,务求全套精致行头,挂红灯,围翠幔。一切布置就绪,方择日登坛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属,纷纷或远或近地赶来观看。且说郭成显在坛上作起法来,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骑赤色虬龙降在坛上。其中两位尤其美貌,清啭歌喉,唱起曲来。音节清脆,歌声如怨如慕,似讽似嘲,孜省手下的门客术士都听得呆了。忽然雷雨当空,风刮黄沙,满坛灯火一时吹灭,似乎狐精鼠怪趁机都跑了出来。一阵工夫,这一切又都消失,天际只有纤淡的云片,弯弯的月亮挂在檐头。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从法坛深处传来,点起灯烛一照,却见有四五个李家的侍妾,赤身裸体各跨着个傻大汉——都是李孜省搜罗来的术士——僵在那儿,家奴过去强扶他们进去。再看郭成显,还站在法坛上,满口糊涂话,正得意扬扬在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剑上去将郭斩为两段,抛尸在后花园池塘中,并严令家人不得外传。但这般丑事,哪有瞒得住的,第二天就传遍大街小巷了。

道士邓常恩,侥幸做到太常卿这一高官,他为人极为阴险狠毒,曾经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阴魂不散,化为厉鬼,常在邓府作怪。邓在做道士时,就听说太行山西有位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们去求他,真是万试万灵。于是派徒弟陈歪儿去求马仙翁的箭术。陈歪儿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见个道人,神态轩昂,手执长弓,腰插七箭(长弓寓“张”,七箭,寓“三丰”二字笔画七划),自称能射鬼,百发百中。陈对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着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庙中过夜。这儿林深月黑,篁竹古木中传来啾啾鬼叫,陈歪儿十分惊怕,道人却说:“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听到那鬼哀号着逃去,陈这下大为钦服。次日早晨,叩头恳请道人传他法术。道人倒也慷慨,立即传给他神箭之术。陈歪儿回来见师父,谎说:“马仙翁外出,寻找不到。幸而托师父的福,在路上遇见神仙传了箭术。”常恩听后大喜。这天夜间月色朦朦,府中花园鬼声又起,急忙让陈显一显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则转过回廊,在对面楼上监视。陈戒备不懈,忽然见一鬼飞入对面楼上,陈便挽起强弓,一箭射去。箭声响处,只听大叫一声,有什么东西应弦而倒。忙点起烛火照看,却是邓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伤了左臂。回头再找陈歪儿,早已逃之夭夭了。

§ 道学宗师张三丰与崂山道教

丰龟背鹤形,仪表神异。而他云游的去处也多是具有悠久仙道传统的名山大川。据其所著《云水集》中《东游》一诗所述:“此身长放水云间,齐鲁遨游兴自闲。欲访方壶圆侨客,神仙万古住三山。”在东游齐鲁仙境的过程中,素为海上仙山的崂山自然成为张三丰寻访的一个重要目标。

77年,张三丰第一次来到崂山。他在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了十多年,之后便开始西行和南游继续寻师。他浪迹天涯,历尽艰辛,为的就是能遇到真正的道门明师给他以指点。尤其在宋元以来道教内丹学兴盛的趋势下,得承内丹养生的秘诀大道更是当时张三丰所尤为冀望的。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1314年张三丰六十七岁时在全真道祖庭所在地——陕西终南山,得拜“希夷高弟子”火龙真人为师,蒙其授修真要道。终南学道四载后,三丰复奉师命出山隐世修行。在这期间,他精研勤修内丹养生之学及武学技击之法,并能将此两门绝学融会贯通,自成体系,从而使其道家内外双修功夫达到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特别是他在武当山面壁九年,开创了丹武合一的崭新的道教派别,为中国道教史和武学史写下了光耀千古的篇章。

