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童禅寺
释义

§ 基本简介

天童禅寺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南27公里处鄞县东吴镇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原址在今称之为“古天童”的东谷,开山祖师为义兴。唐重建时名“太白精舍”,唐至德三年(758)因东谷地狭谷浅,徙建于太白峰下即今址。

乾元二年(759),因传祖师义兴在修行诵经时,感动玉帝派童子下凡入侍,又因太白山有玲珑岩,唐肃宗赐名“天童玲珑寺”。宋景德四年(1007)敕赐为“天童景德禅寺”,南宋嘉定年间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三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赐名“天童禅寺”。几经兴衰,现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轩昂,中轴线上有伏虎亭、古山门、内外万工池、七浮图、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先贤堂、罗汉堂等,两侧为配殿、禅堂、钟鼓楼、僧房、客房等,总计999间,占地面积7.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全国少见。天童寺在海内外负有盛名,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和太白山现辟为天童寺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内,青松夹道,爽气扑面,抬头可见翠岗之上古塔挺秀,此为进山入寺的第一门户小白岭,岭上有五佛镇蟒塔、铁蛇关、揖让亭等胜迹。过小白岭,渐入佳境。太白山主峰高653.3米,重峦叠嶂,怪石嶙峋,潭深溪长,松茂竹密,与千年古刹天童寺构成了“深径回松”、“清关喷雪”、“东谷秋红”、‘南山晓翠’、“平台铺月”、“凤岗修竹”等10大胜景。旖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抒怀,王安石游览天童时有诗:“村村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描绘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今天太白山的山林和生态环境还保持着原始风貌,并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予以保护。

§ 历史溯源

天童禅寺

天童禅寺始建于晋朝,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 西晋永康年(公元300年),僧人义兴云游至扬州部会郡县(即今鄞州)南山之东谷,因爱其山水,遂在此结茅修持。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给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到了唐代,宗弼禅师感到东谷地狭谷浅,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将精舍迁徙太白峰下(即天童禅寺今址),距义兴大师开山处公一公里之遥。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由相国第五琦秦请,因山有玲珑岩,肃宗帝赐名“天童玲珑寺”。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咸启禅师主席,弘扬洞山宗风,时正值曹洞宗发轫伊始。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据浙东观察使杨严所请,懿宗帝敕赐“天寿寺”名。

中国的禅宗到宋代日益昌盛,至南宋时达鼎盛时期,天童禅寺也成为禅宗之名刹。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帝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神宗帝即位后,召寺僧惟白人禁问道,三登高座。并于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赐惟白金紫衣一袭。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微宗帝敕赐惟白“佛国禅师”号,并御制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觉禅师继席,住山30年,复弘曹洞宗风,僧人常住千人以上,为天童禅寺中兴时期。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建成能容纳千人的僧堂,前后14间、20架、三过廊、二天井,纵200尺广16丈。继而扩大山门,成为巍峨杰阁,安奉千佛。中建卢舍那阁,旁设五十三善智识像,名为“千佛阁”。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右丞相永国公史浩奏请,孝宗帝翰挥“太白名山”四字赐寺。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虚庵禅师扩建千佛阁,鸠工庀材,历三寒署。扩建后的千佛阁高三层12丈,飞异,隐接云霄,宏丽甲东南。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太师右丞相史弥远奏请定“禅院五山十刹”,天童禅寺列为五山之第三山。

元大德三年(公元1301年),成宗帝赐千佛阁为朝元宝阁,后殿。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元良禅师重建朝元宝阁,铸万铜佛供于阁中,阁旁增置二楼,左鸿钟,右轮藏,烟云缭绕,金碧辉煌。有诗赞曰:“云从太白山头起,香自朝元阁上飘”。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顺帝敕赐元良禅师“善觉普光祥师”号。 天童禅寺

