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孟兆祯 |
释义 | § 人物简介 孟兆祯 孟兆祯,湖北省武汉市人。生于1932年9月13日。风景园林学家。 孟兆祯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造园专业。毕业后到北京林学院任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工作40余年。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1999年昆明世博会最高评审团评委、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职。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兆祯长期从事风景园林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过“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程。他主编的教材《园林工程》获得校级一等奖,奠定了园林艺术和设计课以中国传统园林为特色的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性地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新教学体系,并建立了该学科在全国惟一的博士点。 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后1名。指导3名学生4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风景师联合会组织的世界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一等奖,为祖国争了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风景园林教学组织文件中,被列为中国序列第一位。曾被授予“师德标兵”称号。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主持承担了国内外内容广泛的设计36项,多次获得重要奖励。其中,北京首家中外合资花园别墅环境设计获得林业部设计一等奖;深圳植物园设计获得深圳市设计一等奖。 他的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发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园林是城市发展的生理基础》、《展望21世纪的北京园林》等几十篇有影响的论著。其中,他主持编撰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攒》获得林业部二等奖。他曾提出独特的见解:“人类社会生产应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人与天违,天人俱伤;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创造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园林。” 他曾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传播中国的园林艺术,受到好评;他曾主持中韩园林学术交流会;曾参加23届IFLA大会和’96亚太地区大会;在中法历史园林交流会上,发表了《尊重保护继承发展历史园林》一文。多年来,他主持了许多重要的风景园林设计项目,他将植物学科的内容、中国传统写意自然山水园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其作品设计以高质量、高水平赢得中央领导、业内专家和广大游人的称赞。 [1] § 主持项目 主持36项设计,赴英、法、美、日、韩、香港讲学,主持中韩园林学术交流会,在2005年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发表《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 § 主要事迹 孟兆祯 一、不要泰斗称谓 隆冬季节,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园林教育家、园林科学家、北京林业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先生家中。之前记者曾采访过孟老的夫人杨赍丽教授,杨教授也是一生从事园林,并很有成就的一位杰出女性。杨教授在学术上的独立性很强,她对记者说,生活上与孟老是好夫妻,但业务上我靠自己发光,决不象月亮那样靠太阳发光。杨教授像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招乎着记者,并向孟老做着介绍。 此时站在客厅里仔细观注着孟老,这位中国园林教育、设计与理论学术界唯一的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住宅:这是一套极其普通的二居室,由于沒有电梯,考虑到孟老与杨教授年事已高,特别是孟老膝盖行走不便,因此居室位于一层。居室不很大,进门是一间很小的客厅,并排两间朝南的正房也并不很大,一间是孟老与杨教授的书房,另一间则是卧室。整个居室的建筑档次与面积,无论如何很难与一位为国家园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教授联系在一起。 孟老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给了记者一个的震撼,在这震憾中传递出了一连串信息:孟老十分尊重科学,在科学、严瑾的大学职称中沒有的称喟决对不能使用;孟老为人十分谦虚,不图虛名、不抬高自己;孟老用科学发展观应对一切事物,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孟老用自己的言行给记者上了生动的第一课。 二、丰富人生 五件大事终生难忘 人生中确实经历了许多、也做了许多,但有几件事让我印象最深,终生难忘。中国历朝历代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博大深广的风景园林实体,园林、假山、亭台、回廊、水榭千姿百态的风景园林实体,像一个个美丽的万花筒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搞园林教学的教师与园林设计的工程师受益匪浅,然而园林实体虽然丰富,但却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大学园林学科体系与一本完整、系统的教科书,其它相关的专业书籍也少之又少。