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莹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图片 姓名:姚莹 生卒:1785—1853 描述:进士 籍贯:清 安徽省桐城 § 职业生涯 道光元年(1821),署海防同知、噶玛兰通判。道光十年(1831),调往江苏,任金坛、元和、武进知县。后迁高邮知州,不久擢为两淮盐运使。姚莹在任上锐意改革,深受当时疆吏赵慎畛、陶澍、林则徐的赏识。道光十八年(1838),调任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任内根据台湾孤悬海外,又是“闽海要区”的特点,积极加强防务。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觊觎已久的鸦片战争,姚莹同总兵达洪阿一同率军奋力抵抗侵台英军。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首先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是英国,首先用武力侵犯台湾的也是英国。早在1824-1833年间,英国的货船、烟船就一再从广东偷偷驶往台湾,鹿耳门、鸡笼、沪尾、淡水均是他们经常到的地方。他们用鸦片换取台湾的宝物樟脑。1824年夏秋间英船曾在台湾海面游弋盘桓了半年之久,对台湾进行测绘工作,这足已表明英国对台湾的垂涎之意。当时在台湾任职的姚莹就曾忧虑地说:英国人“海道既熟,又见我海防之疏,水师之懦,忽起异谋,能保无他日之忧耶?”这种忧虑不久就变成了事实。 1840年,英国以中国严禁鸦片输入为借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拉开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 台湾输入鸦片最早在17世纪荷兰统治期间,就已经有大量鸦片输入台湾,并转贩于闽粤沿海。鸦片战争前,台湾是鸦片走私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英国鸦片贩子曾一再叫嚣要占领台湾,更何况台湾还是一个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岛屿,这对侵略者来说,诱惑就更大了。 清政府对英国窥伺台湾的野心也已有所察觉。1840年3月,闽浙总督邓廷桢就曾上奏说:“闽浙紧要之区,以厦门台湾为最,而台湾又为该夷歆羡之地,不可不为之防!”饬令台湾总兵达洪阿、台湾道姚莹准备周防,严守口岸。 战争爆发之初,英军见广州防卫严密,无隙可乘,遂转而向北窥伺。7月初,英国侵略军进犯厦门,被邓廷桢击退后又北驶浙江,攻占了防御薄弱的定海。定海失守,台湾形势紧张起来。姚莹和达洪阿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同心协力,调集弁兵、屯丁、水勇一万二三千名,分守澎湖、安平、鸡笼、淡水诸要口,增设炮台,整备战具。姚莹又亲往南北各地,募集义勇47000余名,半数保卫家乡,半数听候调遣。此外,还动员群众在府城周围密树木栅,择险挖壕设伏,并准备事急时将载有巨石的旧船沉塞其他次要港口。 1840年9月至12月,清政府一度和英进行和议,第二年谈判破裂。紧接着,在英军的进攻下虎门失守,广州被围,5月中国妥协,而英国则正积极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8月21日,英军二次北犯,攻占厦门鼓浪屿,再陷定海,镇海宁波也相继失守,中国军队连遭严重挫败,沿海震动。尤其厦门的失守对于台湾来说极为不利,姚莹说:“台湾孤悬海外,全藉厦门为援,今有此变,形势愈觉孤危。”1841年9月30日,台湾第一次保卫战在基隆爆发。这天早晨,英军舰纳尔不达号驶入基隆港,首先发炮轰击二沙湾炮台,打坏兵房。台湾守军开炮还击,英舰桅折索断,慌忙外逃,在纷乱中触礁破碎。侵略军纷纷落水,有的凫水上岸,有的爬上舢板逃窜,被追击的守军当场击杀33名,俘获“黑夷”133人,缴获大炮十余门。这是中英开战以来我方的第一次胜利。道光帝闻报大喜,下旨赏达洪阿、姚莹顶戴花翎,从优仪叙,其他出力人员也都获得赏赐。 英军占有镇海、宁波之后,不久即派船前来索还被俘之人。10月19日,英船到达鸡笼港外,派人人港索要俘虏,守军置之不理。 27日,英舰闯入港内,大炮齐发,炸坏炮台石堡和营房数处、哨船1只、大炮5门。守军开炮还击,打死侵略者2名,英舰才狼狈逃回。 这次战役,姚莹获赏云都尉世职,达洪阿获赏骑都尉世职。 1842年3月5日,英舰阿恩号在大安港外游弋窥探,姚莹、达洪阿遵照“不与海上争锋”的战略,命令将士“以计诱其搁浅,设伏歼擒”。11日,阿恩号到大安港外,台湾渔船诱骗进入土地公港,为暗礁搁浅。台湾伏兵乘势发炮攻击,击沉阿思号,打死侵略英军数十名,生俘白人19名,红人1名,黑人30名,粤汉奸5名,夺获大炮10门。这是中英开战以来的又一次大捷,经上报,清道光帝“嘉悦之至”,特旨赏封达洪阿太子太保衔,姚莹二品顶戴。 经过这两次重创后,英舰再不敢轻犯台湾,只能勾结一些沿海“草鸟匪船”进行骚扰,被守军击破击沉几只后也不得逞而去。 两次大捷中俘获的英军俘虏200余名,经姚莹审问取证后,奏请朝廷就地正法。道光帝允准,让其“在台正法”,“以抒积忿而快人心??姚莹将这些俘虏解往福州,准备释放。姚莹断然拒绝说:“夷性畏强欺弱,我擒其人,久而不杀,是明示之弱也。……两军对仗,势必交锋,非我杀贼,即贼杀我。乃先存畏彼报复之见,何以鼓励士气乎!”因此,除“夷目”9人,病死36人外,其余100余人全部处斩。 英侵略者虽然在台湾一再失利,但却连续攻陷了厦门、定海、宁波、镇江、上海,进逼南京。清政府被迫求和,于1842年8年29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根据条约关于俘虏的规定,英国船长聂夫被派来安平索俘,当他知道大多数已被杀了时,向姚莹提出质问,姚莹答复说:“你们英国侵犯我国,双方正在交兵,哪有不杀俘虏之理?……你们侵扰江浙沿岸,杀伤我官员,贻害我百姓,皇帝震怒,台湾军民人人愤恨,五月才把俘虏正法,但仍留下头目9人,已属格外开恩。”聂夫无言可对,但英国公使朴鼎查却一面发布告示,一面向钦差大臣耆英提出抗议,胡说什么台湾地方官贪赏冒功,杀害遭风难民,要求将其“抵偿籍没”,否则停止换约,重新开战。当时主持和议的两江总督耆英、闽浙总督怡良等害怕和局破裂,一再奏请将姚莹、达洪阿解京讯办。道光帝明知两人委屈,但当听说英军即派“大轮船自赴天津投递”的消息后,慌作一团,连忙派怡良前往台湾查办。怡良到台传旨时,台湾人民对清政府甘心媚外、惩办有功将领的卖国行为十分愤慨,纷纷到怡良行营申诉抗辩,情绪激昂,几乎引起民变,怡良只得草草结案而去。姚莹、达洪阿两人受到革职逮问处分,所有的奖赏也一律撤废。 1843年4月23日,上谕将姚莹、达洪阿二人革职,投入狱中,派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讯。对于姚莹,道光帝最后因“追念其在台有年,尚有微劳足录”,所以对其“业已革职,著勿庸议”,免其治罪,贬谪四川,不久又遣往西藏。1848年因病返回安徽原籍。1851年咸丰继位,姚莹被授于湖北武昌盐法道,广西、湖南按察使,1853年在广西病故。 § 个人荣誉 § 个人影响 § 人物评价 § 相关内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