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6年)册封天下名寺,赐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天童山景德禅寺为天童禅寺,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到神宗年间,寺院遭受了一次历史性的灾难。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七月二十一日,鄞县发生特大水灾,风雨骤作,山洪暴发,天童禅寺殿宇尽圮,础砾无存。是年岁冬住持因怀在废墟上重建殿堂。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密云禅师住持天童,鼎力重兴。于崇祯八年(公元1653年)建佛殿、天王殿,继而建法堂、先觉堂、藏经阁、方丈殿;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建云水堂、供应堂、延寿堂;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建西禅堂、东西两客堂;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建东禅堂、新新堂、迥光阁、返照楼,并重浚万工池,修造七宝塔,所有工程,无不建造完备,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规模和格局。时为寺院的鼎盛时期,现存的铸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的千僧锅右以佐证,该锅直径2.36米,深1.07米,重4000公斤。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世祖帝召寺僧道进就敕谕,并赐三衣、黄衣、缘云缎袍各一袭。次年赐帑金千两命重修佛殿,敕封道“弘觉禅师”号,并赐银印一颗,重40两,方广三寸许,右为汉篆“弘觉禅师之印”,左镌满文一行,赐三衣、五衣、七衣、黄祖衣、宫道袍、沉香色道袍及千衲衣、夹衣等。御书僧诗一首,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忱。”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9年),圣祖帝敕赐天童寺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幅,旁记康熙岁次乙酉二月南巡舟中书。五月又赐金字心经一卷、僧诗一幅、白绫四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3年),世宗帝赐御书“慈云密布”匾额及柱联、赞释迦、观音偈各一。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寄禅和尚住持后,将十方丛林住持继承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这种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

中国佛教界领袖圆瑛大师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930-1936年)住持天童6年,使古刹更为壮严,由他主持铸成的大铜钟高2.76米,下口径1.86米,钟面铸有81卷《华严经》,重达1.5万斤,现挂钟楼上。

新中国成立后,天童禅寺得到了人民政府保护,僧众殿堂功课,威仪整肃,参禅修持,不废古规。同时发扬“农禅并重”优良传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寺院移作它用,佛像被毁。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拨款进行修复,古寺重辉,法炬复燃,全寺僧众又晨钟暮鼓,诵经礼佛,参究禅理,绍隆三宝,如法如律地进行宗教活动。

§ 宗派继承

义兴祖师之塔

昔在灵山一会,世尊拈花传正法眼藏于迦叶尊者,此为禅宗之始。其后二十八传至达摩大师,达摩东来,传法于慧可,至慧能、神秀,禅法始大兴于中国。

天童寺自唐法璿重建太白精舍,人称“天童禅师”,可见法璿系禅宗一脉。北宋景德四年,敕赐寺名“景德禅寺”,则寺性归属禅宗,自兹肯定。其后寺名屡有更易,而“禅”性不变。历代住持,有属于牛头、云门、法眼各派系者,然以临济、曹洞为多。

义兴祖师

为天童禅寺开山祖师。西晋永康元年(三00)义兴祖师遍访名山宝地,及至鄮(今鄞县)之东谷,爱其峰高林幽,人迹罕至,遂结茅为庐,潜心静修。义师苦行修持,感动上天,谴太白金星化为童子,日给薪水,随侍左右,久而辞去,言讫不见。后人遂名是山为:“太白”,称师为“太白祖师”。是时距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六七)佛法传入中土仅二百三十四年。清人闻性道赞云:“义师不留氏里,独栖危峦窅谷间,谁其引之?区区薪水之役,谁其待之?惟诚则感而通,太白星之为童子,谁谓上帝相谴?太白山之归义师,岂非之本地风光历千秋而不没哉。

心境藏奂禅师(七九0-八六六)

