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门答腊犀牛
释义

§ 苏门答腊犀牛

拉丁文学名:D. sumatrensis

苏门答腊犀牛是长毛犀牛与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后裔,牠们普遍被人认为过去 200 万年来没有任何改变。这种长相原始的犀牛也称为「毛犀牛」,全身覆盖一层长的、红褐色的毛。不仅是亚洲唯一的双角犀牛,站立时身高有 0.9 到 1.5 公尺,也是全球体型最小的犀牛。苏门答腊犀牛行动敏捷,可以爬上陡峭的坡地与穿越茂密的矮树丛。

§ 为犀牛角大开杀戒

这种「毛犀牛」行踪曾经遍佈不丹的喜玛拉雅山山脚与印度东部,穿越缅甸、泰国,可能到达越南与中国,向南穿越马来半岛,来到苏门答腊与婆罗洲。主要是因为以往的猎杀而从这一大片区域消失,使得目前只剩苏门答腊、婆罗门洲与马来西亚能看到苏门答腊犀牛。其中以苏门答腊的数目最多,主要集中在武吉巴里杉西拉坦(Bukit Barisan Selatan),古农列尤择(Gunung Leuser)和克尼西士巴拉(Kerinci-Seblat)国家公园。

在三种亚洲犀牛中,苏门答腊犀牛的濒危程度最严重,目前野生的数目不到 300 头,盗猎严重危及牠们的生存。盗猎犀牛的诱因非常高,1994 年一公斤犀牛角在远东地区价值约 6 万美元,主要的买主是中国、台湾与南韩。盗猎犀牛的行为,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 2600 年,为的是犀牛角与其身体其它部位的神奇与催情功效。在苏门答腊民众喝下混有犀牛角屑的饮料来清肠胃,至於其他地区,犀牛角则被用来治疗像是癫痫、发烧、中风与爱滋等病的药方。

反偷猎成效卓著

因此目前的坏消息是,有人预期如果不採取保育行动,苏门答腊犀牛 10 年内就会绝种。好消息是,由印尼犀牛保育计划在武吉巴里杉(Bukit Barisan)国家公园成立的反盗猎小组,成效卓著。2003年在小组人员的努力下,协助缉捕与起诉11名参与9件盗猎苏门答腊犀牛的人士。其中两起被判 3 年与 3 年半的重刑。

让我们衷心希望类似的保育努力可以确保犀牛不再被猎杀。该被捉的是偷猎者,而不是苏门答腊犀牛。

此犀牛列如华盛顿公约I类保护动物

苏门答腊犀牛 简称 苏门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双角犀属的唯一一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700公斤。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后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除了声音外,它们还会在泥中做记号或排便。

苏门犀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四川。现已是极危动物,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总数不足300头。2008年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出苏门答腊犀牛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的稀有动物物种之一。苏门犀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为其角而引发的偷猎。犀角在中医药材中极其珍贵,每公斤值3万美元。伐木与森林的开发是另外一个重要威胁。苏门犀在饲养环境下适应较差。

保护状况 极危 (IUCN 2.3)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属: 双角犀属 Dicerorhinus Gloger, 1841 种: 苏门答腊犀牛 D. sumatrensis 二名法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Fischer, 1814

目录

1 分类与命名

1.1 进化

2 特征

3 栖息与分布

4 习性

4.1 食性

4.2 交流

4.3 繁殖

5 濒危与保护

6 参考

7 外部链接

分类与命名

西方对苏门犀的最初记载是在1793年,当时一头犀牛在苏门答腊的Fort Marlborough十六公里外的郊野被枪杀。该标本的画像与描述记载被送到自然学家Joseph Banks的手里,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的总裁,他出版了一张关于此标本的文献。不过直到1814年这个物种才被德国科学家Johann Fischer von Waldheim正式命名。

