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观镇 |
释义 | § 历史沿革 大观镇大观镇古为蜀国地,历史悠久,建制归属历代更替,至公元1949年1月建乡兴场。公元200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镇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油菜、川芎、 泽泻等经济作物;生猪、禽蛋、蔬菜、花木等 为优势产业,乡镇工业以铁合金、金刚石刀具、木器加工、白酒酿造、环卫设备为主。 镇辖青城外山风景区,景区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植被良好、水丰质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景区内位居川西四大名寺之一的普照寺,山青树稠、古柏森森,建筑奇特、布局精妙、历史悠久。 普照寺下国际标准18洞72杆高尔夫球场,规模宏大、设施齐备、绿茵如毯、环境优美。成群的白鹭在青城湖岛屿上安营落脚, 时而展翅翱翔,形成了“森林、古寺、阳光、草地、湖泊、白鹭”的壮丽景观。 大观镇党委政府、青城外山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立足自身优势,牢固树立“观念就是财富、作风就是商机”的意识, 狠抓第一要务,按照“旅游兴镇、工业强镇、 集镇建设靓镇、第三产业活镇、 综合治理稳镇、农业产业化富民”的兴镇富民发展思路,加快实施“两区、三园、一线”的经济发展战略 (两区指科技教育园区、青城外山景区;三园指旅游房产园、千亩荷园、千亩果园;一线指高尔夫大道经济发展轴线)。 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房产业、高科技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四大支柱经济产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 气候环境 大观镇大观镇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是都江堰——青城山旅游产业带南部轴心。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平坝区面积13平方公里,山区面积50平方公里,且山区内植被良好,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78%,有近50%的原始森林。大观场镇至成都市区50公里,至都江堰市区15公里,至青城山景区3公里,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6524人,其中农业人口15328人,非农业人口796人。 大观镇属于半山区乡镇,属龙门中南段的褶皱带,气候气象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数1024小时,平均无霜期258天。 § 旅游业 天国寺大观镇党委政府、青城外山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立足自身优势,牢固树立“观念就是财富、作风就是商机”的意识,狠抓第一要务,按照“旅游兴镇、工业强镇、集镇建设靓镇、第三产业活镇、综合治理稳镇、农业产业化富民”的兴镇富民发展思路,加快实施“两区、三园、一线”的经济发展战略(两区指科技教育园区、青城外山景区;三园指旅游房产园、千亩荷园、千亩果园;一线指高尔夫大道经济发展轴线)。 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房产业、高科技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四大支柱经济产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镇辖青城外山风景区,景区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植被良好、水丰质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景区内位居川西四大名寺之一的普照寺,山青树稠、古柏森森,建筑奇特、布局精妙、历史悠久。 普照寺下国际标准18洞72杆高尔夫球场,规模宏大、设施齐备、绿茵如毯、环境优美。成群的白鹭在青城湖岛屿上安营落脚,时而展翅翱翔,形成了“森林、古寺、阳光、草地、湖泊、白鹭”的壮丽景观。 2004年9月,原大观镇与两河乡合并,组建了新的大观镇,幅圆面积达到了63平方公里,人才资源、自然资源得到了整合。普照寺新的大观镇拥有53平方公里的山林,原始森林面积达40平方公里。风光绝佳的味江河流域,天国山景区,普照寺景区,青城高尔夫球场尽入囊中,坝区无甚优势的下湿田也因改造成千亩荷园而有了十里荷香的韵致。 大观镇依托世界遗产青城山,主动融入大成都经济圈,优化整合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实施“三大版块”发展战略,倾力建设大观镇为成都市知名旅游、居住之镇。 一是以普照寺景区、天国寺景区为依托,建设自然、生态、佛教文化旅游板块,打造大观镇为自然生态、佛教文化旅游观光胜地;二是以青城高尔夫为核心建设高尔夫文化板块,发展高尔夫运动文化,着力建设高品味居住社区;三是以青城味江河流域为轴发展两岸山水旅游房产,倾力打造高档山水别墅群。 天国山与青城山金鞭岩遥相呼应,相对相视,雄奇的天国山,莽莽苍苍,是青城山区域内尚未开发的旅游区。 天国山主峰平台上的天国寺,兴于唐代,毁于明清之际,现经修葺,显得壮丽非凡。登上天国寺,一览众山小,使人心旷神怡,晨可赏日出、云海、观佛光,夜可远眺成都万家灯火。天国寺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精美的佛教壁画美轮美奂。但是,天国寺远在高山,鲜有人知,有多少人目睹过她的芳容呢?天国寺景区是青城山旅游大宴的最后一道大菜。 天国山将被打造为青城山景区旅游节点上又一个风光旖旎的明珠。 § 基础设施 大观镇一、道路交通 大观镇对外交通方便,镇域内现有4条对外交通路线,即:S106线、大青路、大石路与沙两路。正在建设中的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将于2008年通车。大观镇加强了镇、村级公路的建设,形成了对外干道——镇级环状干线——枝状村道的公路网络,将大观镇与成都市、温江区、崇州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羊镇、安龙镇等外部大交通、地域小交通紧密相连。大观镇所辖11个行政村,现已完成全镇10个村26公里的村通水泥路建设,仅有桃源村14公里水泥路正在建设中。 二、电信设施 目前镇域内已开通国内、国际直拨电话,总装机容量为2500门,实占1924门,其中大观集镇有一电信模块分局,交换机容量2000门,实占1659门。电信设施发展迅速,村村已通电话。