为天童寺开法之祖。俗称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当其母妊娠及坐产之时,常闻异香。幼时,师坠于井,有神人接持而出。少年时出家,拜道旷禅师为师。年弱冠,诣中岳受其戒。其母因泣念师出家远走,一目失明,及师归省,即日而明。母逝,哀守墓庐,其侧有妖神迷惑渔人,荤腥四寒,师谕戒之,此患遂绝。其后历游湖山灵境,复诣五汇寺,契旨于马祖法嗣虚默。唐会昌年间(八四一——八四六)敕度师居长寿寺,手辑大藏之烬落者。南海节度杨松公典姑苏,请师归故林以建精舍。旋即住持天童,相传于会昌大中之际,徒清关之神龙于太白峰顶,建镇蟒塔于小白岭上。郡守崔琪称师:“凡”动止,禅者毕集,环堂相榻。师乃学识泉涌,指鉴歧分。诘难排疑之众,攻坚索隐之士,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一言入神,永破沉惑,在天童当为开法之祖师。

大中十二年(八五八)分宁宰四明任景求,舍宅为禅院,迎师居之。时有农军裘甫率众二千,执兵器白昼入寺。师冥心安坐,神色肃穆,众皆悸慑,叩礼逡巡而退。郡守申奏,请改禅院为栖心寺(今为七塔寺),以旌师德。咸通七年(八六六)八月三日示寂,世寿七十七,僧腊五十七。权窆于天童岩,三载后焚化,发塔揭盖,异香凝空,俨若平生。茶毗岩下,获舍利数千粒,红翠交晖,白光上贯。弟子戒休赍舍利、述行状,诣阙请谥。奉敕褒诔谥号:“心镜禅师”。塔称“寿相”塔。

宏智正觉禅师(一0九一-一一五七)宏智正觉禅师之塔

俗姓李,隰州(今山西隰县)人。父祖皆皈依禅宗。母赵氏,梦见五台山僧解右臂环与之而孕。及生,光出于屋,右臂隆起如环状,人皆异之。七岁,习儒业,读五经,日诵数千言。佛陀逊禅师一见,知其为法器。十一岁,遵父命,投净明寺僧本宗得度。十四岁,从晋州慈雪寺智琼禅师受具戒。十八游方参学,告别祖师时言:“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首参汝州(今河南临汝)香山寺枯木成禅师。一日,闻僧诵《法华经》瞥然有省,走告成。成指香合曰:“里许是什么物?”师曰:“是什么心行。”成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手画圆相以呈,复抛向后。成曰:“弄泥团汉有什么限?”师曰:“错!”成曰:“别见人始得。”指点禅机,师诺诺有悟。宣和六年(一一二四)投邓州(今河南邓县)参法于丹霞子淳,淳公问:“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公曰:“未在更道。”师偈语对答相合,究法益诚。自是,机锋迅捷,诸方推重,遂授衣拂。旋随淳迁大洪寺,命掌书记,后升首座,得法者有数人。四年后,过圆通寺,时真歇清了住长芦寺,遣僧邀师至,众撞钟出迎,见其衣履穿敝,真歇命待者易以新履,师云:“吾岂为履而来耶?”众闻悦服,恳求说法,遂居第一座。六年后出世,住泗州普照寺,时年三十有四。历迁舒州太平寺,江州圆通寺、能仁寺,真州长芦寺。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至明州,欲礼普陀,过天童,缘法相应,受邀住持天童。时金兵犯明州,境内诸寺,多遭毁劫,僧众走散,独天童巍然未动。未几,寇至,正觉危坐殿宇,掠骑至塔岭以望,若有所见,敛兵而退,人皆叹为神助。

师为人方厉,机锋峻激,所著丽而有则。以弘法利生为怀,随愿而就,受不贪,施无厌。岁饥荒,犹赡众施食,活者数万众。原寺僧不及二百,师至,纳僧逾千,主事忧之,师笑谓:“汝且勿忧。”翌日,施主钱氏致粟千斛。绍兴二年始,先后建僧堂,巍其门为杰阁,延袤两庑。继而拓旧维新,范千铜佛,筑卢舍那阁。师住持天童凡三十年,殿宇为之一新。寺时有田一万三千亩,寺围山地均为寺产,并于昌国(今象山)、定海二县,治涂田二千亩。

