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宜昌大撤退123
释义

§ 简介

宜昌大撤退123 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 历史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入侵法国,将英法联军围困到法国的海滨城市敦刻尔克。就在德军狂轰滥炸后稍事休整之际,英国海军调动所有船只,用9昼夜时间,将被围困的33万盟军和装备,通过英吉利海峡全部抢运到了英国。这次撤退,就是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在这次大撤退发生的一年多前,在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也发生了一场十分相似的大撤退。

那是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最早将“宜昌大撤退”比作“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然而,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因此,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湖北省的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1876年,中英签署《烟台条约》 后,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它便成了长江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转运港。

抗日战争时期,宜昌更成为悬系中国命运的咽喉。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并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的通道就成了抗战的重要运输线。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唯一只有走长江。而宜昌以上的三峡航道狭窄,弯曲复杂,滩多浪急,险象丛生,有的地方仅容一船通过。1500吨以上的轮船不能溯江而上,所有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西行的大船,当时都不能直达重庆,乘客和货物都必须在宜昌下船“换乘”(换上能走长江三峡的大马力小船),才能继续溯江进川。

人流汇宜昌

1938年春,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撤,大批人流、物流,从华东、华中、华北地区涌向四川。1938年10月,距宜昌仅300公里的华中重镇武汉沦陷后,这股撤退潮一时达到顶峰。

此时,只有10万人口的宜昌城已被滚滚而来的难民和源源不断运来的战时物资挤满,各种滞留人员最多时达3万。人们都焦急盼望能尽快让他们“换乘”,但人多船少,为等候船票,很多人要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从宜昌城区通惠路到船码头,大街小巷都是人,所有的旅店客栈、学校,都挤满了人,露宿街头,栖身屋檐的人也不在少数。

据当时报载,1938年内先后到过宜昌的有蒋介石、李宗仁、陈诚、汪精卫、冯玉祥、陶行知、老舍、李四光、黄松龄、王芸生、于毅夫、程希孟等众多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社会贤达。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陶铸、钱瑛、曾志、何功伟、雍文涛、韦君宜、刘真、马识途等也在宜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宋庆龄、宋美龄、宋蔼龄三姐妹也同样飞抵宜昌,慰问抗战伤兵。

在到宜昌的人流中,还有一批批从华北、华东战区抢救出来无家可归的孤儿难童数千名。他们是由战时儿童保育院(这个组织是经周恩来、宋庆龄、宋美龄提议建立,并决定在宜昌设立难童接送站)将各地送来的难童,集中在宜昌,然后送他们乘船进四川。

40天抢运一年物资

随着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宜昌的,还有向四川撤迁的物流——各种大型设备、器材、军工物资等。

1938年秋,宜昌江边从一马路到13码头数里长的空地上,已被密密匝匝的各种急待转运的货物拥塞得水泄不通。而此时日军正在疯狂地向宜昌推进,敌机不停地飞临宜昌轰炸。

更为严峻的是,这年10月中旬以后,长江上游还剩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较大轮船尚能航行,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期,大型设备根本无法入川。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和货都必须在40天内运走。

而此时,张自忠将军率领的第33集团军,正在汉水防线阻击日军,几十万出川增援的军队和装备,也急待通过长江航线,奔赴战场。

要在40天时间,完成这样大的运输量,除非出现奇迹。当时能走峡江的只有民生轮船公司的22艘轮船和2艘外轮。而民生公司单船运载能力只有200吨至600吨。按这样的运力计算,全部物资和人运至重庆需要整整一年时间。

每天,民生宜昌分公司怀远路办公楼被购票的人群挤成里三层外三层,一些武装押运货物的军官气势汹汹,甚至掏枪威胁要船。运输秩序混乱,又使运输阻塞加重。

卢作孚运筹帷幄

1938年10月23日,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到达宜昌。半个多月前,他设法拒绝了国民政府军政部的命令(命令要他将民生公司所有船只一律开到武汉长江下游田家镇凿沉,用以封锁江面,阻拦日军军舰沿长江进犯武汉)。他反对这种自毁家园以断敌路的做法。他要竭尽全力,组织他的船队参加抗日救亡。

当时,在宜昌的民生公司,楼上楼下都是焦急盼望购票的人和请求安排货物上船的人,秩序相当混乱。卢作孚看在眼里,苦思良策。他果断下令,停止一切交涉请客,马上组织安排抢运。在召开公司紧急会议后,他通宵达旦做出一份紧急运输方案,1938年10月24日清晨,他亲自向各机构代表进行部署。

公司成员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怎么能够在40天内,将所有的人员和货物运走。卢作孚演示了他的计划:宜昌至重庆,去时溯江而上,要走4天,返回顺江而下需2天,来回一趟6天。为了缩短运载时间,整个运输划分为三段航行。即宜昌至三斗坪为第一段,三斗坪至重庆万县为第二段,万县至重庆为第三段。每艘船以吃水深度、马力大小为基本依据,用一部分船只先运货物至三斗坪,当即返回,再由公司调船运至万县或直运重庆;对重要物资和大型货物则由宜昌直接运至重庆,并在重庆满载出川抗日的士兵,再顺江而下。

为了尽快抢送难民难童,他对客运舱实行“座票制”,将二等舱铺位一律改为座票,这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的客运量。同时,他降低收费,对公教人员实行半费,对战区难童免费,对货物运费只收平时的1/10。

鉴于三峡航段不能夜航,他要求各船尽量利用夜晚装卸,抢在白天航行。为了搬卸方便,他在三峡航线增设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同时征用民间木船850余只,运载轻型物资。

10月24日,第一艘满载着物资和人员的轮船启航,开出宜昌港。几百名孤儿难童在卢作孚亲自护送下第一批上船。孩子们扒在栏杆上放声高歌,他们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的情景,岸边观者无不为之感动。

不几日,20多艘轮船,850多只木船,不停地在峡江来回穿梭。卢作孚每天都要到宜昌各个码头,亲自了解船只航行情况,深夜他还要到江边各个码头去检查装货情况。

1938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对华第二次声明,宣称要彻底消灭国民政府,建立东亚新秩序。为此,在华日军加紧了对湖南、湖北的攻占,并对宜昌实施疯狂轰炸。宜昌至重庆航程近千公里,险滩多达数百处,敌机不间断地在峡江航线轰炸,民生公司的船队每天都有损失的消息传来:轮船、木船被炸毁;公司职员献出生命。据统计,在整个大撤退运输中,民生公司损失轮船16艘,116名公司职员牺牲,61人受伤致残。

宜昌撤退彪炳史册

有关资料显示,到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1939年元旦,卢作孚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一级奖章。

从宜昌大撤退抢运出的部分单位有: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工厂、兵工署陕西厂、兵工署河南巩县分厂、兵工署河南汴州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宜昌航空站、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安庆站、扬州航空站、钢铁迁建委员会、上海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天元电化厂、新民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武昌制呢厂、武汉纱厂等,还有国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学校设备、珍贵历史文物等。

后来,有人曾对此评述道:“那些抢运入川的物资,很快在西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正是这些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工矿企业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0: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