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富连成
释义

富连成之科班富连成社创办于1904年。大家一致认为,富连成是京剧教育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44年来,富连成科班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近800多名京剧学生,其中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 筱翠花 、马富禄、谭富英、叶盛兰、萧盛萱、孙盛武、袁世海、李世芳、毛世来、江世玉、艾世菊、谭元寿、茹元俊、冀韵兰、夏韵龙、叶庆先等均为京剧名家,他们中不少人又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 简介

富连成科班演出表

中国京剧科班。1903年由吉林商人牛子厚出资、京剧演员叶春善筹办,于190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初名喜连升,后改喜连成。牛子厚为班主,叶春善任社长。1912年夏,因业务不振,牛子厚倒让给沈姓接办,改名富连成,沈仁山、沈秀水先后任班主,仍由叶春善掌理。后沈因破产亏累,退出。1935年叶春善去世,由其长子叶龙章继任社长。至1948年,无力延续下去,第八科庆字辈学生刚刚入科,即告停办。

富连成社招收学生没有定期,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学年龄为6到11岁,坐科年限一般为7年。训练方法为口传心授,从形体基本功开始,然后按学生气质、性情、嗓音、扮相、体态等不同条件,划归不同行当,文武兼学,要求极严,在训练中动辄打骂体罚。由于社会原因,科班为了经济收入,疲于演出,忽视文化教育。富连成社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学生近700人,包括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等一大批演员,梅兰芳、周信芳等也曾在这里搭班学艺,是京剧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的一所科班,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 “学规”

《伶人往事》

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

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何况尔诸小子,都非蠢笨愚蒙;并且所授功课,又非勉强而行。

此刻不务正业,将来老大无成;若听外人煽惑,终究荒废一生。

尔等父母兄弟,谁不盼尔成名?况值讲究自立,正是寰宇竞争。

至于结交朋友,胡群狗党相迎,渐渐吃喝嫖赌,以致无恶不生。

文的嗓音一坏,武的功夫一扔;彼时若呼朋友,一个也不应声。

自己名誉失败,方觉惭愧难容;若到那般时候,后悔也是不成。

并有忠言几句,门人务必遵行;说破其中利害,望尔日上蒸蒸。

§ 历史资料

富连城-京剧第一科班

富连成这个名字,在梨园行中,在熟知京剧的老观众心里,是响当当的。它虽然只存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培养出了难以计数的京剧名家。从萧长华、侯喜瑞到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均与之有着极深的渊源。

然而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戏班,关于它的书却少之又少。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搜索中,键入“富连成”这一主题,只显示有唐伯弢的《富连成三十年史》和吴小如的《鸟瞰富连成》两部作品。

一本《京剧的摇篮——富连成》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它虽非学术史料,但作者对富连成知之甚详,掌握着许多第一手资料,因而使本书有不小的阅读价值。

当年谭派老生谭元寿曾说:“我演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去一处都有富连成培养出的演员。富连成培养出了那么多名角,‘生产’的艺术家最多,对京剧的发展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可现在很多年轻人却不知道富连成为何物……”

这样遗憾的情绪,其实不应该出现在关于富连成的话题中。这个堪称为“第一科班”的故事,随着它的解散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但在京戏最为鼎盛的那几十年里,它确曾书写过一部传奇。

包缉庭与富连成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包缉庭是个极为陌生的名字。不过他在戏曲评论界的地位,并不亚于常伴梅兰芳左右的齐如山。

包缉庭1903年出生于京城的一个官宦之家,年少时就喜爱京剧。他和富连成中的许多教师、弟子都有着密切的往来,因而熟谙其中的人情世故。

至二十余岁的时候,他开始在报刊上撰写戏评,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后来包缉庭一直在香港等地致力京剧事业,靠自己的默记,与他人合作还原了《白蛇传》《大名府》等戏的全本,助一些剧团重新排练,同时在各大报刊上撰写剧评,影响颇大,有“北派京剧剧评家第一把交椅”的美誉。

当年包缉庭曾在香港一本杂志上刊登《富连成兴衰四十年》一文,详述富连成轶闻掌故。这篇文章特别长,分期刊登长达两年之久。不过这么多年过去,这些期刊多已散佚,不易重寻。

多年后,一位京剧票友有心将包缉庭的这些文章重新搜罗在一起,于是发动诸多友人搜集了当时的那份杂志,将《富连成兴衰四十年》全文凑齐,同时找出当年唐伯弢的著作以及民国年间的相关杂志,整理成《京剧的摇篮——富连成》一书。其中有许多珍贵照片,诸如富连成学员训练情景等等,都极为罕见。

§ 社团周年

富连成100年前,由牛子厚先生和叶春善先生共同创办的”喜(富)连成社”,是中国京剧史上开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的京剧科班;是传统艺术教育机构杰出的典型。在它长达40余年的历史中,走过了一条极其艰辛的创业与办学之路,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保留、整理、创作、排演了大量优秀剧目,为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教育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说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影响深远,为百年来中国京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振兴作出了承前启后的卓越贡献。

