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光宇
释义

§ 人物简介

张光宇漫事像

张光宇,1945年生,山西省运城市人。 研习书画四十余年,擅长花鸟画,能工能写,意境清新,章法严谨,耐人寻味。国画作品“一唱雄鸡天下白”获中华当代文化精粹博览会一等奖;作品曾参加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全国花鸟画邀请展”以及“西泠印社首届中国画大展”。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传略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美术家》、《中国青年国画家》等辞书。曾在兰州、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94年出版个人花鸟集《张光宇画集》一书。

张光宇,中国漫画家,装饰画家。1900年8月25日生于江苏无锡,1965年5月4日卒于北京。小学毕业后随张聿光学画布景。1921~1925 年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画月份牌年画。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与他人创办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时代图书公司,编辑出版《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独立漫画》等杂志。1938年在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40年代任电影美工。1945年与叶浅予等人在重庆举办8人漫画联展和《西游漫记》漫画展,后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

1949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光宇长于政治时事和社会讽刺画。作品手法借鉴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代表作为《西游漫记》 ,作品辛辣地讽刺和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的黑暗腐败。他的装饰画在民间、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美术中的优秀成分,形成形式感极强,富有民族趣味的时代感的风格。出版《光宇讽刺画集》、《民间情歌画集》、《林冲》连环画、《西游漫记》、《张光宇插图集》等。

§ 艺术生涯

张光宇漫画像

张光宇(1900-1965年),江苏无锡县北门塘的一家祖传郎中的长子。15岁经上海名伶张德禄说情,为著名的京剧戏院“新舞台”的布景师、兼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的张聿光(校长刘海粟)做学徙工。

1919年张聿光把张光宇推荐到《世界画报》 ,任助理编辑。每期刊物上都出现张光宇的“钢笔画”和“谐画”——就是他后来40余年中孜孜不舍的艺术——漫画。后来他主编了《上海泼克》《独立漫画》《抗日画报》。他还主持了编辑《时代画报》《时代漫画》《万象》等刊物的时代图书公司。

1938年全家到香港。

1949年广州解放的第一个早晨,张光宇为首的画家们所画的10米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广州爱群酒店的13层楼一直垂到二层。解放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来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又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他为人民大会堂及其它国家建筑的装饰设计,为哈尔滨、青岛市城市作美化设计。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屈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空》是他出色的作品。《漫画》杂志编委,主编《装饰》杂志。

50年代末,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抗战后期的《西游漫记》。

1965年5月4日因病去世。[1]

§ 作品年表

西游漫记1(张光宇)

1929年6月由中国美术刊行社出版发行,时代印刷有限公司印制。《近代工艺美术》,张光宇著,

1931年1月,为徐志摩创办的《诗刊》设计封面。《诗刊》,1931年1月至12月共出版四期,主编徐志摩,新月书店出版。第四期为纪念号。

1931年10月,为邵洵美的《小姐须知》绘插图、封面和版式。《小姐须知》作者邵浩文(邵洵美),图张光宇,中国美术刊行社1931年10月出版,时代图书公司发行,对《小姐须知》创作风格的评介请参见叶浅予:“宣传张光宇刻不容缓”,《装饰》杂志1992年第4期《纪念张光宇特刊》。

1931年12月,中国美术刊行社在上海出版《漫画大观》,漫画“中国的新债主”和大量在《上海漫画》发表过的作品收入其中。《漫画大观》,叶浅予编并序,收入作品148幅。作者有:张光宇、张正宇、鲁少飞、黄文农、叶浅予、万籁鸣、沈逸千、丁悚、陆志庠、陈秋草、郑光汉、胡考、郭建英、胡同光等。《漫画大观》共分9个部分:“一、人生哲学,二、是非出入,三、至理名言,四、女性之谜,五、丈夫本色,六、两性瓜葛,七、都市的腹脏,八、时代病,九、台上人物。”