透着一身的仙风道骨,已经成为一代宗师的张三丰于1334年第二次来到崂山。他先后在太清宫前的驱虎庵、玄武峰下的明霞洞等处修行多年。在这段时间中,他的道学修为更加超俗,甚至可以达到“散则为气,聚则成形”的境界。而这时的张三丰也开始留心著述,今天我们看到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中不少论著都是在崂山的庵、洞中完成的。以《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玄要篇》、《无根树词》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道学著作对后来的道教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永乐二年(1404年),张三丰第三次回到崂山。初时住在山民苏现家中,后入深山埋名隐居。这一时期张三丰通过移栽花木对崂山道教宫观的园林建筑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他移植了“耐冬”山茶。据明代崇祯年间御史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永乐年间张三丰者,尝自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邑中初无奈冬花,三丰自海岛携出一本,植于庭前,虽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艳可爱,龄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这株植于太清宫三官殿的耐冬山茶,至今犹存。它高近7米,合围近1.8米,专家估算树龄约600余年,与史志记载张三丰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所植,在时间上完全吻合。现在国内植物学界的学者对这株山茶树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即使在四季如春的山茶之乡云南,像这样的树龄和长势也是非常罕见的,更不要说在冬季冰封千里的北方了。可以想见,内丹养生功深的张三丰真人当年植下这傲寒长生的“耐冬”山茶,很大程度上正是象征了道教哲学及修炼中所主张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以及“道在养生”、“仙道贵生”的深刻思想。而此山茶怒放之时,又似落了一层厚厚的红色的雪,其美景又给文人墨客以灵感。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在崂山居住时即受此山茶花树之启发,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名篇《香玉》。文章中身着红衣,令人见而忘俗的花神“绛雪”,其实就是蒲老先生对张三丰手植的这株山茶花树所进行的艺术塑造。而随着《聊斋志异》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崂山山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今天,崂山及青岛各处都有“耐冬”山茶,实在是张三丰真人的一大功劳。而自张三丰以后,崂山各道教宫观也开始大兴栽植名贵花卉之风:太清宫除山茶外陆续从南方引栽了桂花、梅花、灯台花、银薇、小叶黄杨等;上清宫则引植牡丹、玉兰、紫薇、芍药等;其他玉清宫、华楼宫、明霞洞等亦均各有名花引植入院。所以,张三丰当年在崂山移栽树木花卉,为中国道教宫观园林增添了意韵深远的哲学底蕴和美学内涵,对明朝以后的道教建筑文化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当时全国各地较著名的道教宫观,都非常重视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卉树木的栽培,而且不同派系的道观长期栽种象征本派特色的花卉。例如全真道华山派的道观中多栽植紫薇以象征门派,这是为了纪念五代时华山道教中杰出的养生和数术大师——陈抟老祖。据传他著有奇书《紫薇斗数》,乃是与奇门、六壬相比肩的数术绝学。这种以花卉象征道派传统的方式,其实也正符合了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思想。

当然,作为以养生武学扬名天下的道教宗师,张三丰三住崂山更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将所创的道法在崂山发扬光大。前面已经提到,张三丰出家入道的因缘乃是由于幼年的眼疾。其双眼得云庵道长的妙手治疗痊愈,而张三丰自此亦深得道教医学真传,精通医理。在他第三次返崂山后,便将道教医学和内丹养生结合起来研究,再加上他驰名天下的道家武学功夫,一并传授给崂山道士。这样,直接和间接地培养出了一批发展崂山道教、光大全真门派的中坚力量。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中的张三丰

§ 金庸笔下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绝对的金庸小说中的第一高手!金庸也在书中描述张三丰可以与达摩并驾齐驱。

"但一生能享百岁遐龄。也算难得,同时闭关参究的一门“太极功”也已深明精奥,从此武当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当不输于天竺达摩东传的少林派武功。"

张三丰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的中武当派开山始祖,是该书出场最早的人物之一,从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到最后一章“不识张郎是张郎”,都有出场,可以说张三丰是贯穿整书的唯一一个人物。其人气度恢廓、善恶分明,年轻时也是热血爱国青年,一心想驱除蒙古鞑子,直到襄阳沦陷,郭靖夫妇殉难,不曾向蒙古皇帝称臣。年长后的张三丰德高望重,不论名门正派,还是旁门左道,都尊他为武林的泰山北斗。小说作者金庸先生评价他为“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

小说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这样描写张三丰创派的经过:张君宝大哭一场,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泪。少林寺僧众圆寂,尽皆火化,当下两人捡些枯柴,将觉远的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张兄弟,少林寺僧众尚自放你不过,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