富连成科班对中国京剧事业,对中国戏曲教育,特别是对京剧艺术人才培养上的跨时代深远影响,在我们中国戏曲学院身上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

持续了44年的富社科班,共培养京剧表演人才近800名,建校55年的中国戏曲学院(校)培养表演、导演、音乐、舞台美术、文学等方面的戏剧戏曲艺术人才近6000人。富社科班与中国戏曲学院,一为旧学(或旧艺学),一为新学(或新艺学),一为民办,一为国立,在办学的性质、宗旨、方针、任务、办学模式上确有根本上的区别,但是从京剧艺术人才培养的角度,从传统民族艺术教育及民族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角度讲,两者又确有其一脉相承之处。这就是,以富社科班为代表的(当然还包括如中华戏校等其它戏曲科班)民族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经验,对中国戏曲学院产生了持续、积极的重要影响,以富社科班为代表的艺术教育传统和育人经验,在中国戏曲学院身上得到了延续、继承、丰富和发展,得以推陈出新。

作出这样的判断,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不仅在于艺术的规律和艺术教育的规律是相通的,不会因时代的转换而改变,更在于另外一个事实,即如萧长华、雷喜福、侯喜瑞、王连平、于连泉、萧连芳、贯大元、孙盛文等一批先后参与富社科班创业的京剧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的后半生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教育事业;还在于在中国戏曲学院办学的55年间,先后有宋富庭、高富远、萧盛萱、高盛麟、王世续、阎世善近百名富社科班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嫡传弟子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也正是他们把富社科班的优良艺术教育传统和育人经验带到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身上得以延续继承、丰富发展。富连成社的办班经验,以及从富连成社到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教育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问题上,谈几点想法。

§ 办学追求

富连成不为钱财只为育才的办学追求和办学宗旨,是富社科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清末民初的东北富商牛子厚,作为喜(富)连成科班创始人之一和出资人、首任班主,之所以慷慨出巨资创办喜(富)社,并非出于商业性目的,更多的是因为牛氏广交京剧名士,酷爱京剧艺术,想为京剧发展做些事情的社会义举。到了1912年,当时号称京城”沈百万”的另一富商沈仁山先生作为该社主要出资人,接牛家任第二任班主,把富社继续办下去,也不是想要通过举办该班而赚钱,实际上也不可能赚到多少钱。沈仁山的后人白化文先生在2004年12月20日中国文联举办的纪念富社创办100周年座谈会上,以及在其撰写的《富连成三十年史》新印小记中都谈到这一点。”沈家接办科班后,投人大量资本”。”在这一段时间内,富连成社确实连年唱戏赚钱而不是赔钱。但是沈家绝对没有往家中拿富连成社唱戏赚的钱,而是不断地往富连成社添钱。唱戏赚的钱也作为再生产投入。沈家拴这个班子,目的主要在为自己商业声誉宣传……在二十多年中,沈家添进富连成社的钱不计其数”。

而先后担任富社社长44年的叶春善、叶龙章父子,在富社的办学追求上更是鲜明。叶龙章先生撰写的《喜(富)连成科班的始末》中,几处讲到这一点。”父(叶春善一引者注)一直廉洁自守,勤勉奉公,老师们也都能履行科班开始时大家的诺言:各人不为发家致富,只为传留戏班后代香烟,一心为了教好下一代艺术人材,传流不息地把戏剧事业接下去。””国家设学校,为的是培育英才。梨园设定科班,同样是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材,是国家社会的需要。由于班本着这一目的进行教学,故得以兴盛长久。””先父在创办喜连成科班初期,即有誓言:创办科班,不为发财致富,争名夺得利,只为培养教育梨园后一代,永续香烟。所有同他一起办社的老师,也都以这个誓言为教学目的。”富社科班几十年坚持和恪守不为发财致富,只为培育梨园后代的办学追求,是富社科班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富社科班克服艰难困苦坚持办下去,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办学精神支柱,这对我们今天的民族艺术教育,然富有启发,富有积极借鉴意义。

§ 教育理念

富连成社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树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一向尊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孔子讲,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富社的创办者们,继承这一传统教育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富社科班,十分重视对师德、艺德和对学员品德的要求与教育,富社的”科班训词”(即学规)就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要四戒”的品德规范:”要养身体、要遵教训、要学技艺、要保名誉;同时要戒抛弃光阴、戒贪图小利、戒烟酒赌博、戒乱交朋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味深长,很多体现了富社艺术家、教育家高尚道德情操和注重师德、艺德的事例,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颂。富社的德育教育,还不可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道德观的教育,其本质仍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范畴。但这是我们不能苛求于前人的。这种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对那个时代戏曲人才的优良品德与艺德的形成和完善,无疑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正因为如此,诸如“学戏先学做人”、“艺高还需德高”等传统戏曲教育的格言,在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后,也就很自然地由包括富社教师在内的前辈,承传至今,并成为极具戏曲院校德育特色的内容。包括中国戏曲学院在内的新中国戏曲教育的50余年历程中,坚持“德艺双馨”,坚“育人以德为先”的宗旨始终未变。即便是从1996年起由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这样的特殊人才培养上,首重德育的传统和宗旨仍未有丝毫放松或改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从富连成社到中国戏曲学院乃至新中国的整个戏曲教育,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是一息相通、一脉相承的。

