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释义 | § 概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人们在它面前留连忘返、摄影留念,人们称颂它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高 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1907年入藏本馆。 § 简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一个名叫景净的波斯传教士撰刻树立,吕秀岩书并题额,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随着景教的没落,大秦寺的院落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时失落。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当时许多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得知后,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清光绪年间一个叫荷尔姆遂熊熊的荷兰人在金胜寺游览时看到此碑,为了得到它,他按原样刻制了一座新碑欲换得古碑,遭到寺主持和民众们的严厉拒绝,连官府的人也严保此碑,没有让他得逞。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历史沿革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明天启三年(1623年)[2]出土,当时许多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得知后,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武林韩泰华重造碑亭,但不久因战乱碑寺被焚毁,碑石暴呈荒郊。西方一些学者主张将此重要的景教文物运往欧洲保管。1891年欧洲某公使馆请求总理衙门设法保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总理衙门汇出100两银子,但到陕西时只剩下5两,只能草草搭一小蓬遮盖。20世纪初,丹麦人傅里茨·何尔谟(FritzHalms)出三千金买下此碑,准备运往伦敦。清廷得知,立刻通令陕西巡抚制止,陕西巡抚派陕西学堂教务长王献君与荷尔姆协商,最后何尔谟同意废除购买合同,但何尔谟获准复制一个大小相同的碑模带回伦敦。复制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十分逼真,几可乱真。1907年陕西巡抚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何尔谟回伦敦后又依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复制了一批,分派各国大学和朝鲜金刚山长安寺。 § 石碑内容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 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極其深厚。 § 出土地点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有两种说法,盩厉说和长安说: 盩厉出土说:日本汉学家佐伯好郎考证在盩厉,根据苏轼《南山记行》诗:“至宝鸡、虢、郿、盩厉四县,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此外,毛尔(Moule)、冯承钧与向达都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盩厉说。 伯希和、徐光启、李之藻、桑原骘藏、石田干之助等认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西安府金胜寺。 1928年向达到盩厉、楼观考察,在楼观西五里处发现大秦寺遗迹。寺内有《五峰丘木山大秦禅寺钟铜铭》:“……唐太宗赦赐丞相魏徵大将尉迟恭起盖监修……” § 悠久历史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它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人们在它面前留连忘返、摄影留念,人们称颂它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那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事了。当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灾荒连年,民不聊生。一天,西安城郊西原村里的几个穷苦农民,为饥饿所迫,提着镢头,铣到坍塌已久的大秦古寺附近去开荒地。他们挖呀挖呀,突然镢头被震得蹦了起来,原来土里埋着一通石碑!刮去碑面上的泥土,只见上面刻满了汉字,碑底和两侧还有蝌蚪番文,这真是块怪碑!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识字的,他们便从村里请来了私塾老先生。这老先生虽是个落弟秀才,却有满腹学问,且又酷爱金石篆刻,听说发现了古碑,便匆匆地随着那几个农民赶来了。他默诵了一遍,又朗声读了一遍,几个农人听了还是不懂! 老先生便详细解释说: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名叫阿罗钵诃的洋和尚,从古波斯出发,翻过葱岭进入中国,又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不远万里地来到京师长安,朝拜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他们的波斯洋教。