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德良
释义

§ 个人简介

孙德良孙德良,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5年7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6年3月,加盟中国首批互联网公司之一的讯业网络公司杭州公司担任系统工程师,成为中国最早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士。1997年10月,孙德良开始创业,并于1997年11月,开通国内第一个垂直专业网站“中国化工网”。1997年以来,成功运营了中国化工网、全球化工网、中国纺织网、国际纺织网、医药网等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集群。2001年建立了全球化工网,合并了全球最大的化工数据库搜索引擎。 其带领的网盛科技为中国“互联网寒潮”时代第一个赢利的互联网公司,被媒体誉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另类标杆”。 2006年12月15日,国内A股市场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网络股——网盛科技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国内互联网第一股”的诞生。

孙德良带领网盛科技创造或演绎了多个“中国第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垂直专业网站”,打赢了“中国入世跨国知识产权第一案”,是“中国第一个赢利的互联网企业”,缔造了“国内互联网第一股”这些特殊的印记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媒体誉为“创造了赢利奇迹”、“泡沫时代的亮点”和“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另类标杆”。

§ 创业奇迹

孙德良尽管孙德良从来就没有走进任何形式的中国富人排行榜的行列,或许也如他自己所承认的只是属于这个时代最幸运的年轻创业者,但他无疑是那场令无数中国青年如醉如痴的新经济运动中笑得最后并且笑得最美的网络英雄之一。

同张朝阳、王志东这些饱尝失败滋味的网站掌门人相比,孙德良可谓一帆风顺。当国内几个最知名的门户网站为刚刚收获的三、四十万美元年盈利欢欣鼓舞的时候,孙德良经营的中国化工网早在头两年就有数千万元的进项了。一个仅仅工作了5年、没有任何身世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却创造了一家年纯利润达5000万元的网络公司,这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得不说是一个神话。

孙德良是那个短暂的大学生创业时代的典型产物。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孙德良的每一次行动也许并不全是流芳百世的创业经典,但肯定是告别象牙塔不久的一个年轻人甚至一代人重新审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一个路标。国内许多极负盛名的大学经济系教师把中化网的经营方略作为成功范例在课堂里广为传授,从一侧面也证实了这样的评价并非夸大其词。

孙德良喊出了互联网时代最传统的声音

孙德良创业之初的故事,和绝大多数平淡无奇的传统公司的老板并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孙德良看上去永远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并且一开始就与各种时髦口号包装下的网络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页,那是一个dot-com点石成金的年代。孙德良1995年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几乎是不加选择的进了一家互联网站,迈出了他人生无比重要的第一步。不过他开始从事的并不是受人羡慕的技术和创意工作,而是这家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英文翻译。在那个多数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年头,无论是公司老板还是员工都很难看好这位学计算机出生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年轻人。孙德良太不引人注目了,他聪明机智,相貌平平,举止做派完全一副大学生模样。若不是其同事一次因私出差、公司急需懂电脑知识的员工弥补缺位,今天已经声名显赫的新经济巨头花名录中很可能会少一位不曾有过任何失败记录的网络英雄。孙德良孙德良就这样意外的获得了亲手接触网络技术的机会。同时,他逐渐明白基于信息不对称而会形成一个怎样巨大并充满诱惑的盈利空间。尽管他从未思索过新经济到底有没有泡沫这样在当时看来还非常遥远的问题,但他很早就极其敏感的意识到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赚钱了。

这得感谢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几近疯狂的中国体育迷们除了从新华社发回的零零星星、残缺不全的消息中了解一点赛事内容外,根本看不到任何及时和同步的赛事新闻。巨大的消费需求鼓舞了孙德良所在网络公司的老板迅速出击,借助刚刚掌握的信息渠道和网络技术,大张旗鼓的报道大洋彼岸正在进行的各项赛事,并向闭目塞听的国内多家电视台、报社大肆兜售来自亚特兰大的体育新闻。

这场体育新闻大甩卖自然让公司老板大赚了一笔。不过,孙德良在全公司喜气洋洋的庆功酒会上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集体成功后的欣慰,他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信息就能够卖钱。

不久以后,这家公司制定了与互联网毫不相干的一项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因为是公司高层不熟悉的领域,这次扩张性的盲目投资终于导致了整个公司的倒闭。孙德良也因此失业了,囊空如洗的孙德良不得不在跨出大学校园两年后再次踏上到处求职的漫漫征途,他需要一份工作,一份和互联网有关的工作,尽管当时如日初升的网络经济仍然前途未卜,但孙德良在怅然若失地离开他工作过两年的网络公司后依旧痴心不改,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由互联网支持的信息技术必然带来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