1932年6月,《近代工艺美术》出版。

1935年,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分裂后,创办上海独立出版社,主编、出版《独立漫画》(半月刊)。这个刊物极大发挥了张光宇在书籍装饰方面的才能,每期均刊有张光宇的大幅精美漫画,如:第1期封面漫画《新失乐园》 、第2期首页漫画《白色台面,何来黄狸?》(编入《光宇讽刺画集》时题为《白色台面刀光叉影》)、第3期《不自己鞭策,有他人驱使》、第4期《破落的厨房》、第5期《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第6期《牛医生检弹图》、第7期《捉迷藏》和后来编入《光宇讽刺画集》的彩色漫画《许老老神游蓬莱仙境》等。张光宇的12幅《民间情歌》在《独立漫画》1、2、4、6、7、8期连载。”据上海地方志记载:《独立漫画》(半月刊),上海独立出版社出版,1935年9月25日创刊至1936年2月,共刊行9期。

1936年2月29日,《独立漫画》(半月刊)被国民党中宣部下令查禁,“罪名”是:一、诋毁政府;二、侮辱最高领袖;三、提倡阶级意识。通过比对,我排查出我缺得那期是第7期。期刊杂志向少编细目,漫画刊物好像根本就没编过细目(私家编的不得而知),我的排查是推算法,依据的就是唐教授的“张光宇的12幅《民间情歌》在《独立漫画》1、2、4、6、7、8期连载。”

1943年,兄弟二人与新中企业公司合办美术工艺实验工厂。这个时期张光宇还为实验工厂设计家具、画装饰画,并不断为报刊创作漫画作品。

1944年,在桂林为凤子担任主编的刊物《人世间》5月革新号创作木刻封面。为端木蕻良小说《大江》作木刻插图。 文学刊物《人世间》,凤子主编,1942年10月创刊第一卷,共出版六期。第二卷第一期“革新号”于1944年5月在桂林出版,张光宇作封面画。战时因印刷条件差,使用木刻原版上机印刷。端木蕻良小说《大江》,1944年4月在桂林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张光宇设计插图。

1944年,湘桂战事失利,全家避难柳州,靠画扇面维持生活。后又至贵阳,参加戏剧家组成的文垦殖团,到遵义。虽一路逃难,生活颠沛流离,万分艰难,仍然绘画不辍,沿途画了许多反映民众困苦的速写。

1944年年终,全家到达重庆,借住北温泉民宅,又开始漫画创作。作品有表现湘桂大撤退,饿鬼凶神横行、生灵涂炭惨状的《关山四骑图》等。《关山四骑图》是经过湘桂大撤退到达重庆后的作品,并有可能参加了漫画展的看法,是参考《清明》杂志署名王戎的文章《十万人逃亡—黔桂撤退纪行》和《抗战纪事》署名沙溪的文章《在湘桂大撤退途中》的描述,分析《关山四骑图》原图影印件之后的推断。

1945年3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八人漫画联展”。参展作品有讽刺国民党官僚贪污克扣军饷丑行的《窈窕淑兵》,讽刺交通官员贪污受贿,硬把旅客塞上卡车(带黄鱼),造成惨祸的漫画《黄鱼熟,白骨香》等。

“八人漫画联展”1945年3月15日至20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展出。参展人有张光宇、叶浅予、丁聪、沈同衡、特伟、张文元、余所亚、廖冰兄。8人共展出作品300余幅。作品内容以抗战后期尖锐的政治问题和“大后方”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批判揭露国民党特务统治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无耻生活。

1945年春季的漫画联展之后,张光宇开始埋头创作连环漫画《西游漫记》。 [2]

§ 艺术风格

张光宇作品《民间情歌》

许多人将张光宇视为中国“装饰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贯穿着一种新的风格——后人指认为“装饰风”。本文从插图、封面字体、动画电影设计、舞台服饰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张光宇的艺术特点——简练、装饰性;他以装饰为手段,追求着一个目标——新中国画。张光宇的艺术意味着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起的现代艺术观的转折。同时,他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手法相结合,创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现代设计,成为探索中国现代设计的先行者。