关海山版张三丰(6张)

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罢。”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

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妈妈说,我身子很好,请他们不用记挂。我爹爹最喜欢少年英雄,见你这等人才,说不定会收了你做徒儿。我弟弟忠厚老实,一定跟你很说得来。只是我姊姊脾气大些,一个不对,说话便不给人留脸面,但你只须顺着她些儿,也就是了。”说着转身而去。张君宝但觉天地茫茫,竟无安身之处,在师父的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这才举步。走出十余丈,忽又回身,挑起师父所留的那对大铁桶,摇摇晃晃的缓步而行。荒山野岭之间,一个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西去,凄凄惶惶,说不尽的孤单寂寞。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内,离襄阳已不很远。少林寺僧却始终没追上他。原来无色禅师暗中眷顾,故意将僧众引向东方,以致反其道而行,和他越离越远。

这日午后,来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见郁郁苍苍,林木茂密,山势甚是雄伟。一问过路的乡人,得知此山名叫武当山。他在山脚下倚石休息,忽见一男一女两个乡民从身旁山道上经过,两人并肩而行,神态甚是亲密,显是一对少年夫妻。那妇人唠唠叨叨,不住的责备丈夫。那男子却低下了头,只不作声。但听那妇人说道:“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却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咱们又不是少了手脚,自己干活儿自己吃饭,青菜萝卜,粗茶淡饭,何等逍遥自在?偏是你全身没根硬骨头,当真枉为生于世间了。”那男子“嗯、嗯”数声。那妇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那男子给妻子这一顿数说,不敢回一句嘴,一张脸胀得猪肝也似的成了紫酱之色。那妇人这番话,句句都打进了张君宝心里:“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他望着这对乡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来覆去,尽是想着那农妇这几句当头棒喝般的言语。只见那汉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说了几句甚么话,夫妻俩大声笑了起来,似乎那男子已决意自立,因此夫妻俩同感欢悦。

张君宝又想:“郭姑娘说道,她姊姊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我好好一个男子汉,又何必向人低声下气,委曲求全?这对乡下夫妇尚能发愤图强,我张君宝何必寄人篱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决,当下挑了铁桶,便上武当山去,找了一个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数年之后,便即悟到:“达摩祖师是天竺人,就算会写我中华文字,也必文理粗疏。这部九阳真经文字佳妙,外国人决计写不出,定是后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侣,假托达摩祖师之名,写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经夹缝之中。”这番道理,却非拘泥不化,尽信经书中文字的觉远所能领悟。只不过并无任何佐证,张君宝其时年岁尚轻,也不敢断定自己的推测必对。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

§ 张三丰的善恶观

众兄弟服侍师父梳洗漱沐,换过衣巾。张翠山不敢便禀告烦恼之事,只说些冰火岛的奇情异物。张三丰听他说已经娶妻,更是欢喜,道:“你媳妇呢?快叫她来见我。”张翠山双膝跪地,说道:“师父,弟子大胆,娶妻之时,没能禀明你老人家。”张三丰捋须笑道:“你在冰火岛上十年不能回来,难道便等上十年,待禀明了我再娶么?笑话,笑话!快起来,不用告罪,张三丰哪有这等迂腐不通的弟子?”张翠山长跪不起,道:“可是弟子的媳妇来历不正。她……她是天鹰教殷教主的女儿。”

张三丰仍是捋须一笑,说道:“那有甚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张翠山大喜,想不到自己担了十年的心事,师父只轻轻两句话便揭了过去,当下满脸笑容,站起身来。张三丰又道:“你那岳父教主我跟他神交已久,很佩服他武功了得,是个慷慨磊落的奇男子,他虽性子偏激,行事乖僻些,可不是卑鄙小人,咱们很可交交这个朋友。”

——第十章“百岁寿宴摧肝肠”

《倚天》中张三丰所创所有武功

出自九阳神功的武功

1.武当剑法(“万岳朝宗”、“百鸟朝凰”、“顺水推舟”、“手挥五弦”……七十二招“绕指柔剑”)

