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奉贤山歌剧
释义

§ 形成及发展

奉贤山歌剧

清末民初时期,散居在奉贤各地的山歌能手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带有一定职业色彩、有角色分工的民间文艺小团队—“山歌班”,用清唱的的山歌为当地农家的哭丧嫁娶添彩助兴,成为当代山歌剧团的最早稚形。

20世纪五十年代,奉贤各个公社纷纷成立了“农民业余宣传队”,在农闲时排练有角色分工、有伴奏的山歌,在村头场角到处宣传,逐渐形成了一种吴语地区所特有的、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格的曲牌。

1956年,奉贤山歌剧团的前身奉贤县文工团成立,其成员多数是各公社文艺宣传队的骨干,1961年他们排练了第一部奉贤山歌剧小戏《梅娘与桃郎》,在上海演出后引起了轰动。期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邹群老师下奉贤农村采风,挖掘整理了流行于奉贤等地的“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的资料,并吸收了上海民间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的曲调,逐步形成了山歌剧的唱腔和形态,成为奉贤山歌剧发展史上的奠基人,并为奉贤山歌剧这一民间文艺注入了文人文明的新色彩。

1962年4月,奉贤文工团正式改建成为奉贤山歌剧团,山歌剧成为板腔体系齐全、小调曲牌丰富、深受奉贤人民喜爱的上海本土新剧种。

山歌剧团成立以后先后创作、改编、移植演出了山歌剧《搭船》、 《摸花轿》、《江姐》等四十多部戏。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山歌剧停演。

1978年重新组建奉贤山歌剧团,并先后排练了《春草闯堂》等十几部戏。同年,山歌剧团改名为奉贤沪剧团,山歌剧又一度停演。

2003年,依托镇老年大学办起了山歌剧唱腔培训班,在这基础上2005年排练了七场山歌剧《江姐》,深受群众的欢迎。

2005年南桥镇文广中心创作了《翠竹情深》,2006年创作了《夜访》等山歌剧小戏;这两部小戏在创作上音乐设计、导演手法都有一定的创新发展。

奉贤山歌剧至今已有五代传人,奉贤山歌剧薪火相传、蓬勃发展,显示出了勃勃生机。2005年创作的山歌剧小戏《夜访》在上海“洋山颂”小品小戏创作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少年山歌剧表演唱《小鲤鱼跳龙门》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山歌剧专场中闪亮上演,让观众耳目一新,大家惊呼“童声唱山歌实在太美了!”

但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前辈老艺人相继谢世,民间山歌班表演、演唱形式严重失传,民间山歌剧曲目还需进一步挖掘整理,重视山歌剧班和山歌剧研究人员青黄不接,山歌剧演员队伍还需继续扩大。

§ 详情

奉贤山歌剧曾经是上海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它主要流行于奉贤、金山、南汇三个县区,这个剧种是在奉贤民间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以前,奉贤和周边乡间非常流行唱山歌,并且形成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两大体系,很受老百姓的欢迎。1962年正式成立了奉贤山歌剧团,先后排演了有地方特色的山歌剧大戏小戏数十出,其中《摸花轿》、《搭船》、《怎么谈不拢》等颇具特色,还移植了《江姐》、《南海长城》等一批优秀剧目。文革中剧团被迫解散,山歌剧发展也就此止步。直到1978年,才重组了奉贤山歌剧团,也演出了一些好戏,可惜到了80年代中期剧团改制为沪剧团,山歌剧又停止了演出。

但山歌剧在奉贤城乡的普通老百姓中的影响却一直挥之不去,他们怀念山歌剧,热爱山歌剧,一直盼望山歌剧能重新上演。今年5月,一批原山歌剧的退休老艺人在山歌剧的老观众的热盼和鼓动下,自发地组织起来,打算重排已在山歌剧舞台上绝迹了43年的大戏《江姐》选场,给老戏迷过过瘾。此举获得了已退休的奉贤区原人事局长王月英老人热情支持,她从家里拿出5000元钱给老艺人做排演启动经费。后来,奉贤化工分区发展有限公司闻讯后,主动向老艺人资助了5万元;南桥镇政府也赞助了2万元。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山歌剧全部《江姐》竟完整地排练成功了,在6月份连续试演了六场,场场满座,有的观众连看了几场,说“我伲听了亲切、过瘾”。

奉贤山歌剧在舞台上绝迹到重演,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的舞台艺术要真正去创作、演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满足他们对艺术欣赏的渴望。同时,也说明民族艺术、地方乡土的民间艺术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植根于普通民众之中,它们是不会轻易消亡的。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剧种都是在民间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越剧、黄梅戏、锡剧、沪剧、东北的龙江剧等。奉贤山歌剧虽然没有能发展成为上海地域的大剧种,没能走向江浙和全国,但它作为一个地方剧种,依然是上海艺术百花苑的一朵奇葩,应该像金山农民画、南汇奉贤地区的“滚灯”等一样受到重视,让它能传承下去,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艺术。

§ 剧中分类

奉贤山歌剧

奉贤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其中尤以“山歌”和“滚灯”著名,《白杨村山歌》名冠江南,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民间长篇叙事山歌。

奉贤山歌按地区分,通常称“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在形式上可分大山歌和小山歌两种。前者在西乡流行,后者以东乡为主。历史上较有名的歌手有萧塘的韩戴根(又名小保正),南桥的唐银山,齐贤的朱炳良(唐之传人,1986年逝世)等。

