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奉化市第二中学 |
释义 | § 学校概况 点击查看大图奉化市第二中学坐落于象山港畔、九峰山麓的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西北角,依山傍海,环境优美,系市属重点中学,省A级普通高中。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初称“奉化县第二初级中学”,曾先后易名为“奉化县初级中学”、“奉化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部,定名为“奉化市第二中学”,1988年撤县建市,遂改为“奉化市第二中学”。至今已有五十二年的历史。目前学校有正式教职工104名,中高级教师46名,25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 五十二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1952年至1957年为艰苦创业阶段,虽然校舍设施陈旧简陋,但砥砺全校师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学校初具规模;1958年至1976年为发展巩固阶段,规模逐步扩大,群体活动初露头角,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77年至1992年为突飞猛进阶段,群体活动闻名于省内外,教学质量几度名列奉化榜首;1993年至今为再度创业阶段。学校融资1000多万元,拆建了实验大楼、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及教师宿舍楼,教师办公大楼,校门,装修了行政楼和高中教学楼,改造了运动场、小天井,新增200平方米绿化面积,配备了一整套现代化的教学、办公设施等。办学硬件日臻完善,校舍校貌焕然一新,高考连创佳绩,尤其是1998年来,一直居同类学校前列。 § 办学特色 经过五十二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产生了一支“团结、民主、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和教学水平高、事业心强、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勤教苦学,群体活跃;“刻苦、上进、和谐、文明”的校风已深入人心;培养了1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涌现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校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裘熙定、卓海通、邢照贤、裘古坊、胡才茂、赵义坊、张素娥等。 五十二年的不懈奋斗,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几多荣誉。学校曾被评为全国群体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浙江省群体先进单位,浙江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宁波市、奉化市两级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宁波市、奉化市两级巾帼文明岗,奉化市文明单位,奉化市文明学校,奉化市先进党组织,宁波市先进团组织等称号。高考捷报频传,多次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嘉奖。 回顾历史,继承传统,展望未来,开拓进取,面对机遇与挑战,“二中人”正以务实的作风,坚定的信心,矫健的步伐,执着追求,与时俱进,向着省重点中学的目标迈进。 § 发展状况 1998年,经省体委、省教委统一审定,学校被重新确认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2000年初,学校顺利通过了省A级高中评估验收。2001年奉化市尚田中学撤并,其高中部学生和部分任课教师并入、调入奉经二中学习和工作。2002年,学校举行50周年校庆。 2004年,学校再度斥资,修建四层教师办公楼,装修了行政楼、高三教学楼,重修学校大门,改造运动场、彩砖天井,新增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并为每位教师配置一台电脑,每间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并联成网络。学校的硬件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2008年,学校从西谢、街西两村征地47亩,计划用于建造高标准运动场、体育馆、现代化食堂等设施。征地工作的完成,突破了学校发展的瓶颈,为二中带来更大发展的契机。 学校重视德育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硕果磊磊:从1994年组织志愿者小分队与莼湖镇周边村的孤、寡、残老人结对开始,12年来从未间断。《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宁波晚报》等多家媒体都曾对此作过专题报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每年清明时节,学校都组织高一新生徒步60华里去松岙祭扫烈士陵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2年,奉化市教育局发起“千名教师进万家”的集体家访活动,自此以后,学校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优良传统延续至今。 建校54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初中、高中毕业生1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杰出人物,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裘熙定、卓海通、刑照贤、裘古坊、胡才茂、张素娥等。近几年来,学校又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示范单位、奉化市和宁波市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学校、宁波市国巾国文明岗、宁波市先进团组织等。 至2008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约为90亩,建筑面积为15879平方米。运动场面积7000平方米。共有高中27班,学生1550人,教职工109人,专任教师94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有50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