§ 教学方法

影视《富连成与牛子厚》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坚持因材施教,量材教艺,是富连成科班一贯的坚定的教学方针之一,同时也是富社培养艺术人才取得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叶龙章先生在其《喜(富)连成科班史末》中写道:”科班一贯量才教艺,从无远近亲疏之分,从不埋没人材,更不越轨提拔。……三弟盛章入科后,老师们都愿他学武生,……征求萧长华老师同意教他改学文武丑角,在科时已为观众所喜爱,出科后,成为文武名丑。四弟盛兰入科较晚,……初学青衣、花旦,因他本性倔强,做戏欠温柔,先父认为他不适合演青衣,又和萧老师商量,叫他学文武小生,……出科后一举成名,后来更得到叶派小生的称号。类似叶先生所举的例子,在富社办学的实践中举不胜举。正因为持之以恒地坚持因材施教、量材教艺,富社不但成功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后来享有盛誉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教育家,还包括了众多的京剧研究家、管理家,以及器乐伴奏、舞台美术等多方面的人材。新中国建立后,众多的富社前辈进入了中国戏曲学校或各地方的戏曲学校任教。因材施教的传统,在新型的戏曲院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首任院长史若虚同志,成功地把因材施教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社会主义戏曲院校的教学实践中。他多次援引富社科班为例,科学地总结戏曲教育在选材、识材、辨材、育材等人才培养诸多环节的经验,明确提出了“普遍培养,因材施教”,“大胆选拔、培养尖子人材”。事实证明,中国戏曲学院55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活跃在新中国京剧舞台的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和各方面的京剧艺术人才。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教学实践,再一次把因材施教的理论,推向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境界。这就是在青研班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案设计上,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员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青研班学员的人才特点是著名演员多,主要演员多,流派演员多,大多数学员是在艺术上已小有成就,而我们的教学培养方案,正是依据这一特点,要为他们从优秀演员成长为戏曲艺术家奠基铺路。

一个令今人也必定会令后人叹为观止的现象是,富社科班的许多老前辈及他们的杰出嫡传弟子,如袁世海、谭元寿、茹元俊、王世续、张君秋等作为这个班的导师,都亲身参加了教学工作,很多著名的戏曲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戏曲理论家,也都参加了青研班的教学工作。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经验在培养新时代高层次京剧艺术人才的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

§ 教学实践

富连成科班表注重艺术实践、多演戏,多演出,在舞台演出实践中成才,是富社40多年育人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因为它符合戏曲艺术的规律。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技能都熔铸在一个个具体的剧目当中,演员只有通过学习剧目才能逐渐掌握这些技艺。富社的老师们深谙这其中的奥秘,格外重视舞台实践。

在富社科班的40多年里,创编、整理演出的大小剧目达400多出。许多富社科班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回忆中,都一致认定他们能够学艺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刻苦、严格、丰富的舞台演出实践。

这个行之有效的育人传统,被萧长华、王连平、于连泉、孙盛文等一批富社科班的老艺术家、老教育家带到了新中国创办的中国戏曲学校,直至发展、完善为我院的剧目成品教学法。50多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大小教学剧目已逾400出,由学院师生创(作)演、(改)编演、移植、首演的剧目达50多部。可谓是一批演出新剧目,带出一批新人,成就一批中青年教师,涌现出一批教学成果。这也是中国戏曲学院能培养出一代接一代活跃在新中国京剧舞台的京剧艺术人才的原因之一。

100年来,富社科班的影响在百年中国京剧艺术的舞台上,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富社对中国京剧的历史贡献,人们不会忘记。富社科班的不为钱财,只为国家培育人才的办学追求、办学精神、育人经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我们纪念她,继承她,正是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继往开来,她必定能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一定会在中国戏曲学院的办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 相关词条

《梅兰芳》《太真外传》尚小云

《贵妃醉酒》京剧《霸王别姬》《宇宙锋》

《生死恨》《廉锦枫》《穆桂英挂帅》

梅绍武梅葆玥孟小冬

§ 参考资料

[1] 城市快报 http://epaper.tianjindaily.com.cn/cskb/cskb/2008-11/22/content_6046514.htm

[2] 《京剧谈往录》北京出版社1985年2月版

[3] 唐伯弢编著,白化文修订《富连成三十年史》(修订版)同心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