(介绍 “万岳朝宗”:武当子弟和长辈动手过招时的起手式

“百鸟朝凰”:剑尖霎时间便如化为数十个剑尖,罩住敌人中盘,这一招虽然厉害,但仍是彬彬有礼的剑法

“顺水推舟”:正是武当剑法的绝招)

于文仲版张三丰(4张)

“手挥五弦”:剑刃上劲力强 但是不够轻灵活泼

七十二招“绕指柔剑”:全仗以浑厚内力逼弯剑刃,使剑招闪烁无常,敌人难以挡架。 莫声谷曾以此剑法刺伤殷天正 2.武当刀法(“玄虚刀法”…… )

(介绍 “玄虚刀法”:俞岱岩用此刀法打败过一个强盗)

3.武当拳法(、三十二势“武当长拳”<入门拳法>……)

(介绍 三十二势“武当长拳”<入门拳法>:拳招说不上有何奥妙之处,但可将敌人发来的劲力反激回去

“请手式”:乃是武当派拳法中晚辈和长辈过招的招数 )

4.武当掌法(“绵掌”……“震天铁掌”、“震山掌”)

(介绍 “绵掌”:可卸去他的掌力

“震天铁掌”:宋青书打死莫声谷所用的掌力

“震山掌”:俞岱岩用此掌对过殷野王)

5.纯阳无极功:运内功疗伤解毒的法门,童子之身修炼更强

6.武当九阳功 :九阳神功的一部分,以威力而论,是当世第一

武当绝学

1.太极功(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功内功)

介绍 太极拳:张无忌打败阿三用的拳法 柔劲可使英雄所向无敌

太极剑:近世登峰造极的剑术

2.真武七截阵 最多七人同使 最少一人 七人可敌过64个自己水平的对手

梯云纵(轻功)当世第一的轻功

倚天屠龙功 其中包含的阴阳刚柔、精神气势。

其余绝技

九转丹成(脱身)鹤嘴劲点龙跃窍(救人)凤点头(躲避)

神门十三剑 共有一十三记招数,每记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处,全是敌人手腕的“神门穴”

虎爪手 武当派中的一门极厉害的擒拿手法

花开并蒂(指、掌并用)

附:

弟子所创绝技

虎爪绝户手 (俞莲舟改进自虎爪手 但擒拿对方腰眼之后,或许会令他永远不能生育)

天地同寿(剑法 殷梨亭所创)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剑法

物品

真武剑(宝剑)

(以下物品全为药)

解毒

天心解毒丹

内伤

白虎夺命丹 、天王护心丹

外伤

三黄宝腊丸

§ 《倚天》中对张三丰武功的描写

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

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

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

俞岱岩虽然残废,但他们说起来还是“武当七侠”,而七兄弟之后,还有一位武学修为震烁古今、冠绝当时的师父张三丰在。只是两人均想师父已百岁高龄,虽然眼前遇到了重大难关,但众兄弟仍当自行料理,固然不能让师父出手,也不能让他老人家操心。

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然远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

泊泊然、绵绵然,直是无止无歇、无穷无尽,一惊之下,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

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意,显得内功已到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

有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实

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张三丰并未婚娶,虽到百岁,仍是童男之体,八十余载的修为,那“纯阳无极功”自是练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周聪版张三丰(8张)

这氤氲紫气练到相当火候,便能化除丹田中的寒毒。各派内功的道理无多分别,练法却截然不同。张三丰所授的心法,【以威力而论,可算得上当世第一】。

宋青书道:“家父传授晚辈剑法之时,说道当世剑术通神,自以本门师祖为第一,其次便是峨嵋派掌门灭绝前辈。家父说道,武当和峨嵋剑法各有长短,例如本门这一招‘手挥五弦’,招式和贵派的‘轻罗小扇’大同小异。

灭绝师太坐在远处,将他的话都听在耳里,听他说宋远桥推许自己为天下剑法第二,心中极是乐意。张三丰是当世武学中的泰山北斗,人人都是佩服的,她从未想过能盖过这位古今罕见的大宗师。

殷天正暗暗运气,但觉左臂上剑伤及骨,一阵阵作痛,素知宋远桥追随张三丰最久,已深得这位【不世出的武学大师】真传,自己神完气足之时和他相斗,也是未知鹿死谁手,何况此刻?