张光宇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千锤百炼的结果。他总是一丝不苟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线描的训练。张仃先生回忆解放初期他和张光宇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当时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画图案只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这样画下去,照搬国外的东西,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缺乏了解。为了让学生学习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张光宇先生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将古代青铜器纹样的照片改成黑白画,一张图纸要画上三天,完成后效果很好,大家赞不绝口。黑白画忠实地传达出青铜器纹样的精神,既像照片,又是一幅水平极高的黑白画。

至于他的艺术特色,在不少文字中反复提到过。概括起来讲,他的艺术最鲜明的特点是,造型观念与他的思想和他本人的体型一样,“内方外圆”,“圆中寓方”,“方中寓圆”。这是中国从三代铜器、玉器,到后来金石书法美学上的重要规律。张光宇将其继承过来,依靠他的现代艺术修养,动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又将其天才地发扬光大了,形成了“张光宇风格”,也成了“装饰风格”的代名词。

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是张光宇装饰艺术的源泉。我们可以将他的装饰风格的形成上溯到他年轻时对中国京剧的爱好上。京剧在色彩、造型、音乐上的程式化和节奏感对张光宇艺术创作中的装饰性和韵律感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京剧脸谱的夸张变形,强化形象性格特点的艺术手法一直是张光宇艺术创作的一个特点。在《谈美术片的美术》一文中他曾说:“在动笔的同时还应运用戏剧的手法为角色创作出性格。首先是开脸,注意眼神以及眉宇间的善良或邪恶,鼻形与口形的美与丑的勾法,也能左右性格。其次是塑造全身的形状,大致为肥瘦长短。然而可以从线条变化中,表现出正直和狡猾的性格,再加上动作就能成为有生命的东西了。”他在《上海漫画》第一期所画的薛刚的脸谱的旁白中记道:“中国的旧剧的特殊情味,是美妙的图案性,在表演、唱词、化妆等都充满着图案的意味,他们所勾的花脸,也有不少美妙的图案,更能衬托出各个人的特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光宇追求艺术的“图案性”,目的不只是“美妙”,更重要的是“衬托出各个人的特性”。考察受张光宇的装饰艺术影响的艺术家,我们发现有些艺术家已经背离了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初衷———强化形象的性格特征,演化为单纯的“为装饰而装饰”的形式追求。

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形成是与他年轻时从事实用美术工作分不开的。在上海新舞台戏院,张光宇拜上海新舞台戏剧置景主任张聿光(曾兼任上海美专校长)为师,学画舞台布景,在实际工作中受了锻炼,为他的装饰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921年张光宇来到南洋烟草公司广告部当绘画员,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图案,“老板叫我把一幅月份牌画面装饰得好看一些,在这个‘装饰’要求的启发下,才画了图案。从那时起,我就没有把绘画与图案分割开来。”“没有把绘画与图案分割开来”,成为此后张光宇绘画创作的风格之一。在他的装饰艺术里贯穿着图案创作的根本法则,“我总是力图扩大它(图案)的领域,冲破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概念,使图案的根本法则运用于画面造型、结构和色彩处理;作为绘画研究来说,我是把线描当作建筑的钢骨水泥来看的,这是看家本领,同时自始至终贯注于装饰意匠和样式化的肯定处理。”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作为装饰艺术的框架,运用图案的装饰意匠和样式化处理,是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创作法则。

有人曾经把张光宇等具有民族化的独特装饰风格的艺术家称为“中国民间画派”,他也自称为“新时代的民间艺人”。这种对民间艺术的偏爱与他儿时受的家庭熏陶是分不开的。据张光宇的儿子张大羽回忆:祖父行医之暇,经常带孩子看大戏,逛市场,逢年过节还给买些泥娃娃、面具等民间玩具。张光宇谈到这类民间玩具时,说起其中打动人心的因素:“艺术的至性在真,装饰得无可装饰便是拙。”“至性在真”和“装饰得无可装饰便是拙”表达了张光宇对装饰艺术的深刻理解。在许多人看来,装饰是慢工出细活,是手“做”出来的,与人的内在精神无多大关系。实际上,装饰艺术的至性不是单纯的美,而是“真”,要真切表达艺术家的理想和心境。“装饰得无可装饰”呈现给观者的是自然的结果,是“拙”,而不是对细枝末节的刻意修饰、锦上添花。

