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春学院 |
释义 | § 简介 宜春学院 校本部大门 宜春学院是2000年合并组建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1]是一所有着长期办学历史,又有着崭新发展历程的省属高等院校,是拥有800多万人口的赣西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 学校所在地———宜春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双拥模范城、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 学校的前身是原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农专和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宜春师专的前身是宜春大学,1958年6月10日正式成立;宜春医专的前身是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25日成立;宜春农专的前身是宜春农学院,1959年6月创办;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办于1979年。以上四所学校,在其悠久的办学历史中,都为国家尤其是地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2000年1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上述四所学校合并组建宜春学院(以下简称“合并”)[1]。 学校合并之后,全校师生员工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群策群力,励精图治,使学校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 北校区大门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数17000余人,拥有本部校区、北校区、西校区、继续教育校区等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60246.8m2(合2040亩),生均81.15㎡;教学行政用房252262.95㎡,生均15.05㎡;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136217.43m2,生均8.1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107.53万元,生均5205.49元;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座位数共10675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64个;校内外实习基地185个;纸质图书130.07万册,电子图书99.2万册,生均131册。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学校目前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2] 学校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师资规模逐年扩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在职教工1359人,其中专任教师951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382人,博士、硕士共45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学校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研究员[3],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元生教授等100多位院士、博导、教授、博士担任兼职、客座、名誉教授[4]。 西校区大门 学校现设有17个教学院、6个校级研究所,拥有文、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文、理、医、农为主干,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高职)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兼办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科技文化、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现建有127个学生社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300余项。2004年以来,我校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达4万余人次,其中,共有24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542人次获省级奖励。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情况年年有进步。2004年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05年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6年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06年7月,我校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并获全国5个优秀组织奖中唯一以学校名字命名的优秀组织奖。[2] 主教学楼 学校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办学思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2006年10月,首批88名留学生入校就读,结束了宜春没有留学生教育的历史;2006年3月、10 月,国际美容联盟协会主席拼托先生先后两次专程来校视察,签订系列合作协议,并将亚洲美容培训中心设在我校;2006年11月上旬,我校先后承办国际抗衰老中胚层疗法培训班和首次海峡两岸医学美学学术论坛,活跃了学术氛围,扩大了影响。 随着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也不断提高。目前,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结构日趋合理,生源质量逐步提高。近几年来,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都位居江西省同类地方本科院校前列。 当前,学校正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部崛起”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使学校各项建设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教学性、应用性、区域性、多科性的本科教育,使各项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5] § 教学 图书馆 宜春学院新辟校园1250亩,并按照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的要求全新规划新校园。经过四年的建设,一座新型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花园式大学在赣西大地崛起。新校园依山傍水,清新悦目,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9779多人,教职工1000人,其中专任教师633人,正副教授23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7人。 宜春学院学科齐全,下设文学、外国语、艺术、法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体育、成人和职业技术11个专业学院。 宜春学院坚持以创新为主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学校发展向纵深展开,在校园建设上,学校突破资金瓶颈,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解决了新校园建设的资金问题。在专业调整上,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走市场主导之路,走优势发展之路,使专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科研发展上,学校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科研体制创新,科研开发,科研推广呈现出新的生机。“抗病毒性肝炎新药——乌索酸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在国际、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被国家列为“863”重点课题。不仅如此,该课题的研究已引入市场化运作,为科研开发、科研推广探索出一条产业化新路。2000年以来,宜春学院科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52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37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2] § 历史沿革 宜春师专的前身是宜春大学。1958年4月,中共宜春地委、行署为了集中力量办好本地区高等学校,决定将原南昌专区师专、医专、体专、萍乡师专、宜春县办大学、丰城县办大学合并成立宜春大学。经省 委批准,宜春大学于1958年6月10日正式成立。宜春大学成立时是一所以师范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中 文、数理、生化、医学、体育五个专业。1962年3月,全省高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在专区一级 保留六所师范专科学校,原来以大学称呼的改为师专。宜春大学据此撤消机械系,改名为宜春师专。 1962年6月,九江大学撤消,并入宜春师专。1964年4月,经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批准,撤消宜春师专。同 年9月,宜春师专宣告撤消。1977年10月,经省委批准,在宜春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办起了江西师范学院宜 春分院。1978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宜春师范专科学校重新建立。1986年6月20日,师专升格为副 地级建制单位。 宜春学院 历史沿革 宜春医专的前身是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25日成立。1958年12月,南昌专署迁宜春,改 名为宜春专署,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亦改称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清江县樟树镇的天主堂。 1959年6月10日,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宜春大学。设立医学科。1960年2月,经上级批准,中共宜 春地委、行署决定,撤消宜春大学医学科,成立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并从樟树迁往宜春,设在宜春中山西路滩下。1962年3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宜春地委决定,撤消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7月,江西省卫生厅决定,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并入九江医专,10月,撤并工作全部完成,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宣告停办。