同时建有移动、联通微波通信站,实现了通信网络境内全面覆盖。镇域内有线电视网络由都江堰电视台沿S106线引入,除高山深山区域未接通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已开通。 三、电力工程 35KV和10KV电力线已接到各村,各村均设有配电房。穿过镇域的高压线还有35KV青公线和110KV金玉线各一条。在镇域内有电站两座,分别在园林村和瓦窑村,其装机容量为250kw和310kw,输电线进入市网,电力资源充足。 四、给水工程 镇域内现有水厂两座,一座位于大观集镇内,现状规模5000吨/日,另一座位于两河片区集镇内,现状规模150吨/日。大观水厂的供水范围主要是大观集镇及周围各村民聚居点,两河片区水厂的供水范围主要是两河片区集镇及周围村落。其余地区供水均采用自主供水设施(独立供水点)的模式,水源为地下水。 五、排水工程 镇域内目前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体系,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暗沟,再排入下流水体。集镇垃圾采用封闭式桶装,然后清运到市垃圾处理场处理。 六、燃气工程 天燃气管道由都江堰市区引入,在大观集镇内最远已铺设到新丽江项目(丽江村),镇域内最远已铺设到两河片区天下青城项目(茶坪村)。 § 投资环境 大观镇一、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1、公开办事。办事程序、时限都向社会公开、明示、承诺,重大工程、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向全镇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一是以文件形式将征占用地的相关政策、房屋、青苗的赔偿赔付标准等内容告知农户;二是组织因开发、涉及的农户召开群众会,统一公开市上政策、办事程序和办事标准;三是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公布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公开的内容。 2、责任追究,规范办事人员行为,办事人员要公平、公正、热情、尽职尽责地对待各种不同的群众和服务对象;依法覆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严禁任何形式的吃、拿、卡、要行为,严防各种办事推诿、扯皮、缺位现象发生;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和微笑服务。 3、严格奖惩。对克己奉公、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对违法行政、违纪办事的办事人员按照行政处分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办事员加大查处力度。 二、转变职能,加强监督 1、健全完善政府规章和行政措施。在《国家行政许可法》指导下,认真做好政府规范化服务工作,从程序上保证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合法、科学实施。 2、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无论针对何种主体,一律公正、公平对待,坚决杜绝行政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等现象。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对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执法者,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4、注重解决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开发占地区内各类问题,对于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 5、经常性走访群众、企业主、人大代表等,综合反映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政府做到了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6、加强对外来投资企业搞好服务。成立了旅游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为旅游项目搞好服务。 7、镇巡逻队进一步加强了对全镇境内的治安巡逻,积极配合青城山派出所对影响我镇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进行查处。 § 企业发展 大观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人往哪里去”。近年来,农业生产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农村劳动力从土地—卜解放出来,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建设、交通建设、开发占地,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大观镇仅有人口17000人,失地农民却有5000人之多。这部分农民的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镇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镇内企业,不仅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而且对于保持镇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技术与资金匮乏,农民文化素质低,要让农民从事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是不现实的。大观镇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民中有许多师徒口耳相传技艺的能工巧匠,家庭作坊式的木加工业在大观镇异常红火地发展起来,吸纳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并使从业的农民及家庭脱贫致富。 一、大观镇木加工业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是遍地开花的初始阶段。15年前,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新建了住房,对于木制家具有了较大的需求。大观镇有人数众多的木匠,加之当时木材资源相对丰富,国家尚没有下达禁伐令,于是木加工作坊遍地开花,出现了户户挑灯夜战,家家造家具,“夫妻厂”、“父子兵”式的家庭作坊遍布大观镇。