生活在当时最开放的城市上海,张光宇具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张光宇将京剧、版画、玉器和铜器线雕,以及石刻的线描艺术融入自己的画中,同时,他很善于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新鲜营养。德国包豪斯学院、墨西哥壁画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等,对他都有影响。由于他民族传统修养深厚,任何外来艺术到他手里,他都能消化吸收,形成自己具有中国气派的独特风格。就现在来看,他为数相当多的漫画依然洋味十足。当时,他还与同时期国内的知名艺术团体“决澜社”成员交往,张光宇先生的夫人生前一直保存着他与部分决澜社成员的合影。

他的艺术在早期曾受到墨西哥壁画家里维拉的弟子珂弗罗皮斯的影响。珂氏擅于用方和圆的基本形收拾规整对象,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张光宇、邵洵美等非常喜欢珂氏的艺术,邵洵美还在《时代》杂志上写文章介绍珂弗罗皮斯夫妇,说珂氏的艺术“从脸上一个变形或是身上一条曲线,我们已可以明白那个对象心理上的变化”。受珂氏的启发,这一时期张光宇的作品更加趋向简练和富有装饰性,并时常伴有“珂弗罗皮斯式”的幽默,更重要的是,张光宇从珂弗罗皮斯那里学会了用装饰强化形象性格特征的手法。《民间情歌》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光宇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外来艺术兼收并蓄的能力。

从他的代表作《西游漫记》中,我们可以发现埃及正面律的影子。在第四章第二页,第五章第六页上,他把古埃及墓室中的壁画上的人物引入漫画中,不但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还让人感到恰如其分、浑然天成,同时表达出来的是中国人的意识和感情。正是由于这种自立精神,他的艺术特色才没有被外来艺术所淹没,反而成为“当时的高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如张仃先生曾说过:“在我青年时代步入社会之初,即靠投稿漫画为生。因自己来自农村,受民间艺术影响较深,最初看到张光宇的漫画就很受震动。他的风格已经成熟,既是民间的,又是现代的,正是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这在光宇先生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达。”此外,张光宇对袁运甫、丁绍光等的艺术都有很大影响。[3]

§ 画风技巧

张光宇作品《小姐须知》

中国绘画的透视不像西方传统绘画的焦点透视,而是比较自由,只要符合创作的需要,合理便行,没有机械的透视要求。中国绘画讲究“以大观小”,画山水尤其是这样,有如鸟瞰大地一样。画家从来不作自然的奴隶,而是艺术的主人。画两个人在屋子里,从屋外来看清清楚楚,连一堵墙都没有了,古代的小说插图“绣像”常常采用这样的手法。有些受过严格透视训练的人,被洋教条框住,反而不敢画了。张光宇的装饰便是采用“以大观小”的办法,继承了中国的艺术传统,没有机械的透视要求。他认为“艺术上合理的,在科学上不一定是合法的。”传统绘画“美女无肩”,画南极仙翁头比身子要大得多,这些都是艺术的夸张和变形,是装饰的需要。

张光宇要求装饰画要“方中见圆,圆中见方”,他的作品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纹样便是“方中有圆”,许多优秀的工艺品都是这样。如宋代的孩儿瓷枕,小孩的头部便是上大下小,呈方形,方中带圆。中国绘画,甚至书法也都是这样,字体如太圆,便显得“肉”,不精神;太方则显得生硬、太理性化了。张光宇的装饰画借鉴其他艺术,将“方”和“圆”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处理。

张光宇的装饰画讲求线条的造型,注重“疏”和“密”的关系。线条是中国绘画艺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清代画家石涛在他的理论著作《画语录》中提出“一画”的主张:“一画生万画”。没有孤立的线条,笔笔相关,笔笔相生,画到底,千变万化的线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密不通风,疏可跑马”,张光宇的装饰画运用线条借鉴了中国书法,有的画面根本不作阴影处理,就是使用线条,疏疏密密,虚虚实实,将作者的感情很好地传达出来。