为此,汪菊渊、吴良镛两位老前辈在51年给教育部写了信,他们为建设这一学科做出了早期开创性的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我是在该专业刚刚创办的第二年,也就是52年就入学了,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件事,就是非常认真、诚恳地请我的老师告诉我,园林规划设计这门学科的基础是什么,掌握它的难点又在哪里?我将怎样做才能为这门学科做出成绩、贡献力量。 首先要练好仿宋字,练好书法,会写美术字,会画辽汉图,要多看相关书籍,特别是要看、要学习《园冶》这本古书。在园林设计中最大的难点是设计假山,因为假山的设计完全要尊循自然,变化无穷、灵活多样,不易掌握。要学好园林这门专业一定下苦功夫,不怕吃大苦、不怕受大累,这将是一个长期坚持、长期探索、长期磨练的过程,同时也将是一个充滿了兴趣与乐趣愉快的成长与成熟过程。 成长、成功是与前辈不可分割的。在园林学科上的贡献,就是承接前辈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对学科进行不断地充实、完善、创新、提高并发展。原本园林专业学科只设有素描、水彩绘画课程,并沒有国画课程,然而中国园林是用诗画创造空间的,学生不但需要很好的中文、古汉语、诗词的基础,还需懂国画、会欣赏国画,特别是会画国画的素质,于是我就在教学中增加了国画课;原本学生设计实习只是去苏州、杭州,我后来将实习地域扩展到北方,如承德,而研究生实习则扩展到了广州,这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他们规划设计不同地方、不同风格、不同特性园林的才干。在实践中老师与学生都懂得了加強规划设计实践、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为此经过努力,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成立了设计院,使学生有了一个将书本专业知识用到实际规划设计中去的平台,也使老师有了一个一边与学生创新设计,一边在实际设计中指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这对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学科体系、培养实用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 英国人里约氏编著了一部题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的书籍。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历史,中国人自己未能编著出来,却被一个外国人编著了出来,这对中国建筑界实在有些嘲讽。为此,周总理指示,中国人一定要编著出一部自己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书;并且暗示,中国人自己编著的这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一定要在水平与质量上超越外国人编著的那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我接受的任务是要编著园林内容部分所涵盖的’假山’章节。在编著中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我不仅要撰写文字,还要画许多园林假山插图。我从小就最喜欢音乐,而最怕画图。在大学读书时,常常因为怕画图、画不出图而被搞得十分狼狈。为了出色地完成周总理关注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我一方面下苦功夫,在我身体能承受的前题下,努力学习绘画;另一方面,出版社也帮我想了一些办法,一些假山图先由我画出草图,然后再请专人加工。通过努力,我终于圆满地编著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书中关于’假山’的章节。以上五件事就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刻、最难忘,也是实施过程中最艰苦、难度最大的往事,历历在目,终生不忘。 三、中国特色非博士生 培养出优秀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建立学位体制,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科生是打基础,硕士生是在本科生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而博士生则完全具备了独立的研发能力。我们这代教授,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虽然并没有博士学位,但自己要了解、认识自身的实际专业与业务水平,现在决不是当初的本科生水平了。我们培养的学生接连拿到国际大奖,中国园林一旦登上国际舞台,中国园林回归了世博会,从此,日本人再也无法独揽第一的宝座,而是中国频频获得了第一。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这代教授、学者虽然自身不是博士、博士后,但不仅他们自身已创造了国际一流的业绩,就是他们培养的博士、博士后也已创造出了国际一流的业绩。 有成就的学生很多,朱育帆就是之一,他现在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他的绘画基础很好,而且他的古文基础也很强,特别是他坐得下来、能静心研究学问,这点十分重要。他的论文’艮岳景象研究’吸收了考古科研人员的挖掘成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用这一研究成果制作的模型现在已经收藏在北京建筑博物馆中,艮岳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因此,朱育帆的研究已对中国园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出人才出作品 立足传承与现代统一 带着学生到避暑山庄实地上课,对园林建筑进行实地测量,测量中发现以前测量的一些数据存在着错误。结合实际做教学取得了很大收获,不仅学生收益、园林教学体系收益,我本人也收获很大,在教学实践中催生出了《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这一作品。作品获得林业部二等奖,不仅出了好作品,还出了好人才。上海园林局局长亲自到北京林业大学来,我教的这个班,他全要了,当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寻找工作十分困难之时,我们的学生却是供不应求。 "关健的一点是我将传统与现代挂上勾。历史传统与现代绝对不能孤立起来、割裂开来;传统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同时也是将来的;传统一定要适应发展、适应现代。