木制家具业出现制、销两旺的热闹场面。 二是木加工业大户脱颖而出阶段。由于新建住房的农民对家具的需求突然膨胀,使大观镇的家具制造业异常红火。一些虽比较贫穷但头脑活络的农民木匠掘到了第一桶金,并投入再生产。然而,林业资源日渐减少,国家下达了森林禁伐令,生产成本渐高,加之部分作坊生产的家具粗制滥造,出现滞销,镇内木加工业大浪淘沙,一些口碑不好的作坊纷纷破产, 一些技术好,善经营,有着严格质量管理的木加工农户日益发展壮大,成长为木加工厂,出现了18户产值上百万的经营大户。一些外销搞得好的大户放弃生产,直接从小产手中收购粗家具,再经精加工,喷漆,包装后,销往全国,小户们从大户手中接订单生产。 三是组团扩张阶段。大观镇的木加工大户,在市场经济的平台上叱咤风云,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全镇有700多名手艺高超的农民木工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专事木工,有300名的农民从事管理、运输、营销,生活服务。一般工人也能1天挣50元。木加工业不仅使老板们开上了名贵轿车,也使从业农民工脱贫致富。镇内木加工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出现明确的产业分工:有专门从全国各地采购木材的木材商,有专门从事加工生产的木加工厂,有专门从事收购营销的经销商。一部份有战略眼光的木加工业主已放眼全国,他们远走新疆、甘肃、山两、云南、陕西、重庆,广西等省市,办起了分厂,就地采购、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出现组团扩张全面的局面。一些业主已从木加工业掘得雄厚资本,渗透其它行业,涉足房地产、建筑业。大观镇二、大观镇木加工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1、带领农民兴办企业,一定要实行分类指导原则。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是农民的强项,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挖掘传统手工艺,加以引导,明确产业定位,构筑优势产业平台,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产业整体优势。把小户作坊规模化、规范化,形成小企业,再逐步集群化。 2、强化行业组织建设。镇政府对于农民自发从事的木加工业没有任其自生自灭,而是积极引导,适时组织业主培训,并成立了行业协会,以业内规模大户为龙头,吸收广大木加工业主成立协会,使之成为木加工企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并定期对产业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指导和协调木加工业主趋利避害,共同发展。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镇政府常年组织业主进行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学习管理理论,并进行经验交流,推广新的管理方法。对从事木器加工的农民,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组织培训,并聘请市劳动局、科技局专家讲课,经考试合格后,颁发了木工等级技能证书,全面提高镇内木加工工艺水平。 4、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镇内大部份木加工工厂都有过资金紧缺,从而失去市场的教训。尽管农村信用部门着力解决,但仍然存在此项困难。有关部门应在不断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水平和利于促进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促进农村企业做大做强规模。 三、大观镇木器加工企业的自身缺陷 1、家族化经营管理模式局限。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大部份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创业,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的,大观镇木加工企业也不例外。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大观镇木加工企业很难拓展经营视野,集聚要素资源,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家族化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木加工业企业家和专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和成长。 2、木加工业技术水平低下。木加工企业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技术水平不高。以相对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短缺的技术和资本,这是大观镇失地农民众多的现实选择。但从长期看,如果不能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术,形成自身强大的木加工制造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并拥有优秀品牌,就只能始终停留在产业链低端,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场份额。目前,大观镇家具生产技术水平低,外观工艺落后,没有优秀的木加工业生产流水线,没有烤漆烘房等先进设施,生产的产品也仅面向农村和中小城镇。 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大观镇木加工企业普遍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业主财务混乱,自收自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司账务台帐。这既是大观镇木加工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消耗严重、农民工劳动保障得不到全面落实的重要原因。 