苏门答腊犀牛生长范围 亚种 东苏门答腊犀牛 D. s. harrissoni 西苏门答腊犀牛 D. s. sumatrensis 北苏门答腊犀牛 D. s. lasiotis

苏门犀的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源于古希腊语的Di(两个), cero(角), rhinus (鼻), sumatrensis (苏门答腊的),其意思就是“苏门答腊的双鼻角犀”。卡尔·林奈本将所有的犀牛分到犀牛属(Rhinoceros ),所以苏门犀最初的学名是(Rhinoceros sumatrensis)。后来的学家认为苏门犀的双角比较特别,并把它分到独立的属,双角犀属(Dicerorhinus)。

目前有三个亚种被认同:

苏门答腊亚种或西部亚种D.s. sumatrensis分布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虽然仅剩275头,但仍是三个亚种数量最多的。大约75头存活在马来半岛,其余的生活在苏门答腊西部。马来半岛的种群曾被列为独特的亚种D.s. niger,但之后发现它们与苏门答腊岛的犀牛十分相似.

婆罗洲亚种或东部亚种D.s. harrissoni体型较小,分布于婆罗洲的沙巴,在沙捞越与加里曼丹有未证实的记录,现野外仅存25头。  苏门犀骨架

北方亚种D.s. lasiotis体型较大,曾广布于印度,印度支那,与中国华南地区。现已灭绝,其中在中国是1916年灭绝的。现在缅甸与云南仍有未证实的目击报告。近期在神农架发现石化程度很轻的骸骨,说明直到近代,这里依然有犀牛的存在。

近期的基因研究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种族。其中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东部虽然被马来海峡分开,但它们的血缘关系较接。而苏门答腊西部的种群被巴里散山脉隔离的时间较长,婆罗洲的种群则更独特。亚种之间的交配不成问题。

进化

犀牛最早出现于早始新世。DNA的对比表明犀牛与马在5千万年前"分家"。现存的犀科在晚始新世的欧亚大陆出现,现存犀牛的共同祖先生存在中新世。

婆罗洲沙巴的云林

苏门犀是现存犀牛中最原始的一种,因为它保留了许多祖先的特征。最早的双角犀属的化石记录出现在中新世早期,大约2300-1600万年前。基因研究表明双角犀在2590±190万年前就已与其他犀牛分歧。目前有三种对于苏门犀与其他现存犀牛的亲缘关系的假说。一说苏门犀与非洲的黑犀与白犀是近亲,因为它们都有两只角。其他分类学者认为苏门犀与印度犀和爪哇犀更接近,因为它们的分布区很接近。[8][12]近期研究则表明两种非洲犀牛,两种亚洲独脚犀和苏门犀各自代表三种自2590万年前分裂的不同的世系,而哪一支先分歧目前仍不确定。

由于形态的接近,苏门犀与著名的灭绝种类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被认为是近亲。近期的基因研究也支持这一说。披毛犀是著名的冰期动物,最早出现在中国。在晚更新世它们已广布于欧亚大陆,东起朝鲜西至西班牙,并于1万年前灭绝。双角犀属的化石有很多,但苏门犀是唯一的近代物种。

特征

苏门犀在辛辛那提动物园泡泥澡。

苏门犀骨架一头典型的成年苏门犀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在240-315厘米,体重大约700公斤,不过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1000公斤以上。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不过最大的记录有81厘米,后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角的颜色呈黑灰色或黑色,雄性的角大于雌性,不过此外两性没有区别。野外寿命大约为30-45年,饲养环境中的记录是一头雌性的北方苏门犀,活了32年与8个月并在1900年死于伦敦动物园。

四腿之后有两片褶皱的皮肤,颈部有一片较小的皱肤。皮肤较薄,有10-16厘米厚。野外个体没有皮下脂肪。毛有浓有稀,幼仔的毛较密,毛色为红棕色。野外的毛较难观察因为它们身上通常覆盖着泥。饲养个体的毛较粗农因为与草木的摩擦较少。耳中的毛较长,尾尖有一簇浓密的毛。与其他犀牛一样,苏门犀的视力很差。虽然它们看似笨重,但它们可以轻松的翻山越岭。