正所谓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这是我设计园林的一个重要原则。除了这一点,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在任何地域、地形、气候条件下搞园林设计一定要因地制宜。在深圳设计仙湖植物园,就十分自然地将水一拦成为了湖;在北京汇佳学校就着自然山水将园林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在杭州苗圃改造中,围绕着俯瞰东西金溪水、仰观南北高峰云借山就水做文章;在单赵苑借用古代赵明王与美女夫人的历史故事与古迹进行挖掘,并将历史文化融入其间,骑射嘶风表现了赵明王骑马射箭的英雄豪气,而’妆台梳云’则展现了美女夫人的婀娜多娇。中文、古文、古诗、古代故事、传说、古画、古碑、古雕,一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可以传承、发展并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比如古人何曾见今月,今月却尝监古人,这句诗不仅非常美,而且很有哲理。今天的月亮,过去的古人是看不到的,而今天的月亮,在过去却曾经看到过古人,这样优美的诗词与同样优美的园林交织在一起,将中国的诗词美与园林美推向了极至。 借山、借水、借景、借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与古迹为我所用,并将历史传承与现代园林融合在一起,这正是智者的聪慧与成熟之处。但说起来好象很容易,实际做起来一定会很难的。具体怎么借,这一定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灵感与悟性、技巧与创新,以及丰富的经验,决非一日之功"记者认真地分析道。 五、中国园林水平在国际上有强也有弱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上来说,中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中国一批有才华的园林设计师所设计建造的园林在国际上都受到了好评。在园林市场化方面,例如花卉的产、供、销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中国还是很发达的,中国花农的劳动力便宜,这占了很大优势。但同时花卉的育种、培植、养护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在新品种开发与专利保护上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国外一些有实力的园艺企业家,可以买下一块地,高薪聘请花卉专家一生竭尽全力、专心致至地研究一种蓝色月季花,英国人在85年已经研究培育出了500多个月季花品种,还培育出了垂直雪松,中国在这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园林信息化管理、技术统计、植物绿量计算等方面中国也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特别是设计软件上,美国的许多设计软件并不适应中国设计师的实际设计需求,中国的山水画美国软件中就没有。因此,中国园林要在整体上赶上发达国家,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许多路要走。 六、院士来自百姓 要为百姓说话办事 院士是人民给予的荣誉,院士从百姓中来,具有人民性基础。院士是一种最高的称谓,并不是职位,但院士却有着重要的义务与责任,荣誉与义务、责任是紧紧联在一起的,做为一名林大教授,我首先要将园林学科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工作搞好;另外,社会上有大量咨询等着你去做,人家请我去都希望能在最高层次上给于指导、帮助与出谋划策。现在各地邀请我前去咨询的项目很多,我只能尽力而为,只要身体能够承受就尽可能去,只要去就会对各地有帮助。国庆节前各地请我去作报告,怎么办,尽可能去,嗓子哑了也要坚持。 院士来自百姓当然要为百说话办事。北京动物园已有200年历史,公园大门是用砖雕刻的,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我坚决反对搬迁;一些城市将园林绿地重复计算,例如地下是车库,上面建绿地,这不能算做绿地,只能叫屋顶花园,只有真正与地下水通水、与地下土壤通气并种植绿草的土地才能称之为绿地。 七、京剧艺术与园林艺术相通 爱京剧使园林教学设计受益 业余生活、娱乐生活实际上是满丰富的。孟兆祯的父母、亲人都爱看京剧、唱京剧,因此我从三岁起就会唱京剧了。教我的琴师是给马连良拉琴师,因此外拉得一手好胡琴。我从重庆考到北京来读大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戏剧名家多、剧场多、演出多,到北京好看戏。孟兆祯原本是想考戏曲大学的,但人家不招生;而北京当时在重庆招考的大学一个是航空发动机,一个就是园林,孟兆祯不喜欢发动机,于是便报考了园林。 确实能看到名家的戏,但不可能经常。孟兆祯当时一个月家中给我十元生活费,看一场马连良就要化五元钱买票。孟兆祯当时与另一位同学,每人吃几个火烧,喝一碗开水,将肚子填饱,然后开始了我们最奢侈的精神享受。 他们看完戏,几十里路,更本没车回学校了,他们先去火车站候车室,但没火车票让人赶了出来,后去医院看病,但这么晚了也看不成,最后只能在大街上流浪。北京的冬夜寒风刺骨,结果是一位民警看到两个年轻大学生冻得可怜,将他们领进他的岗亭,还脱下他的棉大衣盖在我们身上,才算渡过了奢侈看戏后的苦难一夜。 孟兆祯不仅喜欢看戏,还喜欢自拉自唱,中学时代我每天要自拉自唱6小时,大学时也要4小时,工作后也会经常自娱自乐,娱乐生活应该是十分丰满了,通过学唱京剧、绘画,孟兆祯渐渐懂得了京剧、绘画、摄影、诗词、歌舞、音乐、美食、雕刻等文化、艺术与风景园林艺术实际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是相通的。孟兆祯在学生时代自拉自唱、去城里看戏,对孟兆祯的文化艺术水平提高起到了浅移漠化的重要作用。在学生时代,孟兆祯一直保持着优等生,走上教学岗位后,京剧中的历史故事促进孟兆祯去查看相关历史书籍,京剧中高雅绝美的唱词,对孟兆祯进行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可以说孟兆祯之所以能在园林教学与设计上取得成就,是与孟兆祯爱听、爱看、爱学、看唱京剧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目前600个中国城市数量还要翻翻,更多新建城市的园林建设正在等待着更多的园林规划师、设计师为其贡献自己的知识与才华,而在这些新建城市中的更多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一定还会见到孟老主持、孟老指导的全新作品,或是由孟老培养的博士、硕士规划师、设计师所规划、设计的作品。 