4、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不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木加工厂劳动用工不规范、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主要存在劳动用工合同签约率低并不规范;职工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恶劣,不符合《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障水平低,或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参加必要的社会保险。这些现象必须努力加以解决。大观镇四、今后工作要点 1、建立木加工特色工业园区。针对镇内木加工企业力量弱、分布分散的固有缺点,由镇政府规划木加工特色工业园区,逐步引导木加工企业进驻园区。园区内各企业共享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政府服务及其他优惠待遇。木加工企业在园区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形成大观镇真正意义上的木加工工业集群。 2、加强引进先进生产线,提升技术和产品档次。长期以来,大观镇的木加工企业主要依靠农民工匠手工制作,规模和投入比较低,手工生产的家具品质一直落后于其它发达地区流水作业生产线上生产的家具。尤其缺乏产品研发能力,始终处于模仿和仿造,与市场总是差上一拍。因此,应当加大对业主的宣传力度,大力投资,争取引进先进的流水作业生产线、高质量、高水准生产家具。 3、全面提升木加工业业主及员工素质。由于大观镇木加工企业的老板、企业管理者都来自农民,没有受过正规的工商训练,在管理、理财、金融运作上都有误区和缺陷,所以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镇政府要举办木加工企业主提高班,全面提升素质。对于从事木加工的员工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加强技术学习。引进人才,特别是计算机CAD设计人才,提高大观镇家具的研发能力。 4、培育和建立企业诚信机制。镇政府要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前提下,监督企业履行社会、安全、环境承诺,帮助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信用良好的木加工企业,在信贷、保险、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对信用缺失的企业依法予以制裁,并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 招商引资 大观镇都江堰市大观镇是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的一部份,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距成都60公里,成青路直达,距都江堰19公里,S106线直达。西部山区系邛崃山脉东支脉,最高处为一把麻原始森林马鬃岭山顶,海拔1985米,最低处为大通村平坝区海拔619米。大观镇现辖11个行政村,128个农业社。镇内人口17258余人,汉族为主,住户4500余户,以东部平坝区分布较多,西部山区较少。镇属邛崃山余脉与平坝交融之地,群峰峭立、山青水秀、古柏森森、空气清新,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镇内佛寺古刹、经楼塔碑、晨钟暮鼓,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景区内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尔夫运动场,具国际标准18洞72杆之规模。 整合优化各类资源,突出旅游产业特色,实施“三大版块”发展战略:一是以普照寺景区、天国寺景区为依托,建设自然、生态、佛教文化旅游版块,打造大观镇为自然生态、佛教文化旅游观光胜地;二是以青城高尔夫为核心建设高尔夫文化版块,发展高尔夫运动文化,着力建设高品味居住社区;三是以青城味江河流域为轴发展两岸山水旅游房产,打造高档山水别墅群。以此壮大我镇经济,推进大观镇的城乡一体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 优惠政策 大观镇一、财政扶持政策 1、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作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此后根据情况逐年递增。该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全市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 二、旅游项目用地政策 2、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对上规模、有效益的旅游项目,在全额缴纳土地地价款后,经市政府批准可将该土地出让金的50%,专款用于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3、经市政府批准的旅游项目,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利用总体规划,优先考虑用于项目建设用地。 4、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和在承包农户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用地者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使用权。若涉及林地、林木、森林、林权及森林资源的,依法办理。 5、对市级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其用地指标由市政府统筹解决。对旅游产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旅游项目,采用一事一议。