张光宇创作的装饰画初看似乎很平常,很“正”,但仔细来看,很有个性,很有特点,很“奇”。中国人评论一件艺术作品,往往用一句话:“不足为奇”。其实“奇”并不等于“美”。“奇”引人注目,但要有艺术上的要求,否则便容易流于“狂”、“怪”。一方面要“奇”,另一方面要“正”,要圆满,要正常。“奇中寓正”、“正中寓奇”才是好的艺术。好像学习书法,练字先要“正”,然后再“出奇”。“奇”、“险”不是乱来,歪歪斜斜不是瞎歪,装饰艺术的创作也是这样。张光宇的画,看起来很规矩,甚至死板,但又很生动,构图和人物形象都很有特点,使人感到新奇。

“奇”和“正”是辩证的关系,在张光宇的创作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不同的艺术家具有不同的“奇”、“正”面貌。黄宾虹画山水,构图看起来差不多,但笔墨都十分精采,这是“正中有奇”。齐白石画花鸟虫鱼,每幅画章法都很新鲜,使人感到惊奇,但画面结构却很稳,这是“奇中有正”。实际上中国的艺术很多都有“奇”和“正”的道理。推而广之,外国的艺术家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也有“奇”、“正”关系。毕加索的画很奇,但他最好的作品放在那里却是怎么看都有道理。马蒂斯的画很随意,表面上看却很“正”。演员表演也是这样,有的演员是定型演员,只能演一种角色,有的演员则是“千面人”,演什么像什么。艺术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辩证的,很难说“奇”或“正”便是“好”或者“不好”,要从总的艺术效果上来把握。

§ 人物贡献

张光宇插图集

20年代承上启下,组织队伍 “五四”之后,中国漫画从清末民初的兴旺暂时进入低潮状态。漫画主力沈泊尘病逝,但杜字改行,丁悚忙于教学,漫画队伍处境松散。到2O年代中期,新一代画家丰子恺、黄文农和张光宇登上历史舞台。1927年大革命失败,参加北伐的鲁少飞、黄文农、叶浅予和季小波等人失业。这些青年朋友经常聚叙于职业安定,生活尚可的丁悚和张光宇家中。丁张二人看到他们有志于漫画,萌发把大家组织起来的想法,张光宇尤其积极。于是,1927年秋上海漫画会诞生了。

这个当时并不起眼的民间漫画小组织,是在中国漫画青黄不接,形不成队伍的历史状况下出现的。这是个崭新的事物,是中国第一个漫画组织,因而曾被当局误认为是非法漆匠工会。

这个组织的主心骨正是张光宇先生。这一点,鲁少飞、叶浅予、王敦庆和宣文杰等当时与张光宇共事的前辈都有一致的评价。用鲁少飞的话说:“画会起主要作用的是光宇。”又说:“光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筹办刊物的事上,更是靠张光宇拉到了张珍虞(张英超之父)和邵询美,筹组了出版资金。

经过画会的筹组,《上海漫画》周刊于1928年4月创刊。主创者是张光宇,许多封面为他所画。刊物在2O年代培养团结了作者,起到了繁荣创作的作用。叶浅予的《王先生》从创刊号起在刊物上连载。用鲁少飞的话说:“浅予就是在这个会里成长起来的。”也正是这个刊物,为30年代漫画大发展准备了骨干——张光宇、鲁少飞、叶浅予和评论家王敦庆。在漫画低潮时期,中国出现了这样一个刊物,其历史作用不言而喻、这正是漫画会的贡献,也是张光宇的贡献。

