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威武磨嘴子出土汉代毛笔 |
释义 | 一九七二年甘肃武威磨嘴子49号汉墓出土。杆、颖均完整,长21.9厘米、径0.6厘水,笔尖长1.6厘米。外覆黄褐色狼毫,笔芯及锋黑紫色,根部留墨迹。笔杆竹制,端直均匀,中空,浅褐色,包笔头处稍有收分。笔杆前端扎丝线并髹漆,宽0.8厘米;杆尾削尖。中部隶书阴刻“白马作”三字。此笔和1957年磨嘴子2号汉墓出土的一支(缺笔头)形状、制法基本相同:杆前端中空以纳笔头,扎丝髹漆以加固,笔尾削尖便于簪发。特别是笔头中含长毫,有芯右锋,外披短毛,便于蓄墨,这是汉笔的特点,比战国毛笔进步。笔杆落款,2号墓出土的为“史怃作”,此笔为“白马作”。当为笔工名字。与以往所传有篆题“北宫工作楷”的汉代官制赤管大笔名款不同。著《论衡》的王充说:“知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汉一尺约合23厘米余。2号墓出土的笔杆长20.9厘米,此笔长21.9厘米 (尾尖稍缺)。1931年在宁夏发现的一支汉笔长23.2厘米,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一支汉代毛笔,长19.6厘米,可见汉笔长度确有定数,王充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