大观镇三、税费支持政策 6、新办的独立核算的旅游企业,从开业之日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7、新办旅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定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但也与其签定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2 8、新建旅游景点,按门票收入征收的营业税,自经营之日起的第一年至第三年市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全额返还,四年至第六年市留成部分减半返还新建旅游项目,所注册的企业在项目建成营业后,其注册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一次性实际投入在0.1亿元人民币以上、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从企业实现经营收入之日起的6—10年内,市财政将按年度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奖励、扶持,即: ①一次性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比照该企业缴纳所得税形成的地方财政实际收入,前5年每年按100%的比例,后5年每年按50%的比例,由受益财政安排支出予以扶持企业; ②一次性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在0.5—1亿元的,比照该企业缴纳所得税形成的地方财政实际收入,前4年每年按100%的比例,后4年每年按50%的比例,由受益财政安排支出予以扶持企业; ③一次性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在0.1—0.5亿元的,比照该企业缴纳所得税形成的地方财政实际收入,前4年每年按100%的比例,后2年每年按30%的比例,由受益财政安排支出予以扶持企业。 9、旅游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其中排放的废水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在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基础上,不再征收废水排污费。 10、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市内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 11、对星级宾馆饭店经营活动用水按经营服务用水价格执行;用电按国家发革委要求,对动力用电(动力用电指:电梯、中央空调以及以电为原动力的供热、供气、供水用电),按非工业、普通工业电价执行。已按省定高耗能优惠电价执行的大型宾馆动力用电,仍按省定优惠电价执行;用气在现行价格基础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大观镇四、旅游重点镇建设政策 12、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青城山镇、龙池镇、虹口乡、大观镇、紫坪铺镇等旅游重点镇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 13、在旅游重点镇范围内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旧城改造中盘活存量土地的有偿使用收入及对原划拨土地改出让土地收取的土地收益,可用于与旅游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五、旅游人才发展政策 14、鼓励旅游企事业单位通过柔性流动方式吸引一批人才,尤其是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急需的高层人才。对引进并调动到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类硕士、博士人才,按有关政策规定由用人单位给予一定工作津贴。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好配偶工作。教育部门对其子女入学享受都江堰市市民子女同等待遇。 15、荣获省十佳和成都市十佳的导游和讲解员,自荣获称号后,在都江堰市从事导游活动期间,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工作津贴。 16、引进我市急需的旅游商品开发科研项目,解决科研经费有困难的,经审定可申请政府资金扶持。 六、政府奖励政策 17、都江堰市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按照项目实际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的2‰—6‰,对引荐人或中介机构给予奖励。 18、对组织入境游来都江堰市年人次超过3万以上的国际旅行社给予鼓励奖,每超过1万人次,市政府给予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19、对旅游企业从国内外引进都江堰市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旅游节庆活动,视其规模和效益,市政府给予2—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对引进特别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视其规模和效益,市政府给予5—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 南川西北门户大观镇 大观镇大观镇,位于南川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距重庆92公里,东与沿塘、河图北接土溪,西与巴南区接界,南挨兴隆,是一个建制镇,也是重庆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四条公路贯穿其间每日客货汽车直往重庆、涪陵、南川城区,是一个拥有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小城镇。 城镇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84亩(田22146亩;土木5838亩)村地10410亩。海拔高度660米,年降雨量度135毫米,平均气温16摄氏度。 全镇15个村,一个居委会;125社;7841户人家,总人口25679人。城镇人口4086人;农业人口21593人;外来流动人口977人。 工农业科技园区2个;工商企业165个;从业人员12420收入1.8亿元;获税利用职权1831万元;工商企业入库税金61万元,镇级财政收入180万元,粮食总产14386吨,人均纯收入2317,人平均税费负担54元。 镇区内街道5条全部硬化,公用设施水、电、气齐全。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自来水、公园、广场、影剧院、各种市场配套完善。文教、卫生、医疗网完全能满足全镇人民就医的需求,小城镇发展规划已制定,征用工业用地120亩。1995年-2001年镇连续获南川市委市府城建工作一、二、三等奖,并获重庆市建委小城镇风貌设计规划二等奖。 主要资源:粮食、生猪、家禽、茶叶、蚕桑、芝麻、页岩。 主要产业:农业、畜牧业、经济作物、建材、食品、化工。 