初,秦桧用事,径山僧大慧宗呆与忠义士大夫愤激时事,斥和议误国,为桧党指定为“鼓倡浮言,谤讪朝政”,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勒返初服,窜南中。绍兴廿五年冬,大慧蒙恩北归,还其僧祴。时育王虚席,宏智举大慧王之。预知大慧来后,至者必众,资给堪虞,乃预告知事多办岁计应香积。明年,大慧至,众盈万指。未几香执智手曰:“吾二人皆老矣!尔唱我和,我唱你和。一旦有先溘逝者,则存者为主其事。”两人私交弥笃,然各传一宗。宏智弘扬曹洞宗法,主张:心是诸佛本觉,众生妙灵,只因疑碍昏翳,自作障隔。如能静坐默究,净治揩磨,去掉妄缘幻习,不被一切包裹,便能事多无碍。倡导与临济宗大慧宗呆“看话禅”有别之“默照禅”。

绍兴十七年(一一五七),被旨住灵隐寺,未越月,乞还天童。翌日,沐浴更衣,端坐书偈示众:“梦幻空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复致书大慧呆公邀主后事,并书偈以别曰:“钝鸟先飞易,灵龟脱壳难,我无你不去,你无我不行。”遂掷笔南而逝。世寿六十长,僧腊五十有三。大慧呆为之削发展拜,龛留七日,面色如生。送葬日,编素遍万,塔全躯于东谷庵东首。龙图周葵为之撰铭,状元张孝祥书写铭碑。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语谥“宏智禅师”,塔称“妙光之塔”。著有《颂古百则》(世称《宏智颂古》)、《宏智禅师广录》。为“天童中兴之祖”,南宋禅宗著名禅师。

长翁如净禅师(一一六三—一二二八) 长翁如净禅师之塔

号净长,俗姓俞,明州苇江人。生而岐嶷,不类常童。稍长即出家,欣然豪爽。十九岁,云游诸方,参禅学法二十余年,深有领悟,后谒足庵智鉴于雪窦,参“庭前柏子“语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廖廖对眼睛,落地枯枝栽跳,松萝亮格笑欣腾。”鉴颔之。又颂杨歧问僧:“栗棘篷,你作么生吞?金刚圈,你作么跳?”云:“肘后蓦生闲落索,风前忽布闹叉撑,哪吒八臂空惆怅,夜半三更白昼行。”庵甚为器重,遂授衣拂。宋嘉定三年(一二一0年受请住持华藏褒忠寺。历任建康清凉寺,台州净土寺,临安净慈寺,明州瑞岩寺,又复往净慈,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奉敕主席天童。师生性豁达豪爽,参禅行持,偏重习坐。自谓:“参禅打坐,身心脱落,离五欲,除五盖,即不烧香、念佛、修忏、诵经、亦能相见佛祖。”弘发正觉禅师“默照禅”之妙禅,日本僧道元,闻师道行高洁,传佛心印,乃一代宗匠。遂于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航海入宋,诣天童参拜修学,受曹洞宗法。学成回国,创永平寺,成为日本曹洞宗始祖,该宗至令尊天童为祖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师感疾退席。七月十七日,下涅槃堂,为先师鉴足庵烧香,闻法堂宝盖镜堕旋即示寂。世寿六十有六,塔全身于天童山。师平生六坐道场,两奉朝旨,学众辐辏,范模清亮,海内以为法式。

遗有《如净和尚语录》二卷,《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大正藏第四十八。 法嗣有石林秀、孤蟾莹、道元等三人。