栖息与分布 苏门犀的食性很广,包括(从左上角顺时针):野桐属、山竹、紫金牛属和番樱桃属。

婆罗洲沙巴的云林苏门犀在低地与高原都有出现,生活在雨林,沼泽和云林中。栖息于接近水源的丘陵地带,尤其是灌木较浓的山坡地带。苏门犀曾经遍布于苏门答腊,婆罗洲,印度,印度支那和中国华南甚至中原地区(不过中国早期的记载并没有鉴别种类,所以并不确定是苏门犀,爪哇犀,还是两种都有)。现仅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与婆罗洲有零星分布。未证实的记载在各地都有,不过缅甸有存活种群的证据,可惜该国的政治混乱阻止了进一步的调查。

习性

苏门犀是独居动物,雄性的生活范围可达50平方公里,雌性为10-15平方公里。雌雄的地盘经常重叠。目前没有发现因争夺地盘而搏斗的行为。它们会挖泥土,排便,或把树苗弯成独特的样式来表示它们的地盘。通常黄昏和清晨出来觅食,白天待在泥池里休息。在雨季会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地区,在较寒冷的季节迁回山谷。

苏门犀的食性很广,包括(从左上角顺时针):野桐属、山竹、紫金牛属和番樱桃属。

苏门犀在辛辛那提动物园泡泥澡。苏门犀花很长一段时间泡泥澡。当泥坑变小时,它们会用角与脚去挖深。泥坑会被用上2-12周,然后被抛弃。它们通常在中午泡上2-3个小时。泥澡能帮助它们维持体温并去除皮外寄生虫。苏门犀的饲养之所以比较失败,正是因为泥澡的缺乏,导致皮肤发炎与化脓,眼病,掉毛以及最终的死亡。

饲养的苏门犀的主要死于虱子与胃蝇。它们也会受苏拉病的影响,寄生锥体虫受到苍蝇的传播。在2004年的18天内,有5头犀牛得此病而陆续死亡。除了人类之外,成年个体没有天敌。幼仔会受到虎、豺和野狗的攻击。虽然苏门犀与亚洲象和马来貘的分布重叠,它们之间并没有食物竞争。它们甚至会公用一条道路。

食性

苏门犀的食性很广,包括(从左上角顺时针):野桐属、山竹、紫金牛属和番樱桃属。

通常在黄昏和清晨出来觅食。以小嫩叶、树苗、水果、嫩芽和细枝为食。每天可吃掉50公斤。从粪便标本可看出,苏门犀的以超过100种植物为食。最常见的食物是树干直径1-6厘米的树苗。它们通常将这些树苗推倒,并吃掉上面的树叶。最常见的被食种类为番樱桃属的植物。 苏门犀的食性很广,包括(从左上角顺时针):野桐属、山竹、紫金牛属和番樱桃属。

苏门犀的食物含大量的膳食纤维与适中的蛋白质。盐是很重要的营养来源,进行盐添的地方包括小热泉,咸水的渗漏或泥热泉。盐添也存在着社交目的,雄性会巡视盐田来寻找雌性。有些犀牛生存的地区不存在盐田,它们靠吃些含许多矿物的植物来获得必需的营养。

交流

Sumatran Rhinoceros

vocalizations (.wav files)

“咦”

鲸歌

尖哨

苏门犀是犀牛中最健谈的,饲养和野外的观察发现它们几乎不停的发声。最常见的三种声音包括“咦”,鲸歌与尖哨声。“咦”是一种长约1秒的尖叫,是最常见的声音。它们也会发出与露脊鲸相似的声音,故名鲸歌。尖哨声是三种声音中最响的,响到能让动物园的铁栏震动。这些声音的目的目前还不清楚,不过应该与其他有蹄类一样,用来警报、表达位置和性问题。尖哨声可以在很远的距离被听见。亚洲象发出的响声相近地声音可散播至9.8km以外,因此苏门犀的尖哨声应该也能传播至相似的距离。苏门犀会将没有吃掉的树苗扭曲,以表明自己的地盘或小径的交叉口。