身处浙江的孙德良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浙江作为化工大省,成千上万的化工企业对有关化工的各类信息都如饥似渴,并且热切盼望有一个国际性化工信息平台承载他们的产品、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梦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数不胜数的浙江民营企业从小做起、从市场做起、由小做大的传统经营作风,有力的遏制了在新经济浪潮中常有的那种快速致富的欲望膨胀。孙德良从这种稳健的经营风气中当然受益匪浅,他虽然有着打造化工网络帝国的异乎寻常的决心,但他只打算用浙江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为其奠基。

孙德良在没有风险投资的背景下创造出新经济的奇迹

孙德良孙德良和他的中化网是伴随着20世纪的苍茫暮色成长起来的。在1997年以后的3年里,从北京的地铁、中关村到上海的外滩和广州的人行天桥,到处都是内容空洞而又招惹眼球的DOT-COM广告,那些聪明的和不聪明的、有钱的和没钱的都在谈论网站、创意和风险投资,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凭着一份新颖而有动听的商业计划找十几个人、设计若干个网页、组建一个网络公司,拉来一大笔投资,然后包装上市或者干脆卖掉,30岁之前就可以变得非常富有,甚至能够像余秋雨一样在世界的名山大川、城廓海滨走来走去。

当北京的网络公司的CEO们毫不心疼的“烧”着轻易得手的风险投资的时候,孙德良却在浙江萧山的一个小镇里说服自己的老父亲借贷2万元,以作为中化网的启动资金。要知道,在那种地方没有人知道什么网络投资,也不会有人把钱借给一个年轻人投向他们认为子虚乌有的事情上。好在老父亲完全理解自己儿子的高远志向,他“用自己的老脸担保”总算为孙德良借到了2万元的高利贷,利息20%。

孙德良信誓旦旦地请求父亲帮忙筹款的时候,除了公司的名字和四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员工,它几乎什么也没有,这时已经是1997年年底了。公司草创,事事处处都得花钱,手头拮据的孙德良没钱租住房,每天晚上就睡在办公室里。说是一家网站办公室,其实就是加起来面积不到20平米的两间简陋的房子。

孙德良对许多名噪一时的网络公司所吸引来的成捆美元也曾羡慕不已,但令他异常清醒的是,他要得到这些投资不只是困难重重,而且也不是他最需要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和心中坚守的创业模式背道而驰。他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牢的是他选择的产业和这个产业背后的广阔市场,如此庞大的市场潜力足以让他施展最宏伟的网络帝国计划。孙德良这丝毫不能代表孙德良没有遭遇资金短缺的困扰,他无非是走了一条无数的浙江私企老板通常走过的老路:低成本扩张之路。孙德良曾亲眼目睹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一位老板把100根牙签才赚3分钱的小作坊做成了拥有上千万资产的大企业;几个土里土气的打工仔从广东回到浙江嵊州后,竟然利用在广东学会的制作领带的本事,把这个名不见经传小城一步步的经营成为世界最大的领带工厂,今天国际市场上三分之一的领带就来自这块弹丸之地。

孙德良认定的低成本扩张之路与北京诸多网络公司的风格肯定迥然相异,这里没有时尚高雅、没完没了的鸡尾酒会,也没有关于各种商业计划的高谈阔论。因为无力购买必要的设备,孙德良就以每月19美元的微薄代价在美国租用了一个10兆的空间,仅仅依仗这样的虚拟主机开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网络创业历程。

用鱼叉杀鱼和用网捕鱼,是孙德良钟爱的一个警句式比喻。中化网在度过了势单力薄的起步阶段后,孙德良当机立断,沿着低成本之路,逐渐撒开了扩张的“鱼网”。1998年,在无锡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同时在天津筹建办事处,显而易见,这两个城市都具有较好化工产业基础,并且投资成本相对低廉。事实证明,这种循序渐进式的战略部署是无比正确的,它为两年后成功地向南京、北京等化工网络重镇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孙德良内心思考的比人们看上去的要复杂得多。孙德良深感忧虑的是,如果这种状况不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挽救措施,对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无疑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 所获荣誉

2011年5月3日,《财富》中文版杂志发布了“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排名第二十五。[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