孟老已为中国的风景园林教学、设计与理论事业奋斗、贡献了半个多世纪,今后还能奋斗多久很难预测;但孟老自己知道,只要生命在、事业就在,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一直工作下去、贡献下去,这就是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园林科学家、教育家的豪气与胸怀。 [2] § 主要成就 孟兆祯 教学主要成就: 1956年至今,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尊师重道、教书育人。曾担任画法几何、园林史、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冶》例释等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后4门均为开课主讲教师。所主编的园林工程教材全国广泛采用,并确立了园林艺术课程和园林设计课程以中国传统园林为特色的新框架和内容。策划了主要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法;指导教学实习、毕业设计和论文;根据学科实际需要开设新课。在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开设《园冶》例释课,化逻辑思维为形象思维,使能领悟真谛,指导设计实践,在教学质量方面达到了高水平。任风景园林系主任和学科学术带头人期间,主持在全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和加强师资配备的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性地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新教学体系,1993年建立了学科在个国唯一的博士点。在参加国际大学生专业设计竞赛中,亲自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在竞赛总题目下具体命题、相地、认意、布局、理微和作图。自1991年起,连续3届夺得联合国教科文和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共同主持的世界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大奖的桂冠。迄后又指导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获亚洲太平洋地区该项目的大奖。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的国际教育资料上将本学科列人中国第一排名。因此,他获北京林业大学颁发的特别奖励。 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主要成就: 曾先后主持承担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设计任务计36项,多项获奖。凡主持设计,必亲自定园名、景名,构思立意,绘制总平面图、效果草稿和编写说明书。在甘肃敦煌月牙泉的总体设计中实地踏察和访问村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文脉,提出“建屋驱沙,掘淤通泉”的设计原则,有效防止了沙漠向北移动的危险和充分利用了党河地下水资源。在为深圳植物园的设计中,截山溪汇水成“仙湖”,湖中筑人工岛药洲。以水为心,因地制宜地开辟了竹苇深处、山塘仙渡、芦汀乡渡、盎然清趣、曲港汇芳、山塘野航、雨林垂葛、梧桐别院和听涛挹爽阁等景点。巧于因借、布局有章、理微有术,把植物科学的内容、中国传统写意自然山水园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现代社会生活内容溶为一体,创造了新园林的特色,因而获深圳市1993年唯一的园林设计1等奖,并获原建设部优秀设计3等奖。北京花园公寓环境设计获原林业部设计1等奖。应韩国庆熙大学邀请,完成了中、日、韩三国园林交流之中国园设计方案。在假山设计中创造了烫制聚苯乙烯脂作假山模型的技艺,重量轻且逼真。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心共同完成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林泉高致假山设计。 科研和论著的主要成就: 孟兆祯教授有志于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将学习传统文化理论和风景园林实地踏察、设计实践相结合,测绘、绘图、摄影,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认识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了30余篇论著。其中,对《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 (林业部科技成果2等奖)和《北海假山浅识》等,国内专家给予了极高的评议。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和其中的假山技艺,都是本学科高难的研究课题。他在争取不到科研项目的困难条件下,基于深感数千年文化积淀之宝贵,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博采众专、刻苦钻研,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果,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和手法归纳为明旨、问名、相地、借景、立意、布局、理微和余韵,得到前辈专家的肯定和鼓励。 § 著作及论文 孟兆祯教授长期从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获校颁一等奖的《园林工程》教材,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设计课的内容。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建筑、规划、园林》卷副主编,主持园林编辑工作。任《风景园林》杂志名誉主编。发表论著数十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园林工程》、《园林是城市发展的生理基础》、《展望21世纪的北京园林》为有影响的代表作。《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获林业部二等奖。 [3] § 获奖情况 培养硕士十余名,博士五名、博士后一名,指导三名学生四次获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大奖,被授予师德标兵称号。获林业部设计一等奖和深圳市设计一等奖,2004年获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