密云圆悟禅师(一五六六—一六四二) 密云圆悟禅师之塔

字觉初,号密云。俗姓蒋,江苏宜兴人。幼时即知念佛,初习儒典,年长从耕樵以养亲。夙有出家之念,偶读《六祖坛经》有省。乃于二十九风,安置妻孥,投龙门寺幻有传禅师出家。服劳受詈凡四载,三十三岁始剃发。煅粹勘念又六年,传公入都,以院事嘱师。一日,过铜馆山顶,豁然大悟。寻,北上觐见传公。未几,南返。传公嘱以书曰:“但适意,断不可住;不适意处,作急走过;凭么行去,不要记数;待十字路口,有个跛足阿师,与汝印证,我自来召汝。”师于是归龙池,登九年,讯补蛇,任龙池寺祖庭住持。天启三年(一六二三)迁住天台通玄寺。继住嘉兴金粟寺、福建黄檗寺、明之育王寺。明崇祯四年(一六三一)住持天童。连续主寺十一载。时天童古刹遭水灾后,全殿久芜。师苦心经营,筹募诸方。即定天童寺永久之规模,嗣后又丕振宗风,弘扬佛法,通圆万众,灯传四方,顶礼者自中华以至外域,海涌云归,住僧常逾万指,每逢讲经,徒众达三万,被尊为天童重兴之祖,崇祯十四年,怀宗命皇戚田弘遇进香补陀之际,责赐师紫衣之一袭。将以留都(即南京)大报恩延师住持。以老疾固辞。师于该年延江阴黄毓祺重修寺志。翌年七月七日,示寂于天台通玄寺。世寿七十有七,僧腊四十有四。还塔全身于天童南山。后毁圯,今建塔于东谷太白精舍东隅。遗著有《碧岩录》十卷,《语录》十二卷,《天童直说》四册,《辟妄救略录》三卷。

师为临济正宗第三十世,被称为“临济中兴之祖”。其法嗣有十二人,以汉月法藏、费隐通容、木陈道忞、破山海明等四支最为繁衍,法众遍于全国。

§ 古寺风貌

天王殿

山外青山翠满峰,丛林禅院九州同。楼堂仙阁难相数,广厦千间是天童。

天童禅寺自义兴祖师开山以来,经历代相承,终于成为巍巍卓立。雄尊秀蔚,千楹万础,规模宏大的禅宗十方丛林。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座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天童禅寺现存的规模,基本上保持明季的格局。整个建筑群体布局严谨,结构精致,主次分明,疏密得体。雄伟高大的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楼、罗汉堂等主体殿堂,依次座落在倚山势而建的广阔台基上,一殿高于一殿逐级高升,气势磅礴。各殿堂均按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重檐叠阁,画栋雕梁,庄严而古朴,成为古刹的“中轴线”。东西两旁有新新堂、伽蓝殿、云水堂、自得齐、立雪轩和客堂、祖师殿、应供堂、静观堂、面壁居等十几个僧房客寮对称分布。与主体殿堂互相呼应,互为衬托。另外按照地形还建有钟楼、东西禅堂、戒堂、如意寮、御书楼、库房、先觉堂、长庚堂、东桂堂、方丈殿等建筑十余处,缀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建筑群体。所有殿堂楼阁均以长廊连接,只有一进入寺门,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走湿路,便可到达寺内任何一处,可见建造者的独具匠心。

天王殿屡建屡毁。现存建筑由住持圆瑛法师主持重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落成,宽7间32米,深6间24米,高18米。殿内左右两旁公列四大天王,高达7.4米,神态威严。中间设暖阁,正面为欢天喜地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对柱联曰:“深具慈忍力天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广结欢喜缘满腮含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由新加坡信士徐瑞福、信女陈影影敬助,明晹法师手书。背面为护法神笑驮。天王殿门前石柱镌刻一副楹联,上联为:“溯晋代开山历唐宋年元明清太白法灯辉海外”,下联为“从佛门稽古汉满蒙回天童僧史耀人间”,由圆瑛法师撰联并书,言简意赅道出了天童禅寺的历史和在佛教界的地位。