宋远桥微微一笑,收掌后跃,说道:“老前辈拳法精妙,佩服佩服!”殷天正也即收拳,说道:“【武当拳法,果然冠绝古今】。”两人说过不比内力,斗到此处,无法再行继续,便以和局收场。

张三丰缓步而出,空相脸露讶色,他听张三丰竟知来访的是少林僧人,大感诧异,但随即料想必是那知客道人己遣人先行禀报。俞岱岩却知师父武功越来越是精深,【从空相的脚步声中,已可测知他的武学门派、修为深浅】。

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

他武功本就极高,一经领会,越看越是入神,但见张三丰双手圆转,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张三丰双手食指和拇指虚拿,成“鹤嘴劲”势,以食指指尖点在俞岱岩耳尖上三分处的“龙跃窍”,运起内功,微微摆动。以他此时功力,这“鹤嘴劲点龙跃窍”使将出来,【便是新断气之人也能还魂片刻】,但他手指直摆到二十下,俞岱岩仍是动也不动。

少林和武当两派武功各有长短,武当派中出了一位【盖世奇才张三丰】,可是少林寺千余年的浸润传授,究竟非同小可,只不过张翠山此时功夫在武当派中已是第一等高手,而圆字辈三僧虽然武功也算颇为了得,在少林寺中总不过是二流角色。

殷素素道:“尊师的武功到底是怎样出神入化,你能说些给我听听么?”张翠山沉吟半晌,道:“武功只是小道,他老人家所学远不止武功,唉,博大精深,不知从何说起。”

谢逊斜目凝视,说道:“素闻尊师张三丰先生武功冠绝当世,可惜缘悭一面。你是他及门高弟,见识却如此凡庸,想来张三丰也不过如此,这一面不见也罢。”张翠山听他言语之中对恩师大有轻视之意,忍不住勃然发作,说道:“我恩师学究天人,岂是凡夫俗子所能窥测?谢前辈武功高强,非后学小子所及,但在我恩师看来,也不过是一勇之夫罢了。”

但他二人(玄冥二老)随即想到,张无忌留居武当数月,一面替俞岱岩、殷梨亭治伤,一面便向张三丰请教武学中的精微深奥,终致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再加上武当绝学的太极拳剑,三者渐渐融成一体。二人心中暗赞张三丰学究天人,那才真是称得上“深不可测”四字。

张无忌见三名老僧在片刻间连毙昆仑派四位高手,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武功之高,实是生平罕见,比之鹿杖客和鹤笔翁似乎犹有过之,纵不如太师父张三丰之深不可测,却也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

俞莲舟道:“不是,恩师是在精研武功。”殷素素微微一惊,道:“他老人家武功早已深不可测,还钻研甚么?难道当世还能有人是他敌手?”

空闻、空智等只道他“要向众位大师求教”这句话,乃是出言挑战,不由得均各变色,心想这老道百岁的修为,【武功深不可测】,举世有谁是他的敌手,他孤身前来,自是有恃无恐,想来在这两年之中又练成了甚么厉害无比的武功。一时之间,三僧都不接口。最后空性却道:“好老道,你要考较我们来着,我空性可不惧你。少林中千百名和尚一拥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给挑了。”他嘴里虽说“不惧”,心中其实大惧,先便打好了千百人一拥而上的主意。

张三丰心想明日是自己的百岁大寿,徒儿们必有一番热闹。虽然俞岱岩残废,张翠山失踪,未免美中不足,但一生能享百岁遐龄。也算难得,同时闭关参究的一门“太极功”也已深明精奥,从此武当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当不输于天竺达摩东传的少林派武功。这天清晨,他便开关出来。

谢逊神情之间,甚是失望,说道:“少林、武当、峨嵋三派武功,均和九阳真经有关,和无忌所学一般,虽重阴阳调和,还是偏于阳刚一路。倘若张三丰真人在此,以他【阳刚阴柔无所不包的博大武学】而与无忌联手,那么阴阳配合,当可击败波斯三使。但远水救不了近火,韩夫人如落入波斯三使手中,那便如何是好?”

