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式太极拳
释义

§ 简介

概述

太极拳宋式太极拳(103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由山东宋世元在继承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宋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练法上由松入柔,柔圆结合,刚柔相济,气走舒畅,主练内功,兼修外体,形成独特的风格。由于传入较少,现在尚未被世人所知。

拳架

宋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又分三节,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练习阶段

学练太极拳,分做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轻慢、圆、匀、静、松、柔、沉入手,两足踏地,身体如同水中,体会“运动如抽丝”,克服浮躁、用拙力,急于求成的弱点。

第二阶段,进入灵活、松净、完整、连贯状态,两足如履薄冰,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境界。

第三阶段,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阶段要分虚实、调呼吸、用意识求虚静,全身如腾云驾雾,曲伸开合任蕨自由,达到神的境界,其妙无穷。[1]

§ 拳式要领

太极拳(一百单三式)

太极拳

1.无极式

2.有极式

3.太极起式

4.左右太极

5.揽雀尾

6.单鞭

7.左右抱琵琶

8.提手上势

9.白鹤亮翅

10.左搂膝拗步

11.手挥琵琶

12.左搂膝拗步

13右搂膝拗步

14.左搂膝拗步

15.手挥琵琶

16.搬兰锤

17.如封似闭

18. 十字手

19.抱虎归山

20.并步揽雀尾

21.单鞭

22.高探马

23.肘底看捶

24.倒卷红

25.斜飞式

26.左右抱琵琶

27.提手上式

28.白鹤亮翅

29.左搂膝拗步

30.海底针

31.肩通臂

32.转身撇面捶

33.上步揽雀尾

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

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

40.回身左分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

43.进步栽捶

44.翻手白蛇吐信

45.左分脚

46.左右披身

47.伏虎式

48.双封贯耳

49.左蹬脚        太极拳

50.转身右蹬脚

51.上步手挥琵琶

52.搬兰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并步揽雀尾

57.单鞭

58.左右野马分鬃

59.上步手挥琵琶

60.玉女穿梭

61.合手野马分鬃

62.上步手挥琵琶

63.玉女穿梭

64.退步挥琵琶

65.并步揽雀尾

66.单鞭

67.云手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

71.落地探掌

72.倒卷红

73.斜飞式

74.左右抱琵琶

75.提手上式

76.白鹤亮翅

77.左搂膝拗步

78.海底针

79.肩通臂

80.转身撇面捶

81.上步揽雀尾

82.单鞭

83.云手

84.单鞭

85.高探马

86.穿掌

87.十字单摆莲

88.左搂膝拗步

89.右搂膝拗步

90.进步指挡捶

91.并步揽雀尾

92.单鞭93.下势

94.上步七星捶

95.退步跨虎

96.转身探掌

97.十字双摆莲

98.夸弓射虎

99.上步探掌

100.撇面捶

101.并步揽雀尾

102.单鞭

103.合太极

一、18式

二、36式

三、49式

太极拳十要

太极图

1.虚灵顶劲

2.含胸拔背

3.松腰

4.分虚实

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

7.上下相随

8.内外相合

9.相连不断

10.动中求静

四忌

忌挺胸 忌用拙力   忌上重下轻 忌呆滞

五字诀

心静    身灵    气敛    劲整     神聚

十三总势

棚 履 挤 按 采 肘 靠 进 退 顾 盼 定挒挒

十三总式歌

十三总式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需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   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身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需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工夫亦叹惜.

十三势行功心解

太极拳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道,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的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需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是也.发劲需沉着松静,专注一方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行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既是放,放既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硬,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dao,古代军队里大旗)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方臻于缜密也。

又日: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髓。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脊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则滞。有气者带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若车轮也。[2]

§ 相关信息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而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沾。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着熟而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近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所为也。查四两拨千斤之句,显其力胜。视髦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成功不能运化者,皆自为人制人,则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廖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棚、履、挤、按、采、

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十三势。棚、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也;采、挒、肘、靠即乾、艮、坤,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太极拳运动要领

太极拳

1、头:头要上顶,但不可用力。下颏自然收敛,头顶正直,精神贯注.全身松开,顶、蹬、伸、缩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虚灵。即所谓虚灵顶劲。

2、口:口要虚合,舌顶上腭,用鼻呼吸。

3、胸:胸要含蓄,不可挺出.胸含则气沉丹田.胸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

腿漂浮,为拳家所忌。胸含则气贴于背,力由脊发为真力,即所谓含胸拔背.

4、肩:两肩务要松开,下垂.切忌耸肩,否则气涌于上.

5、肘:两肘要上下松垂,两臂自然弯曲。即所谓沉肩坠肘,亦即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意也。

6、手:五指张开,塌腕,虎口略圆,手心内含,如抓抱一圆球之状.

7、腰:腰必须塌往,即松腰。腰是全身动力之枢、力量之源。人之旋转、进退、虚实变化全靠腰劲贯串。

8、腿:两腿弯曲,务必分清虚实。如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亦然。

9、呼吸:所谓气沉丹田(脐下三寸处),是指深长之腹式呼吸,要细长、自然,切忌闭气、喘粗气。

10、意与力:全身松开,不使分毫拙力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要求 极柔软而又极坚刚,极沉重而又极灵活。意到力到,运用自如。何谓用意不用力?何以活力自生?盖因意之所至气即至,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经络,无时停滞。久练则直正内即可产生。

11、动与静:气功的静坐是静中求动,太极拳是动中求静。练拳时心要静,精神集中,动作才能圆活。

12、动作与精神:太极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所练在神。精神主为帅,身体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举动自能轻灵。心意与形体动作协调一致,方能内外相合为一。练时需注意上下相随,身体各部完整一致。如有一处动作不整,就会使神气散乱。练拳时要以意行力,相连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运动如抽丝”即此意也。[3]

要领口诀

太极拳本内家拳,

不用拙力意当先。

虚灵顶劲神贯注,

下颏收回即自然。

含胸自然能拔背,

切莫形成罗锅肩。

练时沉肩又坠肘,

肩耸肘悬不是拳。

塌腰能起全身力,

腰不塌住灵活难。

两腿弯曲分虚实。

太极要义在这里,

呼吸下沉丹田穴。

纯任自然莫强牵。

上下相随成一体,

动作绵绵永相连。

动中求静静中动,

练时神气务周全。

切记要点莫遗忘,

持久习练益自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