城市建设: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从抓认识;抓规划;抓建设;抓管理等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投资4万元编制了大观小城镇建设性详细规划和风貌设计,修建房屋12000平方米,增加商业门面70个,扩建农贸市场6000平方米,硬化街道2.3公里,修下水道3000米垃圾仓8个,安装街道路灯100盏,组织支持资金380万元,完成了76个村(居委)电话主要线路架设新安程控电话1900门,实现了初级镇电话。支持市水电局架设城郊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部分村社农电网得到改造,村居民用电条件得到改善。大观镇党委决心认真贯彻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南川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恪守“顺应民心;突出中心;强化核心”的行动准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抓住四大机遇,培育四大亮点,实施七大工程,完成十大项目,稳定粮食生产,大办第三产业,发展各类经济,抓好小城镇建设,增加财政收入,重视科教文化,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一方平安,建设小康城镇与经济文化重镇。 § 重庆市梁平县大观镇 大观镇大观镇位于梁平县东南边陲,北距县城33公里,西北与本县蟠龙镇、铁门乡接壤,其他三方被忠县的石黄、太来、金鸡三镇包围。全镇辖8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75亩,人口两万余。 大观镇西北横亘着一座与梁平东山平行,绵延30多里的外山,海拔700米左右。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属盆地气候,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全年平均气温为17.3℃,最高气温不超过40℃,最低气温0℃,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无霜期长。土壤以黄泥、沙壤土、冲积土、红棕紫色土为主,呈中性至微酸性,土质肥沃。主产稻谷、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和柚子、桃李、油桐等经济作物。 大观镇拥有耕地面积16023亩,其中田9784.5亩,土6238.5亩,森林面积19200亩,荒山13000亩。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石灰石、钾矿、煤等。水资源丰富,四条河流贯穿境内,有小(二)型水库五座,山坪塘78口。 大观镇早期名为观音铺。按老人们常说的“梁山48场”,这里是全县得名最早的6个场镇之一。但大观镇的得名却很迟,是在1940年由大宝乡和观音乡合并为一个镇时才有的,以前名“观音乡”。观音乡之名,又是在600多年前,明代中叶在大观建驿递铺时,因场后的观音岩而取名为观音铺,到清末民初县以下设乡时,则乡以扬名,为观音乡。新中国成立后,大观的沿革变化比较频繁,1992年9月,撤区并镇,大观、千福合并为大观镇,一直保持至今。 2003年11月,原18个村,合并为8个村。其具体变化是:原新塘、路河(部分)村两村合并为新路村;原大桥、观岩、滴水、路河(部分)合并为大观村;原安乐、清凉两村合并为安乐村;原梅花、建丰、松榜三村合并为梅花村;原岩井、庙坝两村合并为庙坝村;原大兴、新屋两村合并为大兴村;原桐岩、大坝两村合并为桐岩村;原千福、莲花两村合并为千福村。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行科教兴镇、兴镇富民的战略,大观镇的各项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四大产业”。白酒产业:力争尽快上瓶装酒面世广大老百姓;高粱产业:完成种植2000亩高粱种植任务,为大观白酒提供原料;青蒿产业:力争完成全镇种植青蒿3000亩;畜禽产业:商品生猪出栏达2万头,山羊出栏1万只,水禽出栏10万只。落实“一培三带”致富工程:即培训一户科技致富领头人,由其带动一项科技致富项目的推广,带动一方群众更新观念,带动一片群众增收致富。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立足镇情,发展特色经济——“大观白酒”。大观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观的招商引资。大观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办法:做到引资一个,留住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注重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大观白酒。” 大观白酒,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大观白酒以高粱、玉米为原料,经过酿酒师精心酿造,煮出的酒纯净清亮,香味浓郁。入口品尝,余味醇爽柔和而独具风味。如今,大观镇白酒厂已成为我镇支柱企业,于2005年荣获“梁平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按照做强重点企业,做优名牌产品的思路,重点扶持大观白酒产业项目建设,走强强联合的路子,让大观白酒上规模、上档次,拓展大市场,促进大发展。 场镇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3月份以来,大观场镇积极开展场镇创卫活动,严格执行“两拆两归一规范”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全年,投入资金2万元,新修了垃圾场1座,临时垃圾场1座,聘请保洁人员2名,场镇宣传达10余次;投资8万元,新装大观场镇路灯30盏,完成街道亮化工程;投资近50万元,占地4亩,新建大观腾飞集贸市场1个,改变了沿街为市,占道经营的习惯,有效改善了场镇居民生活环境。 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近年来,全镇先后实现了“村村电”、“村村电话”、“村村加密电视”、“村村水泥路”,极大方便了人民生产生活;有日供水200吨及300吨以上自来水厂二座;全镇已完成农网改造,电力充足。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在全镇人大观中心小学(附设初中部)、千福小学两所完全小学,4所村校,45个教学班;有教职工99名,在校学生2056人。教学配套设施齐全,老师们发扬大观教育前辈的优良传统,倾心教书育人,教育质量名列全县前列。医疗卫生逐渐完善,镇有卫生院,村有医疗点,能满足人民治病防病的需要。[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