周芷若身法诡奇,然太极剑法乃张三丰晚年继太极拳所创,实是近世【登峰造极的剑术】,殷梨亭功劲一加运开,绵绵不绝,虽然伤不了对手,但只求只保,却也是绝无破绽。

张无忌踌躇道:“倘若我太师父肯下山相助,和我二人联手,破这‘金刚伏魔圈’定可办到。但此举大伤少林、武当两派的和气,太师父未必肯允。再则太师父一百多岁的年纪,【武学修为虽已炉火纯青】,究竟年纪衰迈,若有失闪,如何是好?”

他知三丰祖师到晚年时【剑术如神】,轻易已不使剑,即使迫不得己与人动手,也只用寻常铁剑、木剑,这柄“真武剑”是他中年时所用的兵刃,扫荡群邪,威震江湖,是一口极锋锐的利器。

编辑本段张三丰历任扮演者

§ 张三丰与太极拳

张三丰真人受明朝历代皇帝之推崇不可谓不厚,然而,他却有自己的人生思想:“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利之

于成惠版张三丰(5张)修真”名山福地的行为,体现了道教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淡泊名利、不趋权贵的高风亮节精神,实为后世修炼家之模范。

张三丰真人修道武当山时,他醉心于“师传”的修炼心法,参悟太极图之理。一天,真人在武当后山洞里打坐时,听见外面有喜鹊的叫声。他循声走出洞来,发现一条蛇和喜鹊正在“缠斗”。当喜鹊攻击蛇的头部时,蛇以尾部来还击它;喜鹊攻击蛇的尾部时,蛇用头来攻击喜鹊;喜鹊攻击蛇中部时,蛇的头部和尾部一齐来夹攻喜鹊。最终,想吃蛇肉的喜鹊只好落荒而逃。看见这种情景,张三丰似有所悟,这难倒不就是我反复参悟的太极阴阳互变道理吗?原来太极的道理在自然之中。自然、和谐、阴阳互变。又有什么比这自然的东西更好的呢?于是,张三丰真人顺其自然变化的道理,结合他修炼的内丹功力。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八卦与九宫为纬、合成太极拳术五行八卦十三式,突出“以武演道,以道显武”的特点。

由此,张三丰真人确立了太极拳以道教的太极,阴阳,内丹元气为理论基础;思想上主张“性命双修”,练养结合。遵循人体的自然规律,动静相间,形神兼备。尤为突出清静自然,柔弱不争,飘然洒脱的思想。形成了即是修身养性,通向大道的方法;又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武术。张三丰祖师发现有修炼内丹而又练“刚猛之拳”的人,用力过猛、失去了中和自然的道理,大伤元气。于是,他以太极拳来改变这些修道者的不当之举,减少那种出力没长进的现象。提出:“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的号召,以此来改变技击的不必要消耗。张三丰真人在指导弟子修炼时传下了《道要秘诀歌》、《打坐歌》、《太极拳论》、《练太极拳须聚气敛神论》《龙虎还丹指迷歌》等不下数十种修炼太极拳的经典要论,是为后世传人弟子不可多得的修习资料。

§ 张三丰故居

据明史记载: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距阜新县城55公里,距阜新市区70公里。为纪念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独创武当太极神功的道教大师,家乡人在他的故乡修建了张三丰仙居。 距今900多年的懿州古塔屹立在古城中,位于古城中部稍西,建于懿州辽·太平三年(1023年)。城内建有宝严寺等庙宇。古塔坐基周长43.72米,塔高约32米,八角13级密檐砖筑佛塔,塔身八面筑有龛室,内置砖雕坐佛一寺,龛室两侧除北面雕两尊天王造像外,余之七面龛室两侧各雕胁侍一尊,上雕室盖飞天,造型精美,是阜新地区保存最好一座佛塔,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营子乡位于绕阳河畔。东临彰武县哈尔套镇,南临建设镇,西临务欢池镇,北与平安地镇接壤。全乡8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人口12019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626人,全乡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5000亩,森林覆盖率30%,101国道从西向东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居民主要以蒙、汉、满三个民族为主,民风纯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