30年代漫画大发展的领导者:到3O年代中期,上海正处在历史上最开放的时期。世界大战在酝酿中,日本步步入侵中国。人们思想十分活跃。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刊物、杂文和漫画有了更多的需求。1933年被称为”杂志年”。张光宇辞去外国人开办的美英烟草公司的铁饭碗,找到朋友邵询美的支持,组成了时代图书公司,并创办了《时代漫画》。鲁少飞先生说:“光宇当时也很信任我,叫我当主编。”继而,张先生又先后创办《独立漫画》和《上海漫画》,自任主编。还应一提的是,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张光宇、鲁少飞、叶浅予和胡考曾不断通过函授或面授,培训了众多漫画作者。

胡考先生称以张光宇和《时代漫画》为中心的漫画群体为“时代派”。这个“时代派”为30年代漫画的大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团结作者多达百余人,形成中国漫画史空前的新高潮。值得注意的是,这百余人的队伍成为后来救亡抗日漫画队伍的生力军。分布在大后方、各战区和解放区的漫画战士,绝大多数是《时代漫画》和《独立漫画》培养出来的。抗战胜利后。这支队伍又投入了反独裁争民主的抗争。张光宇在30年代创办了三个漫画刊物,因此3O年代漫画大发展,张先生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华君武先生曾说:“张光宇是一代漫画家的领路人。”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张光宇,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漫画发展史。”

中国漫画装饰画派的开创者:张先生不仅是二三十年代漫画事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是中国漫画装饰画派的开创者。在他笔下,一反清末民初漫画的常态,出现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崭新艺术天地——漫画构思和装饰手法的结合。张光宇以漫画家特有的敏锐,善抓本质的东西而不及其它,以求造型简练。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正是在高度提炼中求得变化。他将线条视若建筑中的钢筋,十分讲究布局的力度。这一切,不仅是为视觉的美观,更是为了传情达意。抗战时,他拉家带口,从香港回到桂林眼见敌寇轰炸,尸陈遍野。他有感而画,简直到了“怒发冲冠”的境地。张先生以自己杰出的艺术成就,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到了艺术典范作用,是大家公认的良师益友。

张先生有深厚的传统艺术修养。京剧饰景、中国画、书法、绣象、年画、钢笔画、香烟贴、广告画、月份牌无所不通。张先生虽然没有出国留学,但生活在历史上最开放时期的上海,他很善于汲取西洋现代美术的新鲜经验。德国包豪斯学派、墨西哥壁画、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等,对他都有影响。由于他民族传统修养深厚,任何外来艺术到他手里,都能为他所化,形成自己具有中国气派的独特风格。当前,为数相当多的漫画,包括卓有成就的作者的作品,洋味十足。张先生的经验并未过时,传统应当继承。

综观30年代的中国美术,漫画的成就贡献可说最为突出,它已经达到了十分成熟的高度。这是其它画种所不及的。版画在3O年代尚处于成长阶段,到40年代走向成熟。漫画界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张光宇先生。鲁少飞先生曾撰文写道:“上海是现代漫画的发祥地,光宇是现代漫画的开山祖。”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漫画界的须导者十分尊重张先生。怎奈国家长期处在“左”的环境中,像张先生这样的老艺术家,也难有机会被介绍被宣传,其贡献,连漫画界也知之甚少。

新闻媒体、包括漫画报刊热衷于“明星”、“大腕”的炒作。在社会上甚至美术界张光宇的名字更是少为人知了。[4]

§ 人物评价

《西游漫记》彩色神话连续漫画之一

张光宇的作品主要选材于民众普遍关心、喜闻乐见的传说、典故、新闻,因而容易产生共鸣,具有大众性。他画《水浒》 ,画《二十四孝》,表现《神笔马良》 、《民间情歌》,皆因这些话题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似乎从不选择信息面较窄的题材,总是在追求公众性,致力于利用有极高社会认知度的文化储备。当时,他的读者非常多。为中国首夺国际电影节金奖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生动造型,正是他大众化艺术追求的产物。他创造的孙悟空,如同米老鼠、唐老鸭形象代表美国文化一样,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使者,家喻户晓。