1978年5月29日,江西省委决定,建立江西医学院宜春分院。1984年8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将江西医学院宜春分院改为江西省宜春医学专科学校。9月14日正式挂牌。1986年6月20日,医专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 宜春农专的前身是宜春农学院,1959年6月创办。1960年6月,宜春地委、行署将宜春农学院由樟树 迁往宜春县西郊岐山下新校址。1962年5月,宜春农学院停办,更名为宜春专区农业干部学校。1968年 4月,宜春专区农业干部学校与中共宜春地委党校合并,成立宜春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并由原校址迁 往宜春卫校办学。1975年4月,宜春地委又决定在原宜春农学院旧址组建宜春地区五七干校。 1979年4月,“五七”干校撤消复办宜春农业干部学校。1984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宜 春农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宜春农业专科学校。1985年2月,宜春农业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1986年6月20日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 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办于1979年,1981年9月4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8月19日经国家 教育部备案成立。 2000年1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农专和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组建宜春学院。[6] § 机构设置 党务机构 行政楼 1、党政办公室(高教研究所挂靠)2、纪委(监察室、审计处)3、组织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4、党委宣传部 5、党委统战部 6、学工部(学工处与团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行政机构 1、人事处(工会)2、教务处3、科研处(学科建设处)4、招生就业处(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5、财务处 6、总务处(基建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7、保卫处(人武部)8、国际合作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 教学机构 1、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挂靠)2、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3、经济与管理学院4、外国语学院 5、音乐舞蹈学院6、美术与设计学院7、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8、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9、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配微化学研究所挂靠)10、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组织培养与遗传工程研究所挂靠)11、医学院12、美容医学院(医学美容研究所挂靠)13、体育学院14、继续教育学院15、职业技术学院16、师范教育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17、高安校区[7] § 学报 《宜春学院学报》 编辑委员会 主 任:姚 电 副主任:王萍涛 委 员: 万四华 王萍涛 王卫林 陈 武 杨永俊 姚 电 胡银根 胡毓智 郭孟萍 彭 智 蒋 钰 潘华凌 § 专业设置 逸夫科技楼景一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全称) 修业年限 所在院名称 学科门类 所授学位 1 050419 播音与主持艺术 4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2 040107W 人文教育 4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教育学 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3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4 050303 广告学 4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5 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 4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6 050103* 对外汉语 4 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7 110302 公共事业管理 4 政法学院 管理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8 030101 法学 4 政法学院 法学 授法学学士学位 9 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 4 政法学院 法学 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10 110204 财务管理 4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学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逸夫科技楼 11 110202 市场营销 4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学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12 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 4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学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13 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授经济学学士学位 14 020101 经济学 4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授经济学学士学位 15 080602 自动化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工学 授工学学士学位 16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工学 授工学学士学位 17 080703 土木工程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工学 授工学学士学位 18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工学 授工学学士学位 19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20 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21 070201 物理学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22 110104 工程管理 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管理学 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23 081801 生物工程 4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工学 授工学学士学位 24 070301 化学 4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25 100801 药学 4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医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体育馆 26 070402 生物技术 4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27 081102 制药工程 4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工学 授工学学士学位 28 070302 应用化学 4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29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工学 授工学学士学位 3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31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32 071401 环境科学 4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33 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4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34 090101 农学 4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农学 授农学学士学位 35 090601 动物医学 4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农学 授农学学士学位 36 090401 园林 4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农学 授农学学士学位 37 090501 动物科学 4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农学 授农学学士学位 38 090102 园艺 4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农学 授农学学士学位 39 100701 护理学 4 医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40 100301 临床医学 5 医学院 医学 授医学学士学位 41 100201 预防医学 5 医学院 医学 授医学学士学位 体育场 42 100302 麻醉学 5 医学院 医学 授医学学士学位 43 100312S 医学美容技术 4 美容医学院 理学 授理学学士学位 44 050201 英语 4 外国语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45 050204 法语 4 外国语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46 050401 音乐学 4 音乐舞蹈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47 050409 舞蹈学 4 音乐舞蹈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48 050406 美术学 4 美术与设计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49 050408 艺术设计 4 美术与设计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50 050412 表演 4 体育学院 文学 授文学学士学位 51 040201 体育教育 4 体育学院 教育学 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