佛殿和方丈殿系明代所建。佛殿是密云禅师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重建而成。高20米、广7间36米、深6间27米。殿内正中代三世佛,即草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佛高达13.5米。大殿两旁分列十八罗汉,姿态各殊。殿正中悬挂“慈云密布”匾额是雍正皇帝御笔,殿内数对楹联分别由香港信士闻儒根、信女周开福、旅日华侨郑通义及香港三宝弟子周惠英等敬献。 方丈殿

方丈殿(又名大鉴堂),供方丈座和设大型佛事坛场之用。东为先觉堂,凡是寺创建以来的开堂演法者皆咸设牌位于此;西为小方丈(又名宝积楼),为方丈住所。

法堂为讲经说法场所,高17米、宽9间37米、深6间20米。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翻建成楼,楼上为藏经楼,珍藏经书,还供奉清顺治皇帝赐鎏金药师铜像。藏经楼和法堂两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手书。

禅堂为禅宗义林主要殿堂之一。天童禅寺有东西两禅堂,东禅堂现辟为藏品陈列室,陈列佛教文物及国外佛教徒所赠礼品,供广大游客、香客参观。西禅堂为全寺僧人参禅修持场所,宽7间27.7米、深5间16.3米,中供佛大弟子陈如尊者,两头设广单,其规模广大在当今禅寺中少有。每年冬天,全寺僧众在此举行禅七法会,尅期取悟。“太白峰前选佛场,红灯点雪事非常。圣凡转换无他术,只歇心头一念狂”(圆瑛法师《结冬起禅七》诗)。

罗汉堂共计十九间,内有十八罗汉石刻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书像出自竹禅和尚之手,摹五代前蜀书家、诗僧贯休《十六罗汉图》,刻成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

§ 禅宗家风

宁波天童寺全体僧众的礼请

天童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郊的太白山麓,是中国重要禅宗祖师道场,历史上著名的五山十刹之一-。其开创于晋,兴于宋、明二代。寺中琳宫梵宇,首屈一指,自古就被誉为“东南佛国”。

天童禅寺禅意深遂,宗风远播,又是日本曹洞宗祖庭。历代法门龙象辈出,如宋代力弘曹洞宗风,创立“默照禅”的宏智正觉、传法日僧道元,使其开创日本曹洞宗的长翁净如、将临济宗杨岐派虎丘系唯一法脉传至后世的应庵昙华、密庵咸杰、明代威镇江南,奠定今日天童禅寺建筑风格的禅门巨匠密云圆悟、民国著名诗僧,为教捐躯的八指头陀寄禅敬安等,皆出自天童。

天童禅寺自晋代义祖开山以来,几经兴废重建皆赖历代祖师艰辛创业,继承宗风。文革后,承蒙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宗教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在上广下修老和尚的主持下,领众熏修,严持毗尼,勤俭治家,艰苦创业,身传言教,示范后学,使千年古刹重放光彩。为祖国统一富强,为三个文明建设,为弘法利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省市区各级领导和宁波天童寺全体僧众的礼请,经中国佛教协会同意,诚信法师于二OO四年六月晋院天童禅寺,并于二OO四十二月十三日举行荣膺天童禅寺一百六十三代方丈升座志庆典礼。

今日名山得主,诚信大和尚驻锡道场,荷负如来家业,重振祖师禅风,继往开来。诚信大和尚为浙江温州人, 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一九八O年于天台山国清寺上净下慧老和尚座下剃度,随即参学天童禅寺。一九八一年赴厦门闽南佛学院就学,本科毕业后,留任厦门,历任南普陀寺监院、都监、堂主、慈善基金会常务副会长、闽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厦门佛教协会秘书长、名誉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厦门市政协委员等职。

天童禅寺遵于祖制丛林清规,开单接引十方学人,现有常住僧人一百多人,每日早晚如法修行。除早、晚课诵之外,禅堂每日坐香,念佛堂天天念佛,终年不断,长时熏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