张光宇知识面宽,吸取信息的来源很多,手段也非常丰富。他把绘画、书法、摄影、戏曲、电影、报刊、广告、民间艺术等等融汇到一起,创造出多样化的形式。人们称他为杂家或大美术家。从他的艺术作为上看,他似乎没有体现过专擅而恪守某类题材、某种形象,将某样手段据为己有,尽管他后来形成鲜明的装饰化风格,但并不具有排他性。这种风格,传统中可以找到相似者,现实里有广泛的学习再创作的余地,后继者却能自成一派,不被吞并。他的艺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涉猎全面。他当过编辑,曾创办过十几种刊物。他画漫画,搞木刻,画国画,创作水彩、油画、壁画,搞服装设计、海报设计、装帧设计、家具设计、舞台美术与电影动画设计,还搞火花、邮票设计,蔚为大观,雅俗共赏,来源和出路都十分宽广。

张光宇艺术的兴趣点和现实生活十分贴近。他没有埋头于故纸堆,沉浸于某种缺乏时效的沙龙圈里的话题。从20年代至40年代,他的漫画一路追击时政,揭露腐败。他创作了《登场人物》、《开源节流图》、《西游漫记》、 《儒林外史》等一系列脍炙人口之作。他曾举办过三次轰动一时的漫画展,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威胁迫害。他支持成立并长期帮助“抗敌漫画宣传队”。为迎接全国解放,他发起创作了巨幅毛主席像,张挂在广州百货公司大楼上,产生爆炸性影响。直到病逝前,他还创作了许多歌颂进步社会和理想的作品。许多作品都是直面现实,干预现实,即使谈古也是借古喻今,创作取向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特征。他宽阔的艺术领域的圆心是现实生活,着眼于人文关怀。他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一个永远处于文化前沿的艺术先行者。中国漫画界称他为旗手。

张光宇似乎不太在乎单件作品的相对完美,也不讲究作为藏品或商品的品相。他力求作品最终以较大的量进入社会,为尽量多的人所接受。他把作品在自己笔下的完成,视为一种过程阶段,更看重借助印刷、拷贝、演播、展出,进入家庭、影响生活,在民众中完成再创作。他的作品原作较小,但是有极高的产量即扩散量,深度开发了美术的文化潜力。他为烟草公司设计烟标、火花,总量以千万计。他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漫画,若乘以发行量,数逾百万。他主编有《上海漫画》、《时代漫画》、《这是一个漫画时代》、《万象》、《论语》等杂志,也参与创办了《装饰》杂志。

张光宇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文人画家。他身处大上海的文化中心,具有产业社会的意识。所以,他表现城市的生活景象,不反感和抵制工业革命的成果和良性作用,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引入中国的第一批传播者代表。他重视利用现代手段,来完成美术创作。他表现大上海,表现香港,表现许多的都市景象和生活,他重视学习国外艺术的发展成果,充满现代气息与开放色彩,具有产业社会的鲜明印迹。

张光宇不存社会边缘化的心态,而具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他永远置身在进步文化之中,想人民之所想,忧社会之所忧。他积极投身于抗敌救国洪流之中,以笔当枪,抨击时政,表现理想。在他作品中,看不见休闲的自娱,心态开放而不内敛。他对社会潮流并不采取消极抵制和嘲讽的态度。他要反对就主动去抗争,要出击就直接去批判。

张光宇的人格,不是自我中心的人格,他把公众的利益放在至上的地位。他的作品比较少私人化的情感,看不见孤芳自赏、清高自恃的作派。他的许多作品数十年后重新来看,非但不古旧,反倒新颖、时髦,能与先进科技和进步思潮相同步。 [5]

§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大闹天宫40周年纪念版 (1964) .... 美术(制作设计)

荒山泪 (1956) .... 美术(制作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54) .... 美术(制作设计)

大闹天宫 (1965) .... 美术(制作设计)

芦花翻白燕子飞 (1946) .... 美术(制作设计)

新天方夜谭 (1947) .... 美术(制作设计)

春之梦 (1947) .... 美术(制作设计)

满城风雨 (1947) .... 美术(制作设计)

莫负青春 (1949) .... 美术指导

风雪夜归人 (1949) .... 美术指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