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子 |
释义 | § 名称 太子 § 介绍 1.太子,皇位继承人 帝王之子中预定为继承人者,一向为嫡长子,但例外甚多,秦以后因君主称皇帝,又有皇太子之称。中国古代皇帝.亲王或者诸侯王的法定继承人的封号。 § 太子的称谓 太子 王子 对皇帝称“儿臣”,对下级称“本王”(太子一般都是亲王)。 唐宋时的称谓 唐朝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宋朝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唐代时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 § 地名 1.太子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北部的油尖旺区,为旺角的一部分。1922年4月,英国皇储爱德华王子到访香港,参观了该区一条主要道路,其后被命名为太子道。1979年,地铁“修正早期系统”(即现时的观塘线)通车,并于该区设有一站,以太子道来命名该车站为太子站。自此之后,大部分港人称此区为“太子”。 2.太子镇地处湖北省阳新县北部,大冶湖南岸,父子山下。与陶港、韦源口、黄颡口、大王等镇接壤,与大冶市隔湖相望。辖洪桥街、德夫、官塘、茂立、李姓、屋李、双龙、四松、大洪、山海、双堍、港泉、朋畈、张畈、樟铺、半山董、筠合、陈堡、上港、筠岭、老屋等21个村和太子居委会。总人口48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9543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31562亩,水田16944亩,山场 8.4万亩,成材林4.5万亩,经济林1600亩。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075万元,财政收入21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500元。 传说,太子庙镇是1800年前为纪念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率太子孙登来此赈济灾民,太子染疾病殁建庙得名。交通发达,大韦、刘太、太黄公路穿境而过。镇区人口密集,机关齐全。镇区人口1万余人,设有国税、地税、农行、工商、烟草、质检、人险、电信、法庭、电站等县直企事业单位24个,镇直机关8个。集镇商贾林立,贸易繁荣,日销售额可达25万元。是个古老的中心集镇。特别是土特产---太子豆腐,制作工艺独树一帜,以当地独特的水质手工制作,其洁白鲜嫩,酥软而不散,口味纯正名声远扬阳新、大冶、黄石、武汉等市场,每到逢年过节,慕名前来购买者车水马龙。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自然资源丰富,查明的矿产资源有方解石、铁、铜、金、煤、石棉等。盛产黄豆、苎麻、楠竹、把竹、茶叶,素有“黄豆镇”、“苎麻村”之美誉,筠山生产的“云雾茶”,在南北朝时期为皇家贡品。 太子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太子庙几经沧桑,濒于倒塌。1994年重修太子庙。2000年6月工程告竣。现在的太子庙焕然一新,主体建筑一进三重。“大乘禅林”牌杰翘角飞檐,“太子殿”、“弥勒殿”、“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左有客厅,右有禅房、餐厅,建筑结构古朴典雅,气势恢弘。太子镇有个樟铺村,距村不远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沙湾寺,村民在该寺发现了一座建筑奇特的古墓,相传古墓的主人就是传奇人物《了凡四训》的作者了凡大师。无独有偶,在太子镇东部海拔400多米的筠山的深处,也有一座古刹,该古刹建在荆山上玉印洞旁,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地方。它们给千年古镇带来神秘的色彩。沿太子镇向筠山而行,便来到了筠山的石井村,该村口几棵高达30多米的参天古木可惜死了二棵。在一位僧人向导下,沿一条山间小道向东爬行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阳新县太子镇东部海拔400多米的荆筠山(古时称荆山)。在密林中,隐藏着一座古刹。据介绍,这就是有关史料上记载的“玉印古刹”,是卞和在此发现“和氏璧”的地方,现存有“玉印洞”。碑文记载:和氏璧是卞和在古刹后的山洞里发现后才三献楚王的。相传,山洞有一天然石桥,传说卞和年轻时是医生,经常上荆山采药,多次休息于山洞,朦胧中发觉有一只喜鹊攀在洞壁处,闪闪发光,认为是宝石,于是凿下此石块,献给楚王被砍足。后来和氏璧为无价之宝,制成镇国玉玺。王莽篡位时,与姑姑争夺玉玺,玉玺被摔破,用金子镶补。卞和后来在荆山山洞居住,被他治好病的网湖姑娘娥眉时常上山看望,愿意以身相许,但被卞和拒绝。于是娥眉将采来的莲蓬气得丢在来的山路上,化为石头,堆成一座山,叫莲蓬山(现在这里的村民常采这些有孔的石头卖)。娥眉姑娘后来出家,在荆山南边建庙,隔沟相望。 太子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代表有父子山,戏子山,青山等奇石峻岭山脉以及天然熔洞。迄今发现最大的溶洞“桂峰洞”位于父子山脉中段贵妃山中,洞后群峰环绕,洞前小河成溪。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洞内绵延数十公里未到尽头,达数十层之多。洞内景观幻化无穷,石笋石柱林立,石花倒悬,怪石诡变,错综盘结,争奇斗妍,有状若牡丹的石花,有弯曲起伏的“云阳梯田”、有阡陌纵横的黄土高坡、有龙戏珠、狮盘球、有天马行空、有土狗望月、有观音坐莲、有鲤鱼跳门。洞中有洞,洞内有年代久远的佛像佛龛坐落,给人一种灵光瑞气,如临仙境的感觉。 太子艺人加工的布贴“麒麟送子”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选送西欧参展;“太子竹马”奔驰不息,太子地区“送太王”民间习俗,在鄂东地区影响较大。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础教育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太子中学是黄石唯一的一所市级农村示范学校,2002年在《人民日报》得到展示。 § 中国古代东宫官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为教育、辅导、保卫太子,以保证皇 权长久承袭而专门设置的系列职官的制度。太子太子李承乾,亦称 皇太子,是承袭帝位的皇子。在封建社会册立太子,是巩固皇权、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太子所居之地称“东宫”,或“青宫”、“春宫”等。《诗·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故太子系列的官属称东宫官或宫臣。 太子 沿革 东宫官制度始建于殷周。《通典·职官·东宫官》载,当时有师、保、太傅、少傅。太傅、少傅使知君臣父子之道,师教之以事,保则慎其身。秦汉时,东宫官制度初具规模,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或作洗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设丞,辖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还有太子宾客赞相礼仪,规诲过失,但未作为官属。东汉时,太子太傅只管辅导,礼如师,不领官属。太子少傅则因无詹事之设而既要管辅导,又要管理全部太子官属。若未有太子,则设舍人隶于少府,其余皆撤。 晋朝的太傅、少傅总管东宫事。愍怀太子时置六傅,后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后历代相承,但人数多少不一。由晋至隋,詹事时省时置,一般均有家令、率更令、仆三卿。隋朝省詹事,设门下坊、典书坊、左右卫等。唐朝除坊局沿隋制外,有太子宾客,詹事府统家令等三寺,左右率等十府。还有东宫图书馆,称崇文馆。宋朝东宫官或以他官兼,或省或置,很不固定。开始有由丞相兼师傅、参政兼太子宾客。始置侍读、侍讲,太子肄业的资善堂亦有翊善等官属。元朝六傅不常设,詹事院或称徽政院、储庆使司、储政院、宫傅府,时置时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