因为这波斯教是从西边的大秦帝国传到波斯的,这洋教又叫大秦景教。不久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于是最教这个洋教便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这通石碑是唐德宗建中二年一个名叫景净的和尚撰刻树立的,就立在这个大秦寺院里。 一个青年农民问:石碑咋被埋到地底下去了?这大秦寺咋被弄得片瓦不见呢? 老先生捋捋银须说:“这没啥奇怪的,一则因年代久远;二则是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下旨禁教灭佛,拆毁寺院,这景教大秦寺也难免其祸,石碑便被埋在瓦砾泥土之中了。 这几个农人知道这块石碑是祖先留下来的贵重物件,便同心协力地把这通古碑树立了起来,重寻地方开荒去了。 当时,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深入到中国各地强行传教、盗窃文物,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一些传教土看到这块古碑,如获至宝,他们争相拓片,并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私塾老先生和村民们见一批批“洋和尚”整天围着这通古碑转悠、拓片、嘀咕,心里起了疑问:“看样子这些洋和尚怕是想盗宝!听说洛阳白马寺齐云塔上的金蛤蟆就是被一个‘洋和尚’盗走了的呢!”老先生与村民们商议,要把古碑妥善地保管起来。他们趁天黑,动员了村里几个精壮小伙子把古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并封锁消息,还让人放出“古碑被‘洋和尚’偷走了!”的流言,迷惑贪心的‘洋和尚’们。第二天,那些‘洋和尚’在大秦寺遗址没找到古碑,又听古碑已被人盗走,还以为是他们之中的那一个“伙伴”“捷足先登”了呢。 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屈膝投降,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各国的传教土更加蜂涌而至,充当各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帮凶。这些传教士来到西安,偷偷地访出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所在。他们蜂涌来到金胜寺,围着古碑胡说;这古碑记的是我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在中国传教的经过,属于我西方所有,应该把它运往欧洲! 正在这时,一位名叫荷尔姆遂熊熊的丹麦人来到西安,鬼点子多得出奇。他到金胜寺看到这通古碑后,没有说什么,只是雇人按古碑的样式重刻了一通新碑,然后悄悄地对主持僧说;“我想用新碑换走古碑——你们中国没人能辨出新旧真假!至于银子,我是不会亏待你和尚的,喏,这是三千两白银的银票,请查收。”说着从西服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 主持僧大吃一惊,连连摇头说,“贫僧虽穷,却颇晓大义,不能出卖祖宗遗物,被国人唾骂!阿弥陀佛!” 荷尔姆遂熊熊还是一味地纠缠不休。 “岂有此理!”富有爱国心的主持僧火了,”你如不善罢甘休,我要报告官府了!” 荷尔姆遂熊熊仗着有列强撑腰,有洋枪洋炮作后盾,自忖官府也是怕洋人的,也变了脸色:“你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去面官!---我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还可以省下来哩!” 两人一吵,不但惊动了正在庙中上香的众乡亲,还惊动了一位前来旅游考察的日本人桑原腾藏,他们一齐簇拥着主持僧去西安府告状。沿途的市民百姓听说此事,也一个个义愤填膺地跟随而去。这样,到达府前时,跟随的农人、市民、读书人等已达四、五百人。 府官是个明晓大义的人,再加上看到此事已引起了公愤,便判决道:“此碑系我国宝,应移至碑林内妥为保管。金胜寺僧人多年来护碑有功,应予嘉奖,荷尔姆遂熊熊等诸位西人,愿拓片、模刻者,当给以方便,但不得觊觎此碑,无理取闹、滋事生非!” 荷尔姆遂熊熊强辞夺理地搬出强盗“理论”说:“此碑记我基督教传教事宜,当是我西方之碑,我们西方之碑回西方是理所当然!” 这时,只见一位青年书生从阶下的人群中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说:“此古碑是我中国人用中国文字撰刻的,立在我中国的国土上,自然是我中国之碑!还有,此碑系西原乡亲于三百年前从唐长安城义宁坊大秦寺遗址挖出,我祖上曾辩认此碑,并同乡亲们一起把它移立于金胜寺内,有祖上的遗墨可以为证!”说着,从贴胸处掏出一卷白麻纸来呈给府官。 府官接过一看,原来是那位私塾老先生写的发现和搬移古碑的字据。因年深月久,白麻纸已经发黄,但白纸黑字,却十分分明!它不但详细记叙了三百多年前发现和搬移古碑的经过,还说明了移碑的原委:“……为保护古碑,不被西方洋和尚盗走起见,我等共移古碑于金胜寺内……”下边是老先生和十几位乡民的签名和移碑的年月日,同时还有当时金胜寺老主持僧的签名。 这时,主持僧也从僧袍内掏出一卷白麻纸呈于府官:“小僧处也有师祖留下的字据,可证此碑是我中华故物!” 府官接过一看,不由得心内大喜,伸出大姆指赞道:“壮哉,僧民!智哉,书生!”他又把两份“铁证”高声宣读了一遍,公堂内外顿时群情激昂,洋溢着不可冒犯的浩然正气。 荷尔姆遂熊能做贼心虚,低下了脑袋,一言不发了。 府官反问道:“你可有古老的证据,也可拿出来一读?!” 府官大喜,,命仆从抬出一坛窖藏已久、为公子办喜事准备的西凤名酒来,与众人共饮。 随后,在鼓乐,仪仗的前导下,众人抬着这通历尽风风雨雨的古碑,送往城内的碑林安置。沿途,百姓夹道欢送,有焚香蜡纸表的,—有放鞭炮的,还有为抬碑人送汤献茶的,很多人跟在碑后,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