§ 剧团简介

奉贤山歌剧

奉贤山歌剧团前身是奉贤县文工团,成立于1960年5月。1961年,致力于山歌剧的尝试,上演崇明山歌剧《搭船》和由民间山歌改编的《梅娘与桃郎》。两剧参加过市群众文艺会演。1962年9月,改建为奉贤山歌剧团,归县文化科领导。先后上演过《摸花轿》等一系列现代和传统剧目。改编的《摸花轿》曾在上海“大世界”演出,连满100余场,并灌唱片3张,发行全国。剧团足迹,遍及市郊各县。1970年12月剧团被解散。1978年12月重建。1984年5月,改建为奉贤沪剧团。

§ 传承及影响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优美的旋律,激越的歌声, 奉贤山歌剧

在南桥电影院里回旋。43年前曾使奉贤人民深受教育的山歌剧《江姐》,2007年“七一”重与观众见面。

山歌剧团有些老团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人提议,重排山歌剧《江姐》。在化工奉贤分区、南桥镇政府和区宣传、文化等部门支持下,建立了“奉贤山歌剧‘江姐’剧组”,在30多个演职员中,山歌剧团老演员有10多个,其余大部分为枫叶艺术团成员。饰演双枪老太婆的吴美华、饰演甫志高的宋志英都是当年原来角色,饰演江姐的曹丽如是原剧的B角。40多年岁月沧桑,演员们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重演《江姐》,感慨万千,但激情和风采不减当年。

奉贤山歌剧《江姐》时隔43年,在建党84周年、先进性教育活动如火如荼之际,由一些爷爷奶奶辈的退休老人重新搬上舞台,他们连演八场,场场爆满,引来一片赞叹之声,也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评价。戏里戏外人们长时间被感动着,大家为这个上海“独养女”山歌剧那高吭悠扬的旋律感动,为《江姐》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慨感动,更为那些克服重重困难的老人们的壮举感动。

在2007年11月8日上午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奉贤山歌剧专场中,一曲少儿山歌表演唱《鲤鱼跳龙门》,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为山歌剧后继有人而感到欣喜。

参加此次演出的10个孩子中绝大部分都从来没有接触过戏剧。通过不到一个月的排练,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唱词都觉得别扭,到现在的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孩子们渐渐接受了这个在自己家乡土生土长的剧种。小演员袁晓妍告诉我们,她觉得山歌剧和别的戏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是奉贤的特产,有一种奉贤的味道,比其他地方戏曲更有亲切感。

区少年宫的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她认为要让孩子们去继承和发扬山歌剧,首先要让他们多看多听多练,只有充分了解山歌剧,孩子们才能真正喜欢它。其次,要挑选一些各方面条件比较拔尖的孩子,让他们参演一些小剧目,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编一些短小的、孩子们能看得懂的剧目,演给同龄人看,让大家都来了解我们奉贤有这样一个地方戏——山歌剧,由点带面扩大山歌剧在孩子们中间的影响。

据了解,南桥镇文广中心和区少年宫将联手打造一个青少年山歌剧的培训基地,为孩子们接触山歌剧、从小培养山歌剧人才创造条件。

奉贤山歌剧

奉贤山歌剧在舞台上绝迹到重演,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的舞台艺术要真正去创作、演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满足他们对艺术欣赏的渴望。同时,也说明民族艺术、地方乡土的民间艺术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植根于普通民众之中,它们是不会轻易消亡的。事实上,中国的许多剧种都是在民间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越剧、黄梅戏、锡剧、沪剧、东北的龙江剧等。奉贤山歌剧虽然没有能发展成为上海地域的大剧种,没能走向江浙和全国,但它作为一个地方剧种,依然是上海艺术百花苑的一朵奇葩,应该像金山农民画、南汇奉贤地区的“滚灯”等一样受到重视,让它能传承下去,成为老百姓自己的艺术。

其实,山歌剧艺术也值得音乐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中国民乐的创作源泉之一便是民歌山歌,当前民乐要发展,我认为大致不外乎三个方向:一是整理发掘古典乐曲,二是研究、整理佛寺道观遗留下来的佛乐、道教乐曲,三是向民间采风,从山歌、小调中吸取营养。因此,我建议民乐工作者能关注奉贤山歌剧。我听过一支山歌剧唱段,叫《勿是为侬我不来》,是《摸花轿》中的著名旋律,很好听,民歌味很浓,散发出一股田野的清香。据说上世纪60年代时,有关部门去向民歌艺人采风,有位老艺人足足唱了2天的山歌,肚子里的老山歌还没有唱完。不知那些满肚子山歌的老艺人还能不能找到?对他们来说,是个要赶快抢救的问题,现在奉贤区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化步子也加快了,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生存来说,这前景着实堪忧。

如今,奉贤山歌剧又重起“蓬头”了,很令人鼓舞,有专家建议奉贤能够重组新的山歌剧团,这一建议已引起了奉贤区文广局的注意。若能重组山歌剧团,对上海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将是一件很好的事。

§ 参考资料

中华五千年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0530635.html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7%EE%CF%CD%C9%BD%B8%E8%BE%E7&z=0

http://news.sina.com.cn/c/2005-11-02/12057337885s.s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