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理州财校 |
释义 | 由于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逐步实施“铸一身好品质、打一手好算盘、做一本规范帐、操一手好电脑、讲一口普通话、会一门外国语、作一手好文章、写一手好书法、练一个好体魄”的“九个一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遍布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广大毕业生中,不少人已走上州、县、乡级政府部门领导岗位,大多数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受到社会的好评和充分肯定。在2002年5月省教育厅组织的申报“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评估验收中,与会专家对我校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等办学水平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大理州财贸学校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主管部门州财政局、州教育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关心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尤其是结合财经管理人才的需求,立足全州,面向全省,服务社会,走出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路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日益提高,为大理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成为民族地区的一所特色学校”。 目前,我校有全日制中专生27个班级、共1186人,五年制大专班2个,共102人,中专和大学本专科函授生391人。开设有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经济文秘、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七个专业,门类齐全、文理兼容。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在68名专兼职教师中,有高职23人、中职35人、初职9人,教员1人,本科学历65人、双师型教师21人,在职攻读研究生学历3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9人。学校拥有图书资料10万余册、报刊杂志250多种、计算机近300台,建有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电教室、多功能报告厅、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人才兴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形成了“团结、业精、求是、进取”的校风;“严谨、善导、师表、奉献”的教风;“谦虚、勤奋、求索、律己”的学风,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近几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育人环境“优级学校”、州级“先进团委”、“老干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无毒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连续四年考核优秀。学校还获得省级“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学校”、“云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4年2月,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校为“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培训机构”。 我校从1998年实行招生并轨改革、毕业生自谋职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的劳动就业问题,而且学校的吸引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州委、州政府领导一直都十分重视我校的发展,决定在大理新征土地163.74亩,作为我校搬迁新校区建设用地。新校区规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即:教学区、运动区、成人教育职工培训区、教职工宿舍区、学生生活区。 学校的发展目标:在学校搬迁成功后,积极申报,进入“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行列;在此基础上,向财经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全日制中专、专科学历教育并进。 办学特色:以全日制中专、高职教育为载体,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培训为两翼,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以长带短、以短养长;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的“九个一”工程,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已有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培训机构”基础上,积极申报建立不同专业、行业的“职业(或劳动)技能培训站”,实施“毕业证”、“从业资格证”、“技能(技术)等级证”制度。 总体规划设想:按照国家级重点中专的要求,着眼于将大理州财校建成滇西地区一流的中职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