繁殖 苏门犀的食性很广,包括(从左上角顺时针):野桐属、山竹、紫金牛属和番樱桃属。

雌性在6-7岁达到性成熟,雄性则要达到10岁以后。孕期为15-16个月。幼仔体重通常为40-60公斤,在15个月后断奶,并在1-3岁时待在母亲身边。在野外生殖间歇期为4-5年。目前我们对幼仔抚养的行为并不了解。

苏门犀的性习性在饲养环境中被了解。性关系之前会出现一段恋爱期,导致声音交流的增加,尾部的提高,小便以及更多的肉体接触,包括雌雄体用口鼻部抚摸互相的头部与生殖器。恋爱的习性与黑犀较相似。年轻的雄犀牛往往会对雌性施暴,导致雌性的受伤甚至死亡。在野外雌性会逃离过渡粗暴的雄性,在饲养的笼圈中则不行,导致较低的饲养生殖率。

发情期长约24小时,并会在21-25天后复发。辛辛纳提动物园的个体交配时间大约为30-50分钟,与其他犀牛相似,在马来西亚的苏门犀保护中心的个体则较短暂。苏门犀较长的交配时间与对其他犀牛的观察,表明其交配季节应该也比较长。2001年之前的饲养繁殖都因各种原因而失败。研究发现苏门犀的排卵靠交配的催生且有不稳定的孕酮数量。2001年的成功是因为孕酮的补给。

濒危与保护

苏门犀在东南亚的数量曾经很多,现在野外仅存300头。虽然综合数量比爪哇犀要多,但苏门犀灭绝的威胁更大因为当地较严重的捕猎与栖息地的丧失,而且它们的种群相隔比较远。相反几乎所有的爪哇犀都生活在爪哇岛的Ujung Kulon半岛。另外苏门犀的数量正在下降,而爪哇犀的数量则比较稳定。两种犀牛都被列为极危动物。偷猎与栖息地的丧失导致它们仅存于人类几乎无法到达的地域。

虽然针对苏门犀的捕猎没有非洲犀牛那么严重(至少在捕猎的数量上),但它依然是个问题。犀牛角的价格极其昂贵,可达每公斤3万美元,且价格会随着数量的减少而提高。[10]苏门犀并不像非洲犀样受到大规模的捕杀,因为它们很难被直接捕猎或研究(一名研究者在一盐田蹲了7个星期才遇到活的犀牛)。陷阱的使用则更常见。当地人用犀角当护身符,认为它可防止疾病与中毒。干犀肉则被用来当治腹泻,麻风与肺结核的药材。“犀油”会在犀牛头骨在椰油泡上数星期后生产,并用来治皮肤病。这些材料在中医药学中使用甚广。犀牛部位曾被当做春药使用。

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是多数合法与违法的伐木目标,由于其硬木树制的可贵性。稀有树种像印茄木,梅兰蒂木与胶木是珍贵的国际市场产品,其价格可达每立方米1800美元。非法伐木业的组织很难进行,因为许多人类生活与犀牛同样的森林。

外部链接

IUCN Red List

苏门答腊犀牛繁殖项目

亚洲犀牛基金会

Going, Going, Gone: Sumatran Rhino

保护状况

极危 (IUCN 2.3)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属: 双角犀属 Dicerorhinus

Gloger, 1841

种: 苏门答腊犀牛 D. sumatrensis

二名法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Fischer, 1814

Sumatran Rhinoceros

vocalizations (.